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守好宜宾空中门户 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不误

四川新闻网宜宾3月11日讯(何一平)疫情防控是一次大考,既展现了社会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又考验着每一位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的责任与担当。作为五粮液机场所在地,翠屏区宗场镇是全市疫情防控空中通道的第一道防线,防控任务格外艰巨。

“因为五粮液机场在我们辖区,最近落地的航班也比较多,所以我们要以最认真的态度和周密措施做好防控……”1月22日凌晨,翠屏区宗场镇党委书记陈龙在会上对各班子成员提出明确要求。同日上午,宜宾第一道检查卡口——五粮液机场检查点抢先设立。当晚,一架武汉至宜宾航班抵达机场,检查点医护人员随即挺身而出、冒着感染风险对机上的90名乘客进行了逐一测温登记。

作为镇党委领头人,陈龙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最大的政治任务来抓,认真履行主体责任,织密疫情防御网。第一时间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由班子成员牵头十个工作组投入防疫阻击战,于1月24日紧急成立了12支党员先锋队和10支志愿服务队,按照“一队一旗一袖标”亮党旗、亮身份,投入到卡口值守、宣传劝导、入户排查等工作。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镇党委书记,全镇上万名群众都看着我,防疫关键时期,我必须时刻坚守岗位。”作为一名基层党委书记,陈龙深知守土有责、守土必须尽责。从1月23日起,陈龙始终靠前指挥,每天都要到高速卡口、五粮液机场、卫生院、农贸市场等地转一转,检查防控落实情况,查找不足,今天各个卡点有没有发热人员,群众居家隔离落实情况怎么样……他都盯得很紧。

阳春三月,正值制作宜宾芽菜的最佳原料——当地特有青菜品种“二平桩”收获的季节,也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在严格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陈龙关心的又一项重要工作。

今年67岁的凌均友已经种植青菜已数十年,家里的田地几乎都是种的青菜。“我们现在倒是把地里的青菜收上来了,但因为芽菜厂还没有开工,就没有地方收购,要是卖不出去烂在家里,那损失就大了。”面对疫情,不少当地群众都有着和凌均友一样的担忧。因为疫情影响,芽菜生产企业都处于停摆状态,“因为之前一是停工状态,甚至我们年前的很多订单都还没有交付,如果开称收菜,却无法加工生产,那就更亏损的多。”位于宗场镇的宜宾市宜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刘华表示。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陈龙在走村入户安抚菜农的同时,多次前往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困难和需求,积极帮助企业协调尽快实现复工复产。“陈书记多次到我们厂来了解情况,帮助我们协调区级部门解决实际困难,使我们达到复工复产条件,而且还帮我们协调当地群众,解决我们的用工问题。”宜宾市宜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刘华说到,现在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正在开足马力生产。“我们现在平均每天能生产十吨左右宜宾芽菜,年前的订单已交付了三分之一,预计在三月底能全部交付完成。”“老赵,最近两天农资产品销售情况如何?你们去村里送货的时候一到也要做好防护哦。”在宗场镇一农资店,陈龙向店主赵和南了解农资的销售情况。已在场镇上经营农资产品近十年的赵和南,在之前一直很担心今年的销售情况,“因为暂停赶集了,群众就没有上街,也就没人来选购需要的农资。”另一方面,不少备耕的村民也在担心无法买到农资,庄稼种不下去,“每年都是赶集去买农资的,现在取消了,就连买点种子都没办法。”宗场镇五粮液村村民曾利一度对此很担忧。

“考虑到大家春耕备耕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全镇所有销售农资产品的商家信息全部收集到了一起,印制了《便民服务卡》发放到每村每户,群众需要农资的,只需要一个电话就免费送上门,在保障了生产生活物资的同时,也就减少了大家到街上聚集,实现场镇管控有力有序。”陈龙介绍到。据统计,通过农资产品包送到户,截至目前,宗场全镇已销售水稻种子7000余斤,玉米4000余斤,化肥120余吨,农膜4000余斤。“因为今年镇上把我们的电话发到了各家各户,大家都是电话订购,销售情况还可以,玉米和水稻种子还比往年多卖出了不少。”消除了担忧的赵和南一边忙着装货一边说到。

“我几乎每天都要走两万多步,不去现场看一看心里不放心。”疫情防控还在继续,疫情不止、战斗不息,陈龙一直战斗在一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