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催生的庞氏骗局的疯狂滋长?

昨天,笔者听一位公安的朋友说起了一个近期的案件。

嫌疑人是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妹子,有一次她在乘坐黑车的时候,在与司机闲聊的过程中得知了黑车司机有渠道弄到大量口罩,价格是4元一只。由于时间刚好是正月,全国的疫情还比较严重,考虑到家庭群里亲戚们都在抱怨买不到口罩,这个妹子便当场向司机购买了1000只口罩,然后她以4元一只的原价卖给了亲戚和其他有需求的朋友,整个过程她一分钱也没有赚。

在她出售这批口罩的过程中,一个当地商务局的朋友A得知了她有办法弄到大批量的口罩,想到自己朋友圈内正好有一些商场的经营者急缺口罩,出于帮忙的心态,A顺手就将妹子有大量口罩可供出售的消息散发了出去。在A的推荐下,许多商场的负责人联络了妹子希望采购口罩,不过他们觉得价格有些虚高,希望妹子降价,期间有个老板为了说服妹子降价,直接以3块5一只的价格将八万口罩采购款微信转给了妹子。妹子当场被巨款砸晕,竟然鬼使神差的就这么答应了下来。

这个时候,妹子有了更大胆的想法,她决定以2点5元一只的价格大批量出售口罩,但前提是先付款,就这样,妹子收到了几百万元的口罩采购款。怀揣巨款的她当即就去提了一辆车,买了十几万块钱的奢侈品。她当然拿不出这么多低价口罩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于是就继续以4元一只的价格从黑车司机那购买了10万只口罩,并拿出5万只口罩交付给催的比较急的客户。为了填补之前的漏洞,她只有不断地吸引新客户,然后拿着新客户支付的预购款采购4元一只的口罩,为之前的客户供货。不到20天,这个妹子资金链断裂,被警方抓获归案。

听完这个案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个拙劣的庞氏骗局,只不过这个姑娘栽得有点快而已。

是什么催生的庞氏骗局的疯狂滋长?

近十年来,国内的庞氏骗局已经有些司空见惯的趋势,其特点无非就是宣扬“低风险、高回报”,然后拆东墙补西墙。其实仔细想想,这类骗局的手段并不算高明,为何却会有如此多的人上当受骗呢?

从这些年频频出现的平台诈骗案件,和相关的新闻报道我们不难发现,受骗群体尤其以老年群体为主。大多数人把老人受骗的原因归咎于高利诱惑以及人性的贪婪。但原因真的是如此吗?

是什么催生的庞氏骗局的疯狂滋长?

笔者的父母两年前开始深陷庞氏骗局的陷阱,从理财平台,到超市购物平台,再到智慧停车平台,他们从一个坑掉到另一个坑。为了让他们清醒,我曾无数次的跟他们摆事实,讲道理,甚至拿出官方媒体的案件报道来给他们上课,但作用终究还是微乎其微。以至于很长时间里我都想不明白,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无法自拔。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觉得我大概找到了一些眉目。庞氏骗局让老人们如此乐此不疲,除了对金钱的贪婪之外,主要还是空虚以及对未能达成人生目标的遗憾。

是什么催生的庞氏骗局的疯狂滋长?

我的父母都是国企干部退休,手里有一定的积蓄,而且和他们一起做平台有不少是退休教师、机关离休干部和医生,都是些有社会地位和一定见识和学识的老人。包括我父母在内这些老人都是在社会上混迹了多年的老油条,说他们是因为缺乏知识和社会阅历从而受骗上当,我觉得这种判断完全站不住脚。

我曾经和父亲讨论过他热衷于做这类平台的原因,他是这么回答我的。

“我和你妈现在退休了,不用上班也没个人可以管了,如果不找些事做,我会得抑郁症的。再说,我每次投资又不投多了,就是几万块钱而已,出去旅趟游也要用几万块,跟着他们上课做推广,每天充实得很,他们也对我的尊敬。这投资反正不多,亏了就当玩一玩,返利那么高,还说要上市,万一真要是投中了一个,不就赚了吗。”

听了他的说辞我瞬间恍然大悟,父亲并不是完全不知道其中的套路,他是退休后空虚,想找点事情充实生活,想找一些人像以前在岗时一样尊敬他,捧他,而这些平台公司正好可以满足他的全部需求。

父亲有不少同学和朋友因为经商和投资发了大财,在他的朋友圈子里颇受尊重,因此父亲很羡慕他们。像我父亲这类体制内退休的老人,退休后基本已经很难有更大的作为,毕竟退下来以后人走茶凉,习惯了安稳的他们也没有好身体和拼劲再去创业。如果去旧友那里上班,有损颜面的事情不愿意做,压力大又承受不了,因此他们只能寄希望与这类平台公司,期望奇迹的出现。

是什么催生的庞氏骗局的疯狂滋长?

我知道一些网友看到这里必定会说这是我父亲官僚主义,干部当久了心态调整不好。我承认这与我父亲的名利心有关,但我想说的是,这何尝不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医生、教师、公务员等从公共岗位上退休的老人,当他们突然闲下来之后,当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具有社会价值之后,当他们得不到社会和儿女足够的重视之后,这些平台公司或许就成为了他们最好的去处。因为在那里,会有小伙子为他们洗脚提包,会有操着地方口音的平台经理吹捧他们,在那里,他们能重新找回尊重。

我国已经逐渐步入老龄化,年轻人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又如此之大,在加班文化盛行的今天,一味的强调子女抽出时间来陪伴,是推脱责任的说辞。如何来关注老人的心理,关注他们的孤独,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积极的晚年,是需要国家层面、社会机构和所有为人子女者共同去承担的责任。

是否可以及时给老人提供心理疏导。

是否可以多给离退休干部提供一些类似于“关爱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这类有尊严有价值的社会服务性工作。

是否可以出台一些辅助性措施(比如子女或直系亲属签字)来规范老人的高额资金支出。

稍微提出一点建设性建议,希望能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