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興起“偽過年”風氣,初三剛過,就紛紛“逃離”農村,為啥?

春節對於每個人來說是最重要的節日,儘管這些年我國對外開放的步伐加大,“聖誕節”,“萬聖節”等一些洋節日來到這裡,但是卻絲毫衝擊不了人們對春節的熱愛!因為春節代表著團聚,是無數外出漂泊遊子的期盼,春節代表著幸福,能讓人們能盡情的享受其樂融融的天倫之樂。春節也代表著熱鬧喜慶,辭舊迎新等等。

農村興起“偽過年”風氣,初三剛過,就紛紛“逃離”農村,為啥?

因此每到臨近春節的日子裡,在外務工的農民就會提前收拾,不管有錢沒錢,不怕路途遙遠,不怕路途勞累,總要想各種辦法以各種方式回到農村老家過年。

可見“回家過年”簡單的四個詞,對於農民而言,已經不是一種習慣了,更是一年的期盼。然而這兩年,許多回到老家過年的農民卻常發出一些感慨“當下年味是越來越淡了,再也找不回之前的年味了,再也找不回之前在農村過年的感覺了”。有的農民更是感嘆“這過年如過週末。

因此這兩年在農村也興起了“偽過年”風氣,何為偽過年呢?按照之前的傳統,一般過了正月十五鬧過元宵以後才算真正的過完年,當然現在現在是工業社會,生活節奏快,差不多過完初五才覺得這個年過完,比如筆者當地的習俗說法,說是把五窮趕走,也就是說過完初五年就過完了,不管怎麼說,在農民心中覺得,過完初五才算真正的過完了年。

農村興起“偽過年”風氣,初三剛過,就紛紛“逃離”農村,為啥?

而現在許多回到家的農村,初二,初三就提前把親戚走完,有的甚至沒走完親戚,就紛紛的“逃離”農村,轉移到外地打工去。這也讓一些專家想不通,為啥不把初五過完就趕緊外出?農村出現“偽過年”怪象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對此有的老農給出瞭解釋:

①,農村過年的一些習俗不在了,年味也隨之變淡

對於回家過年的農民來說,農村過年的一些習俗至今難忘,比如說年三十這天,全家人基本上都要忙活著包餃子,滾湯圓等,到了初一,農村的街上就會有各種表演,比如說舞龍燈,扭秧歌,大頭娃娃,初二又有踩高蹺,搖旱船等節目表演,這些傳統的鬧春習俗其實融入了許多的文化特質,特別有內涵,不僅能讓農村的年味濃厚了起來,更能給農民帶來許多歡樂。

農村興起“偽過年”風氣,初三剛過,就紛紛“逃離”農村,為啥?

而現在這些鬧春節目許多都消失了,許多農民回到家除了吃飯,只能呆在電視機面前打發時間,或者玩會手機,或者打會麻將,或者找人喝點酒,以此來打發過年的這段時間,因此許多農民覺得年味太淡,太無聊,不如提前回去工作。

②,相互之間總愛攀比

農村是個熟人社會,更是個人情社會,平常大家都會聚在一起聊天,串門,噓寒問暖,相互關心。但是這幾年大家在一起,總要攀比工資,工作等,特別是到了過年,更是攀比起誰家辦的酒席好,辦的多。這讓有些人心裡面不舒服。因此他們也覺得早點回去工作,眼不見心不煩。

③,工作上的原因

許多農民即使想呆在家裡過年,但是因為工作的原因不得不提前回去,比如醫生和護士,為了我們的健康他們要值班,再比如為了保證我們出行的售票員、乘務人員等等,還有餐飲行業的等等太多了。當然還有一些為了能找個好工作就提前外出的農民兄弟。

農村興起“偽過年”風氣,初三剛過,就紛紛“逃離”農村,為啥?

正是由於以上3個原因,才讓有些農民剛過完初三就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那麼你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