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是不是比全日制研究生低一點?

甘文飛


說說17年後吧,非全現在只有兩種,一種已經工作,純粹是為了鍍金,為以後的升職跳槽做準備;第二種就是應屆生,沒考上全日制,調劑到還可以學校的非全,心裡忐忑不安,明知分數低一些,怎麼考試、畢業的心裡都清楚,但又抱怨,然後希望可以和全日制平等對待。

非全其實是面向廣大在職人員,然後呢,有應屆的沒考上全日制,又不甘心去別的地方,又覺得有個碩士有必要,試問應屆生沒工作的有直接報考非全的嗎?

含金量怎麼樣還不清楚嗎,一步弱步步弱,要求平等待遇,暫時不可能。

一個學生工作日在外面上著班,週末去學習一下,考試60分萬歲,反正不能評獎學金,讀這個學歷只是想跳槽,有了更好,沒有也要走,然後呢?懷著跳槽的心,錢也賺了、工作經驗也有了,到畢業又想佔應屆畢業生的坑,這招真高,優秀,太優秀了,好處全佔了。

最後發現好處佔不全,怎麼能讓自己吃虧,要求平等對待,只有這樣,利益最大化。

上述為在職考非全,還有很多應屆生。

假設這個同學應屆生,考全日制呢,分數少一點,又不願去次一些的學校,然後努力安慰自己我也是XX名牌大學研究生,沒有獎學金、生活補助,亦或是和全日制一起週一到週五上課,非常努力,然後呢,發現就業市場好像不認,太打擊一個即將進入社會熱血青年的積極性,發現讀了非全還不如本科,失望,想要發聲,想挽回損失,然後翻出當年錄取時說明非全和全是一樣培養,覺得被騙了。

從非全的定位來說,全日制付出了三年時間、無任何工作經驗、沒有工作收入,現在反過來卻被非全要求平等,怎麼可能呢?既有學歷、賺錢,還有全職工作三年的經歷,還嫌不夠多嗎?

應屆畢業生稀裡糊塗去了非全,只是當時畫的大餅太好,自己居然相信了,同樣是研究生,其實含金量是不一樣的,社會很現實,對的,你們是最慘的,現實和網絡上叫得最兇的也是你們,花了三年時間、沒有補貼獎學金、沒工作經驗,到頭來發現社會對學校其實很瞭解,函授啦、夜校啦、成人自考啦、一專二專啦、一本二本三本、碩博啦非常清楚,遠超想象。

現在要是給非全同等公平對待,那才是對全日制及整個培養教育體系最大的不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