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中,规模最大的盖利博卢半岛两栖登陆,竟毁于猪队友之手

在发起大规模两栖攻击行动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预先准备,从而提高行动成功率,这就是所谓的“登陆前准备。通过搜集有价值情报以完善攻击计划,削弱敌防御力量以形成目标区,切断敌援助渠道以孤立目标区等手段,为随后的登陆行动创造一个有利的作战环境,形成包括陆海空天电水下等在内的具备明显优势的多域“近海战斗空间”。


“登陆前准备”包括炮火支援、战略诱骗、情报侦察、水雷对抗、空中打击、水下爆破、特种突袭、清除滩头障碍物等多种军事活动。通常情况下,登陆作战由两栖部队担任,支援作战则由舰艇兵、航空兵、特种兵等其他军兵种协助完成。而且,支援行动往往先于两栖部队出发前就开始实施了,有的还可与两栖部队前往目标区的航渡行动同时进行,还有的支援行动(例如佯动和牵制作战)甚至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战区进行,旨在吸引敌人注意力,为两栖部队登陆作战减轻压力。


一战中,规模最大的盖利博卢半岛两栖登陆,竟毁于猪队友之手

▲ 1915年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形势图

猪队友的神助攻


俗话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既然登陆作战需要支援行动,必然涉及到两栖部队与其他军兵种之间的协同配合,就必然会出现掉链子的问题。在20世纪战争舞台上,有一场举世闻名的登陆战役,就因为诸兵种之间的协同配合不一致,作战意图被提前泄露,致使后来的登陆行动损兵折将,这就是一战期间英法联军在土耳其盖利博卢半岛(也称加里波利半岛)的两栖登陆行动。


一战中,规模最大的盖利博卢半岛两栖登陆,竟毁于猪队友之手

▲ 极力鼓吹发起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的丘吉尔


战役意图


1914年马恩河战役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在法国北部和比利时战场上开始陷入僵持。法国建议采取“外围战略”打破战争僵局,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随即响应,强烈主张凭借英国皇家海军的强大实力打开达达尼尔海峡,打通博斯普鲁斯海峡,直取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并将其逐出战争。进而从南线进攻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减轻沙皇俄国在高加索方向对德作战的压力。基于这一意图,英法联军决定发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希望借助强大的海上优势,一举打垮垂死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防御薄弱


达达尼尔海峡曲折狭长,全长约60公里,宽1.2至6公里,东侧为亚洲大陆的安纳托利亚高原,西侧为欧洲巴尔干半岛上上的盖利博卢半岛。古往今来,达达尼尔海峡就是一条重要的战略通道,不仅沟通黑海和地中海,连接黑海沿岸各个港口,还能溯多瑙河、第聂伯河和顿河等内河干道而上,连接更多的内河港口。然而,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江河日下,防御体系脆弱不堪,达达尼尔海峡两岸的炮台上,装备从150到355毫米的各种口径火炮100多门,新式火炮居然不到20门。海峡最窄处仅有1.2公里,但这些火炮竟然还有打不到海峡中央的。除了火炮陈旧之外,炮弹储备也极其不足,很难进行持久防御。海峡水道上虽然也布设了数道水雷防线,但由于土耳其国力凋敝、工业萧条,水雷数量严重匮乏。还有的是沙皇俄国布置在黑海的水雷,由于断了雷索而漂流过来的。这些废旧水雷对于土耳其而言几乎如获至宝,充分加以利用。


一战中,规模最大的盖利博卢半岛两栖登陆,竟毁于猪队友之手

▲ 扼守黑海-地中海交通咽喉的达达尼尔海峡。


泄露战机


在盖利博卢半岛登陆战役前半年,为了测试英法联军海军舰炮对于土耳其军队要塞的攻击效果,1914年11月3日拂晓,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卡登海军中将亲率英法主力战舰对达达尼尔海峡入口进行了十分钟左右的炮击。他们并未趁当时海峡防御比较薄弱的状态加紧攻击,恰恰相反,这种骚扰性攻击除了提醒敌方加强防御以外起不了任何作用。英法联军绝对意想不到的是,这次火力测试却提醒了土耳其人,使其意识到敌人很有可能要对达达尼尔海峡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土军海峡要塞指挥官称:“这次炮击行动给我发出了警告,我意识到必须得抓紧一切闲暇加强防御了。”于是,到了1915年2月,当英法联军真正对盖利博卢半岛发起第一阶段攻击的时候,土耳其守军已经牢牢地加固了防御阵地。


一战中,规模最大的盖利博卢半岛两栖登陆,竟毁于猪队友之手

▲ 航行在达达尼尔海峡的英法联军舰队


天罗地网


土耳其一方面在海峡两岸增加新炮台,另一方面改建旧炮台,配备以中小口径为主的速射炮。除了永久性要塞之外,指挥土耳其军队作战的德国人冯·赞德尔斯将军也对于防御体系进行了极大改善,他调集各型火炮在半岛高地设置了阵地,又将5个守备师和1个加强师部署在各个高地上,依托地形、铁丝网、机枪阵地组成三道防线,居高临下俯瞰岸边低地。在此基础上,他还采取纵深防御战术,将部分军队作为机动预备队,准备随时发起反击。经过半年多的加紧准备,达达尼尔海峡防御体系得到了极大加强,英法联军要想再度进入该地区,必然会陷入来自两岸炮台火力网的覆盖。若继续前进,便会遭遇从1914年11月开始布设的十多道水雷网,各型水雷多达数百枚。就这样,达达尼尔海峡防御体系,犹如天罗地网一般,无论英法联军出现在哪里,都会招致灭顶之灾。


一战中,规模最大的盖利博卢半岛两栖登陆,竟毁于猪队友之手

▲ 盖利博卢半岛阵地上的土耳其军队指挥官。


溃不成军


就这样,开局的鲁莽注定了结局的惨淡。由于英法联军过早地在海上采取行动,加之保密工作不力,使得土耳其人准确判断出了自己的作战意图,从而大大加强了防御体系,仅从这一点而言,英法联军已经失去了战役致胜的先机。1915年4月,继达达尼尔海峡战役遭遇重大挫折之后,英法联军发起了盖利博卢半岛登陆作战,而防守一方土耳其军队也开始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抗登陆作战。由于土军的殊死抵抗,

英法联军在付出骇人听闻的惨痛代价之后,最终以灾难性的失败而告终。


盖利博卢战役是一战期间协约国军队的最大败绩,几十万大军劳师远征土耳其最终一无所获。战役的始作俑者丘吉尔因为此役惨败而狼狈下台,成为其政治生涯中最大的败笔,人生真正的“至暗时刻”。


一战中,规模最大的盖利博卢半岛两栖登陆,竟毁于猪队友之手

▲ 盖利博卢半岛,澳新军团正对土耳其军队发起攻击。


一战中,规模最大的盖利博卢半岛两栖登陆,竟毁于猪队友之手

凯末尔,盖利博卢战役期间任土耳其第19师师长,后来的土耳其国父。他在1934年撰文纪念长眠于盖利博卢半岛的澳新军团官兵:

“这些献出鲜血和生命的英雄们,

在一个友好国家的土地上

安详地长眠。

从遥远国度将自己儿子送到战场的母亲们,

擦干你们的眼泪吧。

你们的儿子如今躺在我们怀里,

他们在安息,他们将和平地长眠。

在这块土地上献出生命之后,

他们已经成为我们的儿子。”


部分资料参考:《突击:两栖战的战略战术与战例》


END


一战中,规模最大的盖利博卢半岛两栖登陆,竟毁于猪队友之手

《突击:步兵战的战略、战术和战例》

出版社:军事谊文出版社


本书研究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徒步战场逐渐发展成为机械化战场。步兵战术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如今,步兵已经不再需要在战场上率先冲锋陷阵,而只需要保护己方坦克所获得的战果。尽管.如此,步兵仍然是所有国家陆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坦克无法到达的地区,如太平洋的丛林地带以及后来的越南战场,步兵再次成为战场上的主要作战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