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似梅花不畏寒——抗疫随笔(方僧)

淡如秋菊何妨瘦,

情似梅花不畏寒。

庚子年关,大年三十我下班路过对门药店,买了一打口罩,见街上,有不少人都在抢买口罩,我巡视着过往行人,他们都互相注目,似乎提醒“凝重”的眼神,逐觉得“疫中”更多了一层人与人的亲情。

年假歇家,除了读一些难懂的杂书和画画,却还有对疫情的一丝惊恐,剩下的就是淡定、坚守与等待。​

散文 | 情似梅花不畏寒——抗疫随笔(方僧)

忽然记起了事隔十七载的“非典”疫事……。当逐渐淡忘了对非典的恐惧之后,谁也未料到,新型冠状病毒呼啸而来,重新又让人记起了疫中俗事……。

透过楼窗,见空荡荡的大街,静静的塔坡村以及远方的清凉寺,一切都淹没在静寞状态中。似乎,日子浸泡在阴沥​里拔不出来,商家闭店,路岗执勤,消毒职守,人们都熬煎在盼望春暖花开的期待中。

坐在窗前,我第一次有了孤独的感觉!​


散文 | 情似梅花不畏寒——抗疫随笔(方僧)

​打开电视机,看到: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责任,一行大字映入眼帘。闻荊楚一线,医、军再披战袍,无数白衣战士昼夜奋战,短短几天之内,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成,傲然挺立,增强了战疫力量与信心,全国各地驰援物资迅速运往武汉,让武汉人民感受到了疫中亲情。看不见的是千千万万个城村检查站一夜之间屹立街头、村头。我相信,在华夏子孙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定然能挺过这一次灾难。

偶尔下楼扔垃圾,邻人们都互躲着过去,只注目点头,不敢高声打招呼?​给本来陌生的小区生活,又增添了一层冷寞。令我猛然想起了村里过去的躲“麻疯”病人的情形。楼下物业的一位保洁婶神秘的说:咱十三楼有一家凝是病,我一天给哦家楼上消五次毒呢!我听了吃一惊,赶忙回家,给门上、地上都消了毒,且闲门数天,惧而不出。

其实,这个时期,人们变得陌生而恐惧也不足为怪!因为我们这​一代经历过太多的社会变革及人情泠暖。

在走过了哪个贫穷与饥饿搅在一起的年月,丁柱老汉说了一句: 在农业社里,我要把油糕拿老碗咥呢!令我感受至深,觉得虽饥荒,人们精神却是如此涨狂,说明困难从来阻挡不住人们对日子的想往。

走过“非典”时,那些众志成城 的豪言,令国人谁也没有逃避,”非典”疫情刚一结束,一位朋友去韦曲城壕老街,一气咥了五碗秦镇凉皮,完了一手擦了擦油红的嘴,嘟嘟囔囔说出一句硬核的感慨:失它娘的,一辈子没出息,死爱吃碗凉皮!

庚子春月,湖北大疫,一声令下,封城、封村、封区抗击新冠病毒。


散文 | 情似梅花不畏寒——抗疫随笔(方僧)


抗疫中,单位也派人给职工们送来了疏菜及水果,小区联系了米面油,日常生活亲情不减。

当新冠病毒波击世界各国的时候,各国人由于文化不同,意识上却有了差别?我远在美国的姪子说:美国人大疫当中不戴口罩,却抢购的是枪子弹药。

这令我非常诧异,隔壁一老翁听了直摇头,嘴里象扎了个蔑甘似的,说道: “老美这怂货!差的“胡大”!说得众都竖起了大母指。

听说近邻日本,疫情暴发,人们抢购的是“手纸”。

这些鬼异不靠谱的意识思想让人哭笑不得。

西街俄小区,在排队买菜时,一妇人见身后的老者没戴口罩,突然咳嗽了一声,那妇人吓得扔下菜拦,扭头便跑,等跑回家用酒精遍体喷洒后,爬在窗户向广场喊道: “赶快!把广场买菜的人都隔离起来”啊!

疫情就是责任,同时也检验着每一个公众的人性。人们放弃平常的物质与利益的争斗,回归到亲情与精神的富有状态,从此,人性便不再孤独,他的存在与丰富,在灾难背后起着心灵的呵护!


夜深了,凤栖塬上清凉寺的佛灯还亮着,这光芒使夜深沉,让人心安静,对于自然灾难从容面对,觉得,这可不是世界上哪一个民族都能做得到的啊!


我觉得,这种感觉普遍存在于城乡与街区之中。

古贤庄子曰:夫,虚静怡,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庚子春月方僧於韦曲城壕

�,�E�#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