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漢末武威太守張猛作亂前後事蹟


淺論漢末武威太守張猛作亂前後事蹟

疇昔雄豪如夢裡,相逢且欲醉春暉。漢末天下大亂,生逢戰亂時期這沒得選,百姓們的發展方向也受到限制,甚至很多選擇都是被動接受的,比如成為流民,比如加入軍隊。本篇就來聊聊張猛,字叔威。

張猛是涼州敦煌淵泉人,他是名將張奐的兒子,張奐、皇甫規、段熲jiǒng三人合稱“涼州三明”,他們都在羌人中有著足夠的威望。張猛還有兩個兄弟張芝和張昶,這兩位都擅長草書,也是當世知名的書法家。韋誕誇讚張芝為“草聖”,張昶chǎng在《書斷》中也被稱為“亞聖”。

張芝是張奐的長子,而張昶是他的“季弟”,也就是最小的弟弟,說明張猛歲數比張芝小,比張昶大。再結合張猛的表字“叔威”,張芝的表字“伯英”,張猛可能還有一個沒留下名字的兄長。張猛其實也沒留下多少記載,倒是張奐在《後漢書》中有傳。

張奐擔任過武威太守,他在任上減輕了百姓的賦稅,還改掉了當地的不良風俗,使得百姓們為他建立了眾多祠堂。張奐在武威郡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所以朝廷在任命下一任武威太守時,考慮到張奐在河西的威名,就讓張猛去接任武威太守了。


淺論漢末武威太守張猛作亂前後事蹟

張猛本來是在敦煌郡擔任功曹,他和邯鄲hán dān商是同一年被舉薦的,他們兩人經常互相開玩笑,時間久了也就變成了相互嘲弄,這種事只要一方心懷芥蒂,就會產生嫌隙。張猛去涼州出任武威太守,而邯鄲商擔任雍州刺史,兩人一起前去赴任,在路上就吵了起來。

“武威多為立祠,世世不絕”——《後漢書·張奐傳》

邯鄲商赴任後轉念一想,自己才是雍州刺史,就想著幹掉張猛。但這事被張猛察覺了,而且邯鄲商的官舍和張猛的官舍離得很近,應該是邯鄲商把武威郡設立為雍州治所了,所以張猛直接帶兵去找邯鄲商了。邯鄲商被嚇到直接爬上了房頂,並且對張猛說“叔威,你是想殺我嗎?如果我死了,你也要被族誅的,我們和解好不好?”

“初,猛與商同歲,每相戲侮,及共之官,行道更相責望”——《三國志·龐淯傳》註解

張猛答應了邯鄲商,讓邯鄲商先從屋頂下來,隨後開始數落邯鄲商的過錯,並且要求邯鄲商手下的督郵負責監管邯鄲商。邯鄲商被督郵關在官舍裡審問,

但他找了個機會準備跑路,張猛一看事情要洩露了,最終還是把邯鄲商殺害了,還下令處死敢去參加邯鄲商葬禮的人,絕不赦免。


淺論漢末武威太守張猛作亂前後事蹟

這件事《後漢書》和《後漢紀》記載都發生在建安十一年(206年),而《三國志·龐淯傳》引注的《魏略》則記載發生在建安十四年(209年)。張猛在建安十五年(210年)就被韓遂解決了,在邯鄲商被殺和張猛登樓自焚這兩件事之間,還有龐淯刺殺張猛、楊豐向張猛求援等事件,

不太可能在一年間發生這麼多事,而且還是發生在他們剛剛赴任的時候。

龐淯作為州里從事,邯鄲商算是他的故主,所以龐淯下決心要為他復仇。但是龐淯還沒能進張猛所在官舍的門,就被士卒給抓住了,張猛對於殺害邯鄲商也心懷愧疚,他認為要是再殺了龐淯這種義士,他也沒法給整個雍州的義士們一個說法,最終還是把龐淯放了。

“猛以殺刺史為罪。此人以至忠為名,如又殺之,何以勸一州履義之士邪”——《三國志·龐淯傳》註解

楊豐找張猛是為了替酒泉太守徐揖復仇,張猛讓楊豐暫代都尉,楊豐回到酒泉靠著疑兵之計,成功誅殺了在酒泉作亂的黃昂。再往後,也就是建安十五年(210),就是面對韓遂的攻擊,張猛派出兵馬去迎敵,但是他派出去的人因為畏懼韓遂直接反水了,張猛知道自己必敗無疑,又不願意被活捉,最終登樓自焚而死。

“武威太守張猛假豐為都尉,使齎檄告酒泉,聽豐為揖報讎。”——《三國志·閻溫傳》註解

張猛短暫的武威太守生涯,也是涼州之亂的一個縮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