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箱上的“中日韓詩詞大會”,把韓國徹底整懵了

口罩箱上的“中日韓詩詞大會”,把韓國徹底整懵了

前幾天,中國使館向韓國疫情最嚴重的大邱市運送了一批口罩。

口罩箱上的“中日韓詩詞大會”,把韓國徹底整懵了

在貨車和裝著口罩的紙箱上,用醒目的中文寫著:

“道不遠人,人無異國”。

不禁讓人想起了不久前那句刷爆全網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同樣的漢文化圈,一衣帶水,中日韓擁有無數共同的文化記憶。

口罩箱上的“中日韓詩詞大會”,把韓國徹底整懵了

有人開玩笑說:這是鉚足了勁來一場“三國詩詞大賽”?

口罩箱上的“中日韓詩詞大會”,把韓國徹底整懵了

就在幾個小時前,韓國已經成為疫情第二嚴重的國家。

口罩箱上的“中日韓詩詞大會”,把韓國徹底整懵了

任何援助物資都是雪中送炭。

這句“道不遠人,人無異國”也收穫了韓國網友的感激。

口罩箱上的“中日韓詩詞大會”,把韓國徹底整懵了

“這樣的才叫國家,互相幫助生活,得到了幫助就懂得感恩”

口罩箱上的“中日韓詩詞大會”,把韓國徹底整懵了

“因為給中國口罩的事喊著罵著的傢伙們看看這個吧,發生了災難大家都要互幫互助”。

口罩箱上的“中日韓詩詞大會”,把韓國徹底整懵了

Youtube上還有韓國網友用拙稚的中文和韓文寫下了這句:

“도불원인(道不遠人) 인무이국(人無異國)”。

那麼這句詩究竟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印條幅的時候特意選了它?

其實這是唐朝時一位韓國(當時是新羅)“留學生”崔致遠寫下的。

說是他寫的,也不大準確,因為上下兩句都有不同的出處:

“道不遠人”出自《中庸》,而“人無異國”出自秦朝李斯的《諫逐客書》。

組合在一起的意思是“不同國家的人不應該排斥,應該一視同仁,共同努力”。

新華社是這樣翻譯它的:

"Far distance cannot separate us, and we all live in a united world."

直譯就是:

“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世界裡,遙遠的距離不能把我們分開”。

Separate(分)對應Unite(合),正體現了“不遠”和“無異”。

我們雖有國籍之別,但是一衣帶水,長久以來的歷史文化淵源早就讓我們休慼相關。

在這種危急時刻,互相幫助、理解是我們的本能。

口罩箱上的“中日韓詩詞大會”,把韓國徹底整懵了

有人懷疑,韓國人真的能看懂這句話嗎?

畢竟中日通用大量的漢字,所以兩國才能輕鬆地理解當初那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可是韓文和中文差別這麼大,他們能體會到我們的良苦用心嗎?

口罩箱上的“中日韓詩詞大會”,把韓國徹底整懵了

這句詩如果放在一百年前、甚至是幾十年前,還是有很多韓國人能讀懂的。

可是現在卻不一定了。

前幾年有一部很火的韓國穿越劇《步步驚心:麗》:

口罩箱上的“中日韓詩詞大會”,把韓國徹底整懵了

來自21世紀的少女解樹穿越回了古代的朝鮮,和幾位皇子談戀愛。

她剛穿過去的時候,遭遇最嚴峻的挑戰是:

她發現自己變成“文盲”了!

溫潤如玉的八皇子心悅解樹,寫了一首劉禹錫的《竹枝詞》給她: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晴”通“情”,其實是在含蓄地向她表白。

口罩箱上的“中日韓詩詞大會”,把韓國徹底整懵了

可惜,媚眼拋給了“瞎子”看:

這個來自現代的韓國女孩即使勉強能讀,也根本看不懂他在寫什麼。

畢竟她只學過韓文,對漢字一竅不通。

口罩箱上的“中日韓詩詞大會”,把韓國徹底整懵了

這些年韓國的古裝劇、穿越劇越來越多,經常能看到漢字存在的痕跡。

比如在古早的“劇王”《大長今》裡:

長今的一場“升職考試”題就是一個關於三國時期諸葛亮的故事。

口罩箱上的“中日韓詩詞大會”,把韓國徹底整懵了

在另一部高分韓劇《撲通撲通LOVE》裡,女大學生穿越回古代。

口罩箱上的“中日韓詩詞大會”,把韓國徹底整懵了

剛“落地”就被要求驗證用漢字描述的勾股定理。

口罩箱上的“中日韓詩詞大會”,把韓國徹底整懵了

這些漢文化的遺留證明著:

它存在過,並且是朝韓歷史文化中避無可避的一頁。

我們都知道,韓國以前是中國的屬國。

在朝鮮還沒發明文字之前,大部分人說的是朝鮮語,寫的卻都是漢字。

只有極少數貴族士大夫、文化精英才能說漢語、寫漢字、讀漢詩書。

15世紀的朝鮮世宗大王召集幾十個臣屬,發明了一套叫做訓民正音的東西。

口罩箱上的“中日韓詩詞大會”,把韓國徹底整懵了

就像拼音一樣,只要把基礎字母認全了,自然能讀能寫。

這東西也叫“諺文”,方便是方便,可是麻煩也很大。

用拼音打個比方:

“xiandai hanyu”想要表達的是“現代漢語”、“現代韓語”還是“現代韓娛”?

“quanli”說的是“權利”還是“權力”?

一個發音能對應許多字。

諺文剛一面世,就遭到朝鮮知識分子的反對。

口罩箱上的“中日韓詩詞大會”,把韓國徹底整懵了

他們覺得這是“自甘墮落與夷狄為伍”,而且對不起宗主國明朝。

於是這場造字行動也就不了了之了。

朝鮮士人依然寫漢字,讀漢書,用漢文留下歷史文獻。

口罩箱上的“中日韓詩詞大會”,把韓國徹底整懵了

漢字在朝鮮又安然度過了400多年。

然而到了戰火紛飛的20世紀,朝鮮長期被日本控制。

漢字被日本以屈辱的方式強制輸入朝鮮,如此一來很多人“恨屋及烏”反感漢字。

日本戰敗之後,南北朝鮮不約而同“去漢字化”,撿起了400多年前的諺文。

直到今天,韓文教育已經被“淨化”得非常純粹了。

在這個被漢文化圈覆蓋了千年的國家裡,已經沒幾個年輕人能讀寫中文。

在知乎上看到一條回答:

口罩箱上的“中日韓詩詞大會”,把韓國徹底整懵了

中國旅客去韓國旅遊,在歷史博物館裡看到朝鮮歷史文獻,閱讀毫無障礙;

然而旁邊的韓國人卻得靠導遊講解翻譯,才知道寫了些什麼。

韓國年輕人對傳統歷史文獻與文物幾乎喪失了理解能力。

毫無疑問,“一刀切”式告別漢字造成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

口罩箱上的“中日韓詩詞大會”,把韓國徹底整懵了

如今漢字在韓國的存在感不高,但也不算完全銷聲匿跡。

“韓國三大報紙”《朝鮮日報》、《中央日報》、《東亞日報》中,兩個都保留了中文刊名。

口罩箱上的“中日韓詩詞大會”,把韓國徹底整懵了

在身份證上,韓語名字旁邊也會寫著漢字。

口罩箱上的“中日韓詩詞大會”,把韓國徹底整懵了

在很多餐廳裡,“大中小”是用中文標註的。

口罩箱上的“中日韓詩詞大會”,把韓國徹底整懵了

在韓國會讀或會寫漢字,是很有學問的象徵。

口罩箱上的“中日韓詩詞大會”,把韓國徹底整懵了

近些年來,韓國有關“恢復漢字”的新聞年年都有。

2018年韓聯社還傳出了全國小學教材將統一用漢字注音並釋義的報道。

是否恢復漢字教育,已經變成了一場拉鋸戰:

恢復漢字派和廢除漢字派各執一詞。

口罩箱上的“中日韓詩詞大會”,把韓國徹底整懵了

無論韓國將走向“中文化”還是“西文化”,不可否認的是,越來越多的韓國人正在“重拾”漢字。

漢語考試加入韓國高考的第二外語,各種漢字補習機構如雨後春筍出現,韓國的公務考試對漢字儲備也有硬性的要求。

同源的文化在各自的社會環境中演繹了上千年,可在交匯的一刻必將回歸它最本真的模樣。

“道不遠人,人無異國”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漢字中的“人”,一撇一捺,是相互支撐的架構。

三國詩詞大會不僅是文化的合流,更是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 End -

微信搜索微·信·公·眾·號:有道詞典(dictyoudao),關注我們獲得有趣有料有用的文章!

在gzh對話框裡輸入單詞,還可實現實時翻譯。

口罩箱上的“中日韓詩詞大會”,把韓國徹底整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