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附每課一練及單元測試卷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附每課一練及單元測試卷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附每課一練及單元測試卷


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知識要點歸納


課文5:草船借箭

知識點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主要作品:小說《三國演義》《三遂平妖傳》,雜劇《風雲會》。


二、寫作背景

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裡幫助作戰。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


三、多音字

擂léi(擂鼓)lèi(擂臺)

飲yǐn(飲酒)yìn( 飲馬)


四、理解詞語

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勝過自己的人心懷怨恨。文中指周瑜對諸葛亮心懷怨恨。

遲延:耽擱;拖延。

調度:管理並安排。

吶喊:大聲喊叫助威。文中指船上的軍士大聲喊叫。

軍令狀:戲曲和舊小說中所說接受軍令後寫的保證書。文中指諸葛亮寫下的保證書。

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 善於估計客觀情勢,決定策略。


五、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用短期造出十萬支箭的任務為難諸葛亮。交代了草船借箭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寫諸葛亮請魯肅幫忙,作好了草船借箭的準備。

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諸葛亮周密計劃,巧妙安排,終於借箭成功。寫了草船借箭的過程。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寫諸葛亮如期交箭,而周瑜聽了借箭的經過,自嘆不如。


六、問題歸納

1.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周瑜由於嫉妒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


2.周瑜為什麼要諸葛亮負責趕造弓箭?

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諸葛亮。這是周瑜設計好的圈套,反映了周瑜的險惡用心。


3.諸葛亮為什麼找魯肅幫忙?

這是諸葛亮為借箭所作的準備。他知道魯肅忠厚守信,又顧全大局,可以信賴,特向他借船;諸葛亮知道周瑜聰明過人,所以不讓魯肅向周瑜提借船之事。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有計謀、有膽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軍令狀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個草船借箭的計劃。


4.諸葛亮為借箭作了哪些準備?

讓魯肅借給他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並讓魯肅保守秘密。


5.在借箭的過程中,哪些地方體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1)算人。對周瑜的險惡用心、曹操的多疑、魯肅的善良忠厚早已瞭然於胸。

(2)算天氣。預測到三天後一定有大霧,熟悉氣象。

(3)懂地理。諸葛亮考慮周密,算準借箭的位置,並且進行了巧妙的安排。


6.諸葛亮“草船借箭”結果如何?什麼原因?

結果成功了。

原因:

(1)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利用有霧的天氣,其借箭的妙計才能實施。

(2)利用曹操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大霧漫天,曹操看不清虛實,不敢輕易出兵,只得放箭。

(3)考慮周全,安排巧妙,諸葛亮用二十條船一字排開,兩面受箭。


七、課文主題

課文寫周瑜由於妒忌諸葛亮的才幹,以限期造箭為由意欲加害諸葛亮。諸葛亮同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足智多謀、才智超群。


課文6:景陽岡

知識點

施耐庵(約1296—約1370),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別號耐庵。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舟人之子,生於興化新垛鎮,13歲入私塾,19歲中秀才,29歲中舉人,36歲中進士。36歲至40歲之間官錢塘二載,後與當道不合,復歸蘇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歲,張士誠據蘇,徵聘不應;與張士誠部將卞元亨相友善,後流寓江陰,在祝塘鎮教書。71歲或72歲遷興化,族遷白駒場、施家橋。朱元璋屢徵不應;最後居淮安卒,終年74歲。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二、多音字

結jiē(結實 結巴)jié(結束 蝴蝶結)

折zhé(折斷 )shé(枝折花落)zhē(折騰)


三、理解詞語

篩:斟(酒)。

但凡:凡是。

哨棒:文中指行路防身用的棍棒。

嚇唬:使害怕;恐嚇。文中指武松認為店家拿大蟲來恐嚇他。

詭計:狡詐的計策。文中指武松認為不能過岡是店家的計策。

霹靂:雲和地面之間發生的一種強烈的雷電現象。響聲很大,能對人畜、植物、建築物等造成很大的危害。

酥軟:(肢體)軟弱無力。文中指武松的手腳軟弱無力。

請勿自誤:請不要自己傷害自己。

踉踉蹌蹌:走路不穩、跌跌撞撞。文中形容武松酒力發作後走路時的樣子。

說時遲,那時快:

事情發生的速度不是記敘速度所能跟得上的。


四、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武松進店飲酒,不聽勸告,執意過岡。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武松上岡,見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決定繼續上岡。

第三部分(第8-12自然段)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鬥,終於打死了老虎。

第四部分(第13自然段)武松打死老虎後,一步步挨下岡來。


五、問題歸納

1.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課文寫了武松在陽穀縣的一家酒店內開懷暢飲後,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2.老虎是怎樣進攻武松的?這樣詳細寫老虎的目是什麼?

老虎的進攻有三招:“一撲”“一掀”“一剪”,把老虎兇猛殘暴、讓人生畏的氣勢顯現無遺。詳細寫虎是為了寫人,以虎的兇猛襯托出人的勇猛。


3.文中多次用了“閃”這個動詞,你覺得能不能換成“躲”?為什麼?

面對老虎的兇猛進攻,此時武松唯一的對策就是“閃”,一個接一個的“閃”字,乍看起來,好像輕描淡寫,又是重複雷同,其實,它顯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動作、表現人物形象方面的獨到之處。不能換成“躲”字,因為“閃”字一是表現了動作的準確。武松在遭遇突然襲擊、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閃”既是本能的反應,又是防禦的手段。二是“閃”這個動作,具有突發性,用在這裡,很能表現人物的機警敏捷。三是“閃”指主動地躲過,如果換用“躲”字,則會顯得很被動。


4.從“揪、按、踢、提、打”等幾個動詞,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武松?

這段話具體詳細地描繪了武松赤手空拳勇鬥老虎的經過。當武松躲閃過了猛虎的“一撲、一掀、一剪”之後,便立即轉守為攻。“揪、按、踢、提、打”等幾個動詞,字字千鈞,虎虎生風,形象生動地凸顯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氣勢,淋漓盡致地刻畫了武松勇武過人的高大形象。


5.在打虎事件中,作者是怎樣塑造武松這一人物的?

作者通過武松的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等來塑造的。


6.除了打虎,作者在開始還寫了哪些內容?

1-4自然段寫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寫武松上景陽岡。


7.這些內容與打虎有什麼關係?

對於武松性格的刻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過對武松的語言和心理活動進行描寫,使武松勇敢無畏的性格特點更加鮮明,也為打虎作了鋪墊。


8.通過全文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武松?

通過全文,我看到了一個機智勇敢、武功高強、豪爽倔強、無所畏懼的武松。


六、課文主題

課文記敘了武松在陽穀縣的一家酒店內開懷暢飲後,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了武松豪放、倔強、勇武而又機敏、無畏的英雄性格。


課文7:猴王出世

知識點

一、作者

吳承恩:明代小說家。(1501--1582)。主要作品:《西遊記》。


二、多音字

闢pì(開闢 精闢)bì(辟邪 辟易)


三、理解詞語

圍圓:文中指仙石的周長,即圍一圈的長度。

靈通:文中指仙石有了靈氣,通了人性。

迸裂:文中指石頭裂開而往外飛濺。

避暑:天氣炎熱的時候到涼爽的地方去住。

造化:福氣;運氣。

頑劣:頑固無知;頑皮不順從。

序齒:按年齡長幼來排列順序。

明明朗朗:明顯,清晰。文中指橋樑看得非常清晰。

喜不自勝:歡喜得自己不能控制。文中形容石猴非常高興。

天造地設:文自然形成又合乎理想。文中形容水簾洞裡的景緻令石猴滿意。

伸頭縮頸:文中形容膽小的猴子很害怕的樣子。

抓耳撓腮:形容焦急而又沒辦法的樣子。文中指膽小的猴子亂抓耳朵和腮幫子,不知該不該跳進水簾洞的樣子。

力倦神疲:太累了而全身無力,精神不好。文中指眾猴進洞後搬弄東西而費盡了力氣。

拱伏無違:文中指眾猴伏在地上,朝上禮拜,沒有違抗的。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意思是一個人如果沒有信用,不知道他怎麼去做人。


四、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況。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寫石猴和群猴一起尋找山澗源頭,來到瀑布旁,石猴第一個跳進瀑布,竟發現了水簾洞。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寫群猴進入水簾洞,拜石猴為王。


五、問題歸納

1.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課文寫了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隻石猴,這石猴與群猴玩耍時,因敢於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拜為猴王,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機敏、敢作敢為的特點。


2.石猴具備了哪些當猴王的條件?

他來歷非凡,是一個飽受日精月華的石猴,非一般猴子能比;他能與其他猴子打成一片,具有親民的特點;他有其他猴子沒有的勇氣和非凡的本領以及高遠的眼光,還有很強的演講才能,說話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3.石猴是怎樣出世的?他出世後過著怎樣的生活?

有一塊仙石,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見風,化作一個石猴。那猴出世後,在山中過著自由自在、快樂逍遙的生活。


4.石猴和群猴是怎樣發現水簾洞的?

石猴與眾猴避暑時去山澗洗澡,看到澗水奔流,就想去找尋源流,源流處是一道瀑布,石猴自告奮勇進去尋源頭,發現了水簾洞。


5.群猴是怎樣進洞的?又是怎樣拜石猴為王的?

群猴在石猴的帶領下跳進了水簾洞,一個個搶盆奪碗,佔灶爭床。石猴提出人要講信用,按先前講的拜他為王,石猴因穿越水簾洞贏得群猴的敬仰、崇拜,最終被擁戴為王。


6.讀完本文後,石猴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石猴給我留下了聰明伶俐、活潑可愛、無私無畏、敢作敢為、身手不凡的印象。


六、課文主題

課文主要寫了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隻石猴,這石猴與群猴玩耍時,因敢於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拜為猴王,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為的特點。


課文8:紅樓春趣

知識點

教材分析:

《紅樓夢》中賈寶玉、林黛玉的故事,在我國廣為流傳。黛玉很小的時候,母親去世,父親把它送到榮國府,與外祖母賈母一起生活。寶玉是黛玉二舅父的兒子,也是賈母的寶貝孫子。課文講述的是寶玉、黛玉等在大觀園裡放風箏的故事。本文選自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第七十回,題目為後人所加。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學家,小說家。他出身於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敗飽嘗人世辛酸,後以堅韌不拔之毅力,歷經多年艱辛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多音字:

興xìng興致 xīng興盛

hōng鬨然大笑 hǒng哄人 hòng一鬨而散


近義詞

齊整——整齊 小器——吝嗇

忌諱——避諱 晦氣——倒黴

精緻——精美 寂寞——孤獨

逼近——靠近 笑嘻嘻——笑呵呵

七手八腳——手忙腳亂

各式各樣——各種各樣


反義詞

齊整——凌亂 小器——大方

晦氣——福氣 精緻——粗糙

寂寞——熱鬧 逼近——離開

笑嘻嘻——哭啼啼

七手八腳——有條不紊


理解詞語:

【窗屜子】窗戶上糊冷布或釘鐵紗等用的木框子。

【丫鬟】婢女。

【齊整】整齊。

【忌諱】因風俗習慣或個人原因而形成的禁忌。

【晦氣】不吉利;倒黴。

【放晦氣】舊時民俗,放風箏時故意剪短扯線,讓風箏飛走,認為可以放走壞運氣

【巴不得】迫切盼望。

【七手八腳】形容很多人一起動手的樣子。

【剪子股】放風箏時,在竹竿上斜捆一根小木棍,做成剪刀形,以便挑線,稱為“剪子股”

【籰子】繞絲紗線等的工具。

【頂線】風箏的系牽線,約長一二尺。

【各式各樣】許多不同的式樣或方式。

【豁刺剌】象聲詞。

【咯噔】形容皮鞋踏地或物體撞擊等聲音。

【鉸】剪。

【飄飄颻颻】隨風飄動搖擺。

【展眼】比喻極短的時間。

【睃眼】斜著眼睛看。

【荒郊野外】指遠離城鎮的郊外、人煙稀少的地帶。

【開交】結束;解決(多用於否定式)。

【鬨然】形容許多人同時發出聲音。

【忒】太。

【促狹】愛捉弄人。

【小器】即小氣,吝嗇。


詞語擴展:

出自《紅樓夢》的成語:

水性楊花 平心靜氣 痴男怨女

金玉良緣 橫行霸道 無法無天

沒精打采 指桑罵槐 偷樑換柱 偷偷摸摸


句子解析:

1一語未了,只聽窗外竹子上一聲響,恰似窗屜子倒了一般,眾人嚇了一跳。

“恰似窗屜子倒了一般”寫出了風箏撞在竹子上發出的巨大響聲。

這句話既是比喻,又是誇張,風箏觸竹發出巨大聲響,必將引出丫鬟出門觀看,引出下文放風箏。


2、紫鵑笑道:“難道天下沒有一樣的風箏, 單他有這個不成!

反問句表達了肯定的意思,且語氣更為強烈,表現了人物直爽的性格特點。


3、寶玉說丫頭們不會放, 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來了。急的寶玉頭上出汗,眾人又笑。寶玉恨的擲在地下,指著風箏道:“若不是個美人,我一頓腳跺個稀爛。

通過對寶玉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突出了寶玉天真、頑皮、率直的性格特點。


4、黛玉笑道:“那是頂線不好,拿出去另使人打了頂線就好了。”

這句話說明黛玉是個放風箏的高手,知道問題出在頂線不好。


5、紫鵑笑道:“這一回的勁大,姑娘來放罷。”黛玉聽說,用手帕墊著手,頓了一頓,果然風緊力大;接過籰子來,隨著風箏的勢將籰子一鬆,只聽一陣豁剌剌響,登時籰子線盡。

“手帕墊著手”是怕線割傷了手,“頓了一頓”試試風力如何,“隨著風箏的勢將籰子一鬆”動作嫻熟。“風緊力大”之時放風箏是最困難的,這時候卻讓黛玉來放,加上她嫻熟的動作,說明黛玉是一個放風箏的高手,與上文“那是頂線不好,拿出去另使人打了頂線就好了”呼應。


6、那風箏飄飄颻颻,只管往後退了去。一時只有雞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點黑星,再展眼便不見了。

“飄飄颻颻”寫出了風箏在天空隨風風飄蕩的樣子;“一時”“展眼”“再展眼”突出了風箏隨風而去後,在天空飛行的速度很快。風箏被鉸斷了線,隨風而去,越飛越高。開始,他們看到的風箏只有雞蛋大小;後來,風箏迅速飛去,人們只能看到一個小黑點;最後,風箏在天空中消失。這個句子寫出了風箏在天空中迅速飛去直到消失的過程,作者抓住了風箏的姿態和形狀,寫得十分生動具體,表達了賈寶玉等放風箏時異常歡快的心情。


7、眾人皆仰面睃眼說:“有趣,有趣。”

與題目《紅樓春趣》呼應,點明主題。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寫大觀園外飄來一隻風箏,引起大家的興趣,大家決定放風箏。

第二部分(3~6):寫眾人放風箏的經過。


課文主題:

本文記敘了賈寶玉和眾姐妹、丫頭們在大觀園放風箏的經過,突出了他們放風箏時的自由快樂,表現了大觀園兒女的童真童趣和充滿青春朝氣的活力,體現了大家對大觀園美好生活的熱愛。


問題歸納:

1、作者為什麼要詳細描寫三隻風箏絞在一起的情景?

放風箏本就讓人覺得有趣了,三隻風箏絞在一起,“玲瓏喜字帶響鞭, 在半天如鐘鳴一般”更是熱鬧非凡,突出了中心。


2、文中的春趣表現在哪裡?

(1)黛玉提議放風箏,小丫頭們急忙七手八腳地去拿風箏,準備放風箏的工具。

(2)眾人都拿自己的風箏來放,獨有寶玉的風箏飛到房子那麼高便落下來了,急得他頭上出汗,眾人都笑他。

(3)風勁過來時,黛玉接過風箏來放,感受放風箏的樂趣,卻不捨得放走風箏。李紈勸她說放風箏也是放晦氣。於是紫鵑絞斷風箏線,也放走了晦氣。

(4)三個風箏絞在一起,眾人一齊收線,結果風箏線斷,飄飄颻颻飛去,熱鬧非凡,十分有趣。


每課一練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附每課一練及單元測試卷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附每課一練及單元測試卷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附每課一練及單元測試卷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附每課一練及單元測試卷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附每課一練及單元測試卷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附每課一練及單元測試卷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附每課一練及單元測試卷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附每課一練及單元測試卷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附每課一練及單元測試卷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附每課一練及單元測試卷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附每課一練及單元測試卷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附每課一練及單元測試卷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附每課一練及單元測試卷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附每課一練及單元測試卷

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

一、讀拼音,寫詞語。

山澗 猿猴 迸發 竅門 惡劣

楷書 鐫刻 遂止 靈芝 撓癢

二、比一比,再組詞。

迸(迸發)猿(猿猴)獼(獼猴)楷(楷書)澗(山澗)

瓶(花瓶)袁(姓袁)彌(彌補)諧(和諧)間(中間)

三、多音字組詞。

ā 各位呵

hē 一氣呵成

四、近義詞。

炎熱—(酷熱)寬闊—(廣闊)頑劣—(頑皮)力倦神疲—(筋疲力盡)

五、反義詞。

炎熱—(寒冷)寬闊—(渺小)頑劣—(乖巧)喜不自勝—(悲痛欲絕)

六、用合適的詞語填空。

(應聲)高叫 (一架)橋樑 (一行)楷書大字 (天造地設)的家當

七、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到句中的括號裡。

喧譁 喧鬧

1.看慣了城市的(喧譁),驀然回首,才發現原來寧靜的村莊更有一種美,那是一種淡雅的美,清新的美,是我心中最美的風景。

2.她不喜歡在(喧鬧)的環境下看書學習。

頑劣 惡劣

3.他的行為(惡劣),給社會造成極大影響,應當受到譴責。

4.這猴子生性(頑劣),很多神仙都想給它一些教訓。

八、請根據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

1.破裂;裂開而往外飛濺。(迸裂)

2.石碑。(石碣)

3.形容喜悅到了極點。(喜不自勝)

4.自然形成而合乎理想。(天造地設)

5.太累了而全身無力,精神不好。(力倦神疲)

6.形容焦急而又沒有辦法的樣子。(抓耳撓腮)

九、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


1、用“ ”畫出描寫石頭的形狀、所處位置的句子。

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

2.石頭變猴的原因是什麼?

原因是“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

3.選文最後一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好處:(1)能高度概括所要表達的內容,使之凝鍊集中。兩個偶句互為補充、相互映襯。(2)能增強節奏感,使語言整齊、語句勻稱,琅琅上口,便於記憶和背誦。

4.文段節選自吳承恩(作者)的《西遊記》(作品),整個文章主要寫了什麼?表現了石猴的什麼特點?

《猴王出世》主要寫了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隻石猴,這石猴因敢於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拜為猴王的故事,表現了石猴英勇無畏、機智敏捷、敢作敢為的特點。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附每課一練及單元測試卷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附每課一練及單元測試卷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附每課一練及單元測試卷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附每課一練及單元測試卷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附每課一練及單元測試卷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附每課一練及單元測試卷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附每課一練及單元測試卷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附每課一練及單元測試卷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附每課一練及單元測試卷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知識點歸納附每課一練及單元測試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