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答应起义的陈明仁为何没有签字,毛泽东是如何打消其顾虑的?

众所周知,陈明仁是同他的老师程潜一道在湖南长沙参加起义的。

陈明仁与程潜的师生之谊很是深厚。1924年,程潜任孙中山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校长时,陈明仁即是该校的学生。后来,这所学校并入了新成立的黄埔军校。于是陈明仁成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

原本答应起义的陈明仁为何没有签字,毛泽东是如何打消其顾虑的?

1948年底,随着辽沈战役胜利,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大势已定,国民党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经中共湖南工委策动,时任湖南省主席和长沙绥靖公署主任的程潜准备投向人民。但他又苦于没有实力,于是就想到了他的学生陈明仁。当时,陈任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

程潜主要考虑是:以他对陈明仁的了解和两人深厚的师生友谊,相信陈明仁会和自己共进退。于是他向时任华中“剿总”司令的白崇禧提出了调陈明仁和他的一兵团到湖南的请求。

令人没想到的是,白崇禧竟然很快同意了程潜的请求。因为,白也有他自己的如意算盘:陈明仁在东北免职后,是他一手将赋闲的陈明仁重新起用的。某种程度上说,他算是陈的恩人。白崇禧认为,陈明仁守四平时曾与解放军血拼过,怎么也不会投向共产党。不仅如此,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陈明仁到了湖南以后,可以替桂系挡上一阵子,为白崇禧将来在衡阳、宝庆一线排兵布阵赢得时间。

原本答应起义的陈明仁为何没有签字,毛泽东是如何打消其顾虑的?

然而这次,“小诸葛”的算盘打空了。陈明仁到湖南后,出于对时局的总体判断,感觉国民党和蒋介石大势已去,很快即向程潜表示,愿意跟随其走和平之路。

1949年6月,程潜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递送了起义《备忘录》。但没有想到的是,“陈明仁以怕泄密为由,未在《备忘录》上签字”。

陈明仁此时的顾虑是:毕竟三战四平时,陈明仁率领他的第七十一军与东北民主联军打得异常激烈残酷。在陈明仁以为,这个“梁子”结得还是很深的。对于共产党是否能够完全理解和宽恕他,陈明仁心里并不吃底。

而共产党方面对陈明仁的这一顾虑早就想到了。当时,毛泽东委托与程潜联络的章士钊,给程潜和陈明仁写了一封亲笔信,章在他的信中转述了毛泽东关于陈明仁的话:“当时,陈明仁是坐在他们的船上,各划各的船,都想划赢吗,这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会谅解。只要站过来就行了,我们还要重用他哩”。

毛泽东的这些话彻底打消了陈明仁的顾虑。

原本答应起义的陈明仁为何没有签字,毛泽东是如何打消其顾虑的?

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率长沙绥靖公署、第一兵团部和三个军、三个保安师共7.7万余人在长沙郑重宣布起义。长沙随之和平解放。

9月7日,程潜到达北平。毛泽东亲自去车站迎接。

9月10日,陈明仁到达北平,毛泽东派聂荣臻去车站迎接。

9月19日,毛泽东邀请程潜、陈明仁同游天坛,刘伯承、陈毅、粟裕等人陪同。在祈年殿前,毛泽东与大家合影后,又单独同陈明仁合了影,并对他说:“你可以把今天的照片分送给黄埔同学,只要是送得到的,都送一张”。“后天21号,我们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就要开幕了。各方面的代表人物都有,唯独还缺少蒋介石的嫡系将领,你来了,代表性就全了”。

原本答应起义的陈明仁为何没有签字,毛泽东是如何打消其顾虑的?

主要参考文献:《毛泽东年谱》《毛泽东的人际世界》《百万国民党军起义投诚纪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