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应会享受孤独》


国学•楹联堂||《书法家应会享受孤独》|罗杨先生

文化学者、博士生导师。

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

中国文联第八、九届主席团委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中国书法家协会中直分会副会长

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

中和圆融书画院名誉院长

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会名誉院长。

曾任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出版有《中国传统文化速读丛书》《警世格言.传统文化名言》《中国历代帝王陵》《守望乡愁》《守望中国节》《守望古村落》《罗杨书法作品集》《罗杨摄影作品集》等。

人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回到自己,让心灵与灵魂对话。从而找到古人那种“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意境。与朋友一起游山玩水是旅游,只有自己独立面对苍山大海才能真正与大自然沟通;和同道谈古论今、引经据典是闲聊和讨论,唯有自己沉浸于古今经典法帖杰作的时候才会有心领神会的感悟。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否会独处可以检测出一个人的灵魂深度。有时候独处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和美妙的体验。会独处的人即使在寂寞的时光里也会变得充实。

当尚未见穷期疫情仍让我们处于隔离状态的情况下,你是焦躁不安还是顺其自然,是惦记着曾经繁忙的应酬还是放下了红尘宁静致远。人生最难的是放下,放下才能让驿动的心归零。放下可以成全自己,让自己摆脱世俗的纠缠和烦恼的骚扰,让自己得到解脱,让内心获得自由。因为一个人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回到自己,让心灵与灵魂对话。从而找到古人那种“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意境。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疫情给了我们以难得的“休闲”时光,不要焦急,时间总是一日一日的过,我们可以一日一日的习字,一日一日的读书,修行是无止境的,人的生命韧性是惊人的。近日读书时发现,“学校”(school)这个词最早源于希腊文(schole),其最初的意思竟然是“休闲时光”。因为在古希腊的古人那里只有解决了温饱后有了空闲的人才能去上学。从这个词源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悟到什么,人类的祖先早就提醒我们什么才是学习的初心和本质。学习书法的意义是不是更在于修身养性呢。

古人对于人生的传世价值提出了“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之说。对于书法作品而言,判断其是否具有创造性,不仅在于作品技法的娴熟、笔墨的技巧,而更在于作品是否有文化的内涵和灵魂的高度。如果一个书家写了一幅毫无精神高度和艺术灵感的字,抑或一个学者写了一本儿人云亦云拾人牙慧的书,则他们都称不上是创造。而只有像王羲之写《兰亭叙》那样陶醉于一派崇山峻岭之间,像苏轼写《寒食帖》那样感悟出人生的悲凉,如果今天我们能够读懂一首诗,听懂一曲古琴……那么在你的书法创作过程中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此你才称得上是在创造了。

这些天临帖时,偶尔翻到杨绛先生为钱钟书先生《槐聚诗存》所写序言的手稿,毛笔抄录工工整整。先生自称“笔笔呆滞但求削平竖直”,先生不以书法著称而是当之无愧的文豪,透过他的字读着他的文,我能感到其中的那种有如其人生平静,执着,又宽厚慈祥的风骨,有着足以打动读者心灵的震撼。就好像先生自己所说,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越浓烈。我想,练字何尝不是这样呢,既要在技法上下反复磨练的苦功,还要在内涵上有文心雕龙的才华,才能够放射出迷人的光芒。因此,只有有灵魂的书法方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真正的书法创作为的是得到灵魂的快乐,他不会被外界的诱惑所媚俗,也不会为市场的利益所诱惑。他的乐趣只在于创作的本身。曾经有出版商催促罗曼.罗兰把文稿写得多些快些。而罗曼.罗兰回答道:“一棵树不会太关心它结的果实,他只是在他生命汁液的欢乐流溢中自然生长”。写书法也应该有这样一种好的心态

与朋友一起游山玩水是旅游,只有自己独立面对苍山大海才能真正与大自然沟通;和同道谈古论今、引经据典是闲聊和讨论,唯有自己沉浸于古今经典法帖杰作的时候才会有心领神会的感悟。卢梭就说过:我独处时从来不感到厌烦,而无为的忙碌才是让我忍受不了的事情。

要么静心读书,要么动身远行,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既然现在不能远行就让我们在独处的时光里多读书多习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