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高中的"秀才",相當於我們現代的什麼學歷呢?碩士還是博士

咱們看電視劇,經常能夠聽到"秀才"這兩個字,也都知道"秀才"是古代知識分子中的一種,根據電視劇以及各種歷史書來看,能夠考上"秀才"還是非常不容易的,屬於萬里挑一的人才。在現代,對於知識分子的劃分更加嚴格明確,比如學歷就分成了學士、碩士以及博士。


那麼同為知識分子,在古代的"秀才"相當於我們現代的什麼學歷呢?碩士還是博士?


在古代高中的


在開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知道秀才到底屬於什麼水平的知識分子,"秀才"二字最早源於南北朝,屬於舉薦於民間的人才,並不需要經過考試,後來隋代"秀才"演變為科舉制度中的一個考試科目,考試難度非常高,整個隋代能夠考中秀才的人也不過10人。


在古代高中的


後來唐代科舉制大興並經過改革,在唐朝初年"秀才"這個考試科目成為科舉的最高科目,在唐初的三十多年裡,只有一、二人考中了秀才,所以在此時的"秀才",含金量是非常之高的,比現在的國家部委公務員、博士後等都要更珍貴。

經過了以上這樣的層層選拔,能夠脫穎而出成為"秀才"的其實並不多,中了"秀才"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就已經是了不得的大事。


在古代高中的


在民間有著諸多的特權,比如不用服徭役、見知縣可以不跪、地方不能隨意對其用刑等等,普通百姓有事情想要和知縣等官員反映,也要經由秀才這個紐帶。

在現代想要考上博士,先要經過小升初、中考、高考、考研、考博這幾個流程,因為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初中還是沒有難度的,到了中考就會刷下一大批的學生,最後能夠走到博士這一學歷的人也算是萬里挑一了。


在古代高中的


那麼回到秀才和現代學歷的比較上,從知識水平上進行比較顯然不合理,因為即便是現在的初中生,其學習的知識也能完全碾壓古代的秀才,那麼我們就從考取難度上看一看,能夠考上秀才的人,在現代約等於什麼學歷。

我們說到經過了縣試、府試、院試的人才能成為秀才,屬於全國性的選拔,一級一級就約等於現在的高考、考研與考博,但實際上我們從錄取比例上來看,考中秀才的難度無疑是遠遠大於考博的,在古代一般是舉全族之力來供讀一個秀才,並且只要考上了秀才,就會被寫入當地的縣誌,留名一方。


在古代高中的


因此,綜合來看,在古代考上秀才,是約等於現在的博士學歷的,前者能夠享有地方上給予的諸多特權,而在現代博士也能夠享有人才引進等諸多優惠政策,所以說,學歷越高,在社會上就越能穩定的立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