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不是因仁慈或犹豫不决,而是因为不能杀

作为古代著名的一次饭局,鸿门宴跌宕起伏的过程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这场饭局也把当时各方势力的勾心斗角,每个人的居心叵测展现的淋漓尽致。这场改变历史走向的饭局结果大家都知道,刘邦全身而退,这也让项羽错失了一次除掉刘邦的绝好机会。

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不是因仁慈或犹豫不决,而是因为不能杀

很多人都为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而感到遗憾,能除掉刘邦就不会有后来乌江自刎的悲情结局,但这次本文要跟大家讲的是,其实项羽在鸿门宴上本来就没有想杀掉刘邦,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来讲一下鸿门宴的起因和经过

公元206年,刘邦率先攻入了咸阳,他进入咸阳后,看到秦朝宫殿内不尽其数的财宝和宫女,忍不住就想将其占有。但他身边的谋士劝谏他说:“关中地势险要,富庶发达,一直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您如果在关中地区征召士兵,把守好函谷关,必定能抵御各诸侯军队,并拥有此地。”刘邦觉得言之有理,并且他也是个有大志向的人,所以就实施了这个计划。

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不是因仁慈或犹豫不决,而是因为不能杀

但这就让项羽非常恼怒,项羽身为西楚霸王,当时天下诸侯几乎都听命于他,刘邦把函谷关紧闭,阻挡自己进入咸阳,显然是居心不良,所以就命大将英布担任先锋,攻破函谷关。函谷关攻破后,刘邦的手下曹无伤主动做了项羽的奸细,他跟项羽禀报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这话一出,项羽立刻大怒,打算整顿士兵,第二天就去攻打刘邦。

但这时候出现了一个关键人物,就是项伯。项伯是项羽的叔叔,他与刘邦手下大将张良私交甚好,听闻项羽要讨伐刘邦,他就骑马连夜赶往刘邦的军营,偷偷见了张良,并对张良说:“赶紧跟我走吧,项羽明天就要出兵攻打刘邦,你在这必定被项羽所杀。”但项伯没想到的是,张良对刘邦非常忠诚,不仅没有走,还把这件事告诉了刘邦。刘邦听闻之后被吓出了一身冷汗,急忙寻求项伯的帮忙,为了讨好项伯,他还与项伯定下了女儿的亲事,结为亲家。

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不是因仁慈或犹豫不决,而是因为不能杀

项伯

项伯对刘邦的印象非常好,就决定帮帮他。回到项羽阵营中,他主动跟项羽说:“刘邦并没有称王的意思,他事先攻下咸阳,就是为了等你来接手咸阳城。如果你此时攻打刘邦,就等于去攻打一个有功劳的人,这会让天下人觉得你不义啊。”项羽觉得言之有理,然后项伯又说:“明天刘邦会来亲自给你道歉,我们就好好招待他吧。”

第二天,刘邦果然带着数百名随从来到了鸿门,鸿门宴就此开始。在宴会中刘邦首先表明了态度,他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要背叛楚王,我也没有想到自己能率先攻入关中,城中的金银珠宝我都丝毫未动,就是为了等楚王到来。现在有小人谗言,这明摆是想离间我们的关系。”听了这话,项羽在宴会中也没有想对刘邦下手的意思了,但他的亚父范增却心急火燎的,一直给项羽使眼色,让项羽趁大好机会赶紧除掉刘邦,但项羽丝毫没有理会,颇有些“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意思。

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不是因仁慈或犹豫不决,而是因为不能杀

眼看项羽不为所动,范增又找来项庄,让他在宴会中表演舞剑,并趁机杀了刘邦,但这个意图太明显了,一眼就被项伯看穿。项伯为了保护刘邦,也起身开始舞剑,来为刘邦抵挡项庄的行刺。刘邦见势不妙,以上厕所为由,就趁机赶紧跑了。

项羽起初想杀刘邦,是因为他听闻别人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在众人都觉得应该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的时候,为何项羽又放走了刘邦呢?其实项羽不杀刘邦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不是他不想杀,也不是一时心软,而是另有原因,他不杀刘邦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嫡系部队太少。项羽攻打刘邦之前,号称军队百万,其实只有四十万,而且在这四十万士兵中,真正属于他自己的军队也就十万左右,其他士兵都是隶属各个诸侯,真正打起仗来,不一定好使。刘邦攻入咸阳时,他号称有四十万军队,其实只有十万,但这十万军队是刘邦自己的。以军队数量来讲,项羽其实并不占很大的优势。

第二,刘邦先入为主,占据地理位置的优势。

刘邦率先攻入咸阳,并与咸阳百姓“约法三章”,深受百姓拥护。而且咸阳城物资丰富,刘邦在咸阳城的军事部署非常严密,如果强行攻打咸阳,可能会让项羽损失惨重,这也是项羽所忌惮的。

第三,项羽刚愎自用,以为刘邦不敢与自己作对。项羽是一个非常自大的人,刘邦在鸿门宴上低三下四地跟他道歉,让他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以项羽高傲的性格来看,他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己的强大的武力已经震慑住了刘邦。项羽显然低估了刘邦的狡诈,而且对于崇尚武力的项羽来讲,他也不屑于用鸿门宴这种下三流的计谋获取胜利,如果真要除掉刘邦,他更倾向于用武力解决。

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不是因仁慈或犹豫不决,而是因为不能杀

第四,为了诸侯的稳定。早先项伯跟项羽曾说道,刘邦攻下关中就是为了迎接项羽的到来,这样的功臣不能杀,而且刘邦自己也说了他没有称王的意图。按照这个解释来说,刘邦完全就是个功臣,如果项羽此时把刘邦给杀了,势必会引起其他诸侯的不满,也会让他们人人自危,好不容易构建起来的秩序也会迅速分崩离析,这也是项羽最不愿意看到的。

综上所述,项羽处于对自己的利益考虑而不杀刘邦,也是有他合理的原因的,并非因为仁慈或者是犹豫不决。但项羽失误的是低估了刘邦的野心,也低估了刘邦的狡诈,最终错过好机会,让自己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欢迎阅读文化历史那些事的原创文章,大家有什么想共同讨论的,请在下方留言或私信,一起分享阅读乐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