慈禧逃跑時找喬家借10萬兩,問:要何賞賜?喬家:只要4個字

1894年,以北洋海軍全軍覆沒為標誌,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慘敗於日本,昔日只能依附於中國的“彈丸小國”竟然“騎到了”中國頭上,這是何等的可悲!戰後,在日本的武力脅迫下,清政府與之簽訂了《馬關條約》,《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為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其嚴重性不僅體現在割地賠款,更體現在其中的“片面最惠國待遇”。

《馬關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紛紛援引其中的“片面最惠國待遇”,加大對華資本輸出,掀起了新一輪瓜分中國的狂潮,這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

慈禧逃跑時找喬家借10萬兩,問:要何賞賜?喬家:只要4個字

慈禧“西狩”

1900年5月,以“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大日本帝國、意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國家以鎮壓義和團運動為藉口,組成聯軍發動了侵華戰爭,這便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擄掠,慈禧接連5次召見軍機大臣,商議應對之策,15日清晨,慈禧聽聞“夷兵已攻東華門”,方寸大亂,想要跳水自殺,關鍵時刻載瀾拉住了她,回過神的慈禧決定“出京”作“暫避之計”!當天上午八時,慈禧慌忙之下拉起一支千餘人的“西狩大軍”,“浩浩蕩蕩”的出了西直門,直奔西安而去!

名為“西狩”,實為“逃難”,而且由於走得匆忙,沒有帶太多的銀糧物資,堂堂的慈禧“老佛爺”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由於對未來的迷茫,慈禧整日愁容滿面,時常掩面而泣,狼狽至極,哪還有一絲“西太后”的威儀!

慈禧逃跑時找喬家借10萬兩,問:要何賞賜?喬家:只要4個字

行至山西境內時,慈禧的“西狩大軍”已經斷糧好幾日了,就連慈禧都啃上了玉米棒子,無奈之下,李蓮英想了個主意:向當地大戶喬家借些銀錢,慈禧拉不下臉面,便叫李蓮英全權負責此事,李蓮英立即趕到喬家,向喬家之主表明來意後,喬家慷慨解囊,獻上十萬兩白銀,這筆錢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卻恰好解了慈禧的燃眉之急!

“福種琅嬛”

據《清史稿》所載:慈禧出逃後留下李鴻章和奕劻等人與西方列強周璇,1901年2月14日,李鴻章在《議和大綱》簽字畫押,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同年9月7日,奕劻與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11個帝國主義國家簽訂了《辛丑條約》!同年十月,慈禧太后從西安從發,啟程返回北京。

返回北京的慈禧太后感念喬家相助之恩,派人歸還白銀並詢問要何賞賜,喬家退回了白銀,表示不需要歸還,只想求“老佛爺”四個字——“福種琅嬛”,慈禧一聽,欣然應允,揮毫潑墨,寫下“福種琅嬛”四字,賜於喬家。

慈禧逃跑時找喬家借10萬兩,問:要何賞賜?喬家:只要4個字

“福種琅嬛”即“琅嬛福地”,“琅嬛”通“嫏嬛”,原是神話傳說中天帝藏書的地方,後泛指珍藏書籍之所在。也借指仙境。典出《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劉東山跨技順城門 十八兄奇綜村酒肆》:“元(原)來如此,好似嫏嬛。”,“福種”即“種福”,寓意喬家這塊風水寶地將會不斷的積累福氣!如今這四個大字就懸掛在山西祁縣喬家堡喬家大院的大門上,大家有去喬家大院參觀過的,想必都見過這塊牌匾。

大賺特賺

有人說喬家十萬兩雪花白銀就換來這四個字,實在有些不值,這可就目觀短淺了,慈禧儘管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但在當時卻是清政府的實際掌控者,若不是慈禧有難,喬家怎麼可能只花十萬兩白銀就能和慈禧搭上了關係,若是喬家接受了慈禧歸還的白銀,那雙方也就算“錢貨兩清”了,再無牽涉。

所以喬家才“死活不要”慈禧歸還白銀,反而求了四個字,目的就是維持與慈禧之間的關係,只要將這四個字往門前一掛,誰也知道喬家是“老佛爺”“罩著的”,誰敢不給“老佛爺”面子呢?這樣一來,喬家以後做生意可就無往而不利了,要不說喬家能夠富可敵國呢,這份眼光,這份見識實非常人能比!

慈禧逃跑時找喬家借10萬兩,問:要何賞賜?喬家:只要4個字

事實也如喬家預料的一樣,自從這塊牌匾掛上去後,喬家的生意更上一層樓,而且慈禧“投桃報李”,還下令將庚子賠款的錢全都存在喬家的票號,不要利息,庚子賠款總共4.5億兩白銀,分39年還清,每年就是1150萬兩,這相當於喬家每年憑空白賺幾十萬兩白銀!

綜合算下來,喬家不僅沒有吃虧,反而大賺特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