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詞中之龍”的辛棄疾,竟是個於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將軍

1140年,紹興十年。

剛剛取得朱仙鎮大捷的岳飛,在一天內收到十二道金牌,敕令他班師回朝,這個滿腔熱血的漢子望著北方嘆了口氣。

千里之外的淪陷區——山東濟南,一個吃奶娃娃似有感應,突然哭了起來。

這個娃娃就是辛棄疾。

被稱為“詞中之龍”的辛棄疾,竟是個於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將軍

九百年後,堅毅不屈的漢子和哇哇大哭的孩子,都做到了名留青史:

一個是南宋抗金名將,為我們留下了《滿江紅》的絕句,奮勇殺敵和“莫須有”的故事;

一個南宋豪放派詞人,被譽為“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之後,不論是教科書上,還是我們的記憶中,我們一直堅定的認為,前者是將軍,後者是詞人。

其實不然,我們對辛棄疾最大的誤解,就是以為他只是個詞人。

被稱為“詞中之龍”的辛棄疾,竟是個於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將軍

1127年年初,金軍攻陷了開封城,擄走了宋徽宗與宋欽宗,北宋宣告滅亡,這就是歷史上的“靖康之難”。

家在山東歷城的辛贊,還沒來得及逃難,就被告知整個山東都已經淪陷。

為了更好地統治山東,金人採取了“以漢制漢”的策略,大肆招募漢人為官,頗有才名的辛贊也被相中。

“要麼做官,要麼死全家”,無情的鐵令下,告天天不應、求地地不靈,辛贊做了人生中最無奈的決定,出任山東譙縣縣令。

可漢人身上流淌著的不屈血液,讓他身在金國心繫大宋,為官幾載,一直試圖“投釁而起,以紓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憤”。

轉眼就到了1140年,這一年對辛贊來說,發生了兩件事情,一件是岳飛被召回,眼看山東收復無望;一件是孫子降生,子子孫孫就是未來複國的希望。

辛贊大喜,望著孫子皺巴巴的小臉,動情的說:“我已經給你取好名字了,就叫棄疾。棄疾,棄疾,希望你此生無病無災;棄疾,棄疾,希望你如霍去病般英勇,收復大宋。

辛棄疾還不滿一歲,父親便撒手人寰,養育孫子就成了辛贊一生的事業。

為了培養大宋的“霍去病”,辛贊先是託人找到山東第一名師劉瞻,教辛棄疾學寫文章;

接著遍尋山東名將,帶辛棄疾學武功;

最後是蒐集天下兵書,讓孫兒學習兵法,一有空,他就帶辛棄疾登高望遠,考察地形。

辛棄疾也不負辛贊所望,年紀輕輕就成為了“文武兵皆善”的全才。

被稱為“詞中之龍”的辛棄疾,竟是個於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將軍

被稱為“詞中之龍”的辛棄疾,竟是個於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將軍

少年初露鋒芒:揭竿而起、投奔耿京、殺義端、擒張安國

1161年,辛棄疾21歲了,這一年,也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辛贊去世;二是金人出兵南宋

出兵的是金國的皇帝完顏亮,這是一個篡位達人,為了皇位,他手刃了很多血親,連他的老婆都沒能倖免於難。

完顏亮還有個很有才幹的堂弟叫完顏雍,對堂弟放心不下的完顏亮要求堂弟把妻子送到京城為質。

可是完顏雍的妻子深知這個皇帝好色成性,害怕受辱的她在進京途中自殺,給丈夫留下遺書:“臥薪嚐膽,待時而奪帝位。”

當完顏亮與南宋開打後,完顏雍就伺機而動,在遼陽登基稱帝。

德才兼備的完顏雍受到部分金國人的擁護,兩兄弟對壘,金國亂了套。

這是身處淪陷區的漢民的機會,也是辛棄疾的機會。

漢民起義軍四起,辛棄疾也組建了一支2000多人的軍隊。雖然人少,但英勇善戰,也有過幾次勝仗,可辛棄疾不滿足。

他說:“我兩千人,不足以成大事也。”

起義軍中最強大者是濟南府農民頭子耿京,他們聚起了二十幾萬人,並攻破了萊蕪、泰安兩城。

辛棄疾當下決定,帶2000人加入耿京的隊伍。

耿京一眾,少有讀書人,見到辛棄疾後大喜,立刻委以“文書起草、掌管大印”的重任。

不久,完顏雍組織起了軍隊圍剿起義軍,各地的義軍紛紛被擊潰。

在耿京的隊伍裡有個叫義端的僧人,金國大亂時,也組織了千人的隊伍,後來還是辛棄疾勸服他歸順的耿京。

他見金軍勢如破竹,就暗生心思,有天晚上,趁辛棄疾熟睡後偷走大印,然後直奔金營,打算邀功請賞。

睡醒後的辛棄疾發現大印失蹤,立馬上報耿京。耿京大怒,拔劍就要處死辛棄疾,辛棄疾覺得自己死不足惜,但害怕大印一丟軍心大亂,就說:“給我三天時間,抓不住義端,你再殺我也不遲。”

爭取來的三天時間,辛棄疾馬不停蹄的追殺義端,狂追兩日後,才發現義端蹤跡。

義端自知敵不過辛棄疾,就拿出大印,跪在地上求辛棄疾看在往日的情分上,饒他一命。

辛棄疾跳下馬來,拔出佩刀,道:“你我往日雖有朋友情分,但盜印之時,你已負家國,我豈能容你這賣國求榮之徒。”

手起刀落,義端人頭落地。

被稱為“詞中之龍”的辛棄疾,竟是個於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將軍

再說回出兵攻打南宋的金國皇帝完顏亮,當得知堂弟在後方作亂稱帝時,他也面臨了兩個選擇:是繼續攻打南宋,還是班師回朝收拾完顏雍?

經過了一番思索,他決定滅了南宋後再收拾完顏雍也不遲,於是在揚州發起了渡江戰役,但不習水性的金軍,在幾次戰役中都失敗而歸。

這加重了完顏亮的焦慮心理,也使他做了一個更錯誤的決定:下達一道死令,戰敗殺頭。

完顏亮部下的幾員大將看著這道命令,心裡打起了另外的算盤:要麼戰死、要麼被殺,不如殺了完顏亮,提著他的人頭去拜見新皇帝。

說幹就幹,當晚,完顏亮正在大帳內休息,突然聽帳外殺聲震天,他以為是宋軍來攻,急忙出帳查看敵情。

一出帳門,立刻被射成馬蜂窩。一代皇帝完顏亮,就這麼死在了攻宋的戰爭中。

完顏亮死後,金軍退回北方,開始全力鎮壓各路起義軍。

由農民、小商人、奴僕等組成的起義軍,根本不是經過訓練的金軍的對手,一交鋒就紛紛潰敗。

辛棄疾見狀,自知這樣下去,自己的隊伍也會完蛋,就去找耿京商議歸宋:起義軍勢單力薄,若聯合大宋,南呼北應,一定可以抵抗金軍,再不濟,即使戰敗,也可以退回南宋,不至於全軍覆滅。

耿京深為贊同,立刻派辛棄疾出使南宋。

被稱為“詞中之龍”的辛棄疾,竟是個於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將軍

宋高宗趙構聽說山東義軍來投後,立馬接見辛棄疾,並任命耿京為天平軍節度使,任命辛棄疾為天平軍掌書記。

這邊辛棄疾不負所望完成了重任,那邊耿京卻出了事兒。

耿京手下有個頭領叫張安國,看金軍在攻打起義軍時勢如破竹,就有了跑路的準備。這時,又被金國的特使找上門:“只要你砍了耿京的人頭,金國就許你做濟州知州。”

那晚,耿京正在熟睡,張安國帶領士兵衝進大帳,手起刀落取了耿京的人頭。

第二天,起義軍見耿京已死,人心離散,各自逃竄而去,25萬大軍,土崩瓦解。

聽到耿京被殺的消息,辛棄疾一路策馬飛奔回山東,找到散落的舊部後,問:“耿大哥被殺,有誰願意和我一道,追殺張賊?”

眾人噤聲不語,一會兒,有幾個人說道:“張安國現已投奔金營。金營足有強兵五萬人,我們前去追捕,無異於送死,不如先避避,日後再圖大事。”

辛棄疾抽出寶劍,拍在桌上:“身為男兒,自當有所為有所不為。今日若為追殺張賊而死,那也死得快意,毫無遺憾。”

被稱為“詞中之龍”的辛棄疾,竟是個於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將軍

或許是被辛棄疾的氣勢感染,人群裡漸漸有人站在了辛棄疾這邊。

辛棄疾從中挑選出50名壯漢,每人手提長刀,翻身上馬,直奔金營……

張安國這會兒呢?拿著耿京的人頭換了官銜,正在金軍大帳裡飲酒作樂,忽然聽得外面蹄聲如雷,由遠而近,才出營查看。

一看才發現手提大刀的辛棄疾已經衝到大營前,原來辛棄疾一眾化妝潛入金營,待張安國與金國將領把酒言歡時才猛然出現。

張安國急忙揮劍砍去,卻被辛棄疾的大刀拍飛,不待他做出反應,辛棄疾的刀背已經將他拍暈。

辛棄疾一彎腰,將張安國從地上提上馬背,然後舉刀大呼:“撤”,一隊人馬,疾馳而去。

宋高宗得知這個消息後,接連感嘆三聲:“英雄了得。”

這一年,辛棄疾才22歲。

被稱為“詞中之龍”的辛棄疾,竟是個於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將軍

本以為是起點,誰知已經是終點

揭竿而起、投奔耿京、殺義端、擒張安國……任誰看了都會說,少年前途不可限量,可誰能想到,少年根本沒有前途。

投奔了大宋後的辛棄疾,一心只想帶兵打仗,可卻被宋高宗任命為文職,因為趙構根本無心收復北方。

1162年,宋高宗趙構退位,讓位於宋孝宗趙昚。

與趙構不同,趙昚一直夢想光復中原,一上臺,他就任命主戰派老將張浚為樞密使,商議北伐。

辛棄疾聞訊高興壞了,立刻登門拜訪張浚,並獻上良策,四路佯攻:“從關陝、西京、淮北和海上發動四路佯攻,調動駐防淮河的金兵去應付,待其江淮前線空虛之時,我們以數萬精兵奇襲之,便可一舉收復山東。”

可最終,張浚沒有采納辛棄疾的建議,貿然發動北伐戰爭,在安徽符離被打的全線崩潰。

不得已的宋孝宗罷黜張浚,下罪己詔,遣使與金議和,割讓六州與金,每年進貢銀20萬兩,絹20萬匹。

這一仗,打的南宋再不敢談論北伐。

辛棄疾站出來,向宋孝宗獻書十篇關於抗金的文章:“不可因苻離一挫改變恢復大計,金軍不是不可戰勝,但得講策略。”

可惜,宋孝宗已經心灰意冷,將主站的辛棄疾接連降職,一年裡,辛棄疾曾被連降5次,直到最後,被摘去所有官職。

被稱為“詞中之龍”的辛棄疾,竟是個於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將軍

心灰意冷的辛棄疾便在江西上饒尋了一方地,“高處建舍,低處闢田”,建了一個莊園,並自號“稼軒居士”,從此成為了一個詞人:

比如《清平樂》的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比如《西江月》的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比如《賀新郎》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可是他心中,難以放下的,還是北伐。

1203年,宰相韓侂冑想發動北伐戰爭來鞏固地位,立馬想到了辛棄疾。

於是,辛棄疾就被啟用為鎮江知府,“等了這麼多年,終於要北伐了”,一上任,辛棄疾站在鎮江樓上眺望,萬般思緒盡上心頭,他仰天長嘯,寫下了那首著名的《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可命運還沒停止蹂躪辛棄疾。

就在他如火如荼的準備北伐事務時,皇帝召見了他,“現在,北伐可是好時機?”

辛棄疾答曰:“北伐之事,不能操之過急,準備妥當之後,才能開戰。”

不出所料,這話傳到了宰相韓侂冑那裡。韓侂冑認為辛棄疾這是壞自己的好事,於是慫恿朝廷群臣彈劾辛棄疾,辛棄疾再次被罷官。

被稱為“詞中之龍”的辛棄疾,竟是個於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將軍

不久,韓侂冑發動了北伐戰爭,史稱“開禧北伐”,卻因準備不足,屢戰屢敗,潰不成軍。

這時,韓侂冑又想起了辛棄疾,任命他指揮戰事的一把手。

可這個辛棄疾夢寐以求的職位來的太晚了,朝廷任命到達鉛山的時候,辛棄疾已經病倒在床。

1207年10月3日,昏睡了三天的辛棄疾忽然睜開眼睛,大喊:“殺賊,殺賊,殺賊啊!”

之後猝然而逝。

被稱為“詞中之龍”的辛棄疾,竟是個於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將軍

被稱為“詞中之龍”的辛棄疾,竟是個於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將軍

阿園說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小時候背詞,總覺得了無意趣,長大後才驚覺中國文字之美。

寥寥數語,寫盡詞人的一生。

梁衡說,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的,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因為他那字字句句都是馳騁疆場的夢想。

這個一生喊打喊殺的山東漢子,最後是靠一支筆被人們記住了,這是歷史之憾,也是詞壇之幸。

不過我想,若有機會見到他,他應該更願意你喊他一聲“將軍”。

多少英雄夢,一杯濁酒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