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2》: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2》:人际关系

从出生到死亡,关系一直是人生经验的核心部分。社会心理学家试图透过人际关系的各种内在变化,揭示隐藏在背后的适用于所有关系的一般性规律。

9.1 相互依赖理论

在孩提时代,我们就学会了一个普遍的规则或者说互惠原则:我们应该回报那些给我们好处的人。如果人们帮助了我们,我们就会觉得有义务帮助他们。如果我们邀请某人共进晚餐,我们就会期望这个人会在将来回请我们。社会交往牵涉到相互依赖的同伴之间对结果的交换和协调。

一、回报与成本

回报指的是一个人从交往中获得的任何利益。一个人眼中的回报,可能在另一个人看来没有什么价值。有6种基本的回报:爱,金钱,地位,信息,物品,服务。这些回报可以被归为两个维度。

第1个维度是特定性维度。它指的是回报的价值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提供者。例如,拥抱和温柔话语,这类事情的价值,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它们是由谁提供的,因此,爱是一种具有特指性的回报。相反金钱是有用的,而不管它来自于谁,因此,金钱是一种非特定性的或者说通用的回报。当我们说一个关系对我们非常特殊的时候,通常指的是特定性的回报,它是我们从其他地方无法获得的。

第2个维度是具体程度,它区分了有形回报和无形或象征性回报,例如建议或社会赞许。

成本是发生在交往或关系中的消极结果。交往成本可能是相当高的,因为交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它也意味着大量的冲突,或者因为其他人不赞同这种交往,会批评我们把自己卷进去。如果交往剥夺了我们进行其他有益活动的机会,它也是高成本的。

二、结果评价

相互依赖理论假设,人们一直在留意某个交往或关系中的回报和成本。具体来说,我们关注的是我们从一种关系中获得的整体结果,也就是说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关系对我们是有盈余(回报大于成本)的还是有亏空(成本大于回报)的。

除了决定某个关系是不是有获益以外,我们还会对关系进行两两比较。有两个尤其重要的比较标准。第1个标准是比较水平。它反映了个人认为他应该获得的结果的质量。我们的比较水平反映了我们在关系上的过去经验。例如,你会比较新的老板和过去的上司。你也可能把目前的关系与你在电影中看到的关系相比较。比较水平反映了我们个人关于建立可接受关系的信念。

第2个主要的标准是,备择关系的比较水平。它指的是将某个关系与我们目前可得到的其他关系相比较,从而对这个关系作出评估。你目前的约会对象比你现在可以约会的其他人是好还是差?如果你现在维持的关系是你认为目前可以选择的关系中最好的,你可能就会保持这种关系。相反,如果存在更好的选择,即便现在的关系可以让你得到绝对的利益,你也会走开。

三、结果协调

所有关系都存在一个问题,即如何协调行动以使两个人的收益都实现最大化。两个人之间对结果的协调是容易还是困难,取决于他们有多少共同的兴趣和目标。如果两个人喜欢做相同的事情,看中同样的活动,他们之间就相对不存在什么协调问题。因为他们得到的结果是对等的,对一个人有益的东西,对另外一个人也是有益的,对一个人有害的东西对两个人都是有害的。一般而言,背景和态度相似的同伴之间需要协调的问题较少,因而比较容易建立互利的关系。

当然,即使十分般配的同伴,有时也会有利益冲突。当这种冲突发生时,同伴必须通过协商找出解决办法。通过协商的办法解决利益冲突,最好的结果是仅仅消耗了时间,而最坏的结果是导致争论和留下坏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伴之间会确立协调双方行为的规则或社会规范。共同的规范可以减少不断协商以达成协调行为模式的需要。

之前我们将社会角色定义为人们在某种特定的交往或关系中应该遵循的一系列行为规则。角色为人们可能面对的某些协调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在工作情境中,雇主和员工分别应该做什么,以及他们之间如何互动。

当个体的行为是以现有的文化规则为基础的时候,他们就是在进行角色扮演。当社会规则含糊不清或正处于变化之中时,个体的行动就有更大的自由度,但是他们也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及成功的协调双方的行为和结果。

四、公平交换

当人们知觉到他们的社会关系是公平的时候,他们就会非常满足。我们不喜欢感觉到被他人剥削,通常也不喜欢占他人便宜。我们使用各种各样的规则来评定一种关系是否公平。

第1个原则是平均分配,使用平等规则使每个人都得到同等的结果。

第2个原则是按需分配的原则,即考虑每个人的相对需要。

第3个原则是公平或分配公平。核心思想是一个人的收益应该与他的贡献成比例。

研究已经证实,当关系不平等时,两个人都会感到不开心。被剥削的人会感到不开心。但研究表明过度获益的人也会感到烦恼,可能是因为他对于利益的不平衡有罪恶感或者觉得不舒服。

知觉到关系不平等的人会设法恢复平等,人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做到这一点。一种方法是恢复实际的平等。例如做额外的工作来补偿。另一种方法是应用认知策略来调整知觉上的不平衡,恢复心理上的平等。人们可能会歪曲事实说自己已经做了分内的工作,从而不必改变自己的行为。人们究竟是恢复实际的平等还是获得心理上的平等,取决于每个具体的策略相对成本和收益。最后如果两个方法都不可能恢复平等关系,个体就会设法结束这种关系。

约会与婚姻关系中的满意度,也受公平知觉的影响。一项研究发现,公平在婚前关系的早期是满意感的影响因素,但几个月后就不再起作用了。公平对于亲密关系中幸福感的影响,小于一个人从关系中得到的绝对回报水平。当人们相信他们能够从关系中收获更多时,他们的满意感水平最高,而不管他们知觉到的回报分配是否公平。在非常亲密的关系中,我们可能会超越严格的公平和社会交换原则。

五、超越交换

交换理论假设自我利益是人类关系最首要、最重要的基础。尽管我们可能更愿意相信其他的解释,但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即我们对他人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对他人能够提供给我们的回报的评估结果决定的。关系中涉及的成本和回报通常是人性的、而且是唯一的:一个有魅力的微笑和共有的秘密,一辆豪华的轿车和昂贵的礼物,在交换理论中是同等重要的。

交换问题在你的一些关系中,比另一些关系中更为重要。例如,你可能愿意与同事换班,但你显然希望他下周也会这样。相反,你和你的最好的朋友在对方需要的时候可能经常帮忙,但谁也不会总是记得付出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为了理解这些差异,研究者对两种类型的关系进行了区分:交换关系和共有关系。

在交换关系中,人们付出了利益,同时期望能在不久的将来回收同等的利益。交换关系经常发生在陌生人之间,偶然认识的人之间或业务关系上。身处交换关系之中的人,不会觉得自己对对方的福利有特殊的责任。

在共有关系中,人们会切实的感受到自己对对方的需要负有责任。共有关系通常发生在家庭成员,朋友和恋人之间。在这些关系中,人们为对方带来收益,只是为了表明自己对对方的关心和对对方需要的回应,并不期望不久就要得到对方同样的回报。

共有关系中的人比交换关系中的人更留意对方的需要。共有关系中的人喜欢讨论有关情绪的话题,交换关系中的人更喜欢讨论非情绪的话题。如果一个人主动帮助一个偶然认识的人,人们会觉得他更加助人为乐。类似的,如果一个人不帮朋友或熟人的话,人们会觉得他更加自私。

在长期关系中,互惠模式和交换规则变得很复杂。在非常亲密的关系中,我们可能会形成一种一体的感觉,从而认为让自己爱的人获益就是让自己获益。亲密关系中的一个人会逐渐将对方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

9.2 自我暴露

交谈是人际交往的基本组成部分。自我暴露是交谈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我们与他人分享隐秘信息与感受的过程。自我暴露是使关系更亲密的重要途径。

有时我们会透露一些,如果我们不说对方就无从得知的事情。这种自我暴露被称为描述性暴露,因为我们描述的是有关我们自己的事情。另一种类型的自我暴露是向对方透露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种自我暴露被称为评价性暴露,它着重于我们对于人或事情的个人评价。

我们向另一个人暴露自我的原因有多种。以下是自我暴露的5个主要理由:

宣泄。仅仅是为了宣泄自我感受,所以我们要自我暴露。

自我澄清。和一个朋友谈论某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对当前情况的思路。

社会确认。通过观察对方对我们自我暴露的反应,我们知道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和恰当。

社会控制。我们可以把暴露或隐藏自我信息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手段。例如我们可以谨慎的避免谈论自身以保护我们的隐私,我们会突出那些我们认为可能给倾听者留下良好印象的话题,信仰或观点。

关系发展。分享个人信息和信赖是建立并发展亲密关系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自我暴露与关系发展

亲密关系的形成是一个透过一个人的外表,并对这个人的内在自我加深认识的过程。当关系由浅入深,人们会暴露更多的个人信息。我们愿意与一个偶然相识的人谈论我们对食物的偏好,但是我们只和亲密的朋友谈论我们的焦虑和个人的雄心壮志。随着关系的发展,自我暴露的内容也会变得更宽。当然,了解一个人的过程要复杂多。我们不是简单的,一天比一天多暴露一点。我们可能经历寻求亲密和避免亲密的循环。有时我们对一个朋友是坦诚的,有时我们却是谨慎而疏远的。不过,关系中亲密程度的发展确实来自于自我暴露的积累。

二、自我暴露,喜爱与互惠

喜爱是自我暴露了一个重要理由。比起我们不喜欢的人或不太了解的人,我们向自己喜欢和信任的人暴露更多。自我暴露也是喜爱的一个理由。我们更喜欢那些将自己的信息大量透露给我们的人,可能是因为我们认为这样的人是令人信赖的。最后,暴露我们的私人信息给对方可以增加我们对那个人的喜爱程度。

喜爱与自我暴露的关系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互惠。如果我们与另一个人分享隐秘的信息,他可能会反馈同样隐秘的个人信息。如果我们的谈话浅尝辄止,对方也会这样。一般来说,我们喜爱那些逐渐进行自我暴露,而且相互之间彼此暴露的人。

大量的证据表明,相互的自我暴露是产生喜爱的关键因素。

自我暴露与喜爱之间的联系还取决于我们怎么看待一个人的自我暴露,以及我们自己对关系的目标是什么。自我暴露对喜爱程度的影响取决于这是什么性质的人际关系。如果你的好朋友向你哭诉自己的父亲得了癌症,可能不久于人世,你会把这件事情看成是好朋友向你表达理解和同情的机会。相反如果在讲堂里有个陌生人主动跟你搭讪,说自己父亲如何努力戒酒,你会感到尴尬,并怀疑这个人的判断力,并试图转移话题。

三、自我暴露的冒险性

尽管自我暴露,可以增加喜爱程度和促进关系的发展,但它也有一定的风险。暴露个人信息,使我们变得容易受到攻击。自我暴露会有以下风险:

冷淡。有时我们会发现对方对我们的自我暴露无动于衷,他们根本就没有兴趣了解我们。

排斥。我们暴露的自我信息可能会导致他人对我们的排斥。许多同性恋都不大可能会像他们的亲戚、朋友坦白自己的性取向。

控制感丧失。有时他人会利用我们暴露的信息伤害我们或控制我们。

出卖。当我们暴露自我信息给他人时,我们假设甚至明确要求对方要保密,不幸的是,这种信赖有时会被出卖。

由于自我暴露要冒一定的风险,我们有时会隐藏自己的感受,将我们的思想只留给自己,保护我们的内部世界不受窥视。简而言之,希望向他人诉说与希望,保护隐私之间有一种紧张关系存在。我们的目标通常是控制他人对我们的了解程度,只在我们愿意的时候和他们分享想谈的话题。

四、文化与自我暴露

在美国,个人情感的分享通常被认为是亲密友谊或良好婚姻关系的标志。这与美国文化强调个体的重要性,强调每个人独一无二的情感和精力表达是一致的,但是其他文化对于自我暴露有着不同的规范和价值观。一般而言,日本的社会关系更正式、更受限制。日本人比美国人更少的进行自我暴露。在美国第1次遇到一个人的时候,问一个人是否结婚,是否有孩子做什么工作,曾经在哪里上学等问题是很平常的事。在日本这种行为被认为是鲁莽和无礼的。

五、性别与自我暴露

在同性关系中,女性之间的自我暴露要多与男性之间的自我暴露。相反男性更强调他们与要好的朋友一起做什么事情。

在异性关系中,自我暴露的性别差异更加复杂。互惠原则鼓励异性伴侣在同等水平上进行自我暴露,虽然有些夫妻对自己的私人信息暴露的多,有些得相对少些。一般而言,人们向自己的恋人或配偶暴露的最多。

男性和女性通常在同等水平上进行自我暴露,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暴露的是同类的个人信息。在男女关系中,女性比男性更喜欢暴露他们的弱点,掩饰他们的优点,而男性则相反,喜欢暴露自己的优点,隐藏自己的弱点。

在同性朋友关系中,女性朋友间更偏爱聊天,而男性朋友间更喜欢一起活动。如何解释这些差异呢?大量的证据表明,文化规范会影响自我暴露的模式。在美国,女性的情绪表达一般是可以接受的。相反男性都被教导应该掩饰自己的柔弱情感和个人的关怀,尤其是面对其他男性时。鼓励男性将他们的情感闸门向女性开放,特别是对女友或妻子。

9.3 亲密关系

自我暴露是亲密中的一部分,但是仅仅暴露个人信息还不足以形成心理上的接近感。只有当我们感到被同伴理解、认同和关心时,我们才会感觉这种关系是亲密的。

自我暴露本身不会创造亲密。相反,做自我暴露的人必须感觉到倾听者对他们的观点是接受的和理解的,像这样的亲密交往可以增强信任感和情感上的密切程度,这些是发展私人关系的基础。

9.4 权力的均衡

社会权利指一个人能够有意识的影响他人行为、思想或感受的能力。在某些关系中,两个人的影响能力是平等的。另一些关系中存在权力的不均衡状态。其中一个人做的决策更多控制更多的共同行动,在争论中赢得更多,通常处于支配地位。

一、评估权力的均衡度

大多数关于权力均衡的研究都是有关异性夫妻的。一般而言,关系满意度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关系和平等关系中同样高。对于夫妻幸福,男人和女人之间达成共识,可能比双方遵循什么特殊的模式更重要。女性占主导地位的关系不太普遍,而且夫妻双方倾向于都不太满意。很明显,夫妻双方遵从传统的男性主导模式或新的平等模式,比女性占主导关系的模式更容易。

二、美国婚姻中的种族与权利

三、维持权力均衡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关系中的权利是否平等?现已确认了三个重要的因素:社会规范,相对资源以及最小兴趣原则。这些原则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关系,不仅仅是恋爱和婚姻关系,还包括朋友关系,同事关系和家庭成员关系。

1、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通常决定了关系中的影响模式。在异性恋爱和婚姻关系中,社会习俗通常赋予男性更多的权威。传统的社会规范,认为丈夫对家庭所有财产拥有控制权,而且作为家庭的首领决定整个家庭居住在哪里,另一方面女性被教导,敬仰丈夫并服从他的愿望。

2、相对资源

社会规范不是权力均衡的唯一决定因素。社会交换理论指出,两个同伴的相对资源也会影响他们的相对权力。当同伴之间在资源上不均衡时,拥有更多资源的人也会拥有更多的权利。在恋爱或婚姻关系中收入较多,教育水平更高,从事更高声望的工作,外表更有吸引力等的一方,通常拥有更多的权利。

3、最小兴趣原则

交换理论指出另一个权力的决定因素是同伴间对关系的相对依赖程度,这种依赖程度是以他们对备择关系的比较水准为基础的。当两个人具有同等吸引力和同等的忠诚度时,权力倾向于平等。当一方更依赖这个关系,或更在意关系的维持时,便产生了权力不均衡的平台。

社会学家将此称之为最小兴趣原则:对关系没那么感兴趣的一方权力大。这里隐含了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更关心关系和更依赖的个体会顺从对方的愿望,以保证关系的维持。

最终,双方都会对这种以不平衡的依赖为基础的关系不满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系要么逐步趋于平等,要么就会结束。

9.5 满意度与承诺

通常人们都渴望愉快的长久的关系。用专业术语来说,关系的两个基本面是:个人对关系的满意度和对维持关系的承诺。

满意度与承诺之间存在重要的差异。在空壳婚姻中,夫妻双方没有任何爱可言,只是因为孩子、害怕孤独或者出于道德责任感而保持婚姻关系。他们有承诺,但是满意度很低。再一个例子,一位女人热烈的爱着一个男人,但是,这个男人不回应她,尽管她是高满意度的,但是她也认识到,持续在一起是愚蠢的,而结束这段关系追求更般配的伴侣可能更好。这样的例子说明,满意度和承诺是不一样的。

一、满意度

满意度指一个人对一段关系质量的主观评价。一段关系中,如果我们获得的回报超过了付出的成本,我们就会满意。许多研究证明,从关系中获取回报和满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成本对关系质量的影响,则没有那么一致的结论。近期研究者提出成本影响的不确定,可能来源于成本与奉献之间的混淆。成本是我们知觉到的不愉快的事件,例如,同伴批评我们的衣着,或在公开场合让我们感到尴尬。成本通常是消极的。相反,奉献包括做一些事情,增进同伴的幸福感或增进双方的关系。例如放弃休息,开车送同伴去机场。奉献是为了双方关系,而将我们自身的利益放在一边,它可能不会让人感到付出了巨大的成本。

依据相互依赖理论关系,满意度还会受到一般的比较水平的影响。如果关系超出了我们的希望和期望,我们是满意的。

公正知觉也会影响满意度。即使一段关系带来很大的获益,但是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我们也不会对这段关系完全满意。在商业领域、在友谊和爱情关系中都是如此。

与不幸福的夫妻比较,幸福的夫妻倾向于花更多的时间一起做事,使用更多的幽默,有更多的充满爱意的触摸。他们之间的相互批评和敌意较少,争论也不多。

二、承诺

承诺只维持个体不脱离关系的所有力量,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力量。有三个主要因素影响对关系的承诺。

第一承诺受到来自特定同伴和关系的吸引力的积极影响。如果我们喜欢一个人,喜爱与他相伴,而且发现这个人很容易相处,我们会想要继续这段关系。换句话说,满意度高的时候承诺更强。

第二,承诺受我们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影响。这种道德性承诺是以我们的义务感、宗教职责或社会责任为基础的。

第三,承诺也受到使结束关系成本高昂的消极力量或障碍的影响。阻碍我们放弃一段关系的因素,包括缺乏吸引人的其他选择,以及我们在这段关系中的投资。

1、可获得的备择对象

其他选择的比较水平会影响我们的承诺。我们可能不喜欢我们的老板,但是因为我们需要这份工资,而又找不到其他工作,所以我们继续维持这段关系。我们可能会与一个没有达到我们比较水平的人约会,因为他是目前我们知道的唯一合格的人选。当我们依赖一段关系提供给我们有价值的东西,而我们从别处得不到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不太可能结束这段关系。

对一段关系有高度承诺的人会排斥或贬低其他选择,以此作为拒绝诱惑的方法。高承诺的个体可能会:不太注意潜在的有吸引力的其他人选。不注意可能会有助于维持和保护一段想要的关系。

吸引人的其他选择可通过两种方式降低对恋爱关系的承诺。

第1种方法是结束一段关系来追求新的伴侣,建立新的关系。一个中年男人离开他的妻子,从另一个更年轻的女孩那里得到个人满足就是一个例证。现存的关系被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可选择的伴侣打败了。

第2种方法发生在当一个人认为他目前的某个关系不如其他社会关系那样令人渴望的时候。当一个女性发觉他和某个同事一起工作时,得到的情感支持更多,而且发现其他男性比他丈夫更具有吸引力时,就会降低他对丈夫的承诺。这个人意识到目前的伴侣不如更广阔的社交圈子带给她的东西多。

2、投资

承诺也会受到我们对关系已经进行的投资的影响。投资包括时间,精力,金钱,情感投入,对同伴的奉献等。对一段关系投资巨大,然后发现没有得到回报就会出现认知失调,所以我们就会感到心理压力,从而以积极的眼光看待这段关系,并淡化它的缺点。对一段关系的投入越多,结束这段关系的成本对我们来讲就越高。

当人们对一段关系满意的时候,投资巨大的时候,以及其他选择相对更加不令人满意的时候,人们的关系有最大的承诺。

三、满意感与承诺的联系

在多数关系中,满意感与承诺之间都存在紧密联系。

然而满意感和承诺并不是总相互联系的。有一些夫妻尽管不满意,却仍然生活在一起。一般来说,承诺越高的夫妻曾经对他们的关系投资也越多。同时缺乏其他可选择的结婚对象,也是一个影响因素。认为分开会让生活更糟糕的信念会加强承诺,这一点对两性而言都是成立的。道德承诺也有影响。那些相信婚姻就是一生一世的承诺的人,以及夫妻为了孩子应当生活在一起的人,更可能维持婚姻关系,而不论他们对婚姻关系如何不满意。

而那些认为自己对生活有更强个人控制感的人,对不幸的婚姻有更少的承诺。

四、同性恋关系中的满意感与承诺

相互依赖理论预期,当一个人知觉到一段关系给予了较多的回报,而自己付出的成本相对较少时,满意度就会高。如果伴侣对关系的投入或承诺是同等的,满意度就会比较高。除此之外,如果女同性恋和男同性恋伴侣相信他们在权力和决策上是相对平等的,对关系的满意度也较高。

当情侣知觉到他们的关系提供了很多积极的吸引力,自己已经为关系投入了很多,而且没有其他可以得到的选择时,承诺比较高。

同性伴侣和异性伴侣之间的差异更多的在于结束关系式的障碍而非关系的正向吸引力。异性婚姻关系中妨碍离婚的障碍,有共同财产的投资,对孩子关心,或者一方对另一方经济上的依赖等等。这些障碍会激励已婚夫妇继续生活在一起,改善逐步恶化的婚姻关系,而不是结束它。相反,同性恋夫妇往往缺乏这些障碍,所以同性恋个体较少陷入痛苦、无望和恶化的关系中,但是障碍的缺乏也会促使情侣轻易结束双方关系。

相互依赖理论对于理解一个大范围内的各种类型的关系都是有效的。

9.6 对不满的反应

所有的关系都不时会遇到问题和令人失望的地方。我们对不满做出的反应,既是我们满意感和承诺的原因,也是其结果。人们如何对待今天的失望和挫折,会对他们未来能否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以及他们的关系最终寿命有着重要的隐含意义。

一、解释同伴的行为

如果伴侣做了一些事情惹恼了我们或者让我们失望,我们就会去寻找这些行为的原因。用学术语言来说,我们会对伴侣的行为进行归因。

幸福的夫妇倾向于做出增强关系的归因,他们从积极的角度解释伴侣的行为。例如一位幸福的妻子,可能认为他丈夫最近对性生活缺乏兴趣,是因为他在工作上遇到了很大的压力。她将消极的行为归因为暂时性的,他丈夫不可控的因素。

相反,一位处于不幸婚姻中的妻子对丈夫的行为会作出维持悲哀的归因。她可能将丈夫最近对性生活缺乏兴趣,看成是他不再爱她的信号,用故意的、特有的原因解释消极的行为。

总结一下。

幸福夫妻倾向于将伴侣消极的行为归因为外部的、不稳定、非故意的原因。这种归因可以减少伴侣对消极事件和行为所负的责任。

幸福夫妻将伴侣的积极行为归因为内部的、稳定的、有意的原因。伴侣友善的行为被看作是由他持久的、积极的品质所驱动的。这种婚姻将关系中的积极事件和行为归功于伴侣。

不幸的夫妻则采取的是相反的婚姻模式,将有益的行为归因为不稳定的、外部的,非故意的原因,将消极的行为归因为内部的、稳定的、有意的原因。

幸福和悲哀的夫妻在归因的一般性维度上也存在差异。幸福的夫妻只将伴侣的行为原因限于特定情境(他只是不喜欢洗碗)。悲哀的夫妻将伴侣的行为看做是对多数情景都有影响的更一般性的倾向(他拒绝做任何家务)。

对于不幸福的夫妻,责任感和责备的问题通常是很突出的。用自私和恶意来解释伴侣的行为,会增加悲哀感,而且造成对伴侣的更多批评和情感退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归因会降低整体的婚姻满意度。相反,宽容大度的对伴侣行为进行积极的归因,有助于保持良好的意愿,有助于促成更加富有建设性的问题解决方案。

人们倾向于对自己抱有正性的错觉,反映了自我增强的一种倾向。在关系中感到开心的人倾向于将他们的同伴理想化,认为他们的关系比别人的要好。幸福伴侣倾向于突出对方的优点,淡化其缺点。把我们浪漫关系的对象看得尽可能的好,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满意感,坚定我们的信心,即我们找对了人,我们的关系很好。

二、以牙还牙的消极行为

有时我们会对我们的朋友和爱人做出恶劣的行为,说话或做事欠考虑,发脾气等。

研究表明是否能够避免对无礼冒犯和批评的回应,是决定亲密关系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对于伴侣们来说,将自己恼火或愤怒的情绪放到一边,而以建设性的方式作出反应,并不总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几个因素可以增加建设性反应的可能性。

对关系有高承诺的人以及有安全依恋关系的人,不太可能进行报复。此外,人们如何解释伴侣的行为也有影响。能够从伴侣的角度出发,舍身处地为伴侣着想的人更少可能保护对方的消极行为。同样的,能够与无力的伴侣产生移情的人更可能原谅对方,更可能做出和谐,而不是报复的努力。

三、表达、忠诚,忽视与退出

表达指人们积极的讨论问题,努力的寻求折中方案,寻求帮助,努力的改变自己和伴侣或整个局面,或者更一般的指改善关系的努力。从本质上讲,表达指的是为了挽救出现问题的关系而付出的努力。在工作情境中如此,在浪漫关系中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曾经对关系十分满意,并对关系进行了很大的投资的话,通常会采取表达的方式。

忠诚指被动但是乐观的等待情况好转。忠诚是一种想要维持现状的保守反应。在工作情境中,工人可能会公开支持自己的组织,干好自己的工作,并希望情况有所改善。在亲密关系中,一个不满意但是忠诚的伴侣会做出如下反应:等待、期望或祈祷情况会随时间而好转。当人们认为关系中的问题相对较小,没有什么其他的解决方法,对关系投入较大,或整体上并不是非常不满时,最可能以这种方式作出反应。

忽视指被动的让关系继续恶化下去。在工作情境中,这意味着通过偷懒、频繁迟到或缺勤,或利用上班的时间做私人的事情等让工作情况不断恶化。在个人关系中,忽视表现为:花更少时间与伴侣在一起,忽视伴侣的存在,拒绝讨论问题,对伴侣态度恶劣,或者就让关系崩溃。当一个人过去就对关系不满意,对关系投入也不多时,这种反应最有可能发生。

退出指积极的结束一段关系。在工作情境中,退出可能以寻求一份新工作、换岗或辞职的形式出现。在浪漫关系中,退出的表现形式是:从一起居住的房子里搬出来,虐待伴侣,或者通过离开或离婚来结束关系。在个人关系中,当人们相信他们不会失去什么的时候,他们最可能结束一段关系。当关系不幸福,个人投入相对较少,或个体有其他合理的选择时,就会以这种方式作出反应。

满意感和承诺会影响个人关系中的问题解决方式。当伴侣在问题发生之前对关系是满意的时候,当他们对关系投资巨大的时候,当他们缺乏其他选择的时候,他们就更可能采取改善关系的反应方式——表达与忠诚。相反,当问题发生之前满意度较低,投入相对较少,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时,更可能采取退出的策略。

从维持关系的角度出发,表达和忠诚是建设性的,改善关系的反应方式,忽视和退出对关系是破坏性的。当然对于牵涉其中的个人来说,结束一段关系或辞职可能是有帮助的、恰当的选择。

9.7 冲突

即便在最好的关系中,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几乎任何事情都可以让夫妻发生争吵,从政治观点和宗教信仰到工作和金钱,从如何度假到怎样分配家务活。当然冲突也会发生在同事和上司之间,家庭成员和邻居之间,朋友和室友之间。

当一个人的行动干扰了另一个人的行动时,冲突就会发生。当两个人更加相互依赖时,冲突发生的可能性就会提高,当交往变得更加频繁,覆盖了更广泛的内容,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发生争执。

冲突问题可以划分三个一般性的类别。

1、具体行为

例如,一个大学生被激怒,因为他的室友将音响开得很响,打扰了他的考试复习。

2、规范与角色

一些冲突针对的是关系中同伴的权利与责任等一般性的问题。冲突可能涉及一方食言,缺乏回报或者疏忽了一致同意的某些任务等。例如,员工和上司之间对于员工的工作责任意见不一致。

3、个人性向

一些冲突针对的是个人的动机和人格。人们经常超越具体的行为,对同伴的意图和态度进行归因。一个人可能会抱怨同伴懒惰,缺乏自律性,或者根本并不真的在意这种关系。

当同伴间用具体的问题行为,对彼此的性格进行一般化的归因时,冲突就会升级。例如,最初可能只是抱怨同伴不洗碗,随着争论的持续,补充说同伴很少完成自己份内的家务劳动,最后也许会下结论,同伴就是一个无可救药的,邋遢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冲突可以损害或者有助一段关系,这依赖于它的解决方式。因为冲突会唤醒强烈的情绪,所以它们可能不会为建设性的解决问题而提供好的环境。

冲突升级对关系一般是没有好处的,特别是如果它导致了交往中的防御、固执和退缩的时候。最坏的情况是冲突会导致身体上的恐吓和实际的暴力行为。

另一方面冲突也可以给夫妻们提供机会,澄清他们之间的不一致,且改变他们对关系的期望。爱人间的争吵,让他们有机会去检验自己和伴侣对关系的依赖程度,去发现他们彼此感情的深厚程度,去继续努力创造一个满意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