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香港的保險怎麼看?

江北龜


個人覺得差別的細則具體可分為如下

1、重疾險

大陸保險,輕症先賠20%,後再得重疾賠100%

香港保險,輕症先賠20%,後再得重疾賠80%

重疾種類,大陸重疾險較多

香港保單保費不是固定不變的,(1)若客戶理賠多了,友邦隨時有可能提高保費(加裕倍安保),(2)友邦投資不好,客戶也得加錢

原文:(1)此計劃下所有保單的理賠成本以及未來的預期理賠支出

(2)過往投資回報及產品相關資產的未來展望

(3)退保以及保單失效

(4)與保單直接有關的費用及分配至此產品的間接開支

反觀大陸的保單,則不會

2、費率

香港居民再香港買保險是買B款,按照香港的人均健康狀況來算費率,比較便宜。而大陸居民在香港買保險是買G款,按照大陸的人均健康狀況來算費率,貴一點。

3、現金價值

香港保險現金價值,前面幾年都是0,都變成了客戶經理的佣金了。

4、固定收益與不確定利益

大陸保險有生存金,香港保險沒有。買保險就是要確定,如果都不確定還要保險幹嘛,其他理財產品都可以。

5、分紅

分紅取決於該分紅險的收益,而不是公司的收益。有可能出現公司盈利而分紅險沒有盈利的狀況,那麼客戶就沒有粉紅。

6、實際兌現利率

演示利率很高,實際實現的利率卻只有最低22%-65%,也就是說演示利率假設100元,實際卻只能給你22元

7、緩繳期

香港保險30天,大陸60天

8、理賠

香港法律是三審終審的,一個案子要3-4年,我們萬一身體出了問題沒有得到理賠,難道要先去香港打官司?萬一保額不夠高,沒有律師接案子,怎麼辦?

大陸保險公司有客戶經理陪同,而香港保險就只能自己通過電話和郵件聯繫保險公司了

9、豁免保費

香港保單,只有殘廢才能豁免,而大陸保單則身故、重疾、殘疾、輕症都可以豁免

10、退保

香港保單最長需要6個月,大陸則30日內

11、自殺

香港保單不賠,大陸則生效兩年以上可以賠

12、告知義務(最大誠信原則)

大陸保險法規定,為“詢問告知”,有問的才回答。香港保險為“無限告知”,客戶需要自覺說明

13、不可抗辯條款

保單生效兩年後,無論如何保險公司都必須承擔理賠責任。香港保單沒有不可抗辯條款,隨時可能以客戶“疏忽沒有如實告知”解除合同

14、人民幣、美元匯率

15、香港買保險需要攝像,所以費時間。並且錄像一定要把業務員跟你講的重複一遍,不然就被利用了

買保險就是要確定性

簽單、保全變更、理賠都需要到香港面籤


扎西德樂


一;主要是因為香港保險費用是按照國際發達國家標準制定的,香港醫療制度健全,基礎保障費非常便宜。再加上香港保險市場競爭激烈,價格相對更便宜。

二香港的保障型保險產品的保障範圍通常都比較廣泛,內地保險公司只提供30多種重大疾病,而香港重疾險可以保障50多種重大疾病,另外還提供原位癌等60多種早期或非嚴重的保障,總共能夠提供120鐘左右的疾病保障。.在保障這一塊,尤其是安盛AXA的康採康齊系列,最為全面。

三;除了保障,港險的預期收益也更高,對大陸居民來說,購買香港保險是投資增值不錯的選擇。香港地區儲蓄型保險收益大多都提供5%—10%的年複合回報率(當然是基於現金價值計算的),有時甚至高達20%。除此之外,還有每年保證的或者非保證的現金紅利或複利。於此相比,我國內地的壽險預定利率長期被定位2.5%,直到2013年8月才上調為3.5%。

四;香港是一個法制的地區,在如下三個方面特別人性化。1;保險保單這塊,能夠給消費提供一個“不可爭議”的條款,香港保險公司不能以任何理由,宣佈生效兩年以上的壽險保單“作廢”。簡單來說,保險公司以投保人隱瞞、漏報、誤告等理由予以抗辯的期限是兩年,超過兩年保險公司便不得以此為由拒付賠償金。2;在國內投保人壽險,由於免賠責任、免賠條款,由於天災、地震、暴亂、示威等不是或不一定投保人故意參與令自己死亡的事故,受益人是拿不到賠償的。而在香港投保人壽險,保單是沒有免賠責任、免賠條款的。保障不會因為投保人搬遷、移民、轉職業等等而改變,各保險公司只在自殺理賠有時間規定,也就是說除非你在一年之內自殺,1年以後自殺,香港保險都賠付保額。3)香港保險索償投訴局為個別保單持有人或其受益人提供有效免費管道,協調及排解他們與投訴局會員公司就個人保單而引致的索償糾紛。只要保單是有投訴局會員公司,按香港法律出發,所有保單持有人,不論其居住地在哪,皆可獲得投訴局的免費服務。

五;香港的保險,大部分還是以提供保障為本業,對於風險分保及風險管理都能好好掌控。因此投保流程會相應簡單許多,審核也比較寬鬆,這裡尤其推薦AIA友邦,如果之前做過手術,或者得過大病,又想投資重疾險,那麼無疑是去AIA最好。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在香港投保人壽保險或重大疾病保額港幣300萬以內,都是免體檢。若需要體檢,費用由保險公司支付,如果保額在五十萬美元以下,只須簡單申報財務狀況。

六;最後一點,香港保險的最大優勢還是資產的合理配置。通過港險這一渠道,將人民幣資產轉化為美元資產或者港幣資產。由於保險公司具有很高的保密性,高端客戶可享受保險產品將部分資產安全轉移到境外,同時可以保險公司,動用資產槓桿將資產放大,這裡首推的就是萬用壽險了,通過UL的方式,保險公司和私人銀行合作,你只需交100萬美金,私人銀行就會貸給你100萬美金,然後這200萬美金的價值就可以實現1000萬美金的保額。除此之外,保險公司還會每年給你反還保證紅利,私人銀行也會,這樣下來,一年光紅利與利息的收益就接近9萬美金。而香港作為僅次於倫敦和紐約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擁有來自世界各國的實力雄厚的保險公司,在全世界廣泛投資,一直都是有錢人的最後避難所,這一點也是我們需要格外比較的。


財經小助理



1. 同為強監管行業,兩地的保險監管力度不同。香港保監局以償付能力監管為主,即我們以前常說的“放開前端,管住後端”,而內地銀保監會則對行業進行全方位的監管,從市場行為到償付能力,從行業政策到精算規定,管得可謂是嚴嚴實實。

2. 兩地保險業競爭均很激烈,香港市場更勝一籌。內地壽險公司90多家,產險公司80多家,主要為全國性保險公司,市場競爭在全國範圍展開。香港地方雖小,但保險公司數量不少,共有162家保險公司,其中實質經營的壽險公司30家,由於監管環境較為寬鬆,競爭極為慘烈。

3. 兩地保險業務員在當地人口占比較高,且均以個人代理人為主。內地持牌保險前線人員大約一千萬,香港持牌保險業務人員10萬出頭,當地人口占比均不低。其中,內地個人代理人800萬人,其餘為保險經代業務人員;香港個人代理人6.5萬人,銀行等兼業代理人員2.6萬人,經紀公司業務代表9500人左右。

4. 香港的專業保險中介機構業務佔比較高。基於2018年統計數據,香港保險經紀公司以不到行業10%的人數,貢獻了20%多的業務,而內地經代渠道業務佔比不到2%。與內地最為不同的是,香港基本所有保險公司都與保險經紀公司合作,而內地有若干公司拒絕或無法與專業經代機構合作。


王曉波頻道


購買香港保險的利

1、香港保險在賠付比例要比內地保險高得多,一般來說,香港保險賠付金額可達2.5倍,指定重疾賠付金額可高達7倍,而內地保險賠付金額僅為1.5倍。

2、一般來說,大陸與香港的保險在同等的保額下,要比國內的保費低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尤其在重大疾病保險方面,香港保險的價位優勢更為明顯。

3、國內的保險產品往往把會把高風險戶外運動計入免責條款,而因為保險觀念的不同,香港的很多保險並不視滑雪、衝浪等為危險運動。

購買香港保險的弊

1、它只受香港法律的保護,內地法律是不保護的。

2、有些合同上指明瞭有些疾病必須去香港治療,前期去香港醫院治病的費用,需要自己墊付,費用較高。

3、匯率風險也是不能迴避的風險之一,所有香港保險均不能以人民幣直接結算,需要兌換成港幣或者保險條款中允許的支付幣種,如果人民幣升值,那就意味著以港幣結算的保單年收益率會相應減少。

總結:從以上內容分析來看,香港保險的利弊較為突出,它既有賠付比例高、價格實惠等優勢,但是其弊端也是不容忽視的,比如香港保單隻受香港法律保護,不受內地法律保護等。



墨碧文


香港保險與內地保險的主要區別

我們首先必須明確指出,由於香港與內地在經濟結構和政制方面有很大差異,這必然會導致香港與內地的保險差別很大:

1 法律差異:香港是英美法系,內地是民法體系。因此,某些有關保險的法律條文在香港並不適用;

2 醫療差異:香港的醫療水平非常先進,醫療系統更完善,更能滿足普通老百姓的醫療需求;

3 財務差異:由於港幣與美元掛鉤,企業財團的力量很高,金融監管與內地存在根本區別,因此保險監管也會有所不同;

4 投保差異:香港保險必須首次在香港簽署。由於該政策以美元計價,因此在第二年支付不太方便。如果您不在香港開設銀行賬戶,很多人會遇到付款困難;

5 投險年齡:內地保險,一般接受0至60歲的投險,少數保險可以在更高的年齡保險;香港保險一般接受0至70或75歲的投保,特殊保險可以接受更多的高齡保險。

香港保險優勢和適用人口

在理解兩者之間的主要差異後,我們會發現由於香港的經濟,法律架構,社會環境等與內地有很大不同,我們可以看到香港的保險是有一些優勢的,例如:

費率和疾病定義:香港的預期壽命較長,死亡率、嚴重疾病的發病率低於內地。因此,香港的重疾險產品費率有一定的優勢;香港保險的疾病定義和補償條件由公司自行確定,相對會更寬鬆。

分紅和定價:香港的大部分重病保險都有分紅功能,由於香港的保險賬單以美元計價,許多高淨值人士會選擇理財型保險作為美元資產配置的首選,避免資產縮水以確保穩定的增值。

但是,如果你看到這些優勢,然後就按照趨勢購買香港保險,那你很可能會踩坑。因為綜合以上觀點來說,香港保險適合高淨值人士購買,一方面可以防止資產縮水,另一方面是有效的資產配置。此外,對於那些有移民計劃的人和沿海的中高收入家庭也有適合買香港保險。

香港保險真的適合你嗎?

但是,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購買香港保險是不合適的,因為它必須承受這種貨幣貶值對其自身經濟壓力的影響。與此同時,香港保險的許多弊端也不利於普通家庭:

1.關於癌症

一般來說,保險公司對於癌症索賠數量大約佔70%,因此關注癌症是非常有意義的。在國內,對於哪些器官補償原位癌沒有任何限制,但香港的一些產品會限制只有幾個特定器官的原位癌症才補償。

2,關於理賠的及時性

國內法規規定保險公司必須在30天內出結果,香港申請將需要3-6個月才能得出結論。從這個角度來看,由於保險公司在國內受到嚴格監管,它將更加規範和人性化。香港保險理賠時效上存在很大的劣勢。

3.關於法律風險

如果發生索賠糾紛,在香港簽署的保險合同僅受香港法律管轄。內地客戶必須前往香港尋求法律意見或聘請律師在香港提起訴訟。與內地相比,他們可能面臨更高的時間和成本。

4,輕症不是額外賠付

我們知道,輕症保障是我們選擇重疾險的標準之一。雖然重疾險的輕症可以提前賠付20%,但20%的補償金是從保險總額中扣除。但是國內許多產品,輕症是額外賠付的20%,賠付後的保險總額不變,有些產品可以賠付多達5次。

5,豁免條款不夠具有競爭力

香港的豁免比起國內劣勢較大。例如,內地的某種保險不僅對被保險人豁免,而且還可以附加投保人的輕症、重疾、全殘、身故四重豁免。這絕對是非常有競爭力的。

6.收益存在不確定性

香港保險的市場化程度很高,並沒有明確要求紅利演示。大多數產品通常使用6%或更高的收益率做分紅演示。但是,分紅是非保證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能否實現,主要取決於保險公司能否長期保持高投資回報。

個人的建議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知道,由於匯率風險和索賠糾紛都需要在香港進行,加上香港的保險費更貴,對普通家庭來說經濟壓力很大。

因此,保保想說香港的保險並不適合大多數普通家庭。當普通家庭做保險配置時,應該通過產品配置幫助全家人做保障,即確保保額足夠,如果預算充足,在此基礎上,可以考慮多重重疾險,高端醫療保險等

購買保險是一項長期業務。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加以考慮。它不能僅僅遵循某些保險的片面優勢,購買保險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相同的產品有的人適合但是有的人卻不適合。只有充分了解利弊,才能做出更合理有效的決策。


價值投資老劉


目前在網上有個怪圈,只要懟國內某大型保險公司某安,或者懟香港保險,都會獲得較高的關注度,也非常容易引起群毆。

所以呢,就出現了這麼一個現象,大陸的代理人瘋狂的放大香港保險不好的一面,而有渠道可以銷售香港保險的一波代理人又拼命神話它的好處。

今天,我們不黑不捧,淺談下真實的香港保險。各位客官儘量往前排坐,那裡還有很大空間呢。

>>為什麼香港保險會火

香港保險在香港本土其實已經發展了相當長的時間,市場也已經趨於穩定。但是突然在2015-2016年,保費得到了井噴式增長,人民群眾拖家帶口去香港旅遊掃貨,順帶買保險,可謂是迎來了黃金時代。

這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其實主要原因就是大陸的高淨值乃至超高淨值客戶,也就是傳說中的“壕”,在利用香港保險這個“通道”向海外轉移資產。

當時的大背景就是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一路飆升,中國外匯儲備減少,房地產市場“泡沫論”出現。在這樣複雜的貨幣環境下,人民幣一輪接一輪的貶值。

另外,我國股市也在15年走向瘋牛後,開啟了暴跌模式,走向慢慢熊途。人民幣資產的不斷縮水和投資市場的弱化,讓內地的“有產階級”開始坐立不安,壕們逐漸意識到是時候配置一些海外資產了。

那時候買香港保險剛剛開始流行,所以沒有那麼多的限制,拿著銀聯卡就可以很輕易的把人民幣變成境外資產。很多人都是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赴港買險的。

所以大家要清楚,香港保險會火其實並不是因為產品本身的好壞,而是在特定的經濟背景下產生的現象。那時候香港保險還只是高客們配置海外資產的一種手段,並沒有關注到保障本身。

>>香港保險市場及主流產品概況

香港保險市場主流的產品就兩個大類,一種是帶分紅的終身儲蓄型重疾險,另一種是分紅型的儲蓄年金險。所以說買香港的產品基本都是分紅型的,不管你是想要買保障、還是做理財,這就決定了香港的保險產品會有更強的理財屬性。

關於香港保險有更強的理財屬性,是因為香港保險公司的投資範圍是在全球做資產配置投資,理財收益上確實比內地的理財型保險收益更高。

而內地保險公司因為國內保險監管很嚴格,只能在固定的幾個比較穩定的渠道做投資,所以收益相比香港保險會弱一些。

這就好比你只能在水庫裡撈魚,而別的小夥伴卻在海里撈魚,市場廣度不同,投資的靈活性不同,帶來的收益自然也不同。

香港的重疾險的基本形態就是輕症+重疾+身故+分紅,因為帶有分紅,所以保額是會逐漸遞增的,這就可以有效應對。

其實內地也有這種形態的重疾險,但是和香港的產品比價格會貴很多,分紅卻沒有那麼多。所以呀,同樣是九年義務教育,別人家的孩子怎麼就這麼優秀!

很多人說香港的重疾產品便宜,但是又有很多買了的人覺得好像也不便宜。

主要原因就在於大家對比的時候沒有拿同類型的產品來比,如果你拿香港的這種輕症+重疾+身故+分紅的產品去和內地互聯網上的消費型重疾保險比,那香港保險肯定是要貴很多的,但是從同類型的產品來看確實還是香港的便宜。

香港的年金險基本形態其實可以看做一個賬戶,這個賬戶初始金額為0,每年有分紅進入,這些分紅再進行復利滾存,所以隨著時間增長,這個賬戶裡面的金額就會越滾越大。

這種產品不會設定固定返還,如果說想要領錢出來的話,可以和保險公司申請領取,但是領的越早,越容易影響到後期的分紅。

內地的分紅險一般喜歡設計成返還的形式,即每年都可以領出一筆錢,這也是為了迎合內地消費者的喜好,但是從分紅的角度來說,固定返還會影響到未來的分紅利益。

所以總體來說,香港保險還是定位在中高淨值的客戶,而且是對海外資產配置、對於保險或者理財有一定認知的人。

>>香港保險和內地保險的不同

香港保險和內地保險的不同之處實在太多太多,但是產品設計上的不同我覺得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產品是會很快迭代的,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市場。

比如內地的重疾險在前兩年還只保三四十種重疾,而現在普遍都在80種甚至100多種了。所以在未來,兩地的產品設計應該會相互借鑑、逐步趨同。

這裡給大家講講產品之外,也聊聊在一定時期內幾個會持續存在的差異:

1、幣種

香港保單的基本分為美元單和港幣單,而內地的保險都是以人民幣計價的。所以對於掙人民幣的大陸人民來說,香港的保單就屬於一種海外資產。

很多大陸的高淨值客戶就是看中了香港保單這種美元資產,為孩子未來出國留學、自己出國養老提前做準備。

2、費率

因為香港人的平均壽命比內地要長,香港女性平均壽命86.7歲,男性平均壽命則為80.5歲,而內地女性平均壽命79.43歲,男性73.64歲。莫名想起一首歌叫“涼涼”。

而且,香港因為醫療條件更好,所以重疾的發病率較內地更低。這些底層的數據就決定了香港保障型產品的價格一定比內地低。

目前內地的保障型產品在搭建精算模型的時候用的都是第三套生命週期表,除非在未來中國人的壽命能夠大幅度增長,否則費率這一塊是內地產品沒辦法克服的一個劣勢。

3、投保流程

買香港保險投保人本人是一定要親自到港完成驗證的,這也是監管的要求。如果某人說看你顏值高,不用你過去就可以買香港保險,那他賣的可能是地下保單,就是假的香港保險,那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必須投保人本人到場導致了購買香港保險的門檻大大提高,尤其是離香港比較遠的人,想要擁有一份香港保單,來回香港的路費、住宿費、時間精力都是成本,而且還不低。而內地的保險購買起來就非常方便,網上就可以直接買了。

4、繳費方式

香港保險交續期保費不一定要本人到港,可以通過開通香港賬戶的方式。先在內地的賬戶上購匯,然後將外匯電匯到香港賬戶上,然後再通過香港賬戶打到保險公司的賬戶。

每年都會需要一些手續費和賬戶維護的費用。內地的保險可以申請保險公司直接從賬戶上扣保費,快要續保的時候保證賬戶裡有足夠的錢就行。

>>香港保險的近況

從去年開始香港保險的熱度就開始慢慢消退下去了,尤其是自從銀聯通道被關閉之後,大額的資金沒有辦法通過香港保險這個通道出去,理財型產品的保費顯著下降。

而且隨著大家瞭解的不斷深入,購買行為也逐漸趨於理性。

從上面的分析就可以看出來,香港保險的優勢主要就在產品本身,同類型的分紅險其價格更優,且分紅更多,而劣勢就在於投保、繳費等實際操作,以及比較缺少純保障型的產品。

這就決定了香港保險是有一定的購買門檻的,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買,至少很多還在搬磚的普通工薪族不適合。

目前,香港保險和內地保險其實形成了一種錯位競爭的關係。

其實香港保險和內地保險都各有優劣,關鍵是看消費者的偏好,更看重哪一方面。

>>關於香港保險的一些建議:

買保險最重要的是適合自己,所以如果大家有考慮過購買香港保險,我想給大家一些建議:

1、一定要做好如實告知

目前,因發展水平的不同,內地的保險法是存在明顯保護投保人傾向的,對於可賠可不賠的,很多時候都是會賠付的,而兩年不可抗辯條款,更是消費者的定心丸。

意味著即便客戶在投保時因為疏忽大意沒有履行如實告知義務(注意是疏忽大意,而不是故意隱瞞重大事實),保險公司也必須承擔賠付責任,不得解除合同或拒賠。

而且國內互聯網上的保險是遵循列明式問卷的健康告知,只需回答“是或否”。所以呢,只要你的病,不在它列舉的範圍之內,就可以選否。

但如果抱著上面的心態,在香港買保險,可能會存在極大的風險。

因為香港重疾險非常遵循最高誠信原則,不可抗辯條款跟國內的用法根本就不同,健康告知條款非常多,而且很細,核保非常嚴格,有一些小毛病可能都會導致拒保。不做好如實告知,則會存在拒賠的情況,所以一定、絕對、務必要如實告知。

2. 保險也可以搭配著買,做成組合的形式

無論是否購買香港保險,建議大家都在國內購買一份保險,作為打底的保障。因為國內的重疾險性價比越來越高了,隨著市場競爭激烈,越來越多讓利消費者的產品出現。

普通消費型重疾險可以很方便的在網上直接購買,很多消費型重疾險也基本都是市場底價了,30多歲的成年人也可以只花幾千塊就買到一份50萬保額的終身保障重疾險。

3. 哪些人不適合購買香港保險?

香港保險適合深度思考的朋友購買,真正的衡量了香港產品和國內產品的差異,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抵禦風險有個保障,還是多交錢順帶理財。

另外,家庭年收入有限(20萬以內),預算比較緊張的小夥伴,個人覺得也沒必要購買香港保險。不僅投保需要到香港本地,往返的各種費用不說,後續續費也有一定的成本。

如果預算不多,國內的消費型定期重疾,可能是比較合適的選擇。

最後,建議大家選擇保險之前,先了解自己的人生階段、經濟情況、自身需求等。對於香港保險,別盲從,也無需詆譭,選擇合適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股中精怪


週六愉快,我是行者,很高興為你解答問題。

說起香港保險,有個較為普遍的觀點:香港重疾險價格便宜,保障豐富,可謂價廉物美。

如果你並沒有細細研究某款香港產品,也沒和大陸的諸多產品做過比較,這個結論可能下得有些早。

今天,我們且不聊具體產品,而是先談談費率調整這一事兒。

舉個例子,30 歲男性,購買 50 萬終身重疾險,約定保費是 1 萬元,交 20 年。

如果是大陸重疾險,每年保費金額固定,不會調整。

但如果是一款香港重疾險,保費會調整嗎?

請看某香港重疾險的計劃書:

重點讀第 3 條備註:

本公司保留權利於每個保單週年日檢討保費率,並相應劃一調整特定風險級別的保費率,而不會就個別人士檢討保費率。特定風險級別包括但不限於年齡、性別、吸煙習慣、供款年期、國籍及保單貨幣。

劃重點啦——

保留權利於每個保單週年日檢討保費率

是不是讀起來有些拗口?

舉個例子就懂了:

2019 年 7 月 1 日,花 1 萬元買重疾險,交 20 年。

每年的 7 月 1 日就是保單週年日,

交了 10 年,到 2029 年 7 月 1 日,

假設重疾險經營結果不好,

保險公司可以漲價!漲價!漲價!

如果保險公司決定漲價 10%,那麼從 2029 年開始就需要支付 1.1 萬保費。

雖然調價可能性很小,但萬一遇上了,誰都心情不爽。

港險健告,是否需無限告知

除了價格因素需要考慮外,其實香港保險的理賠糾紛也並不少。

大陸客戶赴港拉橫幅抗議,港險理賠難!難!難!

買了昂貴的香港保險,為何 1 分賠償都拿不到?

上述拒賠案例,都與投保時的健康告知有關。

我的一個朋友曾親自處理過一起乳腺癌的諮詢案例,從中你們就能看到港險的健康告知其實相當多:

當時由於被保人沒有告知 10 年前的隆胸手術,導致被拒賠。

幸好其同時在大陸也購買了一份重疾險,最終從大陸公司處順利理賠 30 萬元人民幣。

因此,若說香港保險的健告已非常接近無限告知,一點兒都不誇張。

兩年不可抗辯條款,港險大不同

購買香港保險,“嚴進”基本已達成共識,但是不是就能夠“寬出”呢?

許多朋友可能認為,港險公司比大陸公司更爽快大方,對疾病的定義更為寬鬆,生了病相對容易賠付。

果真如此嗎?我們來看看香港與大陸【不可抗辯條款】的對比圖:

所謂【不可抗辯條款】,簡單來說就是:若客戶在投保時沒有如實告知保險公司,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兩年過後保險公司不得解除合同。該條款主要用於限制保險公司濫用權利拒賠,保障了客戶的利益。

明眼人一看即知,大陸保險對消費者的保護,一點也不比香港差!

看看下面的真實案例,能更加感性地認識到,在香港,不可抗辯條款的保護作用非常有限。

福建林先生的太太,在 2011 年買了一份香港重疾險,保額 100 萬港幣。

2014 年林太太不幸被確診患乳腺癌,林先生隨即持保單向保險公司申請賠付。

可不曾想到,等到的不是保險金,而是一紙 拒賠書。

保險公司的理由是:經調查,他太太投保前有過生病住院的病史,然而在投保時 沒有如實告知保險公司,屬於 欺騙行為,因此保險公司有權拒絕賠付。

2011 年到 2014 年都過去三年了,為什麼保險公司還會拒賠呢?

因為香港的法律規定:“不可抗辯條款”對於有欺詐行為的保險客戶不適用!這給了保險公司充分的拒賠權!

其實,只要客戶引用不可抗辯條款,無論是否刻意沒有如實告知,保險公司都會覺得有欺詐嫌疑。

同樣的案例,放在香港,公司會拒賠;

放在大陸,公司難以拒絕賠付——不可抗辯條款對保險公司的約束力,在大陸更能體現。

不得不說,香港保險法中的不可抗辯條款對消費者保護極弱。

以上事件,許多赴港投保的消費者可能並不知曉,港險代理人也不會輕易告訴您。




行者說股


通過香港保險和大陸保險的一個對比發現,按照保險條款,香港保險相較於內地保險似乎更加划算:

1.相同年齡的被保人,香港保費通常是國內保單的60%-70%,保費的計算是按照當地人均壽命,發病率和死亡率精算出來的!

香港在2013年躍升為全世界第一長壽城市86.7歲,日本86.6歲,大陸75歲!而且香港保障充足,死亡率很低!因此大陸人去香港買保險其實是佔了香港人的光!因此保費便宜,比國內的大概便宜35%-45%左右;

2.如果是重大疾病,保障病種更多,還保至少52種早期重疾,保障範圍更全面。另外賠付條款寬鬆,更具人性化。

3.保單滿五年後,現金價值一直高於國內的保單。

香港作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金融服務的競爭激烈,產品更有優勢。同時香港保險市場的開放,促使了內地民眾湧入香港購買保險。保險公司其實是一個合法的集資公司!因為香港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美國洛杉磯,英國倫敦,亞洲香港。香港保險集資到的錢是面對全世界投資的,投資管道多,範圍廣,沒有限制,例如香港保誠公司承諾將利潤的90%分發給客戶作為紅利!客戶和公司的利益都得到保證。

香港保險和國內保險的三大區別

1. 香港保險原位癌可以部分理賠,國內不可以

香港大多數保險公司對以下8種原位癌可以賠償投保額的20%。女性6種原位癌(乳房、子宮頸、子宮、卵巢、輸卵管、陰道)。男性2種原位癌(睪丸、前列腺)。

2.香港保險免體檢額可達200萬人民幣以上,國內通常只有50萬

有些香港保險公司免體檢額達到了50萬美元(相當於人民幣300萬以上),對於經濟寬裕一點的家庭來說,可以獲得更充分的保障。

3.香港的理賠更順暢

許多人有種誤解,在香港買保險需要人到香港才能購買,理賠的時候也必須人到香才能理賠,其實不用,只需要把相關的理賠單據寄過去就行了,保險公司通常在兩週內可以理賠到賬。

國內的保險雖然看似方便快捷,但是“先松後緊”機制也是讓國內群眾和投資者不得不慎重考慮,其中不乏有國內違約條款的先例,國內保險不能以發展時間短暫作為藉口,如果在保險服務上沒有進行優化和改進,那麼相比香港保險,大陸保險將會失去競爭優勢。


三俗大叔


我是有溫度的俊毅君,一名保險諮詢顧問,很高興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香港保險和大陸保險相比各有優勢,不過個人不太推薦大陸朋友購買香港保險,原因是去香港購買保險會面臨以下風險:

1、退保後,資金無法通過銀行兌會內地

2、香港保險無限告知,可以無限期追溯投保告知內容

3、香港保險不受大陸法律體系保護,無“2年抗辯期”

4、購買渠道多樣,合法合規性有待商榷!

買保險本來就是轉移風險,沒必要再給自己增添一些麻煩!不管買什麼保險,都要充分了解,如果清楚標準,願意為自己的選擇承擔不利後果,那樣自己擁有充分選擇權!


有溫度的俊毅君


1、香港保險不受內地的保險法監管

2、香港是美元保單,對於長期來說可能會有匯率風險,因為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

3、如果自身的保障已經配的比較齊全了,或者說有海外資產、移民打算,那麼購買香港保險沒問題,就當作是資產配置,如果自身保障並不完善的,不建議單純購買香港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