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位皇帝貢獻極大,拿下了多項第一,後人卻抓著他的過錯辱罵


歷史評價一向是比較複雜的事情,畢竟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所有歷史資料都是從前的史官記錄的,這些簡單的文字並不能完全反映一個人的性格與思想。比如說嬴政,因為一些歷史事件,他被稱為暴君,受到了後人的唾罵。但實際上我們縱觀他的一生,就會發現,在那樣的時代下,他的成就無人能及。

中國這位皇帝貢獻極大,拿下了多項第一,後人卻抓著他的過錯辱罵

中國自公元前二世紀開始,步入封建時期,嬴政一手建立了歷史上的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自稱皇帝,他也是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嬴政出生於河北邯鄲,二十二歲的時候就成為了秦朝的皇帝,在十幾年內完成了統一大業,是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

嬴政的出生比較複雜,他的母親原本是呂不韋的姬妾,後來被獻給異人,之後生下一個孩子取名為嬴政。而他的親生父親究竟是誰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認為是呂不韋,還有人認為是異人,這一點直到現在還沒有定論。嬴政十三歲的時候父親便去世了,他當時年紀太小無法親政,朝中大權一直被呂不韋牢牢掌握在手中。

中國這位皇帝貢獻極大,拿下了多項第一,後人卻抓著他的過錯辱罵

嬴政即將親政的時候朝中局勢十分混亂,嫪毐憑藉太后的寵愛大肆發展自己的勢力,地位逐漸與呂不韋相當。後來嫪毐與太后還生下了另一個孩子,於是他便一直說自己是嬴政的“假父”。不過這話他可不敢在嬴政面前說,但天底下沒有不漏風的牆,這話後來還是被傳到了嬴政耳中。

嫪毐生怕被嬴政處死,便準備先下手為強造反,不過嬴政早有準備,很快發兵平定叛亂。嫪毐被抓住處以極刑,死狀十分慘烈。嬴政也沒有放過太后,他將太后軟禁,親手摔死了同母異父的弟弟。經歷了這件事之後,嬴政決定收回所有的權利,他將呂不韋的所有職務罷免,並且將其逐出秦國。

中國這位皇帝貢獻極大,拿下了多項第一,後人卻抓著他的過錯辱罵

嬴政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他完全掌握了秦國後便將目光放到了周圍的國家,他聯通李斯一起,想出了兼併之戰的具體政策,就是要聯合離得比較遠的國家,先把秦國周圍的國家給攻下。憑藉著這種“遠交近攻”的策略,秦國逐漸將周圍的國家都蠶食乾淨,在九年之內完成了全國統一。

完成了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大業後,嬴政還不滿足,他知道,要管理如此龐大的國家,依靠以前的制度是不可行的。他將從前的分封制改成了郡縣制,把所有的權力全部集中到自己手中,極大鞏固了封建帝王的統治權。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制度改革,此後封建王朝的制度基本都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中國這位皇帝貢獻極大,拿下了多項第一,後人卻抓著他的過錯辱罵

將管理制度這些硬性的制度改變後,嬴政覺得自己需要一個獨特尊貴的稱呼。他想到遠古時期人們最崇拜的三皇五帝,他們因為自己的功績被後世銘記,如今自己完成了統一大業,應該也有資格與三皇五帝相提並論,於是便從這個稱號中取了“皇帝”二字,作為自己的稱呼。

皇帝這個稱號是他發明的,他也是第一個使用者,此後這個稱號被沿用至封建王朝覆滅。除了以上這些事情外,他還第一次統一了全國的文字和錢幣,讓國內文化與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中國這位皇帝貢獻極大,拿下了多項第一,後人卻抓著他的過錯辱罵

嬴政的一生有許多謎團,他的死因也一直沒有確切的說法。嬴政是在沙丘出遊的時候去世的,但關於實際的死因一直沒有定論。有人認為秦始皇是自然病死的,根據史料記載,他的聲音是“豺聲”,聽上去十分沙啞,因此能推斷他有一定的健康問題。而且他從小身體就不好,再加上聲音比較沙啞,所以他可能患有氣管疾病。他在位期間還十分勤政,這種生活習慣可能也影響了他的身體健康。

中國這位皇帝貢獻極大,拿下了多項第一,後人卻抓著他的過錯辱罵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秦始皇不是自然死亡。在野史中有相關記載,他去世的時候右耳有一根一寸長的鐵釘,不過真偽性有待驗證。而且嬴政一死,趙高與李斯兩人就在極短的時間內聯合起來,篡改了遺詔,讓胡亥繼位。這樣周密的計劃肯定需要一定的時間籌謀,因此有考古學家推斷他們兩人與秦始皇之死脫不了干係。總之,嬴政不算一個完全的正面人物,但我們在批判他的暴虐行徑的時候,也不能忘記他的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