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

Ludwig Wittgenstein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全名:路德維希‧約瑟夫‧約翰‧維根斯坦

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

(1889.4.26 - 1951.4.29)

猶太裔奧地利裔英國作家

哲學家、數理邏輯學家

著名的維特根斯坦家族的成員

語言哲學的奠基人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維特根斯坦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

其研究領域主要在數學哲學、精神哲學和語言哲學等方面

曾經師從英國著名作家、哲學家羅素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維特根斯坦20年代初在哲學界開始嶄露頭角

早年他曾受羅素的影響而成為邏輯經驗主義的先驅之一

後來他脫離該哲學流派而成為日常語言哲學的主要代表

維特根斯坦早期所堅持的邏輯經驗主義

和後期所堅持的日常語言哲學

是實證主義哲學中的兩個不同流派

他們都認為,認識不能超越於經驗之外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邏輯經驗主義主張經驗證實的原則

語言,語詞、語句的意義

是由它們所對應的經驗事實決定的

而真理就是命題和經驗事實的一致

真理的標準在於經驗的證實

日常語言哲學主張日常語言分析的原則

語言、語詞、語句未有獨立的概念本質

它們的意義是由人們日常習慣中

所約定的語言規則所設定的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維特根斯坦的哲學曾經震動了西方哲學界

許多與他同時代的和在他之後的西方哲學家

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響

包括他的老師羅素也曾—度接受了他的哲學

維特根斯坦在現代西方哲學界獨樹一幟,其影響經久不衰

他不僅對邏輯經驗主義哲學、日常語言哲學的發展

而且對哲學方法論,邏輯學(尤其是數理邏輯)的發展

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近些年來,西方許多國家湧現出一大批研究

維特根斯坦哲學的專家,學者

出版了大量的專著文獻

奧地利還多次舉辦了國際維特根斯坦專題討論會

在西方哲學界

有人稱他的哲學為上一世紀唯心主義哲學

轉變為本世紀分析哲學的“革命”

也有人稱他是把現代哲學方法

“ 推進到決定性轉折的第一人 ”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英國大英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

《今日偉大思想》1979年卷和1980年卷

把他列為20世紀社會科學六十二項

重大成果(其中哲學為五項)的代表之一

總之,現代西方哲學家們

對維特根斯坦的評價雖是眾說紛紜

但維特根斯坦在現代西方

哲學界的重要地位是不應忽視的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維特根斯坦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凡能夠說的,都能夠說清楚

凡不能談論的,就應該保持沉默

(需要注意的是,維特根斯坦認為

不能說的部分更重要,通過說能說清楚的

界定不能說的部分,並且是唯一嚴格的界定方式)

我呆在一個別人繼續向前的地方

人會把他自身全部的邪惡看作是矇蔽

否定責任是讓人不去承擔責任

一個人懂得太多就會發現

要不撒謊很難

我的心靈的襞裡始終粘貼在一起

為了敞開內心

我每一次都不得不將他們撕開

其實,一個男人的夢想

幾乎是從來不會實現的

一個人能夠看見他擁有什麼

但看不見他是什麼

要是人們某些時候沒有做蠢事

那就不會做成聰明的事情

人類是人類靈魂最好的圖畫

言詞即行為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只有非常不幸的人才有權利憐憫別人

去信仰吧!這沒有害處

只有在天才不濟之處

你才看見才能

想要思考是一回事

有思考的才能則是另一回事

漂亮的東西不會是美麗的

我們最大的愚蠢

也許是非常的聰明

你必須說出新的東西

但它肯定全是舊的

天才是靠勇氣去實踐的才能

沒有什麼比不欺騙自己更難做到的

巧妙地隱藏著的東西

往往是很難找到的

思想有時也在未成熟之前從樹上掉下來

臉是身體的靈魂

不要玩弄另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東西

懺悔必須成為你新生活的一部分

你付出的代價有多少

他們就將支付多少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善待某個不喜歡你的人

你不僅要有好脾氣

而且還要非常得體

任何靠梯子才能達到的東西

都不能引起我的興趣

思維也有一段耕耘的時間

和一段用來收穫的時間

我不讓自己受到影響,這就很好!

當你的智慧超越時光數百年

時光總有一天會超越你的智慧

我貼著地面步行,不在雲端跳舞

我曾說過的這句話或許恰如其分:

先前的文化將變成一堆廢墟

最後變成一堆灰燼

但精神將在灰燼的上空迂迴盤旋

每個悲劇的開章都可以寫道:

“本來什麼都不會發生,倘若不是……”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自己的感覺

但是不能不相信他自己的信念

如果生活變得難以忍受

我們會想到改變我們的環境

但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改變

即改變我們的態度

我們甚至幾乎沒有想到過

下決心去採取這樣一個步驟

這對我們來說是太難了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天才並不比任何一個誠實的人有更多的光

但他有一個特殊的透鏡

可以將光線聚焦至燃點

不停地問“為什麼”的人

就像站在一幢建築物前讀導遊手冊的遊客一樣

忙於閱讀這個房子的建造歷史

以至於妨礙了他們看見這幢建築物

他人不是地獄

你自己才是地獄

對某人談他不理解的東西是徒勞的

哪怕你告訴他,他也照樣不能夠理解

(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你所愛的人身上)

你對孩子說不的時候

要像一堵牆,不能像一扇門

從不做蠢事的人

也永遠不會有任何聰明之舉

哲學所能做的一切就是破除偶像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當然,接吻也是一種儀式

而且它是不會腐爛的

儀式只有像真誠的接吻時才是許可的

猶太人是一片貧瘠的土地

但在它單薄的石層下面

流淌著精神和智慧熔化的岩漿

生活難以應付這個事實說明

你的生活方式不適合生活的模式

所以你必須改變你的生活方式

一旦你的生活方式適應生活的模式

疑難問題就隨之消失

今天,一個優秀的建築師和

一個蹩腳的建築師的區別在於

蹩腳的建築師屈從於每一種誘惑

而優秀的建築師則予以抵制

一種思維活動是把一個念頭

跟下一個念頭連在一起

另一種思維活動則始終對準同一個點

人有著這種感覺

即他在心裡說出的話

比他以言詞表述的更為清楚

懺悔必須成為你的新生活的一部分

用一個句子來描寫與之對應

(實際上是在解釋)的事實

而不重複這個句子,這是不可能成立的

語言的限度由此顯示出來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假如藝術的作用是“喚起情感”,也許

領悟藝術的意識是包含在這些情感之中?

如果生活變得難以忍受

我們會想到改變我們的環境

但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改變

即改變我們的態度

我們甚至幾乎沒有想到過

下決心去採取這樣一個步驟

這對我們來說是太難了

躺在成就上就像行進時躺在雪地裡一樣危險

你昏昏沉沉,在熟睡中死去

世界是事實的總和,而非事物的總和

人類生活的核心是思考

對某人談他不理解的東西是徒勞的

哪怕你告訴他,他也照樣不能夠理解

假如你已經擁有了一個人的愛

那麼再大的犧牲都是值得的

但若是想購買它的話

那麼任何一點犧牲都是巨大了

我相信,國家內部惡劣的管理

培養了家庭內部惡劣的管理

一個老是準備罷工的工人

是不會培養他的孩子去尊重秩序的

任何宗教都不像數學那樣

因濫用形而上的表達而負有如此多的罪孽

在藝術中很難做到的是:

有所言說,又等於什麼都不說

明只能提前擁有它的史詩作者

正如一個人不可能在死亡到來時報道死亡一樣……

文化只有處在可預見其沒落的那個時刻

這些作品才得以創作出來

因為以後不會再有人去描述它了

所以,它只能以先知隱晦的語言記錄下來

只為極少數人真正領悟到

這一點也不奇怪

我的語言的界限意味著我的世界的界限

強迫自己按既定的順序去思維

對我來說是一種折磨

哲學家是那種在達到常識性的觀念之前

必須在自身糾正許多理智錯誤的人

一個人與環境格格不入的時候

他的一切理智就失去了應有的正常

顯出各種病態

只有讓他迴歸本性

才會有良好的結果,使一切顯出正常

哲學是針對藉助我們的語言

來蠱惑我們的智性所做的鬥爭

哲學的結果是我們發現了

我們的理智在衝撞語言的界限時

所留下的腫塊和由此引起的直接了當的胡說

而正是這些腫塊使我們看到了這種發現的價值

陷入哲學困境就像這樣一種情況:

一個人在房間裡想要出去,卻又不知道怎麼辦

想從窗戶跳出去,可是窗戶太小

試著從煙囪爬出去,可是煙囪太高

然而只要一轉過身來

他就會發現,房門一直是開著的!

什麼是哲學? ──

就是給蒼蠅指出逃出捕蠅瓶的道路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使我們感到迷茫的混亂

產生於語言像機器空閒的時候

而不是它正常工作的時候

真正的發現是

當我想搞哲學時使我能夠停止這樣做

哲學只是把一切擺在我們面前

它既不解釋什麼,也不推演什麼

— 因為一切都已公開地擺在那裡了

沒有什麼要解釋的

哲學的對象是對思想的邏輯闡明

哲學不是一種理論而是一種活動

不要想,而要看!

神秘的不是世界如何存在

而是它竟然存在

事實的邏輯圖象是思想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1 8 8 9

4月26日

出生於當時是奧匈帝國的維也納

父親卡爾·維特根斯坦(Karl Wittgenstein)

是歐洲鋼鐵工業巨頭

Karl Wittgenstein was one of the richest men in Europe.

母親萊奧波迪內·卡爾馬斯·維特根斯坦

(Leopoldine Kalmus)是著名作家、經濟學家

哈耶克的外祖父的姑表妹,也是銀行家的女兒

路德維希在八個子女中排行最小

有著四分之三的猶太血統

於納粹吞併奧地利後轉入英國籍

維特根斯坦自幼跟隨兄姊在家裡接受教育

然而家庭教育的結果

卻無法使其達到正規高中的接納標準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1890 From left, Helene, Rudi, Hermine, Ludwig (the baby), Gretl, Paul, Hans, and Kurt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1890 Ludwig (bottom-right), Paul, and their sisters

1895 technische hochschule charlottenburg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Ludwig's sister Margaret, painted by Gustav Klimt for her wedding portrait in 1905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1 9 0 3

通過入學考試後

前往林茨的一所以技術著稱的中學學習

和阿道夫·希特勒是同學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1901 Class photograph

不過尚未有確鑿的證據表明

這兩位重要人物有過任何深入的交往

曾經有過自殺的念頭

維特根斯坦在中學的成績並不好

大都處於中下水平,在度過了三年的不愉快後

更帶著高考的落敗離開了這裡

少年路德維希愛好機械與技術

10歲時就製出過一臺簡單實用的縫紉機

其最初的志向在於物理學

曾經渴望師從著名物理學家玻爾茲曼

然而,玻爾茲曼於1906年自殺

使得維特根斯坦的希望毀於一旦

隨後維特根斯坦又立志成為一名工程師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1 9 0 6

維特根斯坦前往柏林學習機械工程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1 9 0 8

進入英國曼徹斯特維多利亞大學

攻讀航空工程空氣動力學學位

期間,為了徹底搞清螺旋槳的原理

同時出於對數學基礎的興趣

維特根斯坦閱讀了

伯特蘭·羅素與懷特海合寫的《數學原理》

以及戈特洛布·弗雷格的《算術基礎》

1 9 1 1

夏天,在拜訪了弗雷格後

維特根斯坦聽從了這位邏輯學家的推薦

前往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問學於羅素門下

後成為英國哲學家羅素的學生兼好友

羅素稱這場相識是他一生中

最令人興奮的智慧探險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

本可免服兵役的維特根斯坦作為志願兵積極入伍

在戰場上完成了標誌所謂哲學的語言學轉向的

《邏輯哲學論》的初稿

《邏輯哲學論》後他認為所謂的哲學問題已被解決

於是懷著貴族式的熱忱前往奧地利南部山區

投入格律克爾倡導的奧地利學校改革運動

成為一名小學教師

有著理想主義追求的維特根斯坦

在這裡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

對學生也充滿了熱情

然而卻被無法理解的家長們視為“瘋狂的傢伙”

他們拒絕了這個古怪傢伙

提出的收養其中一個或兩個學生的要求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1914 Wittgenstein Familie, Ludwig auf der rechten Seite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1 9 2 6

被證明總是與成年人格格不入的維特根斯坦

離開了“粗俗愚蠢的南部農民”

結束了鄉村教師的職位

作小學教師“失敗”之後維特根斯坦

先是在一個修道院裡作過短時間的園丁助手

後來其姊瑪格麗特由於擔心他的精神狀態

而設法要求其協助設計

並負責建造了自己的一處宅第

這個後來曾被用作保加利亞使館的建築物

使維特根斯坦獲得了建築師的身份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Wittgenstein House by Paul Engelmann and Ludwig Wittgenstein

1 9 2 7

維特根斯坦結識了奉《邏輯哲學論》為圭臬的

“維也納小組”成員並應邀參與一些活動

與石裡克、魏斯曼等成員有過交往

然而維特根斯坦拒絕加入他們的圈子

1 9 2 8

春,在聽了數學家布勞維爾在維也納

有關“數學、科學和語言”的一次講演後

維特根斯坦重新萌發了強烈的哲學探索的興趣

1 9 2 9

維特根斯坦重返劍橋

以《邏輯哲學論》作為論文通過了

由羅素和G.E.摩爾主持評審的博士答辯後

留在三一學院教授哲學

1 9 3 9

接替摩爾成為哲學教授

1939 ~ 1947

維特根斯坦一直在劍橋大學教書

他在生前出版的著作不多,包括有

1篇書評,1本兒童辭典

和1本75頁的《邏輯哲學論》(1921年)

1 9 4 7

堅信“哲學教授”是“一份荒唐的工作”的

維特根斯坦從劍橋辭職,以專心思考、寫作

維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完美範例

1950 Ludwig Wittgenstein’s Cabin in Sognefjord, Norway

1 9 5 1

4月29日

身患前列腺癌的維特根斯坦

於英國劍橋郡在好友比萬(Edward Bevan)

醫生家中與世長辭,享年62歲

他在逝世前的最後一句話是

告訴他們,我已經有過非常精彩的人生

諾曼·馬爾科姆形容這句話是

“出奇的感人的話語(strangely moving utterance)”

在劍橋大學教師墓地為維特根斯坦舉行了一個天主教葬禮

杜瑞後來說他一直困擾於是否這樣安排葬禮是合適的

去世後由弟子安斯康姆和里斯(Rush Rhees)出版了

被認為是引導了語言哲學新的走向的《哲學研究》

維特根斯坦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

被羅素稱為“天才人物的最完美範例”

富有激情、深刻、熾熱並且有統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