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寇志》,为何被称为最丧心病狂的一版《水浒传》?

用户1483710936801


逻辑文史姨看过的比较印象深刻的水浒衍生小说有这么几本,一是《水浒后传》,这部书紧接梁山“团灭”后的故事开始说起,并且以靖康之耻和李俊称帝为两条战线,让梁山的后人们有了一个超级理想化的归宿。二是《残水浒》,作者直接将好汉间的矛盾放大,把原著中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问题用自己的思路去解释了一下,比如清风山惨案、扈家庄惨案、东平府惨案等,最后108将内部矛盾大爆发,各自也有高低不同的归宿。三是《古本水浒传》,孙吹出身的梅大爷说这本七十回之后的续书是施公真正想表达的故事,但此书里面人物设定过于混乱,并且结尾也莫名其妙,看热闹还行,不必过于当真;四是《贼三国》。这是一本当代的网络小说了,讲的是梁山好汉穿越到三国时期然后各为其主继续征战的故事,这个书对于三国水浒爱好者来讲简直就是福利,但明显能感觉到作者对水浒不熟,对三国倒是很熟,书中有许多偏离原著的人物设定,这也无所谓了。

最后,就要说说这本让人看的很“爽”的《荡寇志》了。《荡寇志》的第七十一章,也就是全书的第一章,直接改编了一部分金圣叹砍水浒的最后一章,讲的是大聚义之后卢俊义做了个梦,梦见嵇康拿着长弓要把108人纷纷处决。众好汉纷纷求情,但嵇康说了这么一句话:

万死枉贼!你等造下弥天大罪,朝廷屡次前来收捕,你等公然拒杀无数官军!今日却来摇尾乞怜,希图逃脱刀斧!我若今日赦免你们时,后日再何法去治天下?

我们知道在金圣叹眼里,梁山的故事在聚义之后就结束了,不要再想着什么招安,不要再想什么南征北战,这样的结局,已是让梁山众人捡了大大的便宜。卢俊义梦醒之后,看到面前不知道从哪飞来一块印有“天下太平”四个字的牌匾,所有故事,到这里也就结束了。

而《荡寇志》的作者俞万春,跟着金圣叹的步伐,并没有让梁山的故事结束,既然卢俊义梦到梁山兄弟要死,那我就真让他来个全体灭亡。于是《荡寇志》中的第一章卢俊义并没有看见天下太平的牌匾,看到的是忠义堂熊熊燃起的大火,这火连公孙胜施法都浇不灭,直接把忠义堂和杏黄旗烧成了飞灰。宋江不爽了,就问守夜人是怎么回事,守夜人说看见了嵇康,然后就起火了,宋江自然不信,要把这三十二名守夜人血祭了。卢俊义忙和宋江分享分享他的噩梦,宋江自然不会听,就这样,《荡寇志》的一开篇,宋江先拿三十二位本可以不死的守夜人的人头告诉读者,《荡寇志》里的宋江,和《水浒传》中的宋江,是两个人。

既然要把梁山好汉收拾干净,自然得有能人异士去对付他们。梁山不是妖星下凡么,俞万春就设计了三十六雷将与十八散仙下凡来对抗这些妖星,而书中的赵佶也不再昏庸,开始知人善任,摒除坏习惯,再加上已经彻底沦为贼寇的梁山众人不断的使昏招,他们在书中已然已是反派角色,在俞万春无尽的丑化下,梁山108将全部牺牲。

所以,在开头就把梁山好汉们的设定完全改变的情况下,《荡寇志》只能算的上是一部水浒衍生科幻小说,书中从头至尾夹杂的都是俞万春的不爽。而说《荡寇志》丧心病狂,是因为它让雷将与散仙变的无所不能,让梁山好汉变成了一帮偷奸取巧的龌龊之辈,甚至许多人都有投靠朝廷的想法,但是,俞万春不允许。俞万春始终认为,既然忠义必不做强盗,既是强盗必不算忠义,他不会考虑朝廷中的官员黑心不黑心,他要做的只是把贪官和梁山贼寇剿除,让更有能力的人上任罢了。

最后,逻辑文史姨来举几个梁山好汉在《荡寇志》中的表现,大家就知道这部书是有多么偏离原著了。

首先说我们的大头领宋江,俞万春觉得宋江罪不可赦,因此书中的宋江完全把阴险表现到了极致。这本书中宋江根本就不想行招安之事,而是想着攻城拔寨扩张地盘,但很不幸,朝廷群雄和猿臂寨壮士加上地方武装组织合起来对付宋黑子,宋黑子只能用屡战屡败的成绩单糊弄读者。在宋江眼里,陈希真和云天彪都是该千刀万剐之人,等到朝廷有意来招安时,宋江没有选择一味的去迎合,而是让郭盛假扮成陈丽卿的样子去刺杀天使,想彻底陷害陈希真,但我们的赛柯南盖大老爷可不是吃素的人,他识破了宋江的诡异,让梁山彻底丧失了招安之路,最终全面被擒。而宋江刺杀天使的举动多少也是俞万春(以及金圣叹)心中梁山头领最应该表现出来的举动。

卢俊义在做完噩梦之时就知道了宋江是个虚伪的人,但他无处可去,又不想坏了和大家的兄弟情分,就一直在梁山郁闷的生活着。等到义士徐虎林来叫阵时,徐虎林的“鸡汤”差点让卢俊义叛变,可卢俊义还是忍住了。在书中卢俊义的武力依然是天下无双,可无奈朝廷方的能人更多,老卢最终被擒,凌迟处死。

吴用在《荡寇志》中的表现可比《水浒传》中亮眼的多,但他终究只会小聪明,更何况对手里面可有女诸葛刘慧娘,那吴用完全就成了人家的经验包。公孙胜被陈希真处处克制,最后还被躲了魂魄生擒。五虎将更是死的不明不白,关胜遇到了比自己长得还像关羽的云天彪,并且云龙和傅玉也是关平和周仓的模样,关胜在很早时候就被傅玉用飞锤偷袭重伤而死。林冲在书中依然生猛,却被王进骂个半死,又看到高俅头颅后气血攻心而死。由于青州惨案,卢俊义一直觉得秦明对宋江有成见,因为秦明在书中一直处于被怀疑的状态,而秦明的大表哥颜树德又来收拾他,最终霹雳火战死沙场。呼延灼的族弟呼延绰本投降梁山,后又投降朝廷,想让呼延灼也投降,但呼延灼不肯,最终在车轮战后被辛从忠杀死。董平更酱油,寥寥几次的出场就被韦扬隐和金成英合力杀死。

108将的结局和经历在书中都很奇葩,当然这与俞万春身处的年代有关,具体不做过多分析,大家可以单拉出梁山人物,我和大家聊聊他们在《荡寇志》中的表现吧~


俞万春,他说,他是水浒粉…


逻辑文史游


《荡寇志》,又名《结水浒传》,由清代人俞万春所著,讲述陈希真、陈丽卿等及官军荡平梁山,并将梁山泊好汉一一诛灭的故事。这是一本彻头彻尾反梁山,且对梁山极端仇视的狗尾续貂之书。


这本书续接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与原著创作思想背道而驰,全书充斥着对梁山好汉的仇视,完全颠覆我们对《水浒传》原有的认知,与另外一本续接《水浒传》的书《残水浒》,都堪称是狗尾续貂之作。



《荡寇志》的作者俞万春,正好生活在清中后期民变四起时期,当时地方流寇肆虐南方,与清朝持续混战,已至于南方诸省战乱频频,生灵涂炭,千里无烟炊。俞万春有感于当时中国受盗贼横行之苦,因而深恶盗贼,表达出诸如像“既是忠义,必不做强盗;既是强盗,必不算忠义”的个人思想,此书将梁山108好汉归结为四处虏掠的流寇,因此立场非常鲜明,故书中对宋江等人深恶痛绝,凡梁山泊上一干人等,几乎都无好下场。



《荡寇志》的核心思想,是为统治者宣扬爱民如子,而犯上作乱的流寇,则站于统治者和百姓的对立面。此书秉承金圣叹“惊恶梦”的意愿,演化为攻杀剿灭梁山泊诸好汉的情节。这是一本为封建统治阶级张扬,溢美的书,其政治宣传意思非常明显。梁山好汉在此书里面成了横行无忌,恶行累累的流寇。这些好汉的结局远比《水浒传》来的悲惨。

梁山大当家宋江,最后被渔民贾忠、贾义抓获,押赴京师凌迟处死。二当家卢俊义受箭伤被擒获,同样被解送京师凌迟处死。军师吴用,公孙胜皆被抓获凌迟处死,林冲被活活气死,呼延灼、秦明、武松、鲁智深等梁山骁勇大将,在《荡寇志》里居然个个都成了草包,而官军却个个勇猛无比,力战梁山好汉丝毫不落下风,在阵前一个个杀死他们。看这本书,结局真是让人无语,梁山108汉,几乎全部死于非命。这还是我们小时候看的《水浒传》吗?



《荡寇志》的作者俞万春,功名不过一秀才,且一生未踏入官场。但年轻的时候,亦曾随父亲在粤东潮汕镇压所谓的反对封建阶级统治的地方流寇,这本书,据说是尊父愿,三易其稿,历时22年而成书。《荡寇志》旗帜鲜明,赤裸裸的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反动立场上,蓄意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上的镇压,来与封建统治者的暴力镇压相配合的。这本书让人鄙视之处在于已经完全背离了《水浒传》的思想宗旨,是假借续《水浒传》之名,为封建专制统治歌功颂德。


俞万春死后一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荡寇志》因为其旗帜鲜明的反革命思想,太平天国四处搜罗予以就地销毁,而另一边,清朝的地方官员却大肆刊印这本书,以作为收买民心之思想武器。这是一本让人看了索然无味的书,我的童年对梁山好汉的印象,也绝不能被这本书所颠覆。


大国布衣


题目所说的最丧心病狂其实是因为它:与水浒的立意完全相反,宋江并没有被招安去征方腊,而是被张叔夜擒拿正法。梁山上的好汉,非死即被诛。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评价《荡寇志》:“采录景象,亦颇有施罗所未试者,在纠缠旧作之同类小说中,盖差为佼佼者矣。”意思说的很明白,《荡寇志》所以思想性不一定显得很高明,但是艺术性在同类的续书中是佼佼者。

《荡寇志》的作者叫俞万春,号忽来道人,晚年又改叫牛头道人,祖籍在今天的浙江绍兴,出生在北京。早年博览群书,尤其好弓马和兵书,这大概是他作《荡寇志》的一个原因。他父亲是一个官员,他20岁的时候随着他父亲到了广东,跟随着他爸爸一起镇压了黎族人在嘉庆年间的起义。

在这个时期,他看到很多人利用《水浒传》鼓动人起义,之后道光初年又随他爸去桂阳镇压起义。更感受到了《水浒传》在民间影响之大。道光十二年,他又随他爸参加针对瑶民起义的镇压。这些大概都是他写《荡寇志》的原因。

不过据他自己说,十三岁的时候有神仙给他托梦,让他写这本书,这当然是他的夫子自道,当不得真。

从他的经历看的很清楚,他之所以写《荡寇志》其实是站在官府的立场上,把自己的政治理想寄托在书里,所以他颠倒水浒原作的立意也就不能理解了。

再了解下《荡寇志》写什么:

这个书的梗概大概是:北宋政和四年以后,宋江等啸聚山林,几经发展,已经到了十几万之众,攻定陶,渡魏河,破濮州,并且把沂州,青州,直隶等第各个山头的土匪全部收编,一时间势力大盛。

有一个叫陈希真的人,此人是个提辖。生了个女儿叫陈丽卿。武艺高强,箭法一流,人物秀美。被高俅的儿子看上,被逼出走,纠集地主豪强,暂做绿林好汉。创立“猿臂寨”,专与宋江的水浒寨作对。之后发展壮大,与官军合力,讲宋江等108名好汉尽数捉拿,全都给杀掉了。而且做法将梁山一众人等的鬼魂镇压在大石之下,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事成,这些人都被封官加爵,然后陈希真,陈丽卿父女又入山修道,最后羽化成仙。

再拿《荡寇志》和《水浒传》做个简单的比较

事实上,陈丽卿的遭遇和水浒原来描写的众好汉的遭遇类同,而且之后剿灭宋江,又和宋江招安征方腊类同,不同的是,这些事都让陈丽卿抢了去。而最大的不同是陈丽卿是站在地主的立场上忠君。而宋江等人就被作者说成是不配“忠君”,只有被绞杀的份。这个是由作者的经历和阵营决定的。

水浒传里的英雄,在忠义俩字之间,更看重义,而对忠不同的人态度也不相同,所以水浒里的英雄始终面临忠义之间的取舍。而在《荡寇志》里,没有这个矛盾,去投奔陈丽卿的人,都是“又忠又义”,他们上山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招安,然后报效朝廷。

而且更加不同的是结尾,水浒的英雄最后都死的死,伤的伤,在这一点上《荡寇志》的作者想的比较透彻,功成身退,让他的主角“羽化登仙”。

更加不同的就是,相对于水浒传中的女性。《荡寇志》不但让女人做了主角,而且对她赞赏有加,《荡寇志》里的女性都是美貌与智慧一身,不是红颜祸水,而是美人英雄。

这个大概和作者的尊重女性的态度有关,也和作者信仰道教文化有关。


最后,真想了解这本书,不如去亲自读一下。


吴公子燎


《荡寇志》这本书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但是大家一定知道《水浒传》,《荡寇志》这本书就号称是《水浒传》的续写,说是续写,其实这本书完全就是为了推翻《水浒传》、抹黑梁山好汉的反抗精神而写的,是典型的狗屎续貂。

《水浒传》通过描写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造反的故事揭露了宋朝官场的黑暗,同时也宣传了忠君爱国的思想,可以说是一大奇书,后世也有不少人对《水浒传》进行了续写,其中《荡寇志》当属最丧心病狂的也是最出名的续写了。

《荡寇志》之所以丧心病狂是因为这完全是一本“反”《水浒传》的续写。《荡寇志》是金圣叹版《水浒传》的续写,从“卢俊义惊噩梦”开始,在金圣叹版《水浒传》中,卢俊义梦见了嵇康拿着弓箭要把108人纷纷处决,并且说“万死枉贼!你等造下弥天大罪,朝廷屡次前来收捕,你等公然拒杀无数官军!今日却来摇尾乞怜,希图逃脱刀斧!我若今日赦免你们时,后日再何法去治天下?”

卢俊义惊醒之后,竟然飞来了一块“天下太平”的牌匾,故事也就到处结束,日后的招安和征田虎,王庆、征辽和征方腊就都没有了,可是《荡寇志》的开头却完全改变了《水浒传》中的故事,卢俊义醒后,忠义堂竟然燃起了熊熊大火,替天行道的大旗也被烧成了灰烬,宋江得知后,不分青红皂白的斩杀了三十二名守夜人,所以《荡寇志》一开篇,就完全改变了我们熟悉的宋江的形象,完全就是一副魔头的形象。这也就预示着梁山一百零八好汉已经成了反派角色,替天行道大旗被烧毁,也预示着武松鲁智深等好汉变为了妖魔。

《荡寇志》最反《水浒传》的是梁山好汉完全成了狗屁不是的狗熊,几乎所有的好汉都惨死在自己的成名绝技之下。梁山好汉是一百零八个魔头下凡,那么作者便安排了三十六雷将和十八散仙下凡来对付他们,小李广花荣绰号“小李广”,以射箭出名,是梁山上的第一神射手,但是遇上了朝廷女神射手陈丽卿,在比箭过程中处处被压制,最终被射死;鲁智深有倒拔垂杨柳之力,但是被张叔夜的两个儿子打的走火入魔力竭而死;武松打虎人尽皆知,但是却被车轮战累死;智多星吴用以智谋取胜,又懂得排兵布阵,可惜朝廷里有一个女诸葛刘慧娘,不仅在排兵布阵上稳稳压住吴用一头,而且还懂得制造各种器械,在她的帮助下,梁山军几乎每战必败,最终吴用还被她克死;神行太保戴宗日行八百里,朝廷里偏偏有一个人能日行一千二百里,如此种种还有很多,比如轰天雷雷振被大炮炸死,公孙胜被道法杀死等等,简直奇葩得不能再奇葩了,真的是彻底的颠覆了我们对《水浒传》的认识。

《水浒传》的宗旨是反贪官不反朝廷,但《荡寇志》却连贪官都不能反,完全一副封建统治者的思想来写,似乎只要是造反就是不对,只要是起义者就该死,这种思想完全颠覆了《水浒传》的思想,而且也极不符合我们现代人的看法,所以说《荡寇志》被称为最丧心病狂的《水浒传》。


海佑讲史


《荡寇志》是清代小说家俞万春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从其文本上看,是完全反《水浒传》的《水浒传》续书。主要内容写的是雷部三十六将剿灭梁山,收束贯华堂本《水浒传》的故事。因为这部著作似乎是站在了梁山好汉的对立立场,完全颠覆了二百余年以来人们对《水浒传》的认识而遭到无情的鞭挞,《荡寇志》被批判为格调低俗的反动小说,俞万春则被划入反动文人之列。

但是,事情远远不会如此简单,是非也绝非一言可以判定《荡寇志》就是一部丧心病狂的反《水浒传》的坏书。这部总共七十回的长篇小说,内容极为丰富,思想也极为复杂,不是一篇短文所能概述和剖析得清楚的。本回答撷取其中最为主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与大家分享《荡寇志》的一点读书心得。

为金圣叹所欺,立志创作《荡寇志》以反《水浒》

这部书没有另起炉灶,而是承接贯华堂七十回书往下写,第七十一回是它的第一回,大致内容是卢俊义从恶梦中惊醒,梁山泊发生了一场火灾,杏黄大旗被大火卷走,公孙胜拼了老命做法也没能灭掉大火。一开篇,梁山便陷入混乱,命运开始发生逆转,好汉们的能力开始降级。

这部书也是七十个回目,贯华堂本在回目前有一篇“楔子”写妖魔是如何出世的,《荡寇志》则以一回“结子”与《水浒传》形成首尾照应,讲的是江西龙虎山伏魔大殿的妖魔最终被镇压在平南府的牛渚山下。很明显,俞万春就是按照金圣叹所评点的贯华堂本架构,创作了这部反《水浒》著作。

金圣叹因为痛恨宋江招安,腰斩了《水浒传》,自己写了一段“梁山泊好汉惊恶梦”,稀里糊涂的做了结尾。金圣叹所斩之版本,学界称之为贯华堂本。俞万春完全按照这个思路,写张叔夜等雷部三十六将剿灭梁山,把包括宋江、卢俊义在内的被俘的梁山好汉全部凌迟处死,归结了金圣叹所设计的“恶梦”。

对此,张恨水先生非常不满,称俞万春“为金圣叹所欺,变本加厉”。诚然如此,金圣叹不过自作聪明以一个恶梦收束全书,但没有把梁山好汉全部弄得满面墨汁,在他的批点中,还是有很多赞赏的观点的。而俞万春之《荡寇志》则把恶梦写成一幅鬼哭狼嚎的黑色惨局,梁山好汉个个如妖魔般无耻与低能,读之令人心中郁闷而又无从发泄,读过一遍真的不堪再读第二遍。

然而,如果我们从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中仔细分析其创作意图,认真剖析梁山好汉的所作所为,却又无法反击俞万春的“反动创作思想”,不得不承认俞万春是一个非常合格的水浒迷,他似乎真的读懂了《水浒传》,比金圣叹还理解得更深刻。为什么这么讲呢?

迷恋水浒,受父之托完成《荡寇志》

俞万春本人没有被授予任何官职,早年丧母,长年居住在父亲任所,参与过对人民武装反抗的镇压行动,平定了道光年间的两次瑶民民变。因而,非常反感梁山这种“乱民”造反。尤其认为,这伙人不该被招安,而应当严厉佂剿,依照国家法度予以严惩。他非常赞同金圣叹厌恶招安而腰斩水浒的做法,接其七十回书,创作了这部令人无数正读《水浒传》的读者和学界反感的长篇小说。

从这一点讲,俞万春又是反金圣叹的,张恨水先生大概是出于愤怒,严厉谴责俞万春受金圣叹之欺,恐怕也不尽然。

据俞万春的家属称,这部书是俞万春受父亲之托,用了二十二年时间写就。或许是为了完成父亲的嘱托,在平定民变之后,谢绝了朝廷的叙功授官,回到杭州悬壶济世。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英军进犯顺德,俞万春献策顺德军门,详细的表述了自己对迎战英军所需的进攻与防守的器械的看法,此举,受到浙江浙江知府刘玉坡的赞赏。

从俞万春的经历来看,此人淡薄明志,潇洒倜傥。但是,却对国事颇为关心,也极有忠义思想。这是因为其深受乃父影响,在追随父亲镇压民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民间反抗统治阶级的行为非常不满的思想倾向。也因为道光年间国家动荡,鸦片战争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苦难而使俞万春站在了满清朝廷的立场上,创作了这部著作。这也是《荡寇志》一出笼便遭到严厉抨击的一大原因。

按他自己的话说,《荡寇志》的创作动机就是“杜邪说于既作”,以达到“提明真事,破他伪言,使天下后世深明盗贼、忠义之辨”的目的。

格调低下,《荡寇志》站在了《水浒传》相反的立场

金圣叹背离了施耐庵的创作思想,把杀人放火、劫道越货,以及开黑店、欺行霸市、鸡鸣狗盗的人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褒扬,而对一心想要招安的宋江则进行了无情的讥讽和鞭笞。

俞万春虽然承接贯华堂本往下写,但他的观点却是反金圣叹的,金圣叹痛恨宋江招安,认为梁山应当继续造反,而俞万春却坚决不同意招安,不能让那些“乱民”通过招安洗白身份。这种观点并非其独创,张叔夜的同僚李若水在宋江被收剿,继而被朝廷招安后,写了一首《捕盗偶成》,诗中表达了招安宋江即纵容民变的思想。俞万春与李若水的观点暗合,或者说是受到了李若水观点的影响,奠定了《荡寇志》的创作主旨。

而对于金圣叹所褒扬的梁山好汉,俞万春摆明了是反对的,他是要“提明真事,破他伪言”,也就是说要把施耐庵把盗贼写成英雄好汉这样的曲笔深意破解出来,还梁山好汉一个本来面目。

假如我们深读《水浒传》,会发现一些梁山好汉的所作所为施耐庵是秉笔直书的,比如李逵斧劈四岁的小衙内,李俊、孙二娘开黑店杀人卖人肉馒头,穆弘、张横、张顺等人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等,都被施耐庵巧妙的写成好汉作为。俞万春的“破他伪言”实际上并没反施耐庵的《水浒传》。

既然如此,问题又出在哪里呢?施耐庵在《水浒传》中,矛头直指腐朽的朝廷以及腐败的官府,梁山好汉的很多行为就是与官府作对,或者说是造横行与朝野的官场黑势力之反。这样,即便是梁山好汉采取了以暴抗暴,以黑制黑的极端方式,但因为是弱势群体而赢得了广泛的同情与赞赏。

这便是《水浒传》思想格调远超《荡寇志》之处,尽管俞万春读懂了《水浒传》,但因为立场问题而显得格调低下,遭受“掌掴”式的抨击也就在所难免了。

情感复杂,《荡寇志》似乎也是曲笔深意

但是,俞万春心目中还是比较敬佩梁山好汉的,在他的书中,代表正义的雷部三十六将言行往往自相矛盾,有的则与梁山好汉的言行有异曲同工之处。因而,也有人认为,俞万春也有施耐庵“曲笔深意”的创作手法,明里写雷部诸将与梁山好汉正邪分明,实则正话反说,暗地里颂扬《水浒传》。这种观点固然有点为俞万春开脱辩解的嫌疑,但从俞万春本身就是一个“水浒迷”来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细读文本,也能够读到这些暗藏的创作思想。

《水浒传》所写的江西龙虎山伏魔大殿中的妖魔,实际上是道家雷部的天罡地煞,九天玄女乃道家最高阶神,掌管着雷部及道家上界群仙。而俞万春则仿照施耐庵的笔法,塑造了道家雷部三十六将,对应梁山三十六天罡。整个故事的结构,还是雷部下界伏魔,恰好与施耐庵形成相反的创作思路。

正本故事的开头,也以八十万禁军教头为线索,讲了另一个版本的高俅陷害忠良的故事。故事的起因,几乎与林冲的遭遇一模一样。

当年,花花太岁看上的是林冲的妻子,这回看上的是一个名叫陈丽卿的绝色女子。这个女子,就是后来征讨梁山,并看守牛渚峰的书中女主角。陈丽卿可不是林娘子,在遭遇高衙内的流氓调戏后,出手痛打这个恶少。

而她的父亲陈希真,则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也是后来征讨梁山的主将——清虚雷府先天雨师内相真君。在女儿痛打高衙内时,起初也像林冲那样制止女儿。但当父女二人以王进、林冲不同的遭遇中得出结论,高俅不会放过他们。于是,父女二人经过精心策划,逃离了东京。

父女二人面对朝廷黑势力的陷害,拒绝了梁山的入伙邀请,看起来是义正辞严绝不做强盗。但是,陈丽卿与父亲出逃后,在风云庄与打败过呼延灼却遭受朝廷不公待遇的云天彪一起,在猿臂寨啸聚山林。他们不断发展势力,终于等到了张叔夜奉旨招安,加盟到征讨梁山的队伍之中。

这样的情节,难道不就是复制了《水浒传》的造反—招安—讨方腊的整体结构吗?陈丽卿父女作为讨伐梁山的主将,与宋江等人的行为又有什么两样呢?

既然是复制了水浒传的架构,也复制了水浒传的人物故事。那么,是不是也复制了施耐庵的曲笔深意呢?

丑化梁山好汉,俞万春无法达到施耐庵的高度

据俞万春自己说,他是因为雷部上将陈丽卿托梦而创作了这部《荡寇志》。这大概是因为俞万春曾经因病,接受过一个叫陈丽卿的道士的治疗的缘故。因而,故事从陈丽卿开始,并以此为主线索,展开了一场道家雷部的大内战。这本来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俞万春完全可以象施耐庵那样,演义一场双方都是英雄好汉的大故事。

但是,俞万春没有做到这一点,除了鲜明的立场外,就是水平远远不及施耐庵。

《水浒传》中,除了高俅、慕容知府、贺太守、黄文炳等等明显遭到抨击的官吏外,凡是与梁山对抗的官府及其战将,施耐庵都没有刻意的贬损与丑化。比如梁中书与手下大将李成、闻达,与梁山泊大打出手,但也把他们写得很人性化,武力、智力都不是很低。即便是祝家庄这样的誓与梁山为敌的私家武装,个中人物也没有脸谱化,祝氏三杰武功高强,祝家庄防御体系令梁山晕头转向,宋江明显不是对手。

但是,俞万春则把梁山好汉写得很不堪,不仅武艺敌不过雷部诸将,智力也接近弱智,面对陈希真他们的围剿显得束手无策,每战必败。这是文学能力不够所造成的,犹如当今的神剧,令人不能接受。更如脸谱化时代的作品,梁山好汉完全与雷部大将们形成了正邪分明的两股势力。

但是,不可否认,俞万春在塑造梁山形象时,却比雷部诸将要生动得多。这是他长期迷恋水浒传,心底里还是存留着对梁山好汉憧憬的一丝善念。

不过,我也不赞同这是俞万春的曲笔深意,以丑化梁山来正话反说。因为施耐庵所塑造的梁山好汉非常成功,俞万春无法彻底改变原著中的形象,否则,就达不到丑化原著人物的目的,读者一看便会产生这不是宋江,这不是卢俊义,这不是林冲的感觉。所以 ,俞万春必须保持施耐庵对于梁山好汉的固有描写,然后在他们的脸上抹黑,极尽丑化之能事。

简短行文,关于雷部诸将的行为矛盾无法叙述,待有机会再另行文章详述。

结局奇葩般悲惨,俞万春变本加厉令人不齿

俞万春承接金圣叹恶梦,也为梁山好汉设计了全伙战败被斩杀的结局。但是,金圣叹的意图是梁山好汉因为不愿意招安,继续坚持与朝廷对抗,因为卢俊义被俘,梁山好汉为义气而与卢俊义一同赴难。这是忠义的表现,很为金圣叹所赞赏。俞万春则反其意而用,认为“既为忠义,必不做强盗;既是强盗,必不算忠义”。所以,俞万春连金圣叹都一并反掉了,坚决要剿灭梁山反贼并绳之以法,这便是张恨水所说的“变本加厉”。

关于梁山好汉的结局,大致讲这么几点。

宋江、吴用之死。鲁智深战死后,宋江、吴用悄悄逃走,路过长清县夜明渡时被渔人贾忠、贾义兄弟所擒,押赴京城凌迟处死。在《荡寇志》中,吴用屡次设计均被识破,竟然还不如一个叫刘慧娘的雷部神将。

卢俊义在书中却是依然勇猛,与雷祖座下神将张伯奋、张仲熊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败,这两员神将排位仅次于张叔夜,比雷部三十六神将地位还高。卢俊义虽然勇猛,但却被张叔夜一箭射中肩膀而被二张所擒,然后,被押赴京城凌迟处死。这倒照应了卢俊义被一个拿着长弓的人捉拿的金圣叹恶梦中的情节。

公孙胜是《水浒传》中仅次于罗真人的神一般的存在,但在《荡寇志》中因为生辰八字泄露,被陈希真摄取魂魄而遭擒,同样押赴京城凌迟处死。

关胜在战斗中施祖传拖刀计,却被雷部神将傅玉识破,以飞捶打伤,关胜回到寨中伤重而亡。俞万春不仅丑化了梁山好汉,还顺带灭了关圣人的威风,其绝学拖刀计在雷部神将面前不堪一击。

林冲死得最冤,在梁山二关之战中,林冲遇到被高俅逼走的同僚、九纹龙史进的师父王进。这二人在关前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败。王进见不能取胜,便出言大骂林冲。王进这一场骂简直太毒舌,真令人为其不齿,完全颠覆了《水浒传》王进的好汉形象,俞万春简直是适得其反(也是曲笔深意?)。林冲遭这样一顿羞辱,倒顚下马,一病不起。后来,见着高俅头颅而被活活气死。

对于王进的描写,充分暴露了俞万春笔力不够,既为正义一面,痛骂贼人,怎么能写得如此下作?王进的形象被俞万春彻底毁了!

花荣与陈丽卿斗箭术,被这员女将一箭射死。可怜《水浒传》无敌神箭竟然落得如此下场。

武松被敌方三将围攻,战至累到,被活活屈辱而死。鲁智深则被张叔夜的两个儿子折磨,走火入魔,心力交瘁而死。

矮脚虎王英继续好色,临阵调戏陈丽卿,被陈丽卿活活夹死。扈三娘为王英报仇,冲出阵来,却与陈丽卿相撞。没想到,对方力气更大,竟然将一丈青活活掐死。

安道全死法更奇葩,因为得病,吴用为他请了个庸医,给活活治死了。

其他如陈达被风吹死,凌振被自己的炮炸死,孙立被栾廷玉千刀万剐死。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凡俞万春能够想到的死法,都一一按照梁山好汉的原本故事,让一百单八将得到了果报。

写到这里,就此打住。即便是俞万春写此著作有很多纠结之处,他的心目中还是有一丝敬佩梁山好汉的情结。虽然,他也痛恨高俅这类奸贼,也试图通过陈丽卿父子的经历,表达官逼民反的思想。但是,因其立场的完全不同,创作水平的有限,他心中的那一点纠结,也因此在《荡寇志》中走向了极端的反面。说俞万春“丧心病狂”的反《水浒传》,却是没有冤枉他。


绿野萍踪01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广为人知,但还有一本叫《水浒传》的所谓“神奇”版本,我相信很多人都不太熟悉。它是“荡寇志”。这本书是清代小说家于俞万春的长篇小说。从文本来看,这是《水浒传》的延续,完全违背了《水浒传》。那为什么这本书被称为“疯狂”?

《荡寇志》是金圣叹版《水浒传》的续集。我们都知道金圣叹,因为他讨厌宋江这个人,认为梁山应该继续造反,这本书写道,“卢俊义惊噩梦”结束了。

当时,卢俊义做了一个梦,梦见嵇康举着长弓,一个接一个地处决了108个人,所有的好汉都在乞求怜悯。但是嵇康说了这样一句话:“万死枉贼!你等造下弥天大罪,朝廷屡次前来收捕,你等公然拒杀无数官军!今日却来摇尾乞怜,希图逃脱刀斧!我若今日赦免你们时,后日再何法去治天下?”

从梦中醒来后,卢俊义看到一块印有“天下太平”字样的匾不知从哪里飞了出来。所有的故事都到此结束,但梁山英雄的最终目的地却没有得到解释。在金圣叹看来,梁山的故事是在聚义之后结束的。不要想任何安慰或类似的事情,也不要想任何进一步的战争。这样的结果也保全了梁山所有人和朝廷的面子。

《荡寇志》是卢俊义从噩梦中醒来后写的。第一章说卢俊义没有看到“天下太平”的牌匾。他看到的是忠义堂燃烧的火焰。

即使公孙胜施了魔法,火也无法熄灭。忠义堂和杏黄旗被直接烧成飞灰。宋江不高兴,问守夜人发生了什么事。守夜人说他看见嵇康,然后就着了火。宋江自然不相信,牺牲了32名守夜人。这样,《荡寇志》一开始就告诉读者,我们在《水浒传》中看到的这个心黑的宋江和宋江完全是两个人。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荡寇志》的梁山英雄已经变成了一个恶棍。整本书写在梁山英雄的反面,彻底颠覆了200多年来人们对《水浒传》的理解。在作者俞万春的作品中,梁山英雄的结局可以说不止一个人卑微而苦涩。108名英雄几乎都会在他们的专长领域里一个接一个地被杀死。梁山英雄的独特技能在雷部神将面前将不堪一击。

这种结局最终归结为金圣叹设计的“噩梦”。难怪许多人认为这是“疯狂的”。《荡寇志》后来被批评为粗俗的反动小说,因此俞万春被归类为反动学者。

既然梁山英雄应该被清除,自然会有能干的人和不同的人来对付他们。由于梁山是一个魔星,俞万春设计了36个雷将与十八散仙来对抗这些魔星。书中的赵佶不再愚蠢,开始尽可能地了解人们,摒弃坏习惯。此外,所有被彻底变成小偷的梁山好汉都一直困惑不解。他们在书中被俞万春无休止地诋毁,最终梁山108将全部牺牲。

例如,书中写道“小李广花荣”,梁山第一神射手,以他最好的射法而闻名,而朝廷上有一个叫陈丽卿的女神枪手。面对这个男人,花荣被她无情地射杀,没有任何准确性。老虎英雄武松因其惊人的爆发力而闻名,被朝廷的三员猛将,以车轮战的方式活活累死,屈辱而亡。

另一个例子是鲁智深,他推倒了垂柳,被张叔夜的两个儿子严重消耗,最终筋疲力尽而死。

公孙胜,深藏在道中,处处受到陈希真的约束,最终逃脱了灵魂的俘获。还有死于瘟疫的神奇医生安道全。宋江在这一年被处死。吴用被“女诸葛”刘慧娘杀死,戴宗被朝廷抓获,戴宗一天走800英里。五虎将军死得更加莫名其妙。

可以说,俞万春写的《荡寇志》把金圣叹描述的“噩梦”变成了鬼哭狼嚎的黑色悲剧。所有梁山英雄都像恶魔一样无耻和低能。它让人感到沮丧,无法发泄。读一遍又一遍真让人难以忍受。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施耐庵《水浒传》的创作意图和梁山英雄的行动,却无法反驳俞万春的“反动创作思想”,我们不得不承认俞万春是《水浒传》非常合格的粉丝。他似乎真的懂《水浒传》,甚至比金圣叹还懂。你为什么这么说?

这从俞万春本人开始。早年失去母亲,长年居住在父亲任所,参与镇压人民武装反抗,镇压道光时期的两次瑶族民间起义。因此,俞万春对梁山的“乱民”叛乱非常反感,尤其认为这些人不应该被招募,而应该根据国家法规受到惩罚。众所周知,金圣叹偏离了施耐庵的创作思想,不同程度地赞扬了杀人放火、抢劫偷盗、开黑店、垄断市场、偷鸡的人。然而,俞万春显然反对金圣叹称赞的梁山英雄。他想“揭露真相,破除谎言”,这意味着破译施耐庵笔下盗贼英雄的含义,让梁山英雄回归本色。

事实上,在《水浒传》中,梁山英雄施耐庵的行为都是直截了当的,比如李逵的斧头劈了四岁的衙内,李俊和孙二娘开了一家黑店杀人馍,穆弘、张衡、张顺等人的黑社会组织等等,都被施耐庵巧妙地写成英雄。

然而,施耐庵的目标是揭露“自上而下”的混乱。梁山虽然造反,但只针对贪官,不针对皇帝。

结果,就连梁山也采取了以暴制暴、以黑制黑的极端方式,但因为是弱势群体,所以赢得了广泛的同情和赞赏。然而,俞万春甚至不能容忍反腐官员,并以如此廉价的手段强行推翻《水浒传》。这个力量和《水浒传》很远。

纯手工作答,如果博而化易的回答对大家有帮助, 欢迎大家点赞、转发分享和关注博而化易来支持我吧!朋友的一评一转都是对博而化易最大的肯定和支持,感谢伙伴们的支持!


博而化易


豆子来回答。既然题主有此一问,我们就来看看这《荡寇志》是怎样的“丧心病狂”吧。

《荡寇志》成书背景

《荡寇志》作者俞万春,生于清乾隆59年。后随父从军,平定广东民变。其痛恨农民起义的思想也来源于这段经历,他曾说:

“既是忠义,必不做强盗;既是强盗,必不算忠义……天下后世深明盗贼忠义之辨,丝毫不容假借!”

所以,俞万春对《水浒传》中宋江等起义军深恶痛绝,在《荡寇志》全篇对其贬低损毁,梁山好汉们在他的笔下,结局凄惨。

俞万春在广东随父立的大功后,拒绝了清廷封官,隐居西湖。后道光20年,英国进犯顺德,俞万春献计颇多。道光29年,无疾而终。

总体而言,俞万春地主阶级文人思想深重。他心怀国事,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认为农民起义是乱臣贼子。同时又淡泊名利,不事权贵,对贪官污吏也颇多痛恨。这些都在《荡寇志》一书中有所体现。

对水浒迷而言,《荡寇志》最丧心病狂的一面,就是全书对水浒众英雄不遗余力的丑化了。其中的许多描写,可以说是为“丑化”而“丑化”,笔法拙劣可笑。

最直观的丑化,先体现在书名上

大家看看这书名《荡寇志》,太明显不过了,直接将梁山义军污蔑为“寇”。在书中回目中,例如“猛都监兴师剿寇”、“梁山群盗拒蔡京”、“蔡太师班师媚贼”、“毕

应元用计诱群奸”、“正一村合兵御寇”、“忠义堂经略勘盗”等,“寇”、“盗”、

“贼”、“奸”反复出现。而在书中的字里行间,诸如此类的字眼更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行文如此直白,不加掩饰,可见俞万春对“义军”的刻骨痛恨。

丑化梁山“替天行道”的政治纲领

所谓“杀人诛心”,“替天行道”是梁山高举义旗,区别于山贼流寇的重要政治纲领。可在俞万春笔下,梁山义军先是成了无恶不作的土匪强盗,其次勾结蔡京、童贯等贪官污吏,最后,“受命于天”的“忠义双全、替天行道”也被写成了“骗人的把戏”,梁山好汉们的道德正确被消解殆尽。

1.梁山好汉的强盗行径

在《宋江焚掠安乐村》一章,其描写到:

众百姓抛儿弃女,自相践踏,各逃性命,哭声震天……只见桥上已拥满,两边都挤落水去;不移时桥梁压断了,满溪都是人……望那安乐村,已变做了一座火焰山。

梁山义军攻芜城时:

文武百官均被刺死,杀坏兵民不计其数。

书中,郓城县令与卢俊义有一段对话,先是指责义军滥杀无辜:

大名之百姓何辜?东昌之官员何咎?因一身之小端不白,致使数百万生灵之无罪遭殃。

而卢俊义竟也自叹义军“干些聚众抗官、杀人越货的勾当。”

更有借百姓之口,大骂宋江。书中在官军攻克梁山,宋江潜逃时,一村民道:

“若拿着宋江,把来千刀万剐,方泄吾恨。那年我外祖家好端端住在沧州安乐村。吃他杀得不知去向,至今提起来头发直竖。”

2.勾结奸臣

另一方面,书中的宋江为求得诏安,与蔡京童贯等奸臣暗通款曲,认蔡京的女儿、女婿为儿女,多次行贿与童贯。而蔡、童二人也多有回报,积极为招安梁山奔走,完全颠覆了梁山义军“反贪官”的形象。

3.“替天行道”欺世盗名,彰显俞万春的核心思想

在书中,俞万春安排了宋江遇笋寇仙的戏码,笋寇仙嘲笑宋江的“替天行道”:

贪官污吏干你甚事?刑赏黜陟,天子之职也;弹勃奏闻,台臣之职也;廉访科察,司道之职也。义士现居何职,乃思越俎而谋?

这一番话,其实就是俞万春作为地主阶级文人,反对农民起义的核心思想。

丑化宋江

在《荡寇志》中,宋江完全被塑造了一个奸诈小人。有趣的是,这点与当今网上许多人的观点不谋而合。

在开篇第71回中,宋江因忠义堂着火,就拿36位守夜人祭旗,定下了宋江的人设基调。

93回,描写了梁山上的“连坐”制度:

凡是宋大王的心腹伴当,都要有老小做当的,名唤押头。倘若下山走泄山上机密,或投奔别处,,便将押头尽斩,毫不宽贷。

119回,写卢俊义的心理活动:

“尽晓得宋江口称忠义,明是奸诈笼络”

136回,金大坚向官军招认,“密镌石竭”是他作假,故意将卢俊义刻在第二位,目的是让宋江顺利成为带头大哥。

137回,官军攻破梁山,宋江逃命被贾忠、贾义抓获,宋江长叹“原来我宋江死于假忠假义之手”。此处的“谐音梗”,用的十分可笑。

138回,宋江被押回京城,看热闹的老百姓说:

宋江是大奸大诈的人,外面做出忠义相貌,心内却是十分险恶。只须看他东抢西掳,人不转眼,岂不是个极凶极恶的强盗!

总之,俞万春真的是对宋江看不上眼,百般描黑。后世也有人说是写出了施耐庵的“曲笔”之意。毕竟在正版《水浒》中,宋江的许多做法也确实让人“细思极恐”。

丑化梁山好汉武艺,结局凄惨荒唐

这一点,是《荡寇志》历来被人诟病最多,最“丧心病狂”的。

1.梁山义军屡战屡败,贪生怕死

《水浒传》中攻无不克的梁山义军,在《荡寇志》中每战必败,被杀的“肝胆俱裂、抱头鼠窜”。南皮县、嘉祥县、郓城县、青云山、猿臂寨、清真山……所有城池山寨全部丢失,最后被20万官军杀上忠义堂。连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李逵,中了一箭,竟吓的“翻身下山,连滚带爬逃回性命。”

2.梁山好汉武艺不堪一击

先来看看梁山五虎的结局:关胜遭飞锤打伤而病死,林冲与王进战后口吐鲜血而死,秦明中刀滚下山崖脑浆进裂而死,呼延灼中飞标落马而死,董平胸腹被刺而死。全部斗不过朝廷军官。

而最让人可笑可气的是,俞万春喜欢让梁山好汉各自特长被全面压制,甚至死于自己最擅长的武艺之下,也不知道是什么恶趣味。例如:

智多星吴用的计谋处处被制,因为官军有个女诸葛刘慧娘。她不仅能掐会算,还开了“天眼”,会制造各种战争器械,甚至还造出了“潜水艇”,比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还早。《荡寇志》也因此被人称为中国第一部科幻小说。

林冲在《水浒》里骂了王焕,《荡寇志》就把王进请了出来,打也打不过,还被王进痛骂一顿。

神医安道全,死于自己开的药方。

戴宗日行千里,被官军一个能日行一千二百里的活捉。

公孙胜斗法失败,被人拘走了魂魄。

张清的石子一个敌将没打中,反被火枪一枪毙命。

武松天生神力,最后被车轮战累到力竭身亡。

轰天雷凌振善用火炮,最后被火药炸死。

王英阵前调戏陈丽卿,被人家活活夹死。

鲁智深在《水浒》中得道圆寂,在《荡寇志》中却是走火入魔而死。

以上情节,保证让你看了以后,大呼“丧心病狂”。

其实,《荡寇志》也有一些可取之处。全书文笔不错,结构逻辑严谨,文中谋略和战争场面的描绘也更加真实可信(毕竟俞万春有参军经历),只是人物刻画较施公差之远已。但是,《荡寇志》一书,从立意就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也就注定了其被众人唾弃的结局。


文眼豆子


《荡寇志》是一本以“水浒”为题材的作品,但是它的内容和主流里的“水浒故事”可以说是完全相反。说它最为“丧心病狂”,其实是因为这本书里对“梁山好汉”们有着切齿的痛恨,将他们的结局写得“惨烈无比”。

但是不得不说,这本书之所以如此设计,是有特殊原因的,不能因为它表达了不同的故事走向就否认它的价值。毕竟通行本的《水浒传》只是“水浒”故事的一个版本而已,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以“水浒”为题材的作品,并没有正版或旁门的区分。

先来说说《荡寇志》的成书

说起这本书,就必须要提到《水浒传》一个非常著名的版本,那就是被大文豪金圣叹腰斩过后的水浒传,现在称为“贯华堂版水浒传”。金圣叹将《水浒传》七十回之后的内容删掉,再加上一篇楔子,构成了七十一回本。故事就到梁山英雄排定座次终止,删去了后面招安的情节。

其实金圣叹的目的并不是反对《水浒传》里“忠义”的题材,而是以文学的方式对故事进行了梳理,毕竟我们现在看《水浒传》,也会感觉故事前后的主题并不一致,前半部分说聚义,后半部分讲招安。

金圣叹在第一回就讲过,他如此处理“水浒”故事,其实是在写“乱自上作”的主题,即社会的问题出现在宋朝官府,而不是梁山好汉。

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乱自下生出;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

而清朝人俞万春有意歪曲金圣叹的目的,将腰斩水浒传的行为解释成金圣叹也反对“水浒”故事的“忠义”说法,所以才砍去招安之后的故事。并且在这一基调上,俞万春为“贯华堂版水浒传”续写了七十回,这就是《荡寇志》的由来,也叫做《结水浒传》。

所以,这部作品的回目,是从七十一回到一百四十回,一共七十回。

再来说说《荡寇志》写了什么“丧心病狂”的内容

从这部作品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荡寇”其实就是“剿灭梁山”的含义。这部作品主要的视角也是和其他“水浒”故事相反的,是以朝廷张叔夜等人为主要视角,描写其如何代表朝廷剿灭宋江等梁山草寇的故事。

在这部作品里,宋江等梁山好汉或战死于与官兵交战,或被活捉之后经受凌迟极刑,总之没有一个好下场。并且时刻表露着,宋江等人是流寇,在各地作案扰民,张叔夜是代表正义的力量来消灭他们。

这就与传统流行的《水浒传》、评书、戏曲、传奇等等体裁的水浒故事大相径庭,“忠义”的标榜变成了张叔夜等朝廷将帅,而不是竖起“替天行道”大旗的梁山水泊。

这无疑是对传统观念里梁山形象的一次挑战,违反了民间对宋江等人的固有认知,并且人物结局大部分除了被阵斩就是被凌迟,每一个都凄惨无比,透露出一股浓浓的恨意和疯狂。

而颠覆了民间固有常识,这才是为什么说它是“最为丧心病狂”的原因。

《荡寇志》的故事为什么会如此设定

这与俞万春生活的时代有关。

他主要生活的时期是太平天国爆发之前,清朝内忧外患,对于国家无力统治,导致了盗贼横行,民不聊生。而俞万春认为,正是因为像宋江等这些啸聚山林的土匪、强盗横行乡野,才加剧了民间生活的困苦。而正是因为《水浒传》这种“诲淫诲盗”小说的流行,才使得这些盗贼有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在《荡寇志》序言当中,有这样的描述:

盖以此书(《水浒传》)流传,凡斯世之敢行悻逆者,无不藉梁山之鸱张跋扈为词,反自以为任侠而无所忌惮。其害人心术,以流毒于乡国天下者,殊非浅鲜。近世以来,盗贼蜂起,朝廷征讨不息,草野奔走流离,其由来已非一日。非由于拜盟结党之徒,托诸《水浒》一百八人,以酿成之耶?

从中也可以知道,为什么俞万春对于“水浒”故事的理解与常规不同,正是因为其所处的时代里,盗贼横行的现状让他有感而发。

所以,俞万春作这部作品的目的就是:

提明真事,破他伪言,使天下后世深明盗贼、忠义之辨。

他从反对传统意义上的“水浒”故事入手,阐述强盗是不会心存忠义的观点。想要通过自己这部作品的流行,让社会民心重新回到相信朝廷上来,也戳破当时那些打着“忠义水浒”名号为非作歹的强盗冠冕堂皇的借口。

但是因为所写内容太过匪夷所思,与民间认知构成了极大的冲突,所以在流行上被民众所抵制,并没有太大影响。反倒是清政府内部官员看出了俞万春这部作品的价值,在官府层面广为流传。

但不得不说,《荡寇志》的故事也并不是毫无根据的,也能从史书上找到些微的影子。

比如张叔夜征讨宋江的事迹就记载于《宋史·徽宗本纪》:

宣和三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今山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讨之。

而通过《宋史·张叔夜传》的描述,可以知道宋江等人确实被张叔夜正面击败,然后才被迫投降。这与《荡寇志》里的情节有些许关联。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它有一个评价:

书中造事行文,有时几欲摩前传之垒,采录景象亦颇有施、罗所未试者,在纠缠旧作之同类小说中,盖差为佼佼者矣。

可见,《荡寇志》这部作品虽然与大众观感相背离,显得“丧心病狂”,但并不是没有寄托意义,其本身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待晓儿


《荡寇志》是水浒相关小说中最有名的一部,有人也称它是反水浒,因为书中对梁山好汉极尽打压谩骂,最后一个个死于非命。

不过看书中人物最后下场,大部分跟水浒其实是一致的,水浒里面有许多好汉死于非命,跟《荡寇志》没有区别,只不过这里面好汉的死法过于惨烈。而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于对梁山好汉之死意义的阐述,水浒里梁山好汉是为了忠义而死,或者被奸人迫害而死,让人敬重而怜悯。《荡寇志》里好汉是因为反叛作乱而死,是罪有应得。


然而,说回水浒,水浒里面本来有四大寇,分别是宋江、方腊、王庆、田虎。这四人里面宋江接受招安,灭了其他三家,在跟方腊决战中梁山好汉折损大半,后来宋江、卢俊义等首领虽然获得功名,衣锦还乡,但终因被高俅等人所忌,没有享福几天就被害死,水浒就此完结。

而《荡寇志》呢,主角成了陈丽卿陈希真父女。这两人还有个来历,就是他俩是陈抟老祖的后人,出身了不得,一看就带着仙气。

陈希真本来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和林冲一样,他有个弟弟在跟林冲竞争教头的时候被林冲用重手点坏,最后不治而亡。这或许就是陈希真痛恨梁山好汉的原因之一。其实比武较艺,技不如人被杀伤很正常,陈希真未免太小气了。而他的女儿陈丽卿十分厉害,可以说是《荡寇志》的主角,跟水浒里的宋江是对等的存在。

有意思的是,陈希真父女两人开始的遭遇跟林冲差不多,也是遭到高俅迫害,后来也是拉人建山头,然后招安。如果把他们也拉到水浒故事里面,那么就不是四大寇而是五大寇了。无非就是他们取代了宋江,进行招安,他们把宋江做的事情再次做了一遍。



然而,跟水浒不一样,《荡寇志》有大量的情节描述陈希真父女跟宋江他们斗法。在水浒里面,宋江招安以后的情节其实都比较简单,即便是最难对付的方腊,也没有几章篇幅,而且后期的人物刻画也远远不如前面。而到了《荡寇志》里,详细描述了陈宋之间的斗争,将宋江等人都写成了十恶不赦之徒,并且给他们安排了十分惨烈的结局。在水浒里面,凌迟敌人不过是一句话带过的事情,在《荡寇志》里,可是凌迟处死了大量的梁山好汉,并将前因后果都交代了清楚。那些好汉一个个死相惨烈,甚至十分憋屈,特别是鲁智深、武松、林冲等几人的死法,让看过水浒原著的书迷们无法接受。

而平叛招安的陈希真父女呢,他们的结局就比水浒中宋江的结局好多了,他们本来就是仙人之后,招安以后追寻大道,位列仙班了。想想看梁山好汉高层的结局,除了公孙胜早早离开,宋江、卢俊义、吴用等皆是死于非命。

实际上,如果抛开结局,把《水浒传》和《荡寇志》孤立起来看,比如说《荡寇志》中所有人物都改个名字,这两个故事没有什么大的差别。都是一伙人被迫落草,然后发展壮大招安,最后帮助朝廷扫平自己同类的故事。如果《荡寇志》完全架空历史,不采用水浒中的人物形象,那完全就是一个模仿套路小说。就好像今天的网文一样,一个经典的打怪升级模式的爆款文出现以后,就会出现大量跟风。

然而,《水浒传》和《荡寇志》的本质区别就是在结局上面。有位伟人曾经说过,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也就是说这部作品思想深刻的地方就在于宋江接受招安,原本想着为朝廷立功,就可以功成名就,永享富贵,没想到的却是狡兔死走狗烹,宋江招安以后,成为朝廷消灭反抗势力的棋子,利用价值失去以后,就直接丧命了。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啊。

而《荡寇志》里面,陈希真父女接受招安以后,平叛反抗势力,自己功成名就,而且还可以全身而退,追求大道,是一个十足美满的结局。这样的结局思想性和深刻性都远远不足,跟《水浒传》自然无法相提并论了。

不过《荡寇志》也有一点先进的地方,就是对女性格外尊重。大家都知道,水浒是极力贬低女性的一部小说,而《荡寇志》不一样,主角陈丽卿是女性,还有个主要配角刘慧娘,号称女诸葛,比吴用强多了。在这里面,女性无论是文韬武略,都凌驾于男子之上,或许作者俞万春早就领悟到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道理了。


一览众河小


《荡寇志》为清代俞万春创作的长篇小说,书中同样描写了宋江为首的梁山泊起义,又因是续接金圣叹评本之七十回水浒传而来,所以又名《结水浒传》。明代《水浒传》之后,出现了《水浒后传》《后水浒传》《新水浒》等很多创作续书,《荡寇志》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个版本。

在众多的版本中,为什么人们说《荡寇志》丧心病狂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梁山好汉行径丑陋。在《荡寇志》里,梁山好汉形象一反常态,被刻画得丑陋不堪。如宋江傲慢无礼,不懂谦让,和卢俊义争位,在石竭墓上刻意将卢俊义排名第二;宋江行为鲁莽,在阵前要么暴躁不安,要么心惊胆战,胆小怕事的鼠辈形象跃然纸上。又如,武松在《水浒传》中因打虎成名,而在《荡寇志》里武松全然没有那样的威名,而且最后力竭而死。

二是梁山好汉下场凄惨。《荡寇志》中,梁山好汉几乎无一善终,其中三十六天罡死法最为惨烈。如宋江被贾忠、贾义兄弟捉住,押赴京师凌迟处死,卢俊义、吴用、公孙胜也都被人所擒,最后凌迟处死。要知道宋江等人都是梁山决策层,其他兄弟的下场更是可想而知了。如大刀关胜傅玉飞锤打伤,回寨后病死;林冲被王进骂后,一蹶不振,最后被活活气死;霹雳火秦明因中反间计被颜树德砍死;花和尚鲁智深大闹忠义堂后,直接疯狂而死;武松与人车轮战时被活活累死……

三是被逼也不上梁山。水浒中大部分人是被逼上梁山的,《荡寇志》中某些人的做法,恰恰相反,一旦被逼,就杀梁山贼寇来“赎罪”。如八十万禁军教头陈希真和女儿陈丽卿受到高俅的迫害,逃出京城。陈希真痛恨梁山强盗,拒绝入伙,被招安后,直接协助忠臣大将张叔夜平定了梁山。陈希真犯上的罪名也得以洗刷。

以上种种都有别于《水浒传》中对梁山好汉的一贯刻画,甚至完全站到了相反的立场来看待众好汉们。人们称其为“丧心病狂”并不为过。

为什么要这样塑造水浒英雄呢?这要从作者俞万春说起。俞万春出身于浙江地方官吏家庭,曾经致力科举,无奈最终只中秀才。科举不成,万春随父从军,参加对农民起义军的系列行动,后来受到父亲嘱托,才得以成书《荡寇志》。俞万春是小地主阶级的代表,而且站到了农民起义的对立面,他创作反常态的水浒续传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荡寇志》的创作过程,俞万春曾这样解释:“感兆于嘉庆之丙寅,草创于道光之丙戌,迄丁未,寒暑凡二十易,始竟其绪。”这里面有两个年号特别重要。一是嘉庆,清朝自嘉庆之后,出现了严重的内部危机,白莲教、天理教等地方起义不断;一是道光,《荡寇志》创作从道光六年(1826)到道光二十七年(1847),前后算来有22年。我们知道,这二十余年恰是天平天国前夕,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胶着并存,盗贼横行,民不胜其扰,官不胜其乱。在这个背景下,俞万春看梁山好汉必好不到哪里去,于是他便在金圣叹七十回本的基础上续写了水浒传。

尽管俞万春创作《荡寇志》的主观倾向很明显,民间尤其是学界对《荡寇志》的评价一直都很有争议。有人说它思想反动,有人说它技巧相当高明,甚至有人说“抑亦可以不朽矣”。这些都构成了《荡寇志》评价中的不协调现象。当然,对于《荡寇志》,我们且不可随心轻蔑一笑,给予它应有的关注和评价,才是明智的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