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個義子長大後,朱元璋復其原姓,收穫了義子270年的忠誠


20個義子長大後,朱元璋復其原姓,收穫了義子270年的忠誠

大度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朱元璋

一般在戰亂的時候,很多統治者,將軍都很喜歡收養子。收養子的目的很簡單,這樣的手下更加忠誠,以親情用來鞏固自己自身的勢力。朱元璋也不例外,在稱帝之前,他一共收養了20多位養子。

傳奇皇帝

朱元璋是歷史上的傳奇皇帝,他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家中田地極少,常年遭到自然災害,祖祖輩輩都是靠天吃飯的農民。

1343年因為旱災,朱元璋投奔了皇覺寺,在寺裡剃度為僧。後又因饑荒,被迫離開寺院,邊走邊乞討。各種矛盾與其階級矛盾日益激化,很多人揭竿而起。二十三歲的朱元章人生的轉折點就是追隨了郭子興,也就是這時他與他的

結髮妻子馬皇后相識。

20個義子長大後,朱元璋復其原姓,收穫了義子270年的忠誠

朱元璋一生勤政廉政,他可以說是所有皇帝中最節儉的。他創設了很多的制度和典章,鞏固了大明王朝,為明朝打下了近300年基業。他繼位之後,加強了中央的政治統治和關於多民族國家的管理,各種制度開始漸漸完善。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皇帝之一。

朱元璋聰明並且極有遠見,他制定了很多法規都很相宜,他注重農商,興辦教育。在用人上他有自己的見解和獨到的智慧,收攬各路英雄,對有才華之人給予重用,聽取眾人的意見。他最大的成就莫過於,驅逐胡虐,平定天下,恢復中華。在復國的過程中,朱元璋的成功離不開他部下各將領的幫助。

養子相助,復中華

朱元璋起兵後,雖然跟隨的人眾多,但是他沒有真正特別忠心的人馬。在這種情況下,收養義子是一個絕佳培養忠心之人的絕佳方式。

公元1356年,朱元璋在進攻集慶時收下了兩名養子其中一位是後人所知道的雲南王沐英。後來朱元璋又陸續收養了二十多個養子,而這些養子,大多數都是年幼的孤兒,常年遭受戰亂之苦,過著吃不飽的生活,沒有任何依靠。

20個義子長大後,朱元璋復其原姓,收穫了義子270年的忠誠

他們都由馬皇后撫養,朱元璋和馬皇后對他們噓寒問暖,教他們讀書習武,並賦予朱姓。採用與朱家相同的“文”字輩來命名。朱元璋對待他們就如同自己親子一般,讓他們和自己的侄子外甥在一起習武一起成長。養子中最有名的就是沐英了,12歲沐英就開始跟隨著朱元璋到處打仗,到了23歲,沐英為朱元璋拿下了福建和很多地盤。他少年老成,才思敏捷,讓朱元璋刮目相看,被朱元璋予以重任。

朱元璋較為有名的養子,還有何文輝,李文忠,朱文正等等。朱元璋本就是猜忌之人,對諸位將領沒有深信過,而收養義子,一來可以作為將領的儲備力量,二來可以作為將軍監視將領的行為。比如何文輝跟隨主將胡美去征戰時,胡美在許多事情的抉擇上都要聽從何文輝的安排。

他們受父母的養育,也決定要為義父出力,但在征戰過程中朱文剛,朱文遜都戰死了,一個個兄弟都倒在了戰爭途中。

為了朱元璋逐入中原,沐英的20多個兄弟,有一大半都死在了戰亂之中。但活著的都成了天下名將。比如有曹國公李文忠,雲南王沐英,左副總兵徐司馬等等。

20個義子長大後,朱元璋復其原姓,收穫了義子270年的忠誠

收回朱姓,復原姓

這二十幾個養子,大多數都在為朱元璋建功立業。可臨近大業將成,在明朝建立之前,朱元璋卻告訴他們。你們長大了都恢復原來的姓氏吧

。當時的沐英面對朱元璋的決定是並沒有任何異議。沐英的姓氏是取於“深沐養育之恩”,是由朱元璋所賜。

朱元璋這樣的做法真是高明,收養20多個孤兒,將他們視如己出,他們為明朝的建立撒熱血拋頭顱,大半都死在戰場上。在明朝建立之前,便將所有的養子都改回了原來的姓氏,不僅劃清了君與臣的界限,以絕後患,還確保自己太子朱標的唯一繼承權。

20個義子長大後,朱元璋復其原姓,收穫了義子270年的忠誠

歷史上收養義子的領導者也有很多,比如劉備收養了驍勇的劉封,李克的十三太保等等。但義父無親子,親子遠比義子更重要。劉備就為了保住自己的兒子劉禪,後來將劉封送上了斷頭臺。相對劉備和李克而言朱元璋的義子是最忠誠的,也是最有作用的。

也正是朱元璋在這義子的姓氏問題上的果斷抉擇,全部改回原來的姓氏,這才避免了像劉備一樣與劉封刀兵相見的場面。1381年,朱元璋下令:沐英和其他將領帶領30萬兵鎮守雲南。從此就在雲南安定下來了。

後來沐英知道自己的義母馬皇后病逝時,極度悲傷,還因悲傷過度導致咳血不止。1932年,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沐英知道後極度悲傷嚴重遭受了打擊一病不起。在太子朱標去世後的兩個月,沐英隨之也在雲南離世,年僅48歲。

20個義子長大後,朱元璋復其原姓,收穫了義子270年的忠誠

270年的忠誠

朱元璋知道沐英死後,感到十分痛心。朱元璋被沐英的這種情誼所感動。便下令將他歸葬於京城,追封沐英為黔寧王,侑享太廟。還許諾沐英的後人,可以一直世襲留在雲南,鎮守邊疆。沐英的後代為大明王朝,在雲貴邊疆守了270年,一直到明代末期。

從劉備和李克養子的結局中,可知道一般養子,對於那些位高權重者不過一死。但朱元璋將20多位揚子全部撫養長大,建朝初期時,只是讓他們恢復了原來的姓氏,不准他們任何人再姓朱。

20個義子長大後,朱元璋復其原姓,收穫了義子270年的忠誠

這就是朱元璋高明所在,在朱元璋的決策下,他的做法令養子們感到朱元璋豁達的胸襟,也許他們由內而外的覺得,自己不是朱元璋用來打天下的工具。

朱元璋沒有對養子們趕盡殺絕,這是作為一個父親的氣度。也是一個統治者的氣度。就是因為這樣沐英才會因為馬皇后和太子朱標的離世而感到悲痛,並痛哭而死。才有了沐英的後人對大明王朝270年的忠誠與相守,為大明王朝流進最後一滴血。是朱元璋的退步才能讓養子們為之效命。

就是因為朱元璋的為人處世的智慧,才有了大明王朝近300年的延續,才有了義子270年的忠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