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朱春煊的故事【紀念太極宗師楊少候大先生】第一集

汪永泉老師講解大先生的故事,他回憶說:

一天早晨,汪永泉到楊少侯家的時候,楊少侯還沒起床。汪永泉想,趁老師還沒出屋,先在院子裡走走拳吧,一來溫習這段時間的功課,二來表示自己也算勤奮,沒偷懶。他兩趟拳走下來,自覺渾身舒坦,微汗待出,心中正有些得意,猛聽得屋裡一聲喝:“練的什麼玩意兒?進來!”汪永泉嚇了一個激靈,趕緊三步並做兩步進了屋。

借朱春煊的故事【紀念太極宗師楊少候大先生】第一集


進屋一看,楊少侯已端坐在椅子上,問道:“你練什麼呢?” 汪永泉直納悶,“我,我練太極呀。”“練太極?你走一個我看看” 汪在山出手剛一比劃,楊少侯就說“不對!”,再一比劃,楊少侯還說“不對!”,汪永泉不禁有些忿忿,問道“那什麼叫對?” 楊少侯說“你來打我!”,汪永泉擺好架勢,一掌推過去,楊少侯輕輕一化說“你就這點吃奶的力氣?沒出息!”,汪永泉頓時滿臉通紅,惱羞成怒,暗運氣力一個打虎拳直奔楊少侯心窩。

借朱春煊的故事【紀念太極宗師楊少候大先生】第一集


汪永泉後來回憶說,“大先生(楊少侯時稱大先生)在我拳快到的時候,伸出兩指點在我拳心,然後朝窗戶的方向屈指一彈,整個人就被一股力道生生拔起,斜著上了炕,根本收不住腳,撞開窗格撅著屁股直接飛出了屋”,撲倒在地。身後飄來一句話,“這叫對!”

汪永泉從楊少侯家回來,滿身塵土,滿臉委屈,其父汪崇祿見狀就問怎麼回事,汪永泉嘟囔著說出事情原委,汪崇祿樂了,說道“小子啊,給我記住了,今後學就學大先生那個核兒!”

楊少侯是個極有個性的人,當時號稱京城太極第一大家。他很少手把手教拳,出手就走勁,讓人直接體會,學員與他搭手往往鼻青臉腫,容易心生怨憤,半途而廢。汪永泉也有鼻青臉腫的時候,但他牢記了爹的話,立志要學大先生功夫的核兒,因此經常自告奮勇給楊少侯做靶子表演推手,從不斷被髮中悉心體會太極內功之奧妙。

借朱春煊的故事【紀念太極宗師楊少候大先生】第一集


汪永泉是我師爺,曾有機緣向楊健侯、楊少侯、楊澄甫父子三人學習太極拳多年。他和我講這些往事的時候,提的最多的話就是“要學那個核兒”。那時我年輕氣盛,並沒有完全領悟,走了很多彎路。這些年我不斷總結、回顧前輩們的教誨,才體會到所謂的“核兒”,其實就是 “一接點中求”。

太極拳譜裡有段歌訣,描述了太極拳技擊的身形手法:

手如刀鋸身如猴,輾轉跳躍不停留,

千著變化中心在,全在一接點中求。

我師爺說,楊少侯一輩子與人過手,從來都是左手背在身後,右手伸出兩個手指一點,對方就飛出了圈外,多伸出一個手指就算輸。而我師爺汪永泉與人接手,兩手輕輕一抹,對方就飛出一兩丈外;我父親朱懷元大拇指在四指上一撮、兩手一遞,能把對方騰空貼到客廳牆上;這些我親耳所聽、親眼所見的神奇功夫,都是“一接點中求”的最好的詮釋。

借朱春煊的故事【紀念太極宗師楊少候大先生】第一集


“手如刀鋸身如猴,輾轉跳躍不停留”,說的是身形。

年輕人往往容易忽略這個“如”字。手如刀鋸,是比喻我方手如待敵之刃,聽清敵方出勁意圖,敵方蠻拙之力必迎刃而解;如果理解為拿手去砍人鋸人,則是亂動妄動,必為敵所破。身如猴,輾轉跳躍不停留,是比喻我方身形靈活,不僵滯、不扎樁,實腿能走,虛腿能抬,時刻聽清敵方勁力,敵方必為我方牽制,如頑童遭戲;如果理解為像猴一樣上竄下跳,則是自尋煩惱,累己傷己。


借朱春煊的故事【紀念太極宗師楊少候大先生】第一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