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云:叔叔夺侄儿皇位,一个开创盛世,一个活炙死在铜缸内

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

大明风云:叔叔夺侄儿皇位,一个开创盛世,一个活炙死在铜缸内

但不是继承朱允炆的帝位,而是继承明太祖朱元璋的帝位(废除建文年号,建文四年改称洪武三十五年),后来开创了永乐盛世。这皇位怎么得来得大家都知道吧!

大明风云:叔叔夺侄儿皇位,一个开创盛世,一个活炙死在铜缸内


然而,这有其父必有其子,儿子朱高煦效仿父亲朱棣起兵夺位,不过他没有他父亲朱棣那么好的运气再者朱瞻基可不比朱允炆(建文帝)

大明风云:叔叔夺侄儿皇位,一个开创盛世,一个活炙死在铜缸内

朱允炆在当皇太孙时,太祖朱元璋曾出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要他和燕王朱棣以对。朱允炆对曰:“雨打羊毛一片膻。“朱棣则对曰:“日照龙鳞万点金。“从中也看出了朱允炆的懦弱、平庸,年轻的建文皇帝书生气十足而又温文尔雅,他继承了他父亲的温和和好思考的脾性。他在政府的言论和行事上努力实行一些较大的变革,但这些变革却招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大明风云:叔叔夺侄儿皇位,一个开创盛世,一个活炙死在铜缸内


还有朱允炆把三位儒家师傅引为心腹,他们是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用儒家的修齐治平理论教育他。他们负责研究一些新政策并付诸实施所有这三个人都勇敢、正直和满怀着理想。但是,他们都是书呆子,缺乏实践意识和从事公共事务的经验,也没有领导才能;他们对于问题的分析往往限于纸上谈兵,不切实际。所以说空谈是会误国的

大明风云:叔叔夺侄儿皇位,一个开创盛世,一个活炙死在铜缸内


然而朱瞻基就不同了朱棣在靖难之役胜利以后,就亲自挑选当时的著名文臣担任朱瞻基的老师,并多次指示,皇孙是个可造之才,你们一定要尽心竭力,同时朱棣也不忘亲自教导,永乐中期以后的远征漠北,朱棣总是将朱瞻基带在身边,让他了解如何带兵打仗,锻炼他的勇气,这对后来朱瞻基的亲征有非常大的帮助,每次远征归来经过农家,朱棣都要带朱瞻基到农家看看,让皇太孙了解农家的艰辛,让他以后作一位爱民的好皇帝,朱棣对朱瞻基是精心教导

大明风云:叔叔夺侄儿皇位,一个开创盛世,一个活炙死在铜缸内


朱高煦被封乐安之后,就从没有放弃武力夺取政权的野心,终于机会来了,朱高炽病逝,朱瞻基即位,国家动荡,皇帝年轻,正是造反得好时机,于是经过精心的准备后也像他的父亲朱棣一样扯起了"清君侧"的大旗,矛头直指五朝老臣夏原吉。早已准备就绪的朱瞻基在大臣杨荣的建议下御驾亲征,在声势上一下就压倒了叛军,以前同意与朱高煦共同起兵的几路兵马也都按兵不动,明军很快包围了乐安城,见大势已去,朱高煦只得弃城投降,这次战役以明军的大获全胜,生擒朱高煦而告终。后来,宣宗去探视朱高煦,却被朱高煦故意绊倒。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将大缸顶起。宣宗又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内。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也全都被杀。

大明风云:叔叔夺侄儿皇位,一个开创盛世,一个活炙死在铜缸内


大明风云:叔叔夺侄儿皇位,一个开创盛世,一个活炙死在铜缸内


朱高煦是一个在政治上怀有野心,居功自傲,蓄意制造叛乱,违逆军心民意的野心家。在军事上,朱高煦是无谋无断、无深图远算之人。他在违逆形势的情况下发动叛乱,既在政治上负叛乱之名,又在军事上仓促盲动,困守乐安,自取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