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特根斯坦:道理都差不多,但深淺程度有別

最近精力都花在工作上,下班回到家看書的時間也有少了。但看得越少,就越想著從書架上找一本書讀,哪怕時進十二點也要看看。

彷彿,夜越深,我就越屬於自己。這恐怕是無數熬夜人都會有的心理。

我在書架上站了一會兒。最終決定讀英國作家蒙克的《維特根斯坦》。我讀的是第二十四章《一種面相的轉變》。我在其中再次感到維特根斯坦作為生命哲學家而不是作為學術哲學家的魅力。

維特根斯坦:道理都差不多,但深淺程度有別

“智慧是灰色的,另一方面生活和宗教則充滿色彩。”維特根斯坦這個思想明顯有歌德的痕跡。歌德曾說,理論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樹常青。但即使看起來維特根斯坦是在類比使用歌德的思想,它仍然是維特根斯坦式的思想。

維特根斯坦的思想具有明顯的個人風格。這是很有意思的,風格屬於他自己,相比之下,他的一些思想其實看起來很普通。正如作者所說,維特根斯坦“感到自己身上也有我們時代的典型缺陷,也需要同樣的治療:信仰和愛。”當讀到他對當時還是劍橋本科生本理查茲的同性之愛時,我驚訝於維特根斯坦那旺盛的愛的火焰。或許這就是維特根斯坦不能算作學院派哲學家的原因。他內心燃燒著太炙熱的感情,而學院派哲學家或者說傳統的大部分哲學家,都是上帝般的視角俯瞰感情。這也符合我們對哲學家的慣常預期。可是老年維特根斯坦的愛卻像情竇初開的年輕人一樣熱烈。這讓他在哲學家中顯得非常獨特。

但是當我們通過文字去理解維特根斯坦的愛慾時,可以發現他真正獨特的不是他的愛慾,而是他對愛慾的表達。

“我對B.的愛在我身上做的唯一之事是這個:它把關係到我的處境和工作的其他小煩惱趕到了背景裡。”

“想到另一個人受的苦,這是真愛的標誌。因為他也在受苦,也是一個可憐的魔鬼。”

“我們的慾望甚至對我們隱瞞了我們所慾望的東西。”

“我對愛的信仰和勇氣太少,但我容易被傷害或害怕被傷害,但這樣保護自己是所有愛的死因。為了真正的愛,人需要勇氣。但這意味著他必須還得有分手和斷絕的勇氣,換句話說,有忍受致命傷害的勇氣。但我只能希望自己免於最壞的事情。……我缺乏勇氣或力量,也缺乏透徹,去直面我生活中的事實。”

維特根斯坦日記裡的這些表達顯示了他內心的不安、痛苦和矛盾,而因為他自身特有的不安、痛苦和矛盾,使他的思想染上了一層陰鬱的色彩。我認為這很明顯地形成了他的風格。我們一定要注意他的表達,比如“可憐的魔鬼”一詞,魔鬼這樣邪惡強大的東西都在愛裡變得“可憐”,可見愛是一種多麼強大的力量。這樣的表達,一個人內心沒有極度強烈的感情,是不可能挖掘出來的。我以為這就是維特根斯坦的風格中最顯著最本質的東西。

維特根斯坦:道理都差不多,但深淺程度有別

在他的話語之下,一切事物,哪怕是世間最普通的事物都染上了深沉的色彩。歌德曾說我們能想到的古人都有想到,我們思考的古人也都思考過,所以我們已經很難甚至不可能完全思考出的新的東西。但歌德接著又強調,我們能做也該做的,就是以自己的方式重新思考。就此而言,維特根斯坦就是思想者的典範。

作者舒生,90後廢才,一直在跋涉的文字匠,蘇格拉底和王陽明思想研究學者,哲學教育終生推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