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高血壓和腎病是一對歡喜冤家?會相互影響?

心血管王醫生


上午門診,從別的科轉來一位患者,方先生,51歲,最近晚上總是起夜,夜尿頻多;他先掛了一個泌尿科,可是泌尿科醫生查完只是稍有前列腺增生,並無感染等跡象,查了一個尿常規,尿蛋白(++)。

後該患者從泌尿科轉至腎病科,抽血化驗結果,肌酐已經178,明顯高出正常值,經過詳細追問病史,得知該患者長期高血壓,但是因為沒有症狀,從來也不控制;於是趕緊量了個血壓188/124mmHg,這就趕緊轉至心內科。

后王醫生考慮高血壓長期不控制,導致高血壓性腎病,目前導致腎功能不全,建議先住院治療!

高血壓性腎病?

高血壓和腎病一對歡喜冤家,相互影響。長期原發性高血壓沒有積極控制,會引起的腎臟結構和功能損害,又分為良性高血壓腎硬化症和惡性高血壓腎硬化症。

腎臟本身用於過濾體內毒素,通過尿液排出多餘的水和鈉鹽,同時防止蛋白,血細胞等漏出血管。高血壓使得血管內血液壓力增高,導致蛋白漏出至尿液裡,蛋白一旦漏出會對腎臟的濾網系統造成破壞。高血壓長久控制不佳,造成的結構破壞難以逆轉,就會逐漸出現腎功能損害,甚至慢性腎衰竭,其最後嚴重的階段為尿毒症。

我國 非 透 析 慢性腎病 患 者 高 血 壓 患 病 率 為 67. 3% ~71. 2%,而透析患者中高血壓患病率高達 91. 7%。

如果長期高血壓,有這些表現,要懷疑腎病:

重度水腫:水腫常為首發症狀,呈全身性明顯水腫,指壓有凹陷。嚴重患者可並有胸水、腹水,當胸水、腹水較多時可引起呼吸困難、臍疝或腹股溝疝。

大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是腎病綜合徵最主要的表現,尿蛋白定性多為++ ~ ++++,成人每日尿蛋白排洩≥3.5g/d,大多為選擇性蛋白尿。

低蛋白血癥:血漿蛋白下降,血清白蛋白<30g/L,嚴重者不足10g/L。

高脂血症:血膽固醇、甘油三酯等均明顯增高。

夜尿增多,伴微量白蛋白尿,繼之出現蛋白尿(+至++),部分患者可出現少量紅細胞尿,少部分漸發展成腎衰竭,多數腎功能常年輕度損害和尿常規異常。長期低壓>130mmHg,出現血尿,蛋白尿,甚至少尿無尿,化驗腎功能血肌酐迅速升高,短期內就可發展至尿毒症。常伴隨惡性高血壓其他臟器損害,如頭痛、嗜睡、抽搐、昏迷、視物模糊、視力下降甚至失明、心臟擴大,心衰。

高血壓腎病分期:

Ⅰ期——微量白蛋白尿期:以尿中白蛋白排洩率異常為特徵.腎功正常,尿常規蛋白陰性;

Ⅱ期——臨床蛋白尿期:以尿常規蛋白陽性、24h尿蛋白定量>0.5g為特徵,腎功能正常。

Ⅲ期——腎功能不全期:非透析期,透析期(尿毒症期)。

方先生,如果能積極的控制血壓,正規治療,病情應該能得到一定控制,不至於發展到透析期,但如果沒有及時發現,或沒有積極正規治療,發展到透析那一步,那可真是一週得去兩次醫院透析治療......

慢性腎病患者高血壓降到多少?

慢性腎病合併高血壓患者 高壓≥140mmHg 或 低壓≥90mmHg 時開始藥物降壓治療。在白蛋白尿 < 30mg /天 時為 血壓< 140 /90mmHg,在白蛋白尿 30 ~ 300mg /d 或更高時為 血壓< 130 /80mmHg,60 歲以上的可適當放寬。

慢性腎病合併高血壓,降壓藥如何選擇?

慢性腎病患者的降壓藥物應用原則: 普利/沙坦、地平、洛爾、利尿劑、唑嗪類等等都可以最為首選。

但應該包括普利或沙坦,不但具有降壓作用,還能降低蛋白尿、延緩腎功能的減退,改善患者的腎臟預後。不建議兩藥聯合應用。用藥後血肌酐較基礎值升高 < 30% 時仍可謹慎使用,超過 30% 時可考慮減量或停藥。

部分患者表現為難治性高血壓,需要多種降壓藥聯用。透析前或診室測量的血壓並不能很好反映透析患者的平均血壓,推薦患者家庭血壓測量。透析患者血壓變異不易過大。透析後高壓 理想靶目標為 120 ~ 140mmHg。

高血壓和腎病是一對歡喜冤家,首先要嚴格的控制血壓,選擇適合的降壓藥,同時根據腎功能水平,需要腎內科專業治療;高血壓一旦發生腎病,那麼就會惡性循環,一方面高血壓會加重腎病,腎病也會加重高血壓。

唯一的辦法就是早預防,早發現,早控制!

參考文獻:

1、劉力生等《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

2、劉力生、孫寧玲等《高血壓治療學》。

3、陳灝珠、林果為等《實用內科學》。


心血管王醫生


高血壓病和腎病確實是一對歡喜冤家,兩個疾病可以相互影響,相互加重,相互傷害,直至最嚴重的併發症和悲劇來臨,咱們一起走進高血壓和腎病,看看兩者有什麼關係。

一、高血壓可以導致腎病的發生。

高血壓患者如果血壓不能有效的控制,那麼就會對髒產生影響,主要是因為長期的高血壓,導致腎臟的腎小球承受壓力過大,腎小球纖維化、萎縮,腎動脈硬化,腎實質缺血等多種原因導致腎臟實質或者功能損害!尤其是在惡性高血壓或者高血壓極高不能控制的時候,腎臟會出現短期內的急劇損害,影響更快。

二、腎臟病又會加劇血壓的升高。

腎臟疾病一旦發生,無論是急慢性腎小球疾病,還是其他腎臟疾病,會導致腎小球濾過功能障礙,導致水鈉瀦留,進而容量負荷越來越高,以及還有腎臟raas激活與排鈉減少,都會導致高血壓的發生、發展、加重。

三、如何減少高血壓和腎臟病的相互影響?

高血壓不一定全部都會引起腎臟疾病,腎臟疾病也不一定全部都會血壓升高,但如果高血壓不加以控制,腎臟疾病不加以控制的話,那麼兩者之間就會出現常見的必然的相互影響的聯繫。所以一旦出現高血壓,按照高血壓治療原則,儘快及時達標的,把血壓控制到規定範圍以內,出現腎臟疾病把腎臟疾病控制達標。才能儘可能地減少高血壓與腎臟病的相互影響。



四、高血壓合併腎臟疾病如何選用降壓藥?

高血壓合併腎臟疾病,如果患者腎臟功能尚可耐受,而且不是急性腎臟功能損害且達到一定目標值的話,需要優先選用沙坦類和普利類降壓藥。但高血壓一旦出現腎臟損害或者腎臟損害一旦導致血壓升高,使用一種降壓藥物很難把血壓控制達標,多數情況下需要聯合,其他將要共同把血壓控制達標。

看懂了嗎?關注我們,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給您。


心健康


高血壓和腎病,確實是一對“難兄難弟”。有一種疾病叫做腎性高血壓 ,也有一種疾病叫做高血壓性腎功能不全。一旦二者相遇,則很有可能形成惡性循環。

但是,高血壓和腎病我們還是要分開來說。因為二者之間並不能直接劃等號。而且由一者引起另一者的機理也不同。

假如原發病為高血壓,由於血壓長期處於高水平狀態,可使腎小球內囊壓力升高,腎小球纖維化、萎縮,腎動脈硬化,導致腎實質缺血和腎單位不斷減少。長此以往,就會形成慢性腎功能不全。


假如原發病為腎臟疾病,出現腎功能不全,由於腎臟不能排洩代謝廢物、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患者可出現水鈉瀦留、腎素-血管緊張素增高,且會導致某些舒張血管的因子產生不足,從而出現高血壓及心室肥厚或心力衰竭。

無論誰在前,誰在後,高血壓和腎病之間是可以互為因果的。特別指出,高血壓是一種可控、可治的疾病,通過長期服用降壓藥及飲食調整,高血壓患者斷不至於發展為腎衰、心衰等危重疾病。而至於腎病,除了與自身免疫相關的各類腎小球腎炎之外,導致腎功能不全最常見的病因就是糖尿病了,而控制血糖其實也不是什麼難事,如果因為糖尿病治療不及時而腎衰,真的很可惜!所以,無論何時,我們都要關注“三高”的問題,切不可馬虎大意!


關注『e醫路同行』獲取更多健康資訊


e醫路同行


因為長期高血壓 控制不好會引起腎臟損傷也就是高血壓腎病

而慢性腎臟病 也會引起血壓高症狀 也就是腎性高血壓


腎指南


科技在創新進步,醫療專家都能解決。


用戶5262932837745


互為因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