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主題呈現”,解讀《女兒紅》的女性成長

豆瓣7.8高分電影《女兒紅》是已逝導演謝衍的作品,這部電影上映於1995年,當年提名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女演員歸亞蕾憑藉此片奪得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主演周迅飾演青年花雕,那時的周迅出水芙蓉,一雙靈動的大眼睛演活了花雕這個角色,她把年輕女性的心思毫不費力的表現了出來,她為了愛奮不顧身,並且痴痴等待心愛的情郎一輩子。

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主題呈現”,解讀《女兒紅》的女性成長

周迅飾演青年花雕

這部電影表面上講述的是三代女人的情感故事,實際則是在向我們傳達女性成長和覺醒的故事。從第一代女性的對婚姻的守望和等待,到第二代女性進入婚姻後,對婚姻的失望,再到第三代女性的獨立,打破了婚姻的桎梏。當不再渴求婚姻,自己的內心也就不再裝有囚徒,自然走向了幸福,影片就此結尾。

從故事上看,這部電影的確不算出彩,但是如果仔細看的話,還是能夠體現導演的用心,以下我將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主題呈現 ”這三個方面,給大家解讀這部電影的魅力,為什麼看完後能讓人陷入深深的沉思。

一、本片的鏡頭語言:這部電影的拍攝背景,是在江南的水鄉,電影裡沒有過多的人物,沒有強烈的戲劇衝突,但是在這種緩慢的、平靜的水鄉里,導演向我們娓娓道來這三代女人,跨越幾十年的情感故事

  • 鏡頭語言: 本片拍攝於江南水鄉,江南小鎮的安逸,在流動的水流下這江南水鄉也經歷了文革的波瀾,揭示人物命運的選擇和成長

1、畫面十分細膩,用緩慢的鏡頭展示三位女性的情感經歷

電影的鏡頭很慢,大部分在江南水鄉的古鎮拍攝,古老的房屋,斑駁的牆壁,都讓這部電影顯得十分有年代感,在這年代感的背後是時代的烙印。

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主題呈現”,解讀《女兒紅》的女性成長

周迅飾演青年花雕,那是被父親寵愛長大的孩子,因為讀過書,所以花雕不想嫁給有錢人家的傻兒子,她衝破了世俗,和自家的酒坊美工發生了感情。因為花雕父親的反對,鄭阿藕離開了酒坊,從此兩人分離了幾十年,再見面已經是耄耋之年。兩人見面諸多感慨,這幾十年的跨度裡發生了很多事情,時代的變遷,早已物是人非。

電影呈現了花雕的一生,鄭阿藕走後花雕自己獨自撐起了酒坊。並帶入了她女兒、外孫女的情感經歷。三段情感都沒有大起大落的劇情反轉,人物的表現也是單一的,但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細膩的融入了人物的情感,這樣看依舊令人動容。

2、導演用時而明豔,時而隱喻的畫面色調,烘托出戲劇的發展

電影裡有很多的鏡頭是在酒坊裡、小鎮的湖邊,橋樑之上拍攝的。酒坊裡的畫面是陰鬱、壓抑的,小鎮的湖邊是發生的開始,是離別,也是傷感的。橋樑之上,可以窺見時代的發展,也可以看到小鎮的優美景色。

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主題呈現”,解讀《女兒紅》的女性成長

導演用了很多隱喻的象徵手法來拍攝,是為了在這平靜之中烘托出戲劇的衝突效果。

這部電影既是現實主義,也是唯美主義,花雕對情感的執著,讓她的一生顯得悲劇,也顯得唯美。試想這樣一個為了愛,為了心中的寄託能夠守望一輩子的人,也是一種美。

二、事物的象徵意義:見證了男女主人公的愛情,也見證了重要人物的發展脈絡,更是見證了時代的變遷

  • 事物的象徵意義:橋、女兒紅酒、船在電影中出現多次,每個時代,在每一位女性故事裡都有出現,暗示時代在發展,情節的發展走向,女性面對情感的抉擇時的觀念,不再單一

1、女兒紅酒: 從電影開頭女主人公出生,再到最後的結局,這壇酒貫穿影片的始終,是花雕內心的守望和希望,寄託了花雕的情感

影片以一個酒坊主的女兒花雕的出生開始,花雕是老坊主的獨生女,就連名字都以酒的名稱命名。

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主題呈現”,解讀《女兒紅》的女性成長

花雕是第一代讀過書的女子,可是讀書後她依舊是回到家中相親,這是那個時代女子的出路,花雕也接受了命運的安排。這罈女兒紅酒本是花雕的爹希望她結婚後再打開喝的,可是後來男主人公鄭阿藕走了,一切都煙消雲散了。

酒是花雕一輩子的守望和寄託,她把感情都寄託在了這裡。正是心裡對未來美好的期盼,花雕一直在等待,等待鄭阿藕的到來,等待心裡的美好和希望。

她希望女兒秋妹得到愛情,喝上女兒紅酒,女兒的婚姻不幸也沒能打敗她的樂觀,她轉而把希望寄託在外孫女的身上,最後外孫女陳飛如願喝了女兒紅酒。所以,女兒紅酒是貫穿電影始終的見證和重要線索。

2、橋:在電影畫面裡,花雕和女兒,外孫女在碼頭席地而坐,身後始終有一座橋,橋上的往來的行人,由國軍部隊變成紅衛兵,最後變成了來小鎮的旅遊團,橋是這部電影裡重要的象徵符號

整部電影中,出現了很多次橋的場景,每位女性所處的時代都有一座橋,橋上始終都有往來的行人。每一次往來的行人都不一樣,橋上經過國軍部隊的時候是花雕和鄭阿藕分別的時候,隨後鄭阿藕被抓去做了壯丁,從此兩人再未相見。

秋妹和花雕有一個場景,後面的橋上是文革時期的紅衛兵,大部隊進入鎮子裡,秋妹和花雕被劃為資本家,經歷了一場浩劫的洗禮,秋妹從此和花雕割裂。

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主題呈現”,解讀《女兒紅》的女性成長

再到90年代左右,外孫女和花雕身後也是一座橋,這時候橋上的行人變成了旅行團,古鎮變成了旅遊景點。這個時代是更為開放的,外孫女的選擇變得多元,人物對自身的命運也有了掌控。

她回來小鎮看母親和外婆的時候,橋上車水馬龍,有騎車、自行車、摩托車,陳飛騎著摩托車載著男友。這時候的她已經自己退學,這座橋暗示時代變了,女性的選擇更加自主。

她們當時在大環境下根本不能左右自己的命運,只能任由時代和環境的鞭撻。後來時代和環境都變了,橋上的行人變了,時代更包容了,人們對於命運的選擇變得寬闊。橋是這部電影的見證,是時代發展的見證,也是人物命運的見證。

3、船隻:船隻在這部電影裡同樣出現多次,是帶動和暗示劇中人物命運和變化的重要象徵

在影片開頭,花雕讀書回家,鄭阿藕駕著船接她回來,這是他們愛情的開始,也是他們的悲劇開始。

鄭阿藕和花雕發生情愫的時候,也是在船上,這艘船對他們的感情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鄭阿藕走後,旁邊也是一艘船,船這時候變成了離別的象徵,將他們的感情從此分離,那時候的花雕已經懷了鄭阿藕的孩子。

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主題呈現”,解讀《女兒紅》的女性成長

求親的隊伍離開花雕家以後,也是通過船隻。這時候的船隻象徵著花雕後期情感生活的象徵,她孤獨一生的象徵,因為在那個時代,沒有人會接受未婚先孕的女子。

秋妹放棄考試的時候,在水裡放著船隻,讓它們飄走。這也意味著船隻的命運就和秋妹的命運一樣,無法自控,像是浮萍,也為她日後的情感生活埋下了鋪墊——無法自控,婚姻不幸。

三、主題呈現: 電影展現三段女性的情感,每個女性表現出的情感態度完全不一樣,這是他們對婚姻的態度,也是對自己人生的態度,揭示女性成長的過程

  • 主題呈現:試圖用文革這段歷史來展示女性的悲歡離合,在經歷時代的變遷後,女性的成長昭然若揭

電影講述了三代女人的故事,每個女人都有一段感情故事,每個女人對待情感的態度是不一樣的。每位女性的表現都與時代,都與成長的環境和自身的選擇有關。

1、花雕:天性樂觀,命運經歷磨難之後依舊熱愛生活,執著至愛

花雕是個傳統的女性,在那個年代未婚生育,承受了巨大壓力,不會有人輕易接受,而後一直單身。

花雕有著樂觀的天性,對待人生和愛情的對愛人的情感十分執著,她的一生雖然經歷了很多的波折,自己的愛人杳無音信,她一直抱有希望的等待著。對女兒的婚姻有著期待,即使也是不幸的,她又將希望轉嫁到了外孫女的身上。

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主題呈現”,解讀《女兒紅》的女性成長

歸亞蕾飾演中老年花雕

最後,她如願以償了,可以看出她這一生都是在奉獻,但是心中依然有美好。這一切源於她樂觀的性格,也讓我們看到了她身上堅韌、純潔的女性之美。

在一生裡即使遇到了不公和命運的捉弄,父親的死亡,愛人遠走他鄉,子女婚姻不幸,自己又被批鬥,但是她卻依然熱愛生活,熱愛身邊的人,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導演這樣呈現花雕的故事,其實並不是悲劇,這是女性在命運面前的不低頭,是人生的過程。

2、秋妹:壓抑自己的情感,對情感的選擇破罐子破摔,婚姻不幸,在多年之後也終於打開心房

秋妹是花雕的女兒,她的性格設定和花雕完全不一樣,她是自卑的,剋制的,不會表達自己的愛。因為自己的家庭環境,她對母親有所怨恨,所以母親喜歡的事物她都不喜歡。

她剋制的情感裡,顯得十分的落寞。秋妹這一生沒有感受到生命的意義,一直在壓制自己,她對婚姻是將就的,破罐子破摔的嫁給了放牛長大的丈夫,果然婚後的他們並不幸福,因為生活的理念各方面想去甚遠。相比母親,她的一生多了層悲劇的色彩,是她自己的選擇導致的,這個色彩是她自我加上的。

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主題呈現”,解讀《女兒紅》的女性成長

秋妹

影片最後的時候,從來不喝酒的她,和女兒說了句:“我想喝點酒。”於是,她就哭了。

我想這時候她是對自己長期壓抑自己的一種釋放,心裡的心結終於打開了。這是她對於自己的釋放,也是對於人生的看透,對生活的另一種認知。

3、陳飛: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對婚姻的選擇和事業的選擇,人生的方向有著自我的傾向

外孫女陳飛的時代變得包容,她是個自我的女孩,不再接受世俗的眼光和束縛的婚姻捆綁。她的思想比外婆和母親前衛,她從大學退學,未婚就和男友住在一起。

去做世人眼中的調酒女,再到自己創業。她始終踐行自己的想法,不管他人的看法。母親的反對並沒有讓她停止步伐,面對男友的求婚她也無動於衷,這個時候她的眼裡始終只有自我。

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主題呈現”,解讀《女兒紅》的女性成長

陳飛

外婆幫助她實現自己的夢想,去開酒館,她很有生意頭腦,為了做生意將外婆珍藏多年的女兒紅酒拿去做宣傳。她不知道這是外婆珍藏多年的回憶,是外婆的命根子,最後外婆的經歷感染了她,她被外婆打動了,同意了去日本留學男友的求婚。只是她做這一切依然還是為了自己,她更明確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她所做的是她自己所想要的。

三代女性到這一代,變得選擇面廣了,對女性的選擇也更包容,女性的成長昭然若揭。

結語:導演在利用大時代背景講故事,將這些女人的經歷帶入這段歷史背景,拍攝的江南水鄉,唯美而令人傷感。

看完這部電影,我從三個女人的身上,感受到了時代的變化,感受到了女性內心的變化。在這整個的事件裡,沒有對錯,只有無盡的哀傷。其實也是女性對於自己的選擇,所要承受的命運。女性的成長總是這樣經歷坎坷,好在讓我們看到了這美好的成長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