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的國恥雖然是中國造成的,但是中國的損失更大

近代的日本給予中國的傷害極為慘痛,中國近代很多國恥都與日本有關,如五九國恥、九一八國恥等等,導致至今很多人一提到日本不免要咬牙切齒。不過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日本歷史上也有國恥,只不過造成日本人國恥的不是西方列強而是中國人,這到底又是怎麼回事呢?


近代日本的國恥雖然是中國造成的,但是中國的損失更大

日本軍人

這件事情還要從朝鮮說起。1886年,當時北洋大臣李鴻章接到情報宣稱俄國人俄國正在覬覦元山口外的永興灣。此時的清政府十分清楚,如果俄國人再染指朝鮮,那麼清朝的龍行之地東北將陷入三面包圍之中,所以清政府決定讓丁汝昌和吳安康分別率領北、南洋艦隊前往朝鮮的永興灣一帶巡防,告訴俄國人,朝鮮是清朝的藩屬國。


近代日本的國恥雖然是中國造成的,但是中國的損失更大

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將軍劇照

清政府的“定遠”、“鎮遠”、“濟遠”、“威遠”、“超勇”、“揚威”六艘軍艦前往朝鮮東海岸海面操演,之後又奉命前往海參崴接當時參加中俄關於吉林東界勘定談判的清政府官員吳大澂,留下“超勇”、“揚威”兩艦待命。其中“定遠”和“鎮遠”兩艘軍艦為鐵甲艦,排水量均在7000噸以上,造價都在100萬兩白銀以上,是整個十九世紀亞洲最強的軍艦。


近代日本的國恥雖然是中國造成的,但是中國的損失更大

定遠號戰列艦照片


近代日本的國恥雖然是中國造成的,但是中國的損失更大

鎮遠號戰列艦照片

丁汝昌完成任務後,李鴻章要求丁汝昌帶領“定遠”“鎮遠”“濟遠”“威遠”四艘軍艦到日本長崎做“友好訪問”順便給軍艦定期做保養。

其實四艘軍艦也不一定非要去日本長崎,之所以選擇日本訪問,是因為1879年日本吞併了中國屬國琉球,1884年,日本又策劃朝鮮開化黨妄圖擺脫中國控制。所以丁汝昌的訪問多多少少有一些秀肌肉的意思。


近代日本的國恥雖然是中國造成的,但是中國的損失更大

朝鮮甲申之亂禍首金玉均

8月1日北洋艦隊首次抵達長崎港,長崎市民擠滿了碼頭,都想目睹來自中國的鐵甲鉅艦的。望著威風凜凜的鉅艦上龍旗高揚,人群中有了驚歎、羨慕、憤懣的複雜情緒。丁汝昌當時嚴格命令士兵不得滋事,1886年8月13日,日方邀請抵達長崎的北洋官兵登岸購物。一些水兵卻違反軍紀,前往當地妓院尋樂且酗酒鬥毆。


近代日本的國恥雖然是中國造成的,但是中國的損失更大

十九世紀日本妓女

關於這次鬥毆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說中國人不守紀律,一上來就要插隊;第二種說法是中國人排隊,但是日本人直接插隊。總之因為排隊問題雙方打了起來,聞訊趕來的警察平息了事端,多名情緒激動的清兵前往警署繼續鬧事。並以軍刀將一名日本警察刺成重傷,肇事水兵也受了輕傷並被逮捕。


近代日本的國恥雖然是中國造成的,但是中國的損失更大

十九世紀日本長崎港

8月14日,長崎縣知事日下義雄和清國領事館領事蔡軒經過商洽,雙方協定禁止北洋艦隊水兵集團登岸;得到登岸許可的水兵必須由士官隨行監視。

8月15日,在李鴻章的授意下,北洋水師全艦隊放假一天。450名官兵獲准上岸自由觀光。當時雖然已經禁止官兵攜帶器械上岸,但是大部分官兵還是暗藏器械,部分官兵到日本古董店購買兵刃。隨後北洋水師官兵同日本警察發生毆鬥,雙方各死五人,影響極為惡劣。


近代日本的國恥雖然是中國造成的,但是中國的損失更大

日本繪製長崎事件油畫

關於雙方究竟如何爆發衝突也有兩個版本。第一個版本是中國人在街上遵紀守法的逛街,但是日本警察有預謀的對中國人進行堵截,由於在兩天前中國人名聲不太好,所以在日本百姓的幫助下同中國人打鬥起來。第二個版本是數名水兵在派出所門口撒尿,3名巡警上前阻止時遭受水兵們的圍毆,致使1名警察死亡。旁邊目睹此事的人力車車伕忍耐不住也加入了鬥毆。此時前來彈壓的警察和北洋艦隊的水兵們形成一場互相砍殺的混戰,致使事態惡化。

事件發生後,北洋水師群情激奮。有記載說,定遠等四艦迅速進入臨戰狀態,褪去炮衣,將炮口對準了長崎市區。總教習琅威理甚至主張對日開戰:“即日行動,置日本海軍於不振之地。”當時日本海軍才剛剛起步,絕非中國海軍的對手。


近代日本的國恥雖然是中國造成的,但是中國的損失更大

北洋水師教習琅威理將軍

不過平心而論此事中國人理虧,但中國人沒有承認錯誤,反而仰仗自己船堅炮利,對日本採取高壓政策,日本賠付中國52500元,中國賠付日本15500元,長崎醫院的醫療救護費2700元由日方支付,而且日本人在對中國人執法過程中不能攜帶武器等等。這件事在日本人看來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恥辱,日本政府被日本民眾罵了一個狗血噴頭,日本人把這一事件稱為 ‘清國水兵暴行事件(しんくにすいへいぼうこうじけん),視為日本的國恥。


近代日本的國恥雖然是中國造成的,但是中國的損失更大

日本聯合艦隊油畫

此事解決乍一看似乎是中國外交的大勝利,但是實際上中國卻是徹徹底底的一個大失敗。

首先,日本人看到中國最最強大的軍隊如此軍紀渙散,在與日本警察而非日本軍隊動手過程中也沒有佔到便宜,讓日本人一下看透中國軍隊的底細。

第二,日本人人從此開始上下仇視中國,發生了全民節衣縮食籌措軍費,甲午戰爭奮勇當先的局面。而日本民間的打定遠遊戲也是由此開始的。

第三,日本官方以中國為假想敵開始軍備和戰略政策方面的轉移。這裡麵包括了大家都熟知的購置吉野號,除此以外,長崎事件結束後,日本參謀本部以長崎事件之妥協結案為日本之恥,便為發動侵華戰爭預作準備,由其第一局局長小川又次大佐起草了《清國征討方略》。與此同時,還命在第二局任職的海軍軍官和艦隊軍官也分頭草擬對華作戰的計劃。不久之前,在日本福島縣立圖書館“佐藤文庫”裡發現了六份這樣的《徵清方策》。從後來甲午戰爭的實際作戰過程也可看出,《徵清方策》“被具體化並應用於日清戰爭的實戰之中。


近代日本的國恥雖然是中國造成的,但是中國的損失更大

小川又次著《清國征討方略》

最後最最可惜的是,中國電報密碼被日本破獲。長崎事件中,一個名叫吳大五郎的日本人竊取了一本清軍的小字典。小字典內的漢字縱橫兩側,標註了0、1、2、3、4、5、6、7、8、9的小數字。日本的電信專家立刻判定這是中國人電報用漢字譯電本,從譯電本中數字的組合方法,明白了中國人制造密碼的方法。 到1894年6月22日,日本外相陸奧宗光設圈套,故意將所謂“第一次絕交書”譯成漢文,遞交給中國駐日公使汪鳳藻。次日,汪鳳藻向清政府發了一封很長的電文,時任電信課長的佐藤愛麿憑以往的破譯經驗,結合在長崎事件中獲知的製造密電碼的方法,仔細對照研究清國密電的內容構造,成功破譯了中國公使館的電信密碼。由此日本在甲午戰爭前夕的外交戰以及後來《馬關條約》談判期間順利掌握清廷決策者的意圖,從而使其應付清朝得心應手。


近代日本的國恥雖然是中國造成的,但是中國的損失更大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現場

這次糾紛在中日雙方的歷史上也許會被很多人遺忘,但是這件事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日本人,在一定程度上麻木了中國人,所以中國人雖然贏得了外交,卻失去了底牌,十分得不償失。很多人在網上意淫著中國軍隊出手會如何的云云,其實即便中國軍隊出手,光有海軍沒有陸軍這戰爭也是沒勝算的,更何況中國在道義上吃虧,日本老百姓也不會幫中國軍隊。

但是從這件事上可以基本看出,日本在近代化上走的比中國更遠,這也難怪在幾年後的甲午戰爭中,中國會一敗塗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