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國君:借別人的錢轉眼就忘,別人借他的錢,打死都要要回來

這個國君不是別人,宋莊公子馮,借別人的錢轉眼就忘,別人借他的錢,打死都要要回來,並因左右鑽營,打破了春秋小霸——鄭莊公、齊僖公創建的地域政治關係格局,從而導致山東、河南一帶戰亂四起,混亂不堪,他最後是落了個壽終正寢的結局,可留下的縫隙卻要後人努力縫補了。

任性的國君:借別人的錢轉眼就忘,別人借他的錢,打死都要要回來

鄭莊公

1.

在鄭莊公、齊僖公時期,山東、河南等地猶如南北約對峙,幾個主要國家大體上形成齊、魯、鄭一派,宋、蔡、衛一派的政治格局。

其中呢,宋國與鄭國之間的矛盾衝突尤為劇烈。宋國第十五任君主宋殤公在位十一年,打了十年的仗,其中大部分與鄭國有關。

為什麼呢?

因為宋殤公是從他叔叔——第十四任君主宋穆公手裡繼承君位的。宋穆公是心甘情願的傳位給他,為保證他江山坐的安如泰山,臨死之前還把自己的兒子,完全有資格繼承君位的子馮趕到了鄭國。

子馮心裡這個委屈啊,眼看著宋殤公佔在本該屬於自己的位子上呼風喚雨,並且還沒有歸還的意思,就找鄭莊公哭訴並請求幫助去了。

鄭莊公心裡琢磨:鄭、宋邊境犬牙交錯,又沒有天險阻隔,兩國一直以來都不大對付,如果能扶持你上位,那為感恩起見,今後必然會與我處好關係,這樣一來,鄭國最大的邊境危機不就解決了麼。

抱著這樣的想法,愉快的答應幫忙。可他要扶持人家的敵對勢力,宋殤公自然是不答應滴,更是逮著空子就找麻煩,然而遺憾的是,鄭莊公把子馮保護的妥妥滴,還抽冷子狠狠地揍了他一下,打的宋殤公是乾著急沒辦法。

公元前710年,子馮國內的好哥們太宰華督找機會做了宋殤公,開心的迎接子馮回國繼位,鄭莊公打聽清楚後才隆重的派重兵護送子馮回國。

人家如此仁義,子馮自然非常感激,臨走時哭拜於地,信誓旦旦的許諾:沒有您老人家幫忙我哪會有今天啊,這回回去,一定帶著宋國一起給您當乾兒子,世世代代都不會改變。

因為感激過頭而說出的昏話,又有誰會當真,不過鄭莊公還是被他的真情打動,也是傷感的說了許多安慰的話。就這樣子馮安全回國,並順利上位,人稱宋莊公。

這爺們忘性也大,一回國就把當乾兒子的事兒給忘了,借錢的事兒不但忘了,而且是提都不提。

不過鄭莊公倒也沒放在心上,他呢,本來就沒打算討還這些債務,只要你宋國記得欠份人情,今後不要主動挑事就成了,還能有什麼別的要求呢。

不管怎麼說,兩國間的確太平了幾年,公元前701年,英明神武的鄭莊公走了,臨走時因為擔心發生奪嫡之爭,所以把老二公子突趕到了宋國。

言下之意很是明白:子馮先生,如今我把老二公子突交到你的手裡,憑咱倆的關係,今後一定要好好照顧,別讓我那可憐的孩子受半點委屈。

老朋友、老恩人臨終囑託,宋莊公剛開始還是很仁義的,自然痛快的答應。

可鄭莊公死後事情就完全變味了。

任性的國君:借別人的錢轉眼就忘,別人借他的錢,打死都要要回來

公子突

2.

公子突的舅舅雍氏在宋國,因為世代為官,再加上嘴皮子也能說,所以深得宋莊公的寵信。

公子突對老大世子忽上位很是不滿,於是就跟舅舅們說了自己的委屈,把世子忽說的那個一無是處。

雍氏可憐自己的外甥,宋莊公面前一通忽悠,要求幫助公子突篡位,並把成功之後的種種好處說的那個天花亂墜。

宋莊公聽著聽著竟然心動了,沒辦法,天大的好處誰不喜歡呢,那不是一毛兩毛,整整一百塊啊,放誰誰不眼饞呢。

為穩妥起見,還找到公子突,提出明確的要求,除一百塊之外還要了三座城池。面對如此非分的要求,公子突竟和他當年一樣,就因為急於還國而口不擇言,痛快地答應,並簽下了欠債合同。

在他心裡,要沒宋莊公幫忙我狗屁不是,還在乎什麼一百塊呢,就加上三座城池,也不過半個鄭國而已,沒問題,咱倆誰跟誰啊。

兩下里這麼一商量,就愉快的達成合作夥伴關係,找了個空子脅迫鄭國大臣祭足趕走世子忽,迎接公子突回國繼位,人稱鄭厲公。

事情辦成,你過去的公子突,現在的鄭厲公就該照合同辦事,實現當年答應的好處。

他也乾脆,人家剛上位就派人上門討債了。

這麼猴急是有原因的,就怕鄭厲公像他當年一樣,把那一百塊忘得乾乾淨淨,一百塊啊,還外帶三座城池,能是小事麼。

然而鄭厲公為難了,剛上位就割地賠款,老百姓知道了會怎麼看,但恩人的面子是不能不給滴,於是想方設法湊了三四十塊送給宋莊公。

宋莊公很不滿意,嘿,小子,提上褲子就不認賬,人而無信,不知可也。我得好好提醒提醒。

就這麼著使者不絕於道,坐門上要求人家還賬。

鄭厲公為難了,心說:嘿,我說那個宋莊公哎,事情有這麼過分的麼,我是答應給你一百塊,但總得容我緩兩天吧,也不是我壞,是人家手頭不方便麼。

心裡不滿,可能給宋莊公說麼?不能,於是想找人“求其婉轉”。

給說說好話。找誰呢?

任性的國君:借別人的錢轉眼就忘,別人借他的錢,打死都要要回來

魯桓公

3.

老爹在位時和齊、魯兩國關係不錯,可齊國不成,為什麼呢,因為趕走了齊僖公心愛的世子忽,齊國人心裡憋著火,都公開表示要找機會為世子忽報仇,這會兒上門求助,不是不痛的手指硬往門縫裡塞麼。

那還有誰呢,魯國。嗯,還行。

當年魯桓公姬軌殺了自己親哥哥上位,鄭國可是國際上第一個承認他合法地位滴,有這層關係,魯桓公必然會樂意幫忙。於是派人帶了點土特產找魯桓公幫忙,魯桓公果然痛快,一口答應。轉頭就約宋莊公到句瀆,即如今山東菏澤一帶會盟。

因為國際政治格局的關係,當時宋、魯兩國關係不怎麼地,如今魯國主動邀請交朋友,宋莊公當然喜出望外,就非常痛快的答應下來。

公元前700年,兩國君主在句瀆愉快的見了面,在討論了周邊關係和國際事務之後,魯桓公說出了自己的本來目的,為鄭厲公求情。懇請他一百塊也不多,就多緩兩天。

宋莊公一聽,心裡不開心了,道理是一套一套滴: 我對鄭厲公可真沒的說啊,就像小雞仔,就是因為有我幫忙,才有幸生出來滴,那些好處是他自願給滴,如今篡位成功,就想忘了以前的諾言,換你是我,能答應麼。

魯桓公笑了:你對鄭國的恩情,鄭厲公哪兒敢忘記,就因為上位不久,府庫空虛,所以一時半會兒湊不齊而已,放心好了,他早晚都會給你的,我可以當保人。

話都說到這份兒上,宋莊公卻還不答應:一百塊一時半會兒湊不齊也可以理解,不過割讓三城,只是一句話的事兒,為什麼這麼久還沒決定下來。

魯桓公又說了:剛剛上位就割讓城池,國際上是會笑話他滴,所以以賦稅代替,聽說不是已經給了幾萬擔糧食麼。

宋莊公白眼一翻,又說了:幾萬擔糧食的賦稅本來就是我應該收的,與割讓三城有什麼關係,更何況答應的一百塊到現在連五十塊都沒湊齊,該怎麼辦,要不你幫我拿個主意。

這番對話唇來舌往,很不愉快,於是兩國君主不歡而散。

任性的國君:借別人的錢轉眼就忘,別人借他的錢,打死都要要回來

商彝

4.

魯桓公派人將結果告知鄭厲公,鄭厲公還不死心,又把商彝,當年宋莊公為感謝鄭莊公幫忙而贈送的護國神器交到魯桓公手裡,求他再幫幫忙。

魯桓公一看商彝都來了,估摸著宋莊公會想起在鄭莊公手裡欠下的人情,那麼,為報恩起見,或者會答應緩兩天,沒準還能把債務全免了呢,於是又愉快的邀請宋莊公在龜地,即如今的河北唐山一帶會面。

見面時捧上商彝,看看宋莊公的態度,這哥們也絕,那是一見這玩意,當即明白人傢什麼意思,立刻就羞紅了面孔,但在貪心的驅使下,這種羞愧持續了沒多久,便立即恢復正常,佯作糊塗的問了起來:這東西有什麼用。

魯桓公眉頭一皺,覺得有必要提醒提醒,於是就說了:這原先是你們的鎮國神器啊,是當年你送給鄭莊公的,這麼貴重的寶貝鄭國人不敢私藏,所以歸還上國,你就唸著當年的那點小恩小惠,別再讓鄭國割地,這樣一來,鄭國人包括那個已經死掉的鄭莊公,不都得感謝你的恩情麼。

宋莊公無言以對,只得胡亂回答說:以前的事兒我不小心給忘了,回去後問問管歷史的官兒再說吧。

第二次又推糊塗。回去後該咋滴咋滴,完全不給魯桓公面子。

鄭國第三次求助,魯桓公沒辦法,又邀請宋莊公見面,可這回宋莊公倒也乾脆,直接回絕:一百塊的事兒是我和鄭國人簽了合同滴,你事兒也多,就別再管了好麼。

貪心貪得如此無賴,還有半點國君的樣子麼,魯桓公惱了,三次往返,一點效果沒有,他能不生氣麼: 老百姓不講信義都不行,更何況是國君呢。你不給我面子是麼,哼,也叫你嚐嚐我的厲害。

果然是姬叔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掉頭就邀請鄭國,一同討伐宋國。

任性的國君:借別人的錢轉眼就忘,別人借他的錢,打死都要要回來

討伐

5.

話說宋莊公聽到消息,心裡也是特別的不大自在,什麼玩意,自己屁股都擦不乾淨,還有臉管我的閒事兒,要打我是麼,多大點事兒,當我宋國是軟柿子麼。

聽說鄭厲公上位齊僖公很是不滿,有興兵攻打的打算, 於是連忙派人到了齊國,主動和齊國修好,並說明自己的意見:我為幫助公子突上位,趕走您心愛的世子忽,現在心裡十分後悔,為彌補過錯,願意和您一起攻打公子突,幫助世子忽回國,您老人家大人有大量,就原諒了我吧。

齊僖公非常開心,愉快的結成同盟關係。

國際關係格局自此發生變化,

由原先的齊、魯、鄭一黨,宋、蔡、衛一黨變成了魯、鄭一黨,宋、蔡、衛、齊一黨,之所以變化就因為他的貪心。

從此雙方勢力互相攻伐,自然是各有損傷。

最厲害的一次,宋、齊等國的聯軍都打到鄭國國都新鄭郊外,把人家太廟的椽子拿回去架在本國城門上,公然侮辱人家的祖先,那得有多恨吶。

事情到這份兒上,按說宋莊公與鄭厲公應該不共戴天才是,可這爺們也有意思,他轉眼就給忘了。

公元前697年,鄭厲公被祭足趕走,迎接鄭昭公世子忽回國繼位。

鄭厲公為了奪權,又請魯桓公從中說和,要求宋莊公幫忙,並許諾,這回上位之後決不會說話不算,上回答應得好處一定如數送來。

眼前又出現個大大的胡蘿蔔,為嚐嚐它的滋味,宋莊公竟然又答應了。立馬兒糾合魯、蔡、衛三國攻打鄭國,然而遺憾的,這回人家鐵了心的抵抗,四國聯軍無功而返。

幫忙沒幫成就於公元前692年壽終正寢,生生的把鄭厲公回國的時間拖後了十三年,不過也幸虧他死得早,不然的話,以鄭厲公喜歡開空頭支票的脾氣,回國後應該也會立刻反悔,這樣一來,兩國繼續交戰,還不知什麼時候是個頭兒呢。

宋莊公借了別人的錢轉眼就忘,可別人借他的錢,那是打死都要要回來滴,為了錢不要面子,朋友轉眼成變成仇人,仇人又轉眼變成朋友,貪得如此任性,也算是春秋時期的一大奇葩啊。

參考文獻:《左傳》、《史記》、《東周列國志》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