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藥到香料,從“奢飾品”到日用品:談香料在古代中國的演變

從香藥到香料,從“奢飾品”到日用品:談香料在古代中國的演變

香料在中國有著悠久的使用歷史,在古代香料的使用不僅僅是當做調味品,更是用來祭祀,驅瘟治病與釀酒的重要原料。古代的香料大體分為植物性香料和動物性香料兩種,前者以植物的根、莖、葉、皮或果實為原料,獲取香味物質,有名的植物香料便是沉香,花椒。後者主要以動物的分泌物和排洩物為主,以麝香,龍涎香為代表。

古代使用香料的歷史悠遠,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黃帝神農時代。上古時代就把這些有香物質作為敬神明、祭祀、清淨身心和喪葬之用,後來逐漸用於飲食、裝飾和美容上。古人也常用香料來比喻自身志向,屈原就經常以椒蘭來象徵自己高尚的情操。屈原詩中的“雜申椒與菌桂兮,豈惟紉夫蕙茝!”“步餘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就以香料來美化自己。

中國的傳統香料由專人來採摘,在原始社會屬於社會共有財產,而隨意時代的發展,各個朝代開始了向外交流,外國的香料也傳入中國,對中國各方面都有一定程度影響。

外國的罕見香料是從漢朝開始傳入但那是香料的珍貴程度對於貴族都是奢侈品,直到對外經貿的逐漸發展,香料的使用才可以在社會上傳播開來,為廣大人民所使用。

一、香料的使用

1.香料的珍貴原因

香料在古代被奉為奢侈品,香料的珍貴程度在一定程度竟然可以與黃金的價格並肩,可以見得香料在古代的珍貴程度,並且不僅僅是在中國如此珍貴,在歐洲國家也極為受到追捧。英國對外開闢勢力範圍時,香料是極其重要的掠奪對象。

我國雖然生產香料,但我國的本身的各種環境並不適合香料的生長,香料的供應不能自給自足,所以香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在人民生活中普及。在唐代以前,香料仍舊是貴族的專享,被用來製作薰香或者調味品,而普通民眾缺少香料的情況下導致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屬於下等階層。

從香藥到香料,從“奢飾品”到日用品:談香料在古代中國的演變

而香料的主要產地便是中亞與印度地區,中國的香料供給主要依賴與這些地區的經貿往來。但古代交通不便,且主要與這些地區進行香料買賣是靠著中間商阿拉伯人的提供,所以香料的價格比在原產地的價格高出許多,傳到中原後的價格自然是古代平民消費不起的。所以香料不僅僅是有著他的日用功能,更是古代人們社會地位的象徵,可以使用香料的不僅僅有錢,更有一定的權利。

2.不同朝代的香料使用狀況

珍貴的香料在漢朝就開始傳入,當時作為珍貴物品的香料不會在民間流通,是王孫貴族的炫耀品。到了三國時期,香料有了一個新功能,作為一種政治上的交流來使用。《魏武帝文集》有曹操寫給諸葛亮的一封信,信中說到“今奉雞舌香五斤,以表微意。”便展現了曹操對諸葛亮示好的表現,出現了香料的新用途。

而在唐代時期,由於開放的國家環境,對外貿易的力度下降,有大批香料湧入中國,胡椒的大規模傳入便是在這個時候,唐代小說《

酉陽雜俎》中便有記載“子形似漢椒,至辛辣,六月採,今人作胡盤肉食皆用之。”這個“皆用之”便寫出在唐朝香料在社會上有著一定的使用程度。

到了宋元時代,香料中胡椒的使用更為頻繁,馬可波羅遊記中就有說過“每日所食胡椒四十四擔”可見使用量之大。但胡椒在這個時期卻仍不是普通百姓經常使用的物品,依舊屬於奢侈品的層面。

隨著朝代的改變,到了明朝時期,香料才逐漸從奢侈品完成向日常生活用品的轉變,香料在明朝開始有了大範圍的使用,到了明末,普通民眾都將使用香料視為習以為常的事情,不再如前朝一般珍貴無比。到了清朝,香料更是作為市面中隨處可見的商品,用香料做成的各種調味品,胭脂水粉,薰香的物品應有盡有。

3.香料的特殊含義

從香藥到香料,從“奢飾品”到日用品:談香料在古代中國的演變

香料在中國不僅僅是調味品過薰香原料,更是一種精神象徵,一個政治工具,一種地位預示。香料對於古代人們的意義十分豐富,有著不同的思想融合在裡面,香料的發展反應了一個時代。

香料對於古代文人來講是一種精神寄託,前有春秋時期屈原以椒,蘭自喻。

後有文人對香料的追捧。宋代文人對香料的追捧便是一大代表,作為一種文化,宋代也是香料文化的高峰時期。不僅僅有像詩中“爐香嫋孤碧,雲縷霏數千。悠然凌空去,縹緲隨風還。”所描寫的香料使用時的景象,更有畫作《聽琴圖》《文會圖》所展示的文人焚香追樂的場景。

香料的地位象徵則表現在香料的使用上,香料大都為進口,對香料的購買也有一定的限制條件,所以可以購買到香料的人不僅僅需要充足的財力,更要有社會地位,才能在對外貿易管制的情況下買到香料。香料更是政治示好的物品,有曹操給諸葛亮送香料示好,更有以香料作為貢品來討得君主歡心的示好。香料的多重含義正是身為香料文化的主要內容。

二、唐明兩朝不同的香料地位

1.奢侈品的唐朝香料

在唐代,香料是一種奢侈品,並不為普通百姓所使用。香料依賴進口,雖然唐朝的對外貿易發達,但對外貿易主要是進口外來的各種商品,以阿拉伯商人為對外交易媒介,唐朝本土的商人很少直接對外進口商品。

這時的對外貿易不如說是一種被動的對外經貿

由於山高路遠,所以阿拉伯商人在中東,天竺(今印度)以較低成本購買香料後到中國便以較高價錢賣出,阿拉伯商人在其中謀取了暴利,但高額的費用對於中國百姓卻是望而卻步的,並且當時唐朝也有一定的對外貿易的管制,對於香料的交易也有限制,所以可以購買香料便是一個人有錢有權的象徵,在唐朝屬於了一種奢侈品代表。

從香藥到香料,從“奢飾品”到日用品:談香料在古代中國的演變

並且唐朝的對外貿易主要由路上絲綢之路進行,在唐朝時期,阿拉伯帝國的崛起對路上絲綢之路造成極大困擾,使得對外貿易有了一大沖擊,這便使得香料的進口減少,使得香料的珍貴程度更高。奢侈品香料是貴族使用的典型。所以唐朝雖然國力強盛,經濟發達,但在後世看來較為普通的香料,在唐朝仍是以奢侈品的形式出現。

2.明朝香料地位的轉變

明朝時期的香料明顯從奢侈品轉換成了生活中的普通用品,不在是想唐朝一般有著奢侈品的稱呼,更不會有很高的價錢,就是民眾生活中的必需品。這時候的香料雖然依舊像歷朝歷代希望依靠向外進口,但完全保證了明朝百姓生活中對香料的使用,可以很好的的滿足生活需求。

明代在當時世界中的影響力雖不像唐朝一樣是世界中心,受到萬國朝拜,但明朝的藩屬國卻有很多,明成祖時期,明朝的藩屬國甚至達到了一百多個,且明白麼的藩屬國大都為中亞,南亞以至非洲等國家。

所以香料的來源從唐朝主要依靠中亞,天竺而有了很大的擴展。香料的來源地增多,使用香料進口變多,香料的價錢也降低,從而使得普通民眾可以消費的起。

明朝曾有一段時間就以香料作為官員的工資來發放,雖然香料在明朝作為一種日用品,但仍有其的珍貴意義。徐光啟書中也曾說過“已遍中國,為日用之物矣”可見的香料在明朝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程度,香料仍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需求品。

3.絲路在香料交易中的重要意義

中國香料依賴進口,絲綢之路便在香料的進口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唐朝香料依賴路上絲綢之路進口,在阿拉伯商人的販賣下有高價。而明朝香料從奢侈品轉變為日用品的原因便是海上絲路的重要使用。明朝的香料進口不依靠與外來商人,而是與香料生產地有著直接的經濟往來

從香藥到香料,從“奢飾品”到日用品:談香料在古代中國的演變

明朝是藩屬國最多的朝代之一,鄭和下西洋開闢了與其他國家的聯繫,與之前朝代所沒有聯繫的國家建立了貿易往來,香料便是貿易經濟中重要的商品之一。鄭和下西洋從還在帶回來的奇珍異寶中,香料佔據著半壁江山。海上貿易的地位上升,從路上貿易轉換為海上貿易後,香料的進口成本明顯降低,使得香料的價格降低到百姓可以消費的地步。

明朝香料的低價使得香料的使用範圍也有了擴大,明朝屠隆總結:“ 香之為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隱,坐語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悅神”顯示香料在明代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香料在古代的各種應用

香料在古代又稱“香藥”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富有盛名的沉香便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的功效,在古代受到達官貴人的追捧,經常作為香包的主要填充物來佩戴。古人也經常以香料來熏製衣物,自漢代就有記載,

《襄陽耆舊記》中有“荀令君至人家,坐處三日香”的描寫

不僅僅藥用價值是香料的使用,香料也是古代女子化妝品的主要原料。在夏商周三代,對香粉胭脂就有記載,張華博載“紂燒鉛錫作粉,可以見得香料作為化妝品原料的使用從很早之前便開始了。後來隨著歷史的發展,從香料中提取的各種物質便成為香水,香膏的製品的原料。

香料是古代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古代人將它作為香水來襯托自己,以它為調味品來豐富食物,在不同領域有著不同用處

四、總結

香料是古代社會中的一大需求品,路途遙遠的它受到中國百姓的歡迎,但進口少自然有著一定的珍貴程度,但隨著兩條絲路的發展,香料成為了日用品被古代百姓所接受,成為生活中的一種裝飾品,豐富著百姓生活。香料各種各樣的用法使得它在物品匱乏的古代社會中有著重要地位

參考文獻:

《離騷》屈原

《焚香》 北宋 陳與義

《酉陽雜俎》

《香料的歷史》 君知

《絲綢之路被那個國家阻斷》

《香料在明朝逐漸成為日用品原因》船伕聊歷史

《襄陽耆舊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