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催生的龐氏騙局的瘋狂滋長?

昨天,筆者聽一位公安的朋友說起了一個近期的案件。

嫌疑人是一個20歲出頭的年輕妹子,有一次她在乘坐黑車的時候,在與司機閒聊的過程中得知了黑車司機有渠道弄到大量口罩,價格是4元一隻。由於時間剛好是正月,全國的疫情還比較嚴重,考慮到家庭群裡親戚們都在抱怨買不到口罩,這個妹子便當場向司機購買了1000只口罩,然後她以4元一隻的原價賣給了親戚和其他有需求的朋友,整個過程她一分錢也沒有賺。

在她出售這批口罩的過程中,一個當地商務局的朋友A得知了她有辦法弄到大批量的口罩,想到自己朋友圈內正好有一些商場的經營者急缺口罩,出於幫忙的心態,A順手就將妹子有大量口罩可供出售的消息散發了出去。在A的推薦下,許多商場的負責人聯絡了妹子希望採購口罩,不過他們覺得價格有些虛高,希望妹子降價,期間有個老闆為了說服妹子降價,直接以3塊5一隻的價格將八萬口罩採購款微信轉給了妹子。妹子當場被鉅款砸暈,竟然鬼使神差的就這麼答應了下來。

這個時候,妹子有了更大膽的想法,她決定以2點5元一隻的價格大批量出售口罩,但前提是先付款,就這樣,妹子收到了幾百萬元的口罩採購款。懷揣鉅款的她當即就去提了一輛車,買了十幾萬塊錢的奢侈品。她當然拿不出這麼多低價口罩來滿足客戶的需求,於是就繼續以4元一隻的價格從黑車司機那購買了10萬隻口罩,並拿出5萬隻口罩交付給催的比較急的客戶。為了填補之前的漏洞,她只有不斷地吸引新客戶,然後拿著新客戶支付的預購款採購4元一隻的口罩,為之前的客戶供貨。不到20天,這個妹子資金鍊斷裂,被警方抓獲歸案。

聽完這個案件,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是一個拙劣的龐氏騙局,只不過這個姑娘栽得有點快而已。

是什麼催生的龐氏騙局的瘋狂滋長?

近十年來,國內的龐氏騙局已經有些司空見慣的趨勢,其特點無非就是宣揚“低風險、高回報”,然後拆東牆補西牆。其實仔細想想,這類騙局的手段並不算高明,為何卻會有如此多的人上當受騙呢?

從這些年頻頻出現的平臺詐騙案件,和相關的新聞報道我們不難發現,受騙群體尤其以老年群體為主。大多數人把老人受騙的原因歸咎於高利誘惑以及人性的貪婪。但原因真的是如此嗎?

是什麼催生的龐氏騙局的瘋狂滋長?

筆者的父母兩年前開始深陷龐氏騙局的陷阱,從理財平臺,到超市購物平臺,再到智慧停車平臺,他們從一個坑掉到另一個坑。為了讓他們清醒,我曾無數次的跟他們擺事實,講道理,甚至拿出官方媒體的案件報道來給他們上課,但作用終究還是微乎其微。以至於很長時間裡我都想不明白,是什麼力量讓他們如此無法自拔。

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覺得我大概找到了一些眉目。龐氏騙局讓老人們如此樂此不疲,除了對金錢的貪婪之外,主要還是空虛以及對未能達成人生目標的遺憾。

是什麼催生的龐氏騙局的瘋狂滋長?

我的父母都是國企幹部退休,手裡有一定的積蓄,而且和他們一起做平臺有不少是退休教師、機關離休幹部和醫生,都是些有社會地位和一定見識和學識的老人。包括我父母在內這些老人都是在社會上混跡了多年的老油條,說他們是因為缺乏知識和社會閱歷從而受騙上當,我覺得這種判斷完全站不住腳。

我曾經和父親討論過他熱衷於做這類平臺的原因,他是這麼回答我的。

“我和你媽現在退休了,不用上班也沒個人可以管了,如果不找些事做,我會得抑鬱症的。再說,我每次投資又不投多了,就是幾萬塊錢而已,出去旅趟遊也要用幾萬塊,跟著他們上課做推廣,每天充實得很,他們也對我的尊敬。這投資反正不多,虧了就當玩一玩,返利那麼高,還說要上市,萬一真要是投中了一個,不就賺了嗎。”

聽了他的說辭我瞬間恍然大悟,父親並不是完全不知道其中的套路,他是退休後空虛,想找點事情充實生活,想找一些人像以前在崗時一樣尊敬他,捧他,而這些平臺公司正好可以滿足他的全部需求。

父親有不少同學和朋友因為經商和投資發了大財,在他的朋友圈子裡頗受尊重,因此父親很羨慕他們。像我父親這類體制內退休的老人,退休後基本已經很難有更大的作為,畢竟退下來以後人走茶涼,習慣了安穩的他們也沒有好身體和拼勁再去創業。如果去舊友那裡上班,有損顏面的事情不願意做,壓力大又承受不了,因此他們只能寄希望與這類平臺公司,期望奇蹟的出現。

是什麼催生的龐氏騙局的瘋狂滋長?

我知道一些網友看到這裡必定會說這是我父親官僚主義,幹部當久了心態調整不好。我承認這與我父親的名利心有關,但我想說的是,這何嘗不是一種越來越普遍的社會現象。醫生、教師、公務員等從公共崗位上退休的老人,當他們突然閒下來之後,當他們突然意識到自己不能再具有社會價值之後,當他們得不到社會和兒女足夠的重視之後,這些平臺公司或許就成為了他們最好的去處。因為在那裡,會有小夥子為他們洗腳提包,會有操著地方口音的平臺經理吹捧他們,在那裡,他們能重新找回尊重。

我國已經逐漸步入老齡化,年輕人的生活和工作壓力又如此之大,在加班文化盛行的今天,一味的強調子女抽出時間來陪伴,是推脫責任的說辭。如何來關注老人的心理,關注他們的孤獨,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積極的晚年,是需要國家層面、社會機構和所有為人子女者共同去承擔的責任。

是否可以及時給老人提供心理疏導。

是否可以多給離退休幹部提供一些類似於“關愛下一代工作委員會”這類有尊嚴有價值的社會服務性工作。

是否可以出臺一些輔助性措施(比如子女或直系親屬簽字)來規範老人的高額資金支出。

稍微提出一點建設性建議,希望能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