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養號需“洗稿”嗎?對洗稿灰色產業鏈應該咋看

很多自媒體人做頭條號,發現自己的內容比別人的好,但是從瀏覽量、粉絲數、點贊量,甚至收益方面都不及其他人。感到很困頓。我們在之前給大家介紹做,做自媒體,要先養號再投資做內容。

但是養號,涉嫌從其他創作者內容中借鑑,這是否就是現在喊打的洗稿呢?就這個問題,我們走訪了一些互聯網專業從業人員。

頭條養號需“洗稿”嗎?對洗稿灰色產業鏈應該咋看


發現在專業媒體眼中,洗稿和修改,借鑑內容是有本質差異的,而現代媒體傳播學很重要的方式就是形成內容聚合。

形成獨特IP的才算個人作品,純事件新聞不存在“洗稿”問題

甲(某知名財經網站內容總監):你們指的洗稿是什麼?我認為,現在公眾對於媒體傳播有很多誤解。把內容合理的傳播,通通認為是洗稿行為。如果這樣理解,我認為80%的媒體人都在洗稿。

先要區分一下什麼才是洗稿。

如果原作者創作了一篇帶有自我IP屬性的文章或者內容,被另外的寫作者,通過修改行文再次表述了IP屬性,這才是真正的洗稿。

而如果原作者以新聞形式報道的內容,被其他創作者,再此基礎上再傳播,我們認為這是自然的傳播過程,不能視為洗稿。當然如果傳播者能交代引述,例如:據楊樹林網站報道,某地青春被偷。則更為具備傳播道德。

編者注:所以我們養號過程中,通過修改他人新聞內容,是不屬於洗稿行為的,只要該內容中,沒人他人的創作思想存在。

內容聚合後,再再創新,會形成更深度閱讀,符合用戶對深度和便利的雙需求

乙(傳媒學教授):人類歷史進步就是通過不斷吸取和總結前人的經驗基礎上,再創新的過程。從教育教學和傳播學領域,任何信息接收者更願意以最簡單的方式,接納更全面的信息。讀者文摘、網站專題等,都是通過內容聚合,並刪節多餘內容,為讀者呈現出更便利的信息獲取方式。

引述他人信息是必然,我們主要看,能否在聚合基礎上,產生新的創新內容。例如:我看到的一個新號採用辣椒文化為主題,圍繞辣椒相關從引薦內容聚合,逐漸讓讀者形成獨特的閱讀知識和文化。

編者注:傳播領域看,聚合信息,實現再創造是用戶喜歡的。從這種理念來看,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現在很多自媒體在廣泛傳播新聞內容了,通過他們的編輯吸納專業領域信息,可以讓粉絲獲取更精煉的信息。


頭條養號需“洗稿”嗎?對洗稿灰色產業鏈應該咋看


知名網站也在採用“改新聞”方式,豐富內容,吸引讀者關注

丙(網站小編):很多股票網站,財經網站都在“改新聞”,也就是你們說的洗稿,但我們不認為這是洗稿。十年前,美國媒體就在印度僱傭記者,通過互聯網對照股市行情了外間報道,改寫新聞。印度做這些工作,和軟件外包並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

而在中國卻被成為地下產業鏈,灰色地帶,我們覺得這是一種認識上的落後。

編者注:通過編輯改稿,形成內容聚合,從而形成同好粉絲的聚合,這是一種自然的媒體傳播屬性。

丁(大學生):我有同學在為一些小公司做洗稿工作,現在也有一些知名的網站委託他修改新聞。他將每日上市公司提交的財務報告中,檢出內容,形成一篇新聞稿。據說30元一篇,也有隻給10來塊的。每天能完成60-80篇,最少也能做40篇,收入還不錯。每月都能領到2000-3000不等。

不過這種工作對人長進不大,很多機械化勞動,很多同學也不愛幹。只有少數人,通過工作中,獲取了大量信息,畢業後就從事這個行業了。

我們覺得現在很多財經網站登載的財報快訊都是這麼幹出來的,我是不讀不信的,太垃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