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準,中小企業應該做些什麼?

xintaizhouquan


hi,大家好,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個問題,央行將中小微企業該怎麼做

1、我們都知道,央行在昨天是降準了,大概能釋放出2萬億左右的資金。其實,央行為什麼頻繁降準,還是主要響應國家的政策來扶持小微企業,共同走出陰霾,我們都知道,中國有百45%的小微企業。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小微企業,社會大眾的就業也離不開小微企業,所以拯救小微企業是非常重要的

2、那麼小微企業如何能從商業銀行取得貸款,那麼就需要小微企業積極的向相關金融機構主動的去申請,只是在疫情期間的小微企業,並獲得資金援助。前提是你的企業,不能有大量的負面信息,經營要正常,因為銀行它是一個信用機構,如果說你的信用有問題,企業有危機,那麼銀行肯定是不會願意給你貸款的。

3、當我們小微企業在獲得低廉的融資後,應該積極把錢用在最關鍵的時刻,來努力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不能揮霍。因為疫情過後,百廢待興,所有的行業都將復甦。所以。小微企業主應該積極的去挖掘人才升級設備,把企業的製造力,凝聚力,再上一個臺階,在社會上,更有競爭力

4、在此次疫情期間,我們的金融機構,勇當排頭兵,積極的為全國的小微企業提供資金,扶危解困,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所以,我們小微企業主一定要好好利用這次機會。

我會的完畢,希望可以幫到你。





百姓金融分析師


央行降準釋放5500億,精準普惠中小企業。作為中小企業應該,積極響應,順勢而為。



背景:央行釋放的流動性,投放的對象是為中小企業紓困解難,不是針對房地產、股市融資,記住,就是為中小企業送來的活水。

一是主動對接銀行,有針對性提出融資需求。監管部門對國有、股份制銀行的貸款投放有政策考核,融資不是針對房地產、股市。只要符合要求要主動申報,爭取信貸支持。

二是積極復工復產,疫情的影響,企業壓力很大,要克服困難活下去,要利用好信貸、減稅、降費等政策,在做好防疫的同時,最大限度恢復生產。

三是穩定好企業。國家提出來的是穩定就業,作為企業要團結好員工,堅持不裁員,不降薪,做好員工的思想工作,讓員工有歸屬感。

總結:國家通過金融政策支持企業發展,企業要充分利用好政策,推進企業復工復產,為經濟發展做貢獻!


清流映射人生


北京時間週五(3月13日)晚間,據央行官網,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20年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以上定向降準共釋放長期資金5500 億。

目前各國股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場,價格大幅波動,而國內由於新型冠狀肺炎的影響,企業供應鏈受到衝擊,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經營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央行及時降準,有利於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戰勝困難。

其實央行降準對中小企業來說從一定程度為企業發展釋放充足資金,緩解中小企業資金週轉困局,從而為企業爭取時間去發展生產。但最重要的還是企業本身要管理規範,發展戰略得當。做到以下四點:

第一,中小企業管理要下限。要切實轉換政府的角色,轉變政府的職能,把市場的權限放給市場。

第二,服務要上限。政府要扮演服務者,惠及各種資源,打造服務體系,優化服務生態,而不是管理者。

第三,放水養魚,水中加料。要進一步寬鬆環境,出臺的政策一定要有料。

第四,水多魚才多,魚多龍才多。魚就是中小企業的群體,水多了,這個群體才會壯大。龍就是大企業群體,只有中小企業壯大了,才會發展成大企業。在中小企業的初創期,如果不加以助力加持,它就很難走下去。


賴錦鴻


在央行再次降準的背景下,中小企業應當看清楚當前經濟形勢,順應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調整經營思路,創新經營方式,積極開拓市場才是中小企業當前應該考慮的。

新冠肺炎疫情給當前經濟運行構成了重創,為紓困經濟,政府採取了積極財政政策更積極,穩健貨幣政策更積極的措施,降準降息,減稅䧏費,減租減息,其目的是幫助企業復工復產,恢復經濟正常運行,昨天23部門又推出促進消費擴容提質措施,前不久,22省市公佈投資資總額達45萬億的新基建投資項目計劃。可以看出政府正按復工復產-啟動消費-新基建的思路佈局未來經濟增長。

為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國務院要求把各項優惠政策及時落實到位,切實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用總理的話說就是,企業只要活著,就該享受疫情期間的優惠政策。因此,中小企業在疫情的衝擊下,首先應該想到的是用好國家優惠政策,讓自己先活下來。只有活下來了才能謀發展,否則一切都無從談起。

調整經濟結構,實現經濟發展從數量增長型向高質量增長轉型,是今後一段時期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轉型的主要方向是科技賦能的新興產業,轉型的推動力量是大規模的新基建,投資領域主要是5G、人工智能、物聯網、智慧城市等新興產業基礎設施,在投資方式上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為此,中小企業應把握新基建的內涵,積極推進新基建基礎上的應用投資,實現自身的轉型升級。

在新一輪貨幣寬鬆的背景下,中小企業應順應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從過剩產能,從房地產業,從勞動密集型產業等低附加值的舊產業中走出來,調整企業經營方向,提高科技賦能,創新經營型態才能做強做大自己。


烏蒙金融號


央行突然宣佈4月25日開始對部分銀行降準1%,相比過去降準0.5%幅度,這次的力度不可謂不大,央行估算,降準當天扣除商業銀行需要償還給央行約9000億元的MLF資金後,剩下的約有4000億元增量資金,換句話說這次降準累計釋放的資金有1.3萬億。

降準的全名是下調商業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簡單地說就是商業銀行在央行裡的存款,這跟我們在銀行裡的儲蓄存款一個道理,所不同的是商業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有比例限制,目前是17%或15%。也就是說如果是大型銀行(比如工商銀行),在銀行收到客戶的總存款當中必須要有17%或15%存在央行準備金賬戶,央行大約支付給你1.62%的利息,目前銀行在央行存款大約有22萬億,當中絕大部分是法定存款準備金。

所以央行這次降準釋放出的資金,本質上是商業銀行自己的1.3萬億資金從央行準備金賬戶上“解放”出來(利率是1.62%),這部分錢有9000億償還商業銀行MLF借款,剩下的4000億是增量資金。

而在過去央行向市場投放資金的主要方式是逆回購和MLF操作,逆回購和MLF操作是央行借錢給商業銀行(目前MLF一年利率是3.3%),逆回購和MLF到期是商業銀行還錢給央行,如果要使市場上的總資金增加或平穩,那麼央行需要頻繁開展逆回購和MLF操作(MLF期限一般是半年或一年)。

市場普遍認為,連續的降準有利於緩解市場中長期資金面,對股市中長期還是有一定利好作用。

不過,近年的統計數據顯示,自2011年11月底開始,央行開始進入連續降準週期,其中次日上證指數出現上漲的次數並不多,上漲概率不到一半,可見降準對股市的短期直接刺激作用總體並不明顯。

根據測算,在不考慮降準的情況下,2018年全年基礎貨幣需新增3.2萬億元,為近年來的絕對高位,3.2萬億元這麼大量的基礎貨幣投放,在外匯佔款、財政支出、其他渠道均不能大量貢獻的前提下,便只能主要交由了央行貨幣政策工具,包括逆回購、MLF等。如果外匯佔款、財政支出、其他合計僅貢獻7000億元基礎貨幣,那麼央行貨幣政策工具需投放2.5萬億元。

這也意味著,銀行相應要增加對央行負債,為此支付利息,並且還需要相應的流動性管理,滿足流動性監管指標。不可忽視的是,這對央行而言是貨幣政策操作成本,對銀行而言則是真金白銀的利息支出。


三俗大叔


從融資的角度講,中小企業應該從怎麼能更好得到銀行授信這一方面去思考財務運作,中小企業大多財務不太規範,財務報表可信度一般,銀行往往會從納稅、銀行流水、工資單等方面去考察是否給予授信以及給予多大額度授信,所以建議中小企業要維護好自己的納稅記錄和銀行流水。另外,如果有閒錢可以適當投資房產,當你向銀行申請貸款的時候會發現,有房產抵押那簡直是太好使了。


道一道


未雨綢繆,提前規劃,積極學習和了解交流,早日將產融結合思維和資本思維嫁接到自己的企業體系中,作一個有準備迎接任何機會的“潛力股”中小企業。

此次央行降準最為直接的就是流動性的釋放,也就通俗說的“放鬆銀根”,精準降準也就意味著符合政策的行業、企業將有可能享受到降準帶來的政策效應。然而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因為受所處的行業以及企業日常的經營思維影響並不是所有的中小企業都可以享受到這樣的貨幣政策紅利的。拋開行業影響的因素,那麼企業日常的經營思維在哪些方面會影響到中小企業享受到央行貨幣政策的紅利呢?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那麼這些經營思維中小企業的產融結合思維和資本思維就直接影響到當央行精準降準來臨是你是否能夠抓的住。

在談及金融、資本或者產融結合思維或資本思維時,很多中小企業的老闆經常會說這些東西都太高大上了,我們是一家中小型民營企業不夠條件或夠不著,誠然這裡邊固然有我們國家金融體制方面的問題,但這對中小企業來講只是一個外因,核心的關鍵還在於企業內因。

我們之所以說是產融結合思維、資本思維講的就是讓中小企業老闆在思想和思維層面上打破固有的束縛,也就首先要解放思想,按照分析自己企業的商業邏輯和未來規劃來設計出具備自身特色的產融結合思維和資本思維方式下的獨特經營模式。我在跟一些中小企業家朋友在交流時經常會說經營一個企業,不管是產品還是做服務的,剔除產品和服務的外在形態,背後的實質就是資金的流動,流動中的增值。根據這個邏輯,金融機構經營的產品和服務形態就是資金和資金服務,產融結合的思維就是要在這個點上找到趨同後,利用不同金融機構、不同金融業態所提供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思維來設計自身的產融結合思維下的業務模式,在業務節點中注入所需要的資源。

當然,說到這裡大家可能覺得有點難理解,說一個傳統的銀行貸款現象來舉例,現在我們說一下就在目前央行降準的大背景下,什麼樣的企業能夠獲得銀行的支持呢?除了有固定資產抵押外,根據政策規定,很多銀行在此之前都會推出以下信用貸款、企業經營貸款、稅金貸款等等,銀行出於經營風險的考慮發放的貸款額度不會太高,因此有些中小企業覺得額度小不值得操作、還有的中小企業主覺得銀行還需要大股東或者法定代表人提供擔保怕擔風險。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銀行的行長或者投資機構的人會選擇這樣的企業長期合作嗎?因為不管是銀行代表的債權融資主體還是投資機構代表的股權融資主體都希望與企業建立一個長期、穩定而且不斷增長的合作關係。

如果這個中小企業能在這家銀行滿足信用貸款的條件,說明也能夠滿足其他銀行提供信用貸款的條件,一家銀行額度太小,如果是幾家銀行都可以發放呢?這樣的資金足夠支持一箇中小企業一個週期的增長,而且是全市場資金成本最低的來源,這是其一。

其二,在中小企業跟銀行建立關係後,特別是信貸關係後也就意味著與金融機構建立起來了信用關係,隨著信用維護和運營的效果,信用也會增大,再加上中小企業跟銀行的日常結算關係,在沒有大的宏觀環境和政策變化下,銀行自身自然也會增加對這類企業的授信投放。

其三,銀行要求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者大股東、實際控制人為信用貸款提供擔保,這是出於授信安全的考慮,是為企業信用增信的措施,是符合業務邏輯的。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的企業的負責人、老闆連這麼一點信用都不敢去承擔,給外界釋放的信號是什麼呢?你對你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都沒有信心、不敢承擔,還指望別人對你所從事的事情產生信心嗎?

其四,除了銀行貸款之外,在日常的業務處理過程中,也要在日常業務結算方式方面充分了解合作銀行的業務品種,比如說你的採購付款如果在核算經濟的情況下,多嘗試使用一下銀行承兌匯票,不但可以沉澱資金在銀行也可以增加你在銀行的信用。

中小企業的經營思維的行成是由決定中小企業能夠走多遠的經營哲學和經營理念指導的,這裡邊所提及的產融結合思維、資本思維也是一個比較系統的話題,以後有機會我也會持續跟大家分享。

此次回答也就只是針對目前央行降準的背景下,中小企業應該怎麼做提出的建議。如果你之前已經跟銀行建立起了信用關係,那麼就積極瞭解銀行根據國家政策設計推出的各類金融服務產品;如果你之前還沒有跟銀行打過交道,還沒有建立起信用關係,那麼就儘快跟金融機構建立起信用關係,將你企業的信用數據沉澱在國家的徵信體系中。畢竟,如果有機構查詢你企業在徵信體系中的情況時,空白的徵信記錄不見是好事。與各位中小企業經營者共勉!


滴水資本


可以嘗試汽車,因為受到疫情影響,今年經濟壓力較大,而汽車是繼商品房後最大交易金額商品,有政策利好促進,可以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