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苏东坡在遂溪的文化密码

点开

解读苏东坡在遂溪的文化密码

解读苏东坡在遂溪的文化密码


近段时间,《湛江晚报》发表了“寻找苏东坡在遂溪的足迹”系列文章,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自古人间多英贤,风流最是苏东坡。苏东坡研究一直是个热点,国内外很多团体从文学、艺术、哲学等角度对他进行深入研究。湛江在这方面有天然优势,因为苏东坡是“雷州十贤”之一,是雷州半岛宝贵的文化资源,《湛江晚报》这次文化整理活动功莫大焉。

苏东坡到过遂溪并留下诗文。他两次经过雷州半岛。第一次是在1097年被贬海南途中,六月五日他到雷州府府邸,逗留几天后,六月十一日渡海到海南。第二次是在1100年,该年元月,哲宗崩逝,徽宗继位,向太后临朝,因为向太后同情守旧派,苏东坡得以北归。六月二十日夜,他渡海至雷州半岛,六月三十日至合浦官寨,期间事件大致有祭伏波将军,约见秦观,写信给亲友,留宿净行院并题诗等等。由于合浦归广西管辖,遂溪流传的苏东坡故事应该发生在1100年六月下旬。

“寻找苏东坡在遂溪的足迹”系列文章将苏东坡个性解读为“从容、乐观、旷达、随遇而安”,这是很到位的。苏东坡两次经过雷州半岛,第一次是被贬南迁,可以理解为一种下抑的人生历程,当时他已经62岁,有极大心理压力,“无复生还之望”。第二次是遇赦北返,整体上心情很好,可理解为一种上扬的人生历程。朝野上下都看好他,认为他回去之后一定会当上宰相,据说他走到哪里,都像明星一样受人欢迎,为此他自嘲道:“莫要看杀否?”这句话用了魏晋时的一个典故:有个叫卫玠的男子人长得漂亮,文采也好,但身体虚弱,女子们一见他就围上去,结果卫公子竟因受不了这种热闹场面而去世。用这个典故,可见苏东坡受欢迎程度之高。不管什么处境,下抑还是上扬,苏东坡展现的从容、乐观、旷达、随遇而安都是真的,都是发自内心的。经过遂溪时,他还带着自己近期写成的三部著作,“予自海康适合浦,遭连日大雨,桥梁尽坏,水无津涯。自兴廉村净行院下……所撰《易》、《书》、《论语》皆以自随,世未有别本。……”(《书合浦舟行》),这3部著作有一个共同倾向就是重实践、重视个人在现世中的感受。有这样的思想认识,一个人自然就不会虚伪做作。

在选材上,“寻找苏东坡在遂溪的足迹”系列文章选取了苏东坡的《自雷适廉宿于兴廉村净行院》、《雨夜宿净行院》、文明书院及赠砚还砚传说等方面的史料,同时浓墨写了东坡文化对当代人的濡染作用,图文并茂,故事性强。个人觉得,对古代传统优秀文化解读时不应该从书架到书架,从文献到文献,应该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给群众,用情节、情感、人物形象去打动人。文章作者的思路是恰当的。

《自雷适廉宿于兴廉村净行院》、《雨夜宿净行院》两首诗是遂溪苏东坡文化中核心的东西,《湛江晚报》将诗登载出来。这两首诗初看平淡无奇,实际价值很大,是苏东坡晚年的作品,可结合其生平去理解。有人将苏东坡思想划分为3个阶段或3个境界,其中第二阶段是“无所待”,消除事物的具体差别。1097年,苏东坡第一次经过雷州半岛时就是这种思想。举个浅显例子,他在惠州有一次登山,累了,想到前面一个亭子休息,按照以前习惯,即使很累也会坚持走到那里,因为亭子就是目标,但此时他忽然想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路边也可以歇嘛,“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这就是无待思想——不借助外物而达到逍遥境界。这种思想,不经过风霜的人是无法体会到的。一些人年轻时有很多理想,也执着于实现这些理想,但生活并不是按照自己既定剧本来演,所以人们到一定年龄后会反思,才真正理解认同苏东坡。1100年,再经过雷州半岛时,苏东坡思想又进一步,批判性认识到儒释道三家的精华和不足,将儒家“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释家“四大皆空”“万法平等”和道家的“齐物”思想融化一处,贯通一体,形成第三种境界。这种境界更为平淡、超脱,不以具体的功业为功业,追求平淡而有至味的生活。《自雷适廉宿于兴廉村净行院》《雨夜宿净行院》两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诗中描写的都是看景、洗脚、睡觉之类的平常小事,喜怒哀乐也是实话实说,不加雕饰,如“静无灯火照凄凉”(换成别人,可能就到处颂圣恩了),原因就在这里。

苏东坡遂溪之行,给当地带来了巨大文化财富。从《湛江晚报》这组文章可见,当地因之形成向学、向贤之风。人成谦谦君子,地为礼义之邦。有些美好风尚是看得见的,可量化的,如考上多少个大学生,又有多少人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祭祀了多少次先贤等等;有些影响是看不见的,对人起潜移默化作用,如一个人应该活成什么样子,顺境时应该怎么做,困境时又应该怎么做等等。文化是催人向上的、让人变善变美的一种力量,自有其独立的价值意义。

解读苏东坡在遂溪的文化密码

解读苏东坡在遂溪的文化密码

绘图/美编 郑莹

欢迎亲们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传家风|扬正气,从关注开始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苏氏信息平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