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區:14天內返津外籍人員全部居家隔離,20個社區重點防控


南開區:14天內返津外籍人員全部居家隔離,20個社區重點防控

在3月10日,天津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新聞發佈會上,南開區委副書記、區長孫劍楠介紹了南開區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情況。

孫劍楠介紹,根據當前境外疫情防控形勢,結合南開區實際,進一步明確了涉外疫情防控和入境人員健康管理措施,切實把外籍人員來津返津各項工作做好做實,嚴防疫情輸入風險。截止目前,14天內直接從外國來津返津的外籍人員為552人,從國內其他口岸來津返津的外籍人員為61人,共計613人,其中韓籍532人,日籍19人,已全部執行嚴格的居家隔離。區裡將外籍人員達10人以上的20個社區作為重點防控點位,在社區出入口、樓門口、電梯間張貼中英韓日四種文字的防控明白紙。其中體育中心街的時代奧城小區陽光100小區是重中之重。

嚴格管理,外防輸入。南開區制定了外籍人員來津疫情防控的工作預案,細化外籍人員來津返津的管控措施,建立了外籍人員信息、來津返津信息兩本臺賬,掛圖作戰,從溝通機制、服務保障、信息宣傳等8個方面加強管控,做實做細工作。

外籍人員來津後,南開區組織專車接送,由做好防護的工作人員進一步進行核查登記信息,發放防控明白紙,簽訂《居家隔離承諾書》,將防控要求講清楚、措施講明白,情況講細緻。堅持一視同仁,堅持嚴防嚴控與人文關懷並重,對待外籍人員與我區居民一樣,要求所有入境外籍人員嚴格執行防疫要求,特別是要切實落實隔離14天的要求,在有關國家大使館的配合下,在確保他們充分理解和認可防控要求後,有序安排他們進行居家隔離。對不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幫助聯繫好專門的酒店並落實了防控措施。

切實隔離,減少聚集。南開區落實戰區、街道、社區、自然小區、網格“五級聯控”機制,建立小區門、樓道門、家門的“三道防線”,有針對性的落實各項管控舉措。例如在外籍人員相對集中時代奧城、陽光100等小區,小區門前增派卡口力量,確保每個社區卡口不少於5人,對完成隔離14天的外籍人員或未出津的外籍人員,製作發放帶照片的出入證,進出社區必須佩戴。

專門下派120名幹部支援體育中心街重點社區,成立工作組,實行包樓、包戶責任制,對外籍人員居住集中的樓棟實行包樓,由工作小組負責所包樓棟的服務管理;對外籍人員居住比較分散的實行包戶,每個人負責5戶,協助嚴格落實居家隔離要求,並保障隔離期間的基本生活需求。在樓道里,採用門磁管理系統,加強了電梯卡管理。

主動協調有關國家大使館,送上告居家隔離人員的一封信,提示他們做好自我觀察、自我防護、自我報告。同時,加大社區巡控力度,24小時不間斷巡邏。與使館溝通商定,對不遵守居家隔離規定的要採取集中隔離。

在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南開區為居家隔離人員提供生活必需品配送和其他生活服務,嚴格管理的同時最大限度給予外籍返津人員關愛和溫暖。積極組織雙語志願者、外國駐津商會的外籍志願者和專業翻譯人員,建立外籍來津人員微信群,及時推送有關政策信息,通過他們做好政策宣講、心理疏導、信息溝通。

主動發聲,做好宣傳。為積極爭取群眾的支持與配合,南開區一方面在區級媒體刊發《返津外籍人士為何而來?我們應以怎樣心態積極對待》等信息,主動回應居民問題,耐心細緻做好解答工作。另一方面組織居委會、網格員、物業做好政策宣講,通過業主微信群、張貼放心紙,用一封信的形式將我們防控的詳細流程和措施及時準確地告知社區居民,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讓群眾放心安心。同時,對輿情積極地應對和引導。

發佈會現場,有記者提問:近期針對一些外籍人員相對集中的社區,居民對社區防控工作存在一定的擔憂情緒,對此您怎麼看?

孫劍楠回答:最近一些國家新冠肺炎疫情增加較快,有一些市民群眾擔心這種外源性、輸入性的問題,特別是一些外籍居民相對集中的社區,居民群眾是有擔憂的。對此我十分理解,我想用三個“真”來概況我們近期的工作,就是“講真話、真幹事、真溝通”。

首先是講真話。真話是最大的正能量。自疫情發生至今,南開區的工作得到了全體居民的支持、理解和幫助。當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複雜,更是需要全區人民萬眾一心、互信互助,攜起手來,共同織密社區防控網。在這過程中,政府部門要敢於發聲、主動發聲、及時發聲,實事求是地對群眾的疑慮一一給予回應,從而引導輿論向健康方面發展,使社區居民不信謠、不傳謠,避免不必要的擔憂,相信政府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解決遇到的問題。

第二是真幹事。剛剛我介紹了南開區在社區防控方面的很多做法,包括提前謀劃、嚴格管理、切實隔離、做好宣傳等等。方法雖然多,但最終還是落在“防”和“控”兩個字上。“防”,左邊一個耳,右邊一個方向的方,就是要耳聽八方、收集信息、提高警惕、外防輸入;“控”,左邊一個手,右邊一個空,就是要俯下身子、真抓實幹、補齊空當、內防擴散。這些防控工作只要真幹了,讓群眾看到行動、看到改變、看到成效,群眾擔憂的情緒自然就會化解。

最後是真溝通。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就要求我們站在群眾的角度看問題、想問題,對群眾的急事、難事要做到感同身受。

前些天我在時代奧城社區與一位老大姐的交流讓我很有感觸。那天老大姐正拎著菜回來,我主動過去跟她交談,徵求她對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的看法。老大姐向我反映近期社區外籍人員回來多,業主在微信群裡有很多討論,擔心由於文化和風俗習慣不同,嚴格的居家隔離能否落實,擔心防疫局面會出現波動。我當即對區政府近一段時間在外籍人員疫情防控方面的工作向老大姐進行了簡要彙報,認真回答了她所提出的問題。老大姐表示她今天親耳聽到了、親眼看到了政府在行動,表示了對政府工作的認可與支持,回去之後將在業主群裡主動發聲,幫我們做宣傳,打消居民的擔憂情緒。我體會,通過我們與居民的真誠溝通,讓群眾感受到我們的真情實感,形成共鳴,很多群眾不但不會擔憂,還會投身到群防群控中來。群眾工作群眾做,更能打動人心、凝聚民心,幫助我們共同守好社區防線。

津雲新聞記者 馬揚洋 劉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