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曆代中原王朝為什麼沒能統一北方遊牧民族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自從始皇帝掃清六合,一統八荒。東抵遼東,西至青海。北達陰山,南入嶺南。初步完成了華夏農耕民族的統一。

我國曆代中原王朝為什麼沒能統一北方遊牧民族

與此同時,北方的匈奴部落在其傑出領袖冒頓單于的領導下東滅東胡,西攻月氏。同時統一了漠北草原,北方遊牧地區也基本統一在了一個政權之下。於是,東亞農耕文明和遊牧民族勢力此消彼長,開始了兩千多年的相愛相殺!

我國曆代中原王朝為什麼沒能統一北方遊牧民族

歷史上,中原除了漢代和唐代兩個王朝依靠自身建立的騎兵集團在和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中取得優勢,短暫的臣服過草原民族外其它朝代大多數都在與遊牧民族的鬥爭中採取守勢。

北方的大草原雖然乾燥貧瘠,人口不多。但卻是天然的畜牧地。生活在這裡的遊牧民族擁有眾多馬匹。而自小造就的遊牧狩獵習性,讓每個青年男女每個人都能隨時跨上戰馬,搖身一變成為冷兵器時代的終極武器—騎兵。

我國曆代中原王朝為什麼沒能統一北方遊牧民族


而另一方面歷代中原農耕王朝面臨北方綿長的國境線處處防備,以防止遊牧民族的侵襲,軍事力量無法重點集中。而遊牧民族通常是集中力量攻打一處,所以雖然在人口和軍隊總量上無法跟中原王朝相提並論,但是在具體細化的戰鬥中,往往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取得戰場上的優勢。

同時古代中原農耕地區氣候溫暖,物產豐富。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基本不需要北方遊牧民族的物品(馬匹除外,那是古代國家儲備的戰略物質)。而且北方草原乾旱少雨,土地貧瘠,不適宜耕種。對內地農耕王朝的統治者吸引力不大。因此,當漢唐兩代王朝橫掃漠北,封狼居胥後,主力大軍都撤回長城以內。北方還是交由已經臣服於中原王朝的遊牧民族自己放牧管理。而後當中原王朝內亂衰落時,休養生息後已然強大的北方遊牧民族又開始了新一輪的侵襲。

到了清朝,情況則不同了。滿族本來是白山黑水的遊牧民族,在與中原明王朝的戰爭中不斷汲取農耕王朝的文明。因此具有農耕文明和遊牧民族之長,最後經過艱苦的戰爭,其在英國到來的80年前統一了東亞我國的農牧兩區,奠定現代中國的基本版圖,可以說是居功至偉。

我國曆代中原王朝為什麼沒能統一北方遊牧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