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征方腊”一战,真实历史是怎样的?

開在荊棘裏的花--


好像是童贯率领宋朝西北边防军把方腊平定的,没有宋江一伙随佂的记录,擒方腊的也不是武松而是后来的抗金名将韩世忠,


芝兰玉树——


历史却无宋江征方腊一说,根据时间推断,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宋江是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发动起义,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二月份被迫接受招安,但后来证实宋江此次招安只是权宜之计,保存实力。后于宣和四年(1122年)再次起义,同年接受镇压被杀。宋江起义人数不多,多以游记为主,主要的活动范围在山东和江苏北部,属于小打小闹。

方腊起义更加猛烈一些,当然时间更短一些,估计是闹大了,宋朝比较特殊照顾他吧!方腊于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月发动起义,于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4月被俘被杀。别看方腊之折腾了半年,他的地盘可比宋江大多了,他主要活动在嘉兴、杭州等富饶地区。鼎盛时,控制江南六州五十二县,横跨四个省,控制全部浙江省。宋朝的浙江省可不是现在浙江省。那时全国百分之三十以上税收出自浙江省。也就是说控制浙江省相当于控制全国三分之一。但是,方腊指挥作战能力实在是有限。很快就被宋军消灭掉了。

所以,从时间上看,宋江征方腊基本不可能,即使宋江真参与了,他那点兵力也就配当个小小先锋官。


大金Lance


方腊起义是历史上实实在在发生的史实。在《宋史》、《容斋逸史》、《续纂淳安县志》以及《宋会要辑稿》等史料中都有提及,但都不甚详细。但综合这些史料,我们可以还原出方腊起义的大致情况。

北宋末年,朝廷腐败,内部矛盾持续激化。当时,宋徽宗喜好奇花异石,在江南特设“苏杭应奉局”,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浙江睦州青溪盛产花石竹木,当地百姓受盘剥搜刮最为严重。雇工出身的方腊走投无路,便利用江南盛行的摩尼教组织穷困百姓起来反抗,很快就发展到数万人的规模。起义军打青溪占睦州,攻衢州扫新城,进逼杭州,并向西攻克了安徽的歙州。起义军势如破竹,所到之处,民众纷纷加入。

在此背景下,宋徽宗不得不考虑“招抚”之策,但被方腊拒绝。宋军大肆调兵遣将,围剿方腊,很快抗州失守,紧接着歙州、睦州、衢州接连失城。方腊兵败如山倒,最后退守青溪县,被捉于帮源洞中。方腊起义以失败告终。

由此可见,“征方腊”并不是只有一战,而是发生了很多次,几乎攻克地将领都有参与。但是历史上擒方腊却只有一次。史书中关于擒方腊的描写有所出入。主要有以下两种:

《宋史·本纪》载:

夏四月丙寅,贵妃刘氏薨。甲戌,青溪令陈光以盗发县内弃城,伏诛。庚寅,忠州防御使辛兴宗擒方腊于青溪。诏二浙、江东被贼州县给复三年。癸巳,汝州牛生麒麟。

同时,《宋史·韩世忠传》也载:

宣和二年,方腊反、江、浙震动,调兵四方,世忠以偏将从王渊讨之……世忠穷追至睦州清溪峒,贼深据岩屋为三窟,诸将继至,莫知所入。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

从上述两段资料来看,擒方腊的宋将有两人,一是忠州防御使辛兴宗,一是还是偏将的韩世忠。一般认为,最后生擒方腊的是韩世忠。

一方面,韩世忠擒方腊的描写比较详细。帮源洞洞深曲折,结构复杂,非一般勇武难以深入。

《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载:

睦州青溪县有洞曰帮源,广深约四十馀里。

韩世忠素来英勇善战,这也符合他能够生擒方腊的逻辑。

另一方面,辛兴宗为童贯部将,当时任忠州防御使,为高级武官。他是不可能深入一线,尤其是洞中生擒方腊的。而且从当时的战况来看,他也没有必要以身冒险,亲涉洞中。相反,作为偏将的韩世忠,反而有这种可能。

综合来看,最后生擒方腊的应该是韩世忠。方腊非常勇猛,韩世忠武艺高强,两人最后是如何决出胜负的,我们只能自行脑补了。

方腊被擒后,不久就被押往汴京,半年后遭到杀害。轰轰烈烈的方腊起义就这样宣告结束。方腊虽死,方腊起义和擒方腊的故事却一再被人们演绎。到了水浒中,征方腊的情节则直接按在了宋江和武松的头上。


史趣


这一史实不但有,而且影响深远。方腊民变使“东南大震”,史载戕害平民二百万,仅所抢掠的民女自缢而死者绵延八十五里。甚至在客观上延迟了后来所谓的“北伐”(联金灭辽之役)。因为方腊民变的缘故,青溪县后被北宋朝廷改称“淳化”,后又改称“淳安”,可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青溪县在统治者的心目中都是需要“淳德教化”的“不和谐地区”。因为方腊民变的缘故,直接导致蔡京、王黼、朱勔父子被贬。也因为方腊民变的缘故,摩尼教(即明教)在江南地区广泛传播,甚至达到了“以魔说皆可信而争趋之”的地步。在方腊之后,浙江衢州、严州(即睦州)又于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发生了余五婆的明教起义。余五婆是淳安县(即原青溪县)开化乡人,与方腊同乡,亦是摩尼教徒。方腊败亡后,余五婆在家乡宣传摩尼教,后发动民众起事。

历史史料历来是文学创作的不竭源泉之一。特别是对待那些历史记载内容有限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创作者通过艺术想象,或在历史规律和历史史实的范畴内酌情加工,适度虚构,或彻底摆脱历史的束缚,恣肆汪洋,信马由缰。由此产生的历史文学作品往往或者仍与历史记载“车同轨”,或者改变历史本来面貌。前者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后者如流行于各大文学论坛的穿越小说。


非堂空间


提起方腊,人们都会想《水浒传》中那个“造反派”,以及他与宋江等梁山好汉之间的杀伐争斗。那么真实的方腊又是什么样一幅面孔呢? 方腊,又名方十三, 睦州青溪县(今浙江淳安)地方上的土财主,经营着一座漆园。当地官方造作局看他小有资产,就盯上了他,多次找借口整治他,以诈取钱财。方腊对北宋官员怀有刻骨仇恨,但自身无权无势、也不敢发作。 当时正处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喜欢花石竹木,朝廷特地在江南设“苏杭应奉局”,派出大小官吏、爪牙到苏杭民间搜刮民间花石竹木和奇珍异宝,用大船运向汴京,每十船组成一纲,称作“花石纲”。清溪县盛产竹木漆器,是应奉局重点盘剥的地方,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方腊趁百姓不满之机,利用摩尼教(明教)暗中串联、聚集贫苦百姓,为起兵反叛做准备。 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冬天,方腊揭竿而起,聚众十余万人。方腊起义军前期准备工作充分、组织系统搭建的比较完备:有首领的名号(称为“圣公”),有年号(永乐),官吏、将帅及各级作战人员一应俱全。老百姓被裹挟进造反的滚滚洪流。第二年(真实的,而不是《水浒传》里虚构的)宋江也起兵造反了…… 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起义军最后一个据点清溪帮源洞被宋军攻克,方腊父子等39名首领被俘。同年八月二十四日方腊在汴京被处决,起义失败。 尽管方腊的起义,经过半年的时间就被北宋军队镇压下去了,但方腊血腥、杀戮的报复,令北宋各级官员们胆战心惊:短短半年时间,起义军攻攻破六州五十二个县,共杀死官民二百万人。方腊的军队也抢掠妇女,清溪帮源洞被童贯所率军队攻破后,裸体在树林中上吊自杀的被掳(奸)妇女,前后相望十余里。方腊攻占杭州后,杀了制置使陈健、廉访使赵约,放火烧城,烧死的老百姓不计其数。起义军凡是抓住宋朝官吏,定要割其肉,断其体,取其肠肺,或者熬成膏油,乱箭穿身,用各种办法加以折磨,以解心头之恨。 据北宋户籍资料统计,当时人口数目为3600余万人,相当于每18人中就有一个人被杀。被杀人口数量比一场可怕的瘟疫夺走的人口还要多。 历史上各朝代的农民起义军,对社会发展、历史的演进有一定的贡献或促进作用。但是,大多农民起义运动带给老百姓的是灭顶之灾,比如:方腊就将复仇的利剑对准上层社会—官员,也对准了底层社会—平民。但愿世上再无战争。


OMG听咯咯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实际上,方腊根本不是被宋江打败的,甚至宋江有没有参战也有争论。

方腊的力量远远强于宋江。

如果让宋江去和方腊单挑,宋江必败无疑。

方腊起义只嚣张了短短半年:武松也没有单臂擒方腊

大家看水浒,都伤痛于宋江和方腊的自相残杀。108将被方腊杀了三分之二,方腊自己也被生擒完蛋。真实历史上,宋江没有打过方腊,方腊也没有嚣张多久。听萨沙说一说吧。

历史上的今天,方腊被小将韩世忠生擒,方腊的摩尼教起义由此失败。

北宋的浙江人方腊是摩尼教,也就是明教的教主。方腊是一个优秀的宗教领袖和组织大师。他利用宋徽宗的花石纲错误政策,巧妙的煽动浙江民众一起叛乱。

宣和二年(1120元)十月,方腊教众起义。

方腊的起义和历史上很多起义,有一定区别,倒是酷似太平天国。这是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起义,宣称明尊降世,会推翻宋朝。

方腊的核心人物,全部是宗教狂,类似于日本战国时代的僧兵。

这些人非常疯狂,认为为明尊战死可以直接升入天堂,所以作战毫无畏惧,凶狠残忍。

而北宋地方的武力虚弱,只有厢军和民兵,兵无斗志,将领无能。

精锐的中央禁军都驻扎在首都开封,一时间是赶不到的。

于是,方腊的军队迅速席卷浙江,不到十天就有数万人参加义军,在息坑大败宋军,杀死宋将蔡遵。

十一月攻占青溪,十二月攻占睦、歙二州。南面攻克衢州,杀死郡守彭汝方;北面横扫新城、桐庐、富阳各县,进逼杭州。

方腊部队迅速增加到20多万,但骨干部队很少。

在方腊凶悍的部队面前,浙江地方军队根本招架不住,也毫无抵抗的决心。说白了,厢军是混饭吃,根本不愿意打。民军则素质低下,无法打。

随后,浙江宋军吓破了胆子,几乎都是闻风而逃。

杭州郡守弃城逃走,义军占领杭州,杀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放火烧了六天,死者不计其数。

然而,此时不太懂军事的方腊,犯了战略错误。

他错误估算了宋军禁军的反应速度和战斗力,没有及时调转兵力北上决战,而是向南占领江浙和江西广大地区。

这边,北宋朝廷反应也很快。垃圾宋徽宗还是比较聪明,立即取消花石纲政策,并且自我批评,获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同时,大将童贯率15万精锐禁军,大举南下,同方腊决战。

这边,方腊却分兵应付,结果连长失败,南京、杭州先后丢了,北方部队伤亡惨重。

此时方腊才知道犯了错,紧急将主力在3月北上争夺杭州,只是大势已去。

4月,宋军攻破方腊老巢青溪县,方腊起义被扑灭。

有意思的是,中后期的方腊,并没有得到浙江老百姓支持。

为什么?

在于他的可怕政策。

方腊和其他农民起义一样,手段凶残,滥杀无辜。

历史记载:方腊抓住宋军官吏,一律残杀。包括凌迟、分尸、剖腹、乱箭穿身,甚至或者下锅熬油。

在攻打杭州市,方腊毫无顾虑的放火,烧死大量无辜民众。

浙江人总体没有这么凶悍,被方腊吓住了,开始抛弃他。

所以,方腊前一年10月起兵,第二年4月就战败,嚣张半年而已。

至于宋江呢?

他带着35个头领,大约和方腊一起行动,不过是转战山东、江苏等地。

两人在不同区域作战,根本遇不到。

然而,宋江垮台更快。

宣和三年(1121年)2月,海州(今连云港)知府张叔夜“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大破宋江。

宋江副将被杀,部队伤亡很大,被迫投降。

宋江投降后,时任亳州知州的侯蒙曾经建议招安宋江去打方腊,但皇帝“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

看看,宋江根本没有打过方腊。

就算他想打,宋江2月被收编以后,3月赶到浙江,方腊已经大败,节节败退。歙州、睦州、衢州先后失守,军队从从富阳、新城、桐庐一路退到青溪县,4月就全军覆没。

可见,宋江也没有机会参战。

不过,历史上的宋江也是很厉害的。

初期带着区区35个头领和一群小喽啰,竟然周旋于几万宋军之间,如若无人之境。

也许不是宋江多强,还是宋军地方部队太弱。

用杨志的话来说:相公给我1000人也没用。这些厮们,一见到强盗自己先跑了!

所以,武松单臂擒方腊也是不存在的。


萨沙


真正的方腊起义

关于方腊的出身,《续宋编年资治通鉴》《青溪寇轨》等均载方腊 “家有漆园” ,民间则一直有人称方腊是桶匠。关于真实的义军,无弓箭、盔甲,只以鬼神那巫蛊事互相煽动,烧屋子,掠金帛壮丁美女,诱逼老实的民众加入起义军。


人们安于种地,害怕当兵的,听到金戈铁马声就无法抗拒,不到十天就有数万人参加义军。但其实,方腊真的是“帅不过三秒”,其实他的起义也就兴盛了有半年而已,总共也就支撑了一年时间左右。

那么这场来的快去的也快的起义,究竟是因何而起呢?正是大名鼎鼎的北宋宣和年间,朱动为了向皇上邀宠,投其所好,在民间大量搜刮异花奇石供其欣赏玩乐,老百信深受其害,到处萌发反抗的怒火。而方腊也正好打了宋朝一个措手不及,才有了一段风光。


真实的“征方腊”

《水浒传》中的“征方腊”是轰轰烈烈,但事实上其实宋江和方腊都没有给宋朝带来多大的麻烦,倒是方腊的地盘要远远大于宋江。而且方腊跟宋江压根就没碰上面,又上哪给您找武松擒方腊的事。

真实历史上,是后来的“中兴四大将”但当时只是一个副将的韩世忠生擒了方腊。主将童贯带着北宋主力浩浩荡荡而来,一路战无不胜,那有什么《水浒传》里催人泪下的惨重伤亡。虽然北宋军队的战斗力实在是弱,但是比起一帮临时起义的乌合之众还是要强出不知道多少截的。

不过方腊一众跑得很快,让官兵进山追击了不知道多少时间,才抓住了方腊大哥,方腊临死前也要迷信一把,说方腊还会有第二回。


真实方腊起义中你绝对想不到的事

不知道看过《水浒传》的你,有没有看过《倚天屠龙记》呢?《倚天屠龙记》里的明教抗击元朝暴政,最后成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的主要力量。我为什么要提这个呢?估计您已经猜到了。

没错,方腊起义也是在明教支持下进行的!明教本名为摩尼教,自波斯传来,在中国历代起义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方腊正是招募到了一批明教教徒,受到了明教的支持,才能有如此迅速的发展速度。

然后就是,方腊从平民一枚到称王只有一个月,而且之前从未准备,并且高调发宣传单宣传起义。很久都没看到过这么着急让官兵赶紧围剿他的起义者了,说起来还真是个奇葩。


斯幽说历史


不请自来。

说到征方腊一战,首先我们要知道演义与正史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我们现在的人受演义与民间传说的故事所影响,都不太了解真正的史料,以至于很多人对于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傻傻分不清楚”,在真正的历史中,宋江与方腊都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很多故事都是演义的作者通过演义写法让我们熟知的。使得内容并不是准确的。所以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水浒传》中征方腊一战的两个主角。宋江与方蜡。

历史上真正的宋江,只是流寇。

在历史上的宋江和宋江起义确有其事,但是他们基本属于的是流寇性质,远远没有达到聚众起义的性质,历史上他们没有固定的根据地,根本不是在梁山泊落草为寇,而且规模远远没有演义中那么巨大,他们只有36个人,而且还是居无定所的状态。

而且据《宋史纲》记载“淮南盗宋江掠京东诸郡,知海州张叔夜击降之”

从这条史料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宋江是淮南一带的盗贼,在京东各个郡县劫掠,最后被海知州击败了,并且招降了他们。

历史上真正的方腊,宗教起家,并没有坐拥半壁江山。很快就被平定。

方腊在历史上虽没有演义那么夸张,但他确实聚众起义了,但他与普通的农民起义还是不同的,他是利用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之说发动的起义,这有些酷似三国时期的“黄巾起义”都是宗教性质的起义。历史上方腊于宣和二年十月发动起义,自称“圣公”,建元永乐设置官吏将帅,更是不到十天就有数万人参加义军,在息坑打败并杀死宋将蔡遵。可谓一时风光无限。

真实历史的“征方腊”一战。

经过上述的一切,大家可以发现,虽然宋江与方腊都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他们却并不是一个“段位”的,也就不会有武松单臂擒方腊了。那么真实的征方腊一战又是如何的那?正史中方腊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由于赵宋王朝也并非进入油尽灯枯的时候,在宋徽宗下诏招抚无果后,派出童贯统西北精兵十余万南下镇压起义。宣和三年四月,起义军最后一个据点青溪梓桐洞被宋军攻破,方腊父子等52名首领被俘。方腊被朝廷处死,宣布方腊起义失败。

综上所述,历史上的方腊起义确有其事,但是真正的征方腊一战确不是由梁山好汉完成的,而是由童贯率十余万精兵镇压的,然而虽然历史上有宋江这个人物,但他与演义里的形象却也相差甚远。以上来自作者的个人看点,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有趣的不为人知的历史!


昊涛说史


方腊起义是北宋末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算是敲响了北宋王朝的丧钟。
实际上就是,方腊起义没多久,金兵南下,北宋灭亡,前后相隔仅6、7年的时间。
方腊起义是公元1120年(北宋宣和二年),靖康之变是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
提到方腊起义,就不能不提花石纲,这玩意儿在《水浒传》中也略有提及,北宋时期管大宗货物叫做纲,花石纲就是长得比较奇特的石头、树木等等,宋徽宗特别喜欢,拿去堆砌他的陵园“艮岳”,据说是听信了道士的话,只要把东南角垫高就能子孙绵延。
但这样一来就苦了南方的百姓,负责转运花石纲的是北宋著名奸臣,六贼之一的朱勔,此人贪婪暴虐,将压力全部都转到贫苦的农民身上,借机索取,老百姓苦不堪言。
方腊是睦州清溪县人,他也不是农民,而是一个小地主阶级,家里有一座漆树园子,为此他也成了盘剥的对象,而且由于他比一般百姓更有钱,所以受到的盘剥更多。
也有说法方腊是雇工,但不管是什么身份,受到盘剥是确信无疑的。
在穷苦人的眼中,方腊为人豪爽,尤其是喜欢帮助别人,在穷人眼中有很高的声望,到公元1120年10月一天,大家再也忍受不了了,于是在方腊的带领下起兵造反。
但有两个事实得确认一下,方腊虽然起义,但是打着的旗号并不是推翻朝廷,而是讨伐以朱勔为首的贪官污吏。
起义的过程中,但凡是被抓住的地方官吏,莫不酷刑对待,割其肉,断其体,取其肺肠,或者熬成膏油,乱箭穿身,凡此种种概不赘述。
起义用的名头,是自唐代以来从波斯流传过来的摩尼教,不同于传统的佛教和道教,摩尼教传自外国,更具有蛊惑人心的能力,利用摩尼教的教义,方腊很快聚集了数万兵马。
在短短几个月内声势波及四个省份52个县,并在这一年年底攻入杭州,发掘了蔡京的祖坟,方腊鼎盛的时候,大约有数百万之众。
但说实话,方腊部下战斗力并非很强,水浒传中描写的虽然很精彩,但是大致上,宋江起义比方腊起义规模要小很多,而且声势也远远不如,对比历史上宋江后来接受招安来看,方腊可是个硬骨头,死扛到底。
宋徽宗一面取消花石纲,一面派遣童贯。谭稹分兵两路,由王禀、刘镇等分别率领,调集京畿的禁军和陕西六路蕃、汉兵十五万。
童贯正月出发,到四月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稳定了局势,有人奇怪,方腊为何在官军一出手就失败了呢?
这就要说到北宋一直以来强调的强干弱枝的政策,中央禁军才是北宋最强的武装力量,地方就只能搜捕盗匪,而且童贯所率领的是常年征战在西北的兵马,拥有一定的战力也不奇怪。

值得一提的是童贯所率领的兵马,原本是准备和金军夹击南京(幽州)的辽军的。

方腊部下虽然众多,大部分出生社会最底层,没有实战经验,而且派系众多,不便指挥,加上策略失误,叛徒出卖,方腊也只能承受失败的命运。


漫步史书


《水浒传》宋江,占领了水泊梁山,称王称霸,带领一百单八将,所向披靡,最终由于宋江个人的私心,接受了朝廷的诏安,朝廷又岂容猛虎睡于卧榻之侧?于是利用宋江南征北战,消耗梁山一伙的有生力量,在最终一战“征方腊”,梁山军队成功捉拿方腊,自身也被方腊打的残缺不全,最终两败俱伤。

这是《水浒传》中的桥段,情节跌宕起伏,然而却与历史事实相距千里。那么,真实历史上的“方腊”是如何被灭的呢?又与宋江有多大关系呢?下面让我给大家讲解一下。

方腊起义军咋回事?

当时的皇帝叫赵佶。这位皇帝赵佶了不得,和别的皇帝不一样,别的皇帝都喜欢文治武功,标榜自己。皇帝赵佶不同,他喜欢逍遥自在,为人随性,一生追求艺术,不追求帝王成就。

皇帝赵佶

皇帝赵佶都喜欢玩什么呢?琴棋书画、女艺歌舞只要是能寻开心的事情,他啥都喜爱。不过,只要是人都有玩腻的时候,皇帝赵佶也是人,所以他也玩腻了宫廷中的这些事情,整体闷闷不乐,于是身边谄媚之人献计,对皇帝赵佶说,皇上,要不您试试玩石头如何?皇帝赵佶纳闷:“石头有啥好玩的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皇帝赵佶开始玩起了石头,那些投其所好之人,看到了皇帝赵佶的新喜好,开始搜集各式各样的石头给皇帝赵佶,一时间皇宫之中堆满了石头,五花八门,样式繁多,颜色各异。

皇帝赵佶十分欣喜,于是沉浸其中,时间一久,皇帝赵佶开始对这些石头也失去了兴趣,他想找到更多更奇特的石头,于是童贯和蔡京两位太监亲自出马,给皇帝寻找石头。

朱冲和朱勔

童贯和蔡京都不是一般的人,他们很快打听到了一种奇特的石头,形状怪异,石头上全是洞,而且有的石头非常巨大。

于是童贯和蔡京直奔苏州,在这里见到了“太湖石”,取回给皇帝看后,龙颜大悦,这样一来,苏州热闹起来,成立了一个“苏杭应奉局”,专门负责为皇帝寻找好玩有趣儿的石头。

徽宗颇垂意花石,京讽勔语其父,密取浙中珍异以进。初致黄杨三本,帝嘉之。后岁岁增加,然岁率不过再三贡,贡物裁五七品。至政和中始极盛,舳舻相衔于淮、汴,号"花石纲",置应奉局于苏,指取内帑如囊中物,每取以数十百万计。——《宋史》

当时负责“苏杭应奉局”的人是一个叫朱冲的人,他本是农民出身,但是却有商人的伶俐,于是童贯和蔡京认可他,让他帮忙办差。
朱冲虽然是穷人乍富,但是朱冲毕竟是农民出身,守得住自己的本分,尽管没少赚钱,但是并不欺压他人。

不过朱冲的儿子朱勔可不是一个省油得灯,身为富二代的朱勔不管那许多,欺压百姓,鱼肉乡里,这些损事儿他没少干。当地官府也不敢管他,毕竟他可是为皇帝办差的人,得罪不起呀!

一些得罪了朱勔的百姓,可就遭殃了,朱勔利用手中的职权,到得罪他的人家中溜达,看到家中有什么好看的石头,就下令拿走,如果不给,就将主人抓起来治罪。如果房子是石头盖的咋办呢?好办,直接拆了就行了,毕竟办的是皇差,一时间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除了朱勔的祸害之外,太湖巨石的运输也成了苏州百姓的一大劫难,从苏州运往京城,这段漕运路程不短,在百姓的生活区,有许多的建筑和桥梁成了漕运巨石到京城的阻碍。

巨石必须得运,因为这是当地官员升官发财的敲门砖,一切都得给漕运巨石开路,那些阻挡了去路的建筑和桥梁直接被拆除,当地的百姓成了苦力,生活也受到极大的影响,一不小心没能按期完工,等待他们的就是流放。

方腊起义

本来方腊的家庭还算富裕,衣食无忧,他的家乡清溪县,特产一种竹木漆。正是因为竹木漆,招来了“苏杭应奉局”的人,一下子打破了方腊的小日子,从生活滋润到生不如死,方腊决定造反。

花石纲是中国历史上专门运送奇花异石以满足皇帝喜好的特殊运输交通名称。

久受花石纲之苦的苏州百姓,在方腊登高一呼之后,一呼百应,纷纷响应了方腊的造反行动。一时间呼声满天,官府衙门被打砸无数,造反的队伍也迅速扩大到了百万以上,过了一个多月,皇帝赵佶才知道这件事儿,为啥啊?因为当地官府隐瞒不报,想自己压下去,结果造反未平,等到皇帝赵佶知道的时候,方腊已经有了百万之众,这时候皇帝赵佶也有点蒙,赶紧派童贯去镇压。

童贯虽然是太监,但是打仗贼猛,尽管如此,童贯来到江浙的时候也有点头大,这地方与其说是造反,不如说是国中国,宋朝的货币都不流通了,宋朝的官府也不好使了。在深入了解之后,童贯决定攻心为上。

童贯代皇帝写了一份“罪己诏”,先和广大百姓认个错儿,然后又表明了一下态度,意思是大家不造反的话,之前所犯之过全都一笔勾销,而且“花石纲”的事情是有补贴的,之前都是这群贪官给贪污了,以后会给大家补贴。

大家一听没事儿了,也不用打仗也不用死,还给钱,那还造反干啥?于是方腊的起义军纷纷瓦解,从归宋朝管辖了。

但是童贯可没打算放过方腊,最终将方腊围在了他老家的山上,最终在一个山洞内,被韩世忠给活捉了。

宋江咋回事?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是一位起义军首领,有勇有谋,攻城略地,但是他的规模不大,和方腊完全不是一个级别,方腊是猛虎,宋江的最多算是毒蛇吧。

《宋史·侯蒙传》载:“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在方腊百万大军作乱期间,曾有侯蒙提出招降宋江,再派宋江的三十六人去征讨方腊,是的,你没看错,只有三十六人。不过侯蒙的计划被打乱,他在准备去招降的时候,突然死了,这件事儿也就搁置了。

后来宋江攻打大宋城池的时候,让宋将张叔夜用一千多人给收拾了,宋江一看大事不妙啊,赶紧表示愿意接受招降。只不过真实的宋江可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后来时机一到,他又带人起义了。

“有赤身为国,不避凶锋,拿获宋江者,赏钱万万贯,双执花红;拿获李进羲者,赏钱百万贯,双花红:拿获关胜、呼延绰、柴进、武松、张清等,赏钱十万贯,花红;拿获董平、李进者,赏钱五万贯,有差。”(王士祯《居易录》卷二四)

这是张叔夜当时征讨宋江时发的榜文,里面确实有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可见《水浒传》中宋江的原型确实是他。

不过,在征讨方腊的宋军中,真的有一个宋江出现,不过,很可能与起义军首领宋江不是一个人,应该是宋军中另有一位宋江。当然了,此事没有确凿的证据,都是学者们的猜想。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不可能率领梁山起义军去征讨方腊,因为宋江的队伍三十六人,方腊的队伍百万。宋江接受招安是在被打败的情况下,至于被招安期间,是否随军去征讨过方腊,就不得而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