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当年以楚国将军的身份分封天下,导致天怒人怨,那么他正确的做法应是什么?

月日兮


题目已经说了项羽只是个将军,名义上他没有进行分封的权力,因此他来分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涉及到名不正言不顺的问题。

其次他在分封中的不公问题

项羽进行分封自己说的原则是按灭秦的功劳进行分封

先撇开刘邦不谈

灭秦之功只有随军进入关中的有资格

而留守后方的就没有功劳、推翻秦国在六国的统治只是没随军入关也没有功劳。

以赵国为例,陈馀、张耳共同打败秦军复立赵国以赵歇为王。张耳随军入关灭秦,被封为常山王,而陈馀却没有封王。

攻入关中灭秦,只有和项羽联军的诸侯才有功,跟随刘邦入关的都没有功。

韩国为例,韩王派韩王信随刘邦入关,结果是韩王被项羽以灭秦无功被废,韩王信也没有被封王,直到刘邦灭项羽后才被封王。

再有就是分封的方式

灭秦之后,按功封赏本是应该。

但是放着秦国原有的国土给降将,但却想着带着六国联军将领衣锦还乡,还不想屈居于已复国的国君之下,将原有的六国土地,一分为二、一分为三。

导致前线将领同留守后方的国君之间的冲突。

项羽的分封可以说很不智,基本上除了跟随项羽的人高兴,其他的都不高兴。

因此他的分封应将功臣,分封在关中地区,这样避免引起各国国君的怨言和不满。

这样做还有个好处,就是天下兵马皆在项羽手中,六国无人敢于其争锋。

他如果不想一统天下的话,只想做个霸主的话,在关中地区进行分封是最好的选择。但却听了个谣言“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吵着回楚国。


历史小知


项羽当时最大的问题不是以将军身份分封天下,名不正言不顺,而是项羽推翻了秦朝却没有占据关中做“新秦王”,“服其劳却不得其利”,一心只想做楚王,所占据的魏楚九郡之地,不足以威慑天下,导致分封后不久就天下大乱,最后被占了关中秦国故地的刘邦给消灭了。

关中之地在秦末群雄并起的过程中遭到的破坏最小,再加上地形优势,原本是定都的不二之选,这点不管是刘邦还是项羽都心知肚明,但是两人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刘邦在关中“约法三章”,收买人心,一直谋求做关中王。而项羽则是采取了鸵鸟政策,在关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力求最大限度的破坏关中经济以及战争潜力,然后回家做“西楚霸王”。

在项羽分封之前,就有人劝说过项羽要定都关中,结果项羽说了一句特别不专业的话:“富贵了就要回家衣锦还乡,炫耀一下,不然在外面这么玩命干什么?”这个人出来后就讽刺项羽没眼光,沐猴而冠,结果被项羽杀了。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小编认为,这个故事有点小看项羽了,项羽不是不知道关中的重要性,只是项羽认为自己在战争中和秦人结的仇太深了,当年因为缺少军粮,就在新安阬杀了秦国降卒二十万,进入关中之后更是一路烧杀抢掠,报当年灭国之仇,和关中百姓结下了深仇大恨。

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军夜击阬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相对于项羽,刘邦则是从一开始就打算做关中王,所以在关中四处拉拢人心,名声极好,甚至到了灭了秦国之后,关中父老担心刘邦不能做关中王的地步。

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后来虽然刘邦被项羽封在巴蜀之地,但是刘邦打从入蜀开始就和韩信一直在谋划杀回关中,在蜀地呆了不到四个月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带兵杀了回来,在项羽和齐地一堆姓田的杀的昏天黑地的时候,刘邦占领了关中。此时,天下形势逆转,占领了旧秦地以及巴蜀的刘邦事实上成为天下最强诸侯,风头一时无两,这也是后来刘邦组织第一次诸侯联军的时候,天下诸侯“望风影从”的原因之一,大家相信跟着占据秦地的刘邦完全能消灭项羽,诸侯一哄而上都等着“杀猪分肉”。

西楚霸王完全不是后人想的这么无脑,项羽的分封方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将大国拆分,让诸侯兵各自归国,限制诸侯军队规模,只是项羽苦心孤诣设计的分封方案,在分封之后迅速崩溃,西楚霸王名不副实,天下迅速重回“战国时代”。

刘邦在称帝之后,有人给他进言,天下有两块地方是绝对不能交给外人的:一块是关中地,一块是齐地,要制衡天下这两块地方是必须捏在自己手里。项羽在分封之后把这两块地都交给了别人,最后项羽就是被这两块地搞死的。

田肯贺,因说高祖曰:“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埶便利,其以下兵於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故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矣。”

按照项羽的分封方案,项羽把关中地一分为三,让他们一起看着巴蜀的刘邦,把齐地一分为三,分给姓田的一家人,把魏国一分为二,把赵国一分为三,总之除了原本就很小的韩国,其他诸侯国都进行了拆分。

分封之后,项羽家门口的齐国就先闹了起来,这估计也在项羽的计划之内,只是项羽没想到,齐地居然这么难打,不管项羽怎么杀,手段多么酷烈,齐国造反的人越来越多,他亲自带兵陷在齐地无法脱身,趁此机会,刘邦反出巴蜀,吞并关中,陈余联合齐国驱逐张耳,另立齐国,代国,项羽所设计的“国际平衡局势”迅速崩溃。

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阬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齐人相聚而叛之。

以当时的形势,项羽想要长期统治天下,首先要定都关中,牢牢把刘邦钉死在巴蜀,然后逐渐蚕食三晋地区,扩大地盘,还要时刻紧盯齐地,让一窝田互相争斗,逐渐内耗。


醉美木渎


【项羽假借义帝之名分封诸侯,弑杀义帝而天下大乱】

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史学文章、严禁抄袭剽窃。

项羽出生于公元前232年,是楚将项燕的孙子,其父司马迁没有交代。前224年秋冬,项燕兵败战死,项羽的父亲可能一起战死了,这一年项羽八九岁的样子。项羽是被叔父项梁养大的,并教给项羽读书、击剑、兵法,项羽就是不好好学,知道个大概而已。大约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会稽郡,项羽看到秦始皇的威仪,就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也”,什么意思呢?那个人(指秦始皇)可以取而代之,项梁把项羽的嘴捂住说:“不要乱讲,这是要灭族的。”

项羽从小不好好学习,从他想取代秦始皇来讲,项羽属于志大才疏之人,唯一的强项就是个子大力气大,据说力能扛鼎,适合做个举重运动员。项羽跟随项梁起兵反秦,渡淮之后发展壮大为七八万人。陈胜被庄贾杀害以后,秦嘉立楚国贵族景驹为假楚王,项梁率兵击杀景驹、秦嘉,收编了景驹、秦嘉的部队,拥兵十几万。项梁在薛城召开大会,范增建议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楚怀王。

熊心是楚怀王的孙子,楚国灭亡后虽然沦落为放羊娃,从小接受楚国王室教育的熊心,是一个懂得帝王之术的年轻人。熊心虽然是项梁拥立的傀儡楚王,但是熊心却一点都不简单。陈婴在东阳起义后,自己不愿意称王,就率领2万东阳军跟随了楚怀王熊心,被任命为上柱国,和楚怀王熊心驻扎盱台。项梁在定陶兵败身死之后,吕臣父子统帅的10万苍头军撤退到彭城以东驻扎,项羽率领的5万楚军撤退到彭城以西驻扎,刘邦率领的3万沛丰军撤退到砀郡驻扎。

楚怀王熊心立即从盱台赶往彭城,解除了吕臣、项羽的兵权,由于吕臣父子有10万苍头军,就把吕臣父吕青任命为令尹(宰相)、吕臣为司徒,封项羽为鲁公,封刘邦为砀郡长武安侯,统帅砀郡的兵马。项梁战败损失楚军数万,但是楚军主力20万犹存,兵权都被熊心收到自己手里。当时的形势,章邯、王离率领40万秦军攻打赵国,赵王歇多次向楚怀王求救,熊心在彭城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以楚军主力16万救赵,以偏师3万进攻关中。

项梁在定陶部署抵抗秦军的时候,齐国派使者来楚地商议共同抗秦之事,宋义带着齐国使者见到楚怀王熊心,宋义说:“武信君项梁必败”,后来项梁果然在定陶兵败身死。熊心就想:“还未开战,宋义就预测项梁兵败,宋义这个人是知兵之人”。楚怀王熊心遂决定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领16万楚军主力救赵;命令刘邦率领3万偏师进攻关中,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项羽想和刘邦一起去,楚怀王熊心没有答应。

秦军有120多万,陈胜起义天下反秦后,秦长城军团30万崩溃分裂,其中20万六国人投奔六国军队,王离只带回10万秦人。以长城军团的老秦人为骨干,招募40万骊山徒,组成章邯、王离秦军团。任嚣、赵佗50万南越军团,发生了严重的内乱,桂林、象郡相继独立,根本没有能力挥师北上。章邯、王离率40多万秦军团,在钜鹿城攻打赵国时,秦军关中军团的30多万人,驻扎在荥阳、函谷关、南阳、峣关、武关拱卫秦都咸阳。楚怀王熊心的战略决策是正确的,以楚军主力救赵,会同各国救赵的兵力,在钜鹿和秦军主力决战。派刘邦以3万偏师进攻关中,可以吸附住秦关中军团,避免秦关中军团向钜鹿战场增援,刘邦要是打的好还真能打进关中灭秦。

宋义率领16万楚军主力救赵,快到钜鹿的时候就不走了。诸侯联军有一个大问题,就是都想让别人冲锋陷阵,自己躲在后面坐收渔翁之利,宋义之所以不走了就是这样想的。楚军主力待着不动就是40多天,这就让项羽抓住了宋义的把柄,杀人夺权是项羽的长项,项羽怎么肯放弃这个机会呢?于是,项羽借口宋义统兵不利而杀了宋义,项羽夺取了楚军的兵权,随后向楚怀王汇报,生米已经做成熟饭,楚怀王能怎么样呢?只好任命项羽为上将军,楚怀王熊心就这样被项羽给架空了。

前207年10月,刘邦攻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兵10万驻扎在霸上。钜鹿之战后,40多万诸侯联军歼灭15万王离秦军,章邯退守棘原和诸侯联军对峙,秦王子婴投降后,诏命各地的秦军向各路起义军投降,数十万秦军都被各路起义军给收编了,项羽收编的最多,项羽把秦军中的老秦人都坑杀了,率领40万楚军进军关中。刘邦关闭了函谷关,项羽派兵击破函谷关,进入关中驻军鸿门。

鸿门宴之后,刘邦、项羽和各路诸侯推举楚怀王熊心为皇帝,至少是名义上的皇帝称“义帝”。皇帝推选出来了,各路诸侯面临封王瓜分领土的问题,项羽请示了义帝熊心,熊心的回复是“如约”。有权利分封各路诸侯的是义帝熊心,实际操盘的是项羽,出主意的是范增。当时的情况,楚军共有50多万,项羽掌控着40万,刘邦掌控着10万(实际不能叫楚军了,其中六七万都是收编的秦军),义帝熊心所能指挥的只有陈婴的2万人马,驻扎在首都彭城。其他各国诸侯和独立起义军的兵力不下60万,赵国、齐国这两个大国均有十几万兵力,燕国、魏国、韩国各有几万人马,吴芮、黔布、彭越、梅鋗等人,各自掌控着两三万人马。

如果按照义帝熊心的“如约”封王,刘邦理所当然封秦王,占据原秦国的地盘,当然是最大的受益者。赵王歇、齐相田荣等人都拥有十几万军队,这对于项羽来说就是潜在的巨大威胁。分封诸侯的权力名义上是义帝熊心,项羽是分封诸侯的操盘手,既然按照义帝熊心的约定分封,对项羽是非常不利的,那就不能按照义帝的约定操作。项羽是一介莽夫,他是想不出办法来,但是范增却是天下第一谋士,范增的主意就是打击、分化、肢解各国诸侯的势力。

项羽首要打击的对象是刘邦、赵王歇、齐相田荣,这三个都手握十几万重兵,对自己构成了巨大威胁,将楚国外的新兴六国分化瓦解成十几个国家,这是最佳的方案。然后规定诸侯王中的大国3万军队,小国2万军队,无形之中也起到了裁军的作用。当然楚国的军队不裁减,项羽依然拥有40多万军队。既然分封诸侯违背义帝熊心的约定,分封的标准就是项羽看你是否顺眼了,不顺眼的一律裁减缩编,顺眼的提拔封王。

刘邦率先攻入关中灭秦,不分封刘邦这是说不过去的,但是也不能把秦国都给刘邦,把秦国最不发达的汉中蜀地给刘邦,刘邦封汉中王有口难说,刘邦如果要质疑项羽,项羽就说这是义帝熊心的意思,一点脾气都没有。这样项羽还不放心,把投降的秦军将领封在富庶的关中,让他们当狗看着刘邦何乐而不为呢?于是,章邯封庸王都废丘、司马欣封塞王都栎阳、董翳封翟王都高奴。刘邦的10万军队被瓜分给章邯、司马欣、董翳,刘邦只能带3万人马入汉中。意想不到的是,各国裁减的六七万人,自愿跟随刘邦入汉中。

赵王歇没有亲自带兵跟随项羽入关中,赵国被一分为四,赵王歇改封为代王,赵将司马昂封殷王,赵国相张耳封常山王,陈余没有跟随项羽入关中,环封三个县。齐相田荣没有亲自带兵跟随项羽入关中不封,齐国被一分为三,原齐王田市改封胶东王,齐将田都为齐王,田安为济北王。燕国一分为二,原燕王韩广改封辽东王,燕将臧荼封燕王。魏国一分为二,原魏王魏豹改封西魏王,张耳的近臣申阳封河南王。韩王成都旧都、义帝臣共敖封临江王、楚将黔布封九江王、蕃君吴芮封衡山王。蕃君梅鋗、楚将彭越没有封王。

项羽真的很想当皇帝,但是皇帝已经有了,那就是义帝熊心,项羽没有办法再当皇帝了,怎么办呢?项羽只好学习春秋五霸,而自称为西楚霸王,领九郡之地而挟天子以令诸侯。既然是仿照西周模式的分封制,原则上来说诸侯王都是义帝熊心分封的,虽然很不公平,但是只要义帝熊心活着,这个局面就会维持下去。几十年以后,老的诸侯王都不在了,新的诸侯王继承了,那么这个格局就基本定型了。项羽的问题是,太想当皇帝了,半年之后,就派人把义帝熊心给杀了,天下立即大乱了。

公元前206年10月,在彭城的义帝熊心,项羽越看越不顺眼,就对义帝熊心说:“自古以来,皇帝应该居住在上游,湘江上游郴州很不错,义帝就迁到那里去吧!”义帝在迁徙的时候,项羽暗中命令衡山王、临江王、九江王,让他们沿途截杀义帝熊心,义帝熊心被截杀在长江之中。义帝熊心一死,意味着分封诸侯王的皇帝不在了,分封不公平的矛盾立即暴露出来,不满意分封的诸侯王们就开始行动了。刘邦出汉中并关中三王,拥兵20多万;赵王歇联合陈余击败常山王张耳,复有自称为赵王,拥兵十几万;田荣起兵击败齐王田都、胶东王田市、济北王田安,合并三齐自称齐王,拥兵十几万;燕王臧荼追打辽东王韩广,天下登时大乱。

义帝不死天下不乱,项羽正确的做法就是维持现状,等待诸侯分封的格局稳定下来。义帝熊心是天下诸侯推举的,要废黜义帝熊心,也必须走合法的渠道,在合适的时机会盟诸侯,重新推举天下共主。义帝熊心作为天下共主,他的影响力远大于项羽自己,项羽必须继续尊奉义帝熊心,稳定住分封的18个诸侯王的局面。假如,项羽活得比义帝熊心长久,等义帝熊心驾崩了,把义帝的后代降封为王,项羽的西楚霸王自然升格为天子了。假如,项羽活不过义帝熊心,那就让自己的后代去处理这件事情,最终是什么结果只能听天由命了。

我是冷清先生,为您推送不一样的历史真相,家入您喜欢敬请关注冷清先生头条号,谢谢!








冷清先生


分封没错,输在了一个时间差,项羽陷在齐国太久,而刘邦却迅速还定三秦,并在章邯未灭的情况下,果断出关,东进彭城,且占据了荥阳成皋等有利地形。东出彭城刘邦虽然大败,却让项羽损失惨重,国都沦陷不说,连齐国都无法摆平,刘邦虽然大败撤出彭城,但项羽因此未能拿下齐国,也算大体上完成了东进的目的。

一句话,项羽赢了彭城之战,但基本上输了未来。刘邦也没想过东出就一口气就灭了项羽。彭城之战后,刘邦占据有利地形,战术上处于防守状态,但战略上对项羽则长期处于进攻状态。

项羽的失败在于刘邦迅速还定三秦,而自己却陷于齐国不能自拔,而被刘邦打了一个时间差。假如刘邦还定三秦之后,没有迅速出关东进,那么项羽还有翻盘的机会。但刘邦却是天纵英才,抓住机会,留下部分人妈围困章邯,自己则率余众劫五国联军迅速出关,打了项羽一个时间差。刘邦走了这一步,覆灭项羽,已是时间问题。


小小恱悦


正确的做法那就是什么都不管,直接回家自己回家埋头苦干,就借用历史上面的一句话,那就是广积粮,缓称王。

总体来讲,项羽为什么会卷入到这场诸侯的混战里面,最终难以自拔,然后被刘邦端了自己的老巢,就是因为项羽在赤峰天下的时候,把自己的那些朋友,把自己的那些伙伴,把自己和关系自己好的那批人分成了诸侯,而没有顾及到自己的那些关系不好的人。

从道理上来讲,人和人之间是由各种各样的利益锁链绑定在一起的,当这些跟你在同一条锁链上的人出现问题的时候,你也会受到牵连。

项羽正是被这种牵连给牵连到。

我们想一下,大家在被秦国灭掉以前各个国家内部的势力范围,各个国家的土地那都是明码标好的,谁的归谁,哪个地方又是归哪国管理的,项羽如果直接灭了秦国的咸阳,什么都不管自己回老家,那谁敢打他,他是西楚霸王项羽,他的部队战斗能力天下第一,谁敢去招惹他,而其他的诸侯呢?最多也就是在自己的土地那闹腾,谁又能去干扰的了项羽,项羽直接把眼睛闭上把耳朵封上,然后等着他们闹个你死我活,让雨积攒起足够的实力,最后一统天下,这条路线换成一个稍微读过历史书的人都能够做得到,但项羽做不到。

韩信曾经说过项羽这个人呐是妇人之仁,也就是说这个人有仁慈之心,可他仅仅只局限于关心朋友这一点上,至于说到了天下纷争,该要他做出决断的时候,他却有一些犹豫不决。

楚汉战争最先爆发的点在齐国齐国,项羽把他分给了和自己关系好的一位齐国王室的子孙,但是呢?(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这个人在接下来的战争里面表现出来的能力是所有竞争者里面最差的,项羽就是这样,但事情完全是出于自己的感情,自己感情想要弄哪个人,那就把那个人扶持到台前,如果不想用哪个人就直接把那个人给踢下去,反正自己能力足够,那也不需要靠到其他的人,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项羽用人用人唯亲。

我用人先看血脉,再看关系,如果两样都沾不上,那对不起我和你闹掰掰,很多时候看这段历史的时候,都会被项羽的那些蠢操作给看哭了可又没办法,他是西楚霸王项羽,他办事情就是靠这个东西才博得人心,在他的心里面认为贵族之上,王侯将相就是有种。

结果自己关系好的人上台以后和其他人闹成冲突,最后所有的矛盾源头全部指向了西楚霸王相,项羽也没有办法是自己的朋友,又是和自己是同一条战线的战友,所以他不得不出兵帮这些废物,最终自己的军队和自己本人被这些废物牢牢地托死在了战场之上。

项羽是可以成功,但它的成功是建立在人和人之间没有任何阴暗面的基础之上,这种幻想般的生活事物永远都不会存在。


漩涡鸣人yy


项羽当年以楚国将军的身份分封天下,导致天怒人怨,那么他正确的做法应是什么?

个人认为,正确的做法还是分封。但是项羽在分封过程中,犯了两个错误,导致各诸侯国的叛变。

第一个错误,按照个人好恶分王

项羽在鸿门宴之后,军事实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且在巨鹿之战的时候,奠定了威望基础。无论是在实力上,还是在威望上,项羽已经成了天下的领袖人物。这个时候,项羽分封了18路诸王。

然而这18路诸王分封的成分太复杂

原王为王。魏王豹原来本是魏国大王,分封为西魏王,辖区面积减少;韩王成分封为韩王,后又被项羽杀掉;赵王歇分封为代王,迁出原来的辖区;燕王韩广封为辽东王,迁出原来的辖区;齐王田市为胶东王,土地面积减少;田都参加了巨鹿之战封为齐王;田安呼应了项羽的巨鹿之战,封为济北王。

战功为王。刘邦先入关中,封为汉王;申阳,迎楚有功,分封为河南王;司马卬立有战功,分封为殷王;张耳跟随项羽有功,分封为赵王;英布跟随项羽有功,分封为九江王;吴芮率兵跟随项羽入关,分封为衡山王;共敖立有战功,分封为临江王;臧荼参加了巨鹿之战,分封为燕王。

友情为王。

降者为王。章邯投降项羽,分封为雍王;董翳劝章邯投降,分封为翟王;司马欣曾经对项梁有恩,分封为塞王。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项羽基本分封的原则就是看看有没有跟随自己参加作战,反是没有跟随自己的,大多没有封王,比如在齐国呼声很高的田荣。而且项羽对待原来的诸王太刻薄,韩王成被杀,直接导致张良死心塌地的辅佐刘邦。韩广、赵王歇异地分王,偏偏还让原来自己的手下当上了王,这不是明摆着奚落他们吗。这也导致了赵地、燕地的动乱。

可以说,项羽的这一次分封已经埋藏下了祸根。齐国的分封,导致了齐国的动乱,项羽不得已亲自去平叛。结果,刘邦趁这个机会,迅速入关,击败了章邯,使得原本的秦国降将迅速背叛。原来的各地趁机发生动乱,像魏王豹立即投降了刘邦。中原形势大乱,加之没有心腹坐镇中原,迫使刘邦不得不两面顾及。

第二个错误,杀掉共主义帝

义帝虽然是名义上的,但是项羽太过于操之过急,匆匆忙忙将义帝杀死,这给了天下诸王一个借口,成了“出师有名”,使得项羽在道义上失去了正统性。

东周王朝四百年,已经形成了周天子的意识。谁做天子不重要,但是需要有个天子,使得天下有个形式上的秩序。项羽杀掉项羽后,在理论上,人人都有正当天下共主的资格。而且项羽也是一个王,并没有地位上的正统性和继承的合法性。

因此,项羽杀掉了义帝,不仅失去了原来楚地人民的支持,而且使得中原各国有了反叛的借口,在舆论和道统上失去了优势。

项羽应该怎么做?

其实刘邦的做法可以纠正项羽的第一个错误,四百年后曹操和他儿子的做法可以纠正项羽的第二个错误。关于第一个做法,我在前期回答的“如果给项羽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他会输给刘邦吗”,分析了阶级性重塑和社会秩序的形成,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至于第二个错误,就是采用“禅让制”,也许四百年才有了这个想法,不过项羽不杀义帝,义帝也是没有翻盘的机会的。

所以说,项羽的正确做法还是分封,不过分封的阶级和社会秩序的架构需要认真思考。


傲虎楼主


第一,应该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只要解决这个终极对手,以后他怎么折腾都有回旋的余地,因为项羽虽然是楚王,手下的人很多都不服,杀了这个刘邦,继续攻打刘邦的残余势力,能够把项羽手下的人领成一股绳,同仇敌垓,为以后的统治能力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第二,解决刘邦以后,不应该分封天下,应该继续扫清刘邦的残余势力,让自己的势力进一步扩大,

第三,最后,再按功劳封王,但要收回一定的兵权,天下已定,一定要善待自己的仇人,以显示自己的宽容心,不然很容易激起叛变。这个项羽比刘邦差远了。封王一定要多封,封几十个最好,不能让自己封的王地盘跟自己差不多大,至少要差好几个等级,最后,再慢慢收拾他们。一定要趁自己有领导力的时候,想办法把老二和老三干掉,因为老二和老三对自己的威胁最大。项羽分封的时候,刘邦一直保持着和他差不多的势力,项羽自己的手下也有几个势力跟自己差不多的,这样太危险,一定要在分封之前把这些最大威胁找个借口干掉。

最后,自己给自己留的底盘,一定是几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比如四川。这个傻子项羽竟然直接给了刘邦,让他一直处于不败之地。自己虽然有最富裕的地方,但是不好防守。

第四,一定要马上大力发展生产,恢复国家次序。选择合适的地方定都,这个非常关键。

第五,要慢慢打破原有的贵族阶层,大力提拔新的有才农民阶层,让有才之人来进入管理层,让国家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渠道。秦始皇就是因为太仁慈,没有继续打压六国贵族阶层,才有后来的隐患,所以要建立新帝国,一定要打破原来的贵族阶层。

这个是最重要的,项羽带领的都是六国原来的贵族阶层,跟刘邦带领的农民阶层有本质的区别,你一定要代表农民的利益,你才能获得农民的支持,毕竟那个时代农民才是群体数量最大的,这就是为什么刘邦的人越打越多,项羽的人越打越少的终极原因。

第六,灭了秦二世以后,不能在城内杀人放火,要知道,敌人永远是消灭不完的,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敌人,自己的统治地位还没稳定的时候,对前朝都城赶尽杀绝,这样不利于赢得民心。要知道秦朝虽然败了,但是他们在边疆仍然有几十万的边防军,如果对秦朝士兵杀的太狠,可能会树敌太多,最后自己也会失败

第七,拒绝享乐主义,刚破了秦二世的都城,就大力抢劫里面的财物和美女,这点显得志向太小,要继续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应该把钱用来改善民生,美女解散回家。

第八最重要,一定要建立中央集权制,文官负责粮食生产管理,武将负责边疆。

这两种权力不能同时集中在一个人手里。掌握兵权的地方官不能有收税的职能,意思就是有兵权的人手里不能有太多钱,有钱的人手里不能掌兵。如果武将也能自己负责收税,那他们也等于一个个小国王了。没有战争的时候必须收回兵权,有战争再发放权力。项羽错在他的梦想是恢复秦朝以前六国的状态,要知道社会已经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的时代几十年了,没有谁愿意回到以前的战乱时代。大部分老百姓是认同中央集权制的。只是缺少一个上升的通道。项羽就特别瞧不起农民人才韩信,结果韩信在刘邦这里大放异彩。要知道,贵族再有学问,他们人数也只有几万人,农民再无知,人数也有几千万,你从几万人里挑人才还是很难的,几千万农民里,虽然人才少,但是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他们一旦有表现的机会,肯定会非常卖命。这拿在现代的创业来说,项羽相当于富二代加各种高智商的人创业,看起来团队很豪华,其实谁都不服谁,大家股份都差不多,领导没有占有绝对股份,也没有一票否决权,真正做事起来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方向。但是屌丝创业团队就不一样了,他们都穷,非常珍惜创业的机会,只要给个方向,都是拼命努力,能力都是在不断协作中越来越默契。能力也越来越高,而且他们对赏识他的领导非常衷心。即使卖命都愿意。刘邦这边士兵看到韩信这样的普通有才华的农民也能当将军,意味着每个士兵都有当将军的希望。事实上刘邦也是这样做的,谁杀了项羽,那个普通的士兵真的当上了将军。要知道这样的任命,项羽是不可能给的。把一个普通人直接提拔为将军,项羽不敢想象。没有那个魄力。

而且农民在项羽那里是没有多少上升通道的,即使你再有才,只要项羽从内心认同农民这个群体,他的兵肯定越来越多,事情上,在鸿门宴前期,很多有才之人都是第一选择投奔项羽,可惜项羽太高傲,瞧不起谋生,也没有伯乐的眼光,不善于发现人才,做领导最核心的才能就是会发现人才。敢于越级提拔。

也有一个这样的原因,项羽本身就是楚国的贵族,他不应该那么早称王,因为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都是跟他一样的其他五国贵族,如果项羽能称王,那我们也能,项羽太早称王给他们树立了非常差的榜样,应该像曹操一样,狭天子以令诸侯,除非时机成熟,否则应该隐忍。


神龙大师


项羽与刘邦约定:攻下咸阳灭秦者为王,结果项羽灭了秦朝却沒有称王称帝,而是以楚国将军的身份封将,这是开历史倒车,想把国家重新拉回到战国时代。战国时代的四分五裂早已被有识之士反对,因此他这是逆历史朝潮流和人心而动,必然会天怒人怨。如果他称王称帝,广罗人才知人才,顺应民心而不是刚愎自用,可能就沒有刘邦喝的湖湖了。(妄谈)。


平淡平安平和平心


我个人感觉项羽一开始就是错的,他的错不在于分封天下。一开始他就坑杀了二十万秦国降兵,后面又杀了秦王子婴放火烧了阿房宫大肆抢夺,失去了民心。之后又命人杀了楚怀王(义帝)熊心,这就给了天下讨伐他的口实。这一切也是因为他的性格造成的。

如果说,项羽怎么做才算正确。我感觉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坑杀降兵,严明纪律楚兵不得抢夺秦兵财务。要一视同仁对秦兵想跟着的就留下,不想跟着的就打发他们回家去。及能壮大自己,又能得到民心。

进入秦地时应该严明军纪做到秋毫无犯,善待子婴。用熊心的名义,按照约定让刘邦做汉中王,但是也不能把汉中土地都给刘邦,要让子婴继续当秦王把部分土地还给子婴。秦地如果是这俩个人共同治理,只要项羽不去攻打他们,长此下去恐怕他们必定会有一战。分封土地的事让熊心去封,这种“蛋糕”不好分,得罪人的事情咱不干。

自己则是埋头干,广积粮缓称王。等到天下有变也是去找熊心的麻烦,咱慢慢将他们个个击破就行。倒时候义帝熊心失去威信,咱平定天下。振臂一呼,大业可成。


昌宝联护栏


项羽正确的做法是不应该把四川汉中这块宝地封给刘邦,而应该随便封一个穷山恶水的弹丸之地给刘邦,然后找一个借口把刘邦集团一网打尽,建立西楚帝国,平定诸侯,一统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