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談話錄丨只有那種會開心的人,你才能使他真正開心

歌德談話錄丨只有那種會開心的人,你才能使他真正開心

之前我不認為,文學水平是可以教導出來的。

它似乎更接近一種天分,然後在不斷的閱讀與實踐中,自我琢磨消化,才能慢慢成熟。


有一本《木心回憶錄》,是地道的談文學的書。

地道不是指它的題材,而是它內裡的筋絡就是文學性的,絲絲扣扣都書寫得美,而且美得明明白白。

今天再次讀到這樣性質的書——《歌德談話錄》。


這本書我讀得很慢,並且知道必定會在某一個時刻進行重讀。

如果說“文學青年”這個詞還成立的話,那麼就應該是歌德式的。

再給予它一些希望,那麼應該就是歌德式的一生。

那是什麼樣呢?


首先表現在寫作的靈感。你知道,誰也不能憑空創造。

世界如此遼闊,生活如此豐富,什麼時候也不會缺少做詩的理由的。(想做就能做

不過所有的東西都必須是即興,即是說,是由現實提供靈感和題材的。

別再講“現實缺乏詩意”“生活不值一過”,須知文人的本色正好體現在他是否有足夠的智慧,是否能夠從平凡的事物中提煉出富有詩意的成分來,能夠由生活的核心發展創造出文藝的美好、鮮活的整體。


不知從何時起,喜歡看散文。

小打小鬧的零星片段,偏偏生出無限獨特的熱情。

他是什麼樣的人,他的個性如何,幾乎會毫無保留地展現在他的散文中。

只因,散文是創作天才的試金石,是外界事物與內心感受的結合。

歌德有個小建議:你寫了一個小東西,別忘了在後面註上日期,如此一來它便同時可以當你的日記。

這並非無足道的小事。如果多年堅持這樣做,你會發現多麼有意義。


歌德談話錄丨只有那種會開心的人,你才能使他真正開心

根據最長的情書《少年維特之煩惱》,影人創作了《少年歌德之煩惱》。

這沒毛病。我們能斷言他一定有過煩惱。

人天生喜歡自由自在,卻不得不勉強適應、屈從已然腐朽的種種規範。

幸福遭阻撓,活動受拘束,願望得不到滿足,這些並非某個特定時代的毛病;所以人人生命中都有一個感覺——《少年維特的煩惱》彷彿就是為他自己而寫。

像鵜鶘一樣,歌德用自己心血哺育了它。

那裡蘊涵著那麼多的情愫,那麼多的感受和思想,真實到一讀心裡就不自在,生怕再一次經歷原先生命的那個狀態。

哦,我分明覺得這才叫“寫盡它”!


一個年輕人向歌德抱怨:他差不多快愛上一個姑娘了,雖然她還並不是智慧超群。

“哈哈,”歌德笑道,“愛不愛未必跟智慧還有什麼關係!

我們愛一個人完全是一些品格,而不是她的智慧。

可以愛她的美貌,她的年輕,她的調皮,她的溫柔,她的個性,她的缺點,她的乖僻,(天知道)還有別的無法言說的什麼東西。

可是,我們並不會愛上她的智慧。

我們尊重智慧。她要是確實卓越超群,有了這樣的優點,就更加厲害了。

倘使已經愛上了她,她的智慧也可能吸引人。然而僅僅智慧無法點燃愛火,激發不出交往的熱情。


歌德談話錄丨只有那種會開心的人,你才能使他真正開心

歌德曾專心研究自然科學,談話中多次提及博物話題。

自然常常展現出一種非人所能及的魅力;不過,自然的所有表現形態不一定都是美的;自然的本性固然好,但能讓其得到充分顯現的相關條件卻不盡然。

比如,橡樹是可以長得很美的。可是需要很多有利的情況合在一起,才能讓一株橡樹茁壯成長。

一個造物只有達到其自然發育的頂峰,它才是美的。在這個階段,造物所特有的品質能得到充分完滿的展現。

是不是也適用於人的發展呢?

常常他與助手一邊聊天,一邊欣賞周邊自然的景色。

“春天的太陽已經開始發威,並在小樹叢和籬笆上催生出各式各樣的新葉和花蕾。歌德若有所思,似乎滿心希望能享受一個歡樂的夏季。”

讀著這些蜿蜒如春溪的語句,靜待自然與人慢慢達到各自發育的頂峰。


有次助手問,“人一生中受錯誤志向的耽誤如此之多,怎麼能知道一個志向是錯誤的呢?”

歌德回答說,“錯誤的志向沒有創造力;即使能創造出點什麼,也毫無價值”。

活著會碰到多少個問題啊,沒數過。懼怕是客觀存在的,每個讀者心裡都會產生。

但對一個人的欽佩,卻源於認識。

你認識到這位成熟的長者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精於應對,也只有這樣的人,甚至在問答中也無比欣悅。


“寫到這裡,終於可以對這本我呵護多時的書道一聲珍重,打發她走向廣闊的世界了。”

這句譯者的話也是我的心聲。自己受益還不足夠,想讓她帶給更多人良好的啟迪。

祝她好運,祝她快活,祝她產生一些好影響,將好影響不斷擴大。


歌德談話錄丨只有那種會開心的人,你才能使他真正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