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野生動物撥打了12315以後... ...

2020年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決定自公佈之日起施行。

當野生動物撥打了12315以後... ...

向吃野味依法說“不”,最高立法機關摁下了啟動鍵!

當野生動物撥打了12315以後... ...

翻開人類病疫這張記錄表,你會發現歷史是何其相似!

2003年肆虐全國的非典,源頭來自蝙蝠,

2019年在內蒙古發生的鼠疫,病源是土撥鼠,

在非洲大爆發的埃博拉病毒,主要宿主可能是果蝠。

病毒一般不跨物種傳播,野生動物可以和它和平相處,但如果遭遇突變,它就可能傳染給人,人類沒有相關免疫系統,難以抵抗。

不斷出現的新型病毒,難道不是野生動物一次次被迫害後的“維權”之舉嗎?

當野生動物撥打了12315以後... ...

中國作為全世界最早進入農耕時代的地區之一,一直有較高的文明程度,按理說,會以食用馴化後的動植物為風尚。

但今天的華人世界,為什麼會逆其道而行之,以吃野味為榮呢?

掌上醫訊今天就帶各位看官大人一起盤點下野生動物是怎麼一步步走上維權之路的。

一、野味的上位史

鄙夷

中下階級蛋白質攝入不足下的無奈之舉

事實上,在古代中國,野味確實是地位較低的食物。

《周禮》中,記載了周天子大宴的場景。“士”被賜予一鼎或三鼎,食物配置是豚(小豬)、魚、臘(醃肉);“大夫”對應的是五鼎,標配了羊、豕(大豬)、膚(切肉)、魚和臘;“卿”或“諸侯”對應的是七鼎,包括牛、羊、豕、魚、臘、腸胃(下水)、膚;“天子”才能享用九鼎,包括牛、羊、豕、魚、臘、腸胃、膚、鮮魚(新鮮的魚)、鮮臘(新醃的肉)。

當野生動物撥打了12315以後... ...

古代帝王用餐場景

顯然,以牛、羊、豬、魚為代表的貴族宴席上,都是正常生產養殖的家畜。雖然當時“六畜”之外,還有“六獸”和“六禽”,但那些都不能登上正式宴席的餐桌,最多,只是中下階層在蛋白質攝入不足的情況下的無奈之舉。

這種飲食觀,其實伴隨了中原王朝千年之久。在後世對邊遠地區吃野味的記載中,也大多是以獵奇、甚至帶著鄙夷的色彩筆墨敘述的。

漢朝的《淮南子》說:“越人得蚺蛇以為上餚”,對長江以南人吃蛇的鄙視溢於言表。

當野生動物撥打了12315以後... ...

淮南子

到了唐宋,江南大開發已經基本完畢,江南的經濟文化不輸中原。這一時期,對吃野味的鄙視向南延伸到了嶺南地區。

唐朝的《嶺表異錄》說廣東人吃鸚鵡、貓頭鷹,簡直不可思議。宋朝《嶺外代答》中更說:“深廣及溪峒人,不問鳥獸蛇蟲,無不食之!”言語之中,都是對嶺南人粗鄙的不屑。

當野生動物撥打了12315以後... ...

認知

中醫理論下的“名貴的滋補品”

野味重回主流餐桌,是宋以後的事情。中醫,也許在一定層面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唐以前,是中國傳統醫學百花齊放的時代,經方派、溫病派、扶陽派等不同的學派,各自有或大或小的理論區別,至於針灸更是百花齊放,似各種武術流派一般。

當野生動物撥打了12315以後... ...

中醫針灸

事實上,唐以前的許多中醫理論,都基於臨床的經驗,甚至有現代醫學的佐證,是祖先們臨床智慧的結晶。

但宋以後,一個獨特的現象出現了——文人參與醫學。范仲淹說的 “不為良相,即為良醫”,就很能代表這一風氣。

當野生動物撥打了12315以後... ...

文人參與醫學有兩個可怕的後果,一是中醫越來越脫離臨床經驗,轉而尋求哲學支撐,今天仍然流行的中醫理論術語,大部分都是宋中葉之後介入。

二是文人本身手無縛雞之力,外科的介入治療對他們來說非常困難,而選藥、煎湯則簡單得多。這就奠定了後世中醫重湯方、輕外科的習氣。

《五十二病方》《傷寒雜病論》這些基於臨床的著作被逐漸邊緣化,而《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這些基於哲學和湯方的著作則逐漸成為中醫最重要的典籍。

當野生動物撥打了12315以後... ...

黃帝內經

自此之後,刮骨療傷的華佗再也沒出現過,取而代之的是無數一副藥方治百病的文人。

而作為湯劑的材料,中藥的選材當然是越少見、越稀有,治病價值越高。一塊豬肉、一條鯽魚能治病,別說病人不信,文人中醫們自己都不信。按照這一邏輯,產自深山老林裡的稀有動植物,肯定對某種疾病有奇效。

當野生動物撥打了12315以後... ...

夜明砂

在這種思維模式的主導下,明清兩代,出現了大量野豬肚養胃、蛇膽清火、夜明砂(蝙蝠糞)明目的理論,至今盛行不衰。而基於中醫“藥食同源”的思想基礎,野味也更多地被作為名貴的滋補品,送上了中國人的餐桌。

盛行

無知為野味披上了“貴族”的外衣

為野味披上貴族衣裳的,還有滿清的入關!

當野生動物撥打了12315以後... ...

滿清入關

作為文明程度落後的東北漁獵民族,女真的社會發展程度甚至比當時的蒙古還低。獵食野味,是其民族傳統。在今天的承德避暑山莊,依然能依稀看見當時的風尚。

至今流傳的“水陸八珍”,就是在乾隆朝成型,其中就有鹿筋、蛤士蟆、熊掌、鹿尾、象鼻(一說犴鼻)、駝峰、豹胎、獅乳、獼猴頭等;而在上中下八珍中,也包括猩唇、駝峰、猴頭、熊掌、鳧脯、鹿筋、黃唇膠、豹胎,以及果子狸。

當野生動物撥打了12315以後... ...

乾隆皇帝

這些,都是滿清以吃野味為“珍”,並引領漢族學習的證據。

由此可見,滿清吃野味,對漢文化造成多麼大的影響。

有些人可能問為什麼歷史上「沒有」發生過瘟疫,回答也很簡單:你不知道不等於沒發生過!

據清朝國史記載,清朝296 年中共爆發過大型瘟疫 74 次。

如果統計到地方的小瘟疫,那更是多不勝數,學者根據正史、方誌、醫書統計出清朝僅江南十府共發生瘟疫 586 次。

當野生動物撥打了12315以後... ...

1910年因捕旱獺爆發大規模瘟疫

野生動物作為大自然的一部分,人類本應該與其和平共處,共同感恩大自然的贈與。

病毒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的傲慢與無知,從歷史看來,人們早就為吃野味付出過慘痛的代價。


二、野味-皇帝的新衣

到了現代,飲食文化雖在不斷變遷,但依然保留了權利的味道,野味的稀缺性仍是突顯身份的象徵。八項規定出臺之前,公務宴請也助長食用野生動物的歪風邪氣。

當野生動物撥打了12315以後... ...

野生動物保護專家潘文石曾提到,相當一部分公款宴請的高價“壓臺菜”都是野味,還有了“無燕(燕窩)鮑(鮑魚)翅(魚翅)不成席”的潛規則。

四川官場曾發生過野生動物“集體跳崖”的滑稽一幕。2007年,綿陽時任縣委書記宴請時任市委書記譚力,桌上擺了蘇門羚、扭角羚等珍稀保護動物。譚力故意對該縣委書記說:“這是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啊!”縣委書記則非常藝術地說道:“從山上滾下來摔死的,不吃可惜了。”譚力會心一笑:“我一來,你們這兒的野生動物就集體跳崖啊?”眾人哈哈大笑,開始大快朵頤。

當野生動物撥打了12315以後... ...

不久後,這位縣委書記就被提拔為副市長,野生動物成了上位的墊腳石。好在譚力和這位縣委書記最後都因貪汙腐敗而落馬。

2013年,國務院發過一個文件,提到“要規範接待用餐,不提供魚翅、燕窩等高檔菜餚和受保護的野生動物”,公務宴請的奢靡之風才被扼住。

三、滋補-打開潘多拉的魔盒

目前已經有充足的證據表明吃野生動物有很高的風險,例如亨德拉、尼帕病毒、H7N9禽流感、埃博拉、中東呼吸綜合徵等,都和動物有關。

統計發現,有超過70%的新發傳染病來源於動物。這些病毒一經食用、接觸等途徑傳播到人身上,就可能對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甚至可能引發疫病傳播,引發公共衛生事件,並進一步影響社會生活秩序。

當野生動物撥打了12315以後... ...

野生動物已經通過病毒一次次向人類發起維權與警告,為什麼還是有人願意賭上性命嘗試呢?

野生動物的殺戮史上寫滿了四個大字:滋陰壯陽

野味的大部分需求,還在於滿足中國男人隱秘的生理需求:壯陽。對性難以啟齒,又無法擺脫傳統觀念的中國男人來說,吃啥補啥的壯陽便成為一種狂歡。

當野生動物撥打了12315以後... ...

廣東警方查獲超千隻走私穿山甲

2010年的調查顯示,中國壯陽藥物的出售額已經達到50億元。民以食為天的中國人也熱衷把這種想象力發散到食物身上,性功能奇特的動物器官被盯上了:海狗、牡蠣、穿山甲,虎鞭。

那些看似有此種功效的植物都可以以形命名:淫羊藿、蟲草、鎖陽、肉蓯蓉……各種動植物炮製的壯陽湯、壯陽酒層出不窮,讓人產生了一種越是能出奇制勝,效果越好的心理。

當野生動物撥打了12315以後... ...

動物“藥酒”

炭炙象拔蚌,也被稱為以形補形的壯陽補藥。

當野生動物撥打了12315以後... ...

炭烤象拔蚌

更別說蛇、蝙蝠、青蛙等容易被捕獲的動物,它們的血液、膽汁,也被認為具有壯陽功效。

就在“壯陽”的口號下,禾花雀被吃成了瀕危物種。一些餐廳甚至為了掩人耳目,把菜單上的禾花雀改為“荷葉”。

當野生動物撥打了12315以後... ...

禾花雀

2017年,中國一名75歲的甄姓男子,在美墨邊境被邊防人員攔檢,發現他走私了大量不明的魚類器官,警察進入男子家中搜查,又發現了數百個魚膀胱,這種魚膀胱正是中國人的壯陽聖藥“花膠”。那些膀胱巨大的石首魚,由於大量捕撈已經快瀕臨滅絕。

當野生動物撥打了12315以後... ...

警方查獲走私石首魚膀胱

諷刺的是,南美喂牲口的飼料MACA,投身到中國沸騰的壯陽市場之中,也能變成到上萬元一公斤的"天然偉哥"、"南美人參"。

然而美食家蔡瀾曾經在某節目中,就戳破過這種愚昧的觀念:“哪裡有壯陽的東西,壯陽這回事根本不是吃的嘛,是兩個耳朵中間的事情,是你的腦子想出來的嘛。”


食用馴養成功的動植物,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表徵,也是一個社會發展程度的標誌。

作為個體,樹立一個正確的飲食觀念也是當務之急。蛋白質獲取早已經不再是問題,人們已經過了需要靠野味來改善生活的窘境,我們需要剋制的是慾望和貪婪,少一些炫耀和獵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