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入青樓,成一代名妓,卻不愛帥哥愛老頭,24歲嫁60歲才子

古人要求婦女三從四德,她敢和男人高談闊論;身陷囹圄,她奮不顧身追求幸福;國難當頭,她敢以死明志;受人欺辱,誓死也要保全尊嚴。

氣節如寒梅傲然。

她,就是柳如是 。

5歲入青樓,成一代名妓,卻不愛帥哥愛老頭,24歲嫁60歲才子

柳如是本名楊愛,字如是,又稱“河東君”,因讀宋朝辛棄疾《賀新郎》:“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

柳如是生於浙江嘉興,自幼家貧,5歲被賣給江南名妓徐弗收養。

因聰慧靈秀,徐弗教其詩書歌舞畫,幾年過去,柳如是翰墨丹青,彈唱度曲,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名列秦淮八豔之首。

柳如是雖為女子,容貌俏麗,性情卻豪爽豁達,常著儒服男裝,遍交吳越名士,吟詩作畫,縱論時勢,眼界胸懷都很開闊。

顧苓在《河東君小傳》中記載她:“幅巾弓鞋,著男子服,神情灑落,有林下風”。

如此貌美又別具一格的柳如是,自然引得青年才俊們競相追逐。其中,有個叫陳子龍的男人對她一見傾心。

陳子龍,明末清初有名的才子,16歲即中了童子試,風姿卓卓,才華橫溢,一向喜歡有識之士的柳如是自是芳心暗許。

她愛他的書生意氣,更愛他的豪爽激情,情到深處,柳如是甚至模仿曹植的《洛神賦》,給陳子龍寫了一首《男洛神賦》:

“啟奮迅之逸姿,信婉嘉之特立。

群嫵媚而悉舉,無幽麗而勿臻。”

如此大膽熱烈地表達自己感情的女子,在當時,也就只有柳如是了。

5歲入青樓,成一代名妓,卻不愛帥哥愛老頭,24歲嫁60歲才子


然而,縱使兩人愛得再熱烈,陳子龍已是使君有婦,更無勇氣逾越禮教,而柳如是漂泊多年,內心早就渴望找個依靠,但如果要讓她做一個小妾,以她的剛烈清高,也是斷然不願意的。

她柳如是要嫁的郎君,不僅要愛她,更要護她、懂她、敬她。於是痛下決心,斬斷情絲,縱然勞燕分飛,也要保全人格尊嚴。

雖身世悽慘,淪落風塵,但實則情非得已。自尊自愛,自在人心。

此後,也有不少名士仰慕柳如是才貌,請求一睹芳容。

但曾經滄海難為水。柳如是一概不見,也不願意降低擇偶標準,甚至揚言:非才學如錢牧齋(彼時詩壇盟主錢謙益)者不嫁。

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初冬,錢謙益來西湖散心,居於半野堂,召集各方文人雅士來家中吟詩作賦。

5歲入青樓,成一代名妓,卻不愛帥哥愛老頭,24歲嫁60歲才子


聽聞此消息,柳如是女扮男裝,以柳儒士之名請求面見錢謙益。錢謙益估計是個沒名氣的年輕人,拒絕相見。

第二次拜訪,柳如是聰明瞭一點,遞上帖子,並賦詩一首:

草衣家住斷橋東,好句清如湖上風。

近日西冷誇柳隱,桃花得氣美人中。

見到如此清理不俗的詩句,錢謙益驚豔不已,便有心見一見作者,於是一段忘年交便開始了。

當時柳如是23歲,而錢謙益已是59歲的老者。但柳如是豈是世俗女子?

她傾慕的,是一個人的學識和才華,只要有真才實學,青年也好,老翁也罷,她都欣賞。年齡於她而言,不過是一串數字。

相愛8個月後,錢謙益冒著天下之大不韙,在原配夫人仍健在的情況下,以正妻之禮迎娶柳如是,並昭告全城。

一個是朝廷重臣,一個是秦淮名妓,兩人的身份地位和年齡有著雲泥之別。

這段姻緣遭到了幾乎所有人的白眼和譏笑,不少人在路上朝他們扔雞蛋、爛菜葉子,只有唾罵,沒有祝福。

但柳如是眼裡心裡都是掩蓋不住的幸福和開心,她拒絕像傳統的新娘子那樣以紅布蒙面,而是仰面朝天,讓錢謙益牽著自己的手大膽地接受行人的注目禮,堅定地完成了這場曠世婚禮。

錢謙益還作詩自娛:“買回世上千金笑,送盡平生百歲憂”。

廖一梅曾說,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別人眼裡百般不堪的青樓女子,卻是他心頭的白月光;無數才俊名流為她傾倒,她卻獨愛垂暮之年的錢謙益。

從此,她以青春韶華陪伴他的花甲餘生,相互扶持,彼此敬重。

婚後,錢謙益專門為柳如是建了一座精美的藏書樓,取名“絳雲樓”。兩人經常在絳雲樓裡面看書、吟詩、討論,日子過得十分的愜意。

好景不長,1645年,清兵攻破南京,弘光帝棄城而逃,明朝滅亡,柳如是親眼目睹無辜百姓被殺害,內心悲憤不已,勸錢謙益一起投水殉國。

“國之不存,無以為家!你殉國,我殉夫,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來生願。” 她斬釘截鐵。

錢謙益沉思良久,卻以“水冷,不能下”的可笑理由拒絕投水。

沒想到自己嫁的一代文豪、仁人志士卻如此軟弱,柳如是氣得差點暈過去,“奮身欲沉池水中”,最終被錢謙益攔了下來。

後來,錢謙益降清去北京做官,攜柳如是同去,但她拒絕北上,臨走時,柳如是竟穿著象徵朱明王朝的大紅衣衫站在道邊為丈夫送行。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杜牧的這句詩原本是諷刺國家滅亡,秦淮歌女卻只知縱情鶯歌燕舞,但他卻不知,在明末亂世,又有多少秦淮歌伎,英氣逼人,比男兒更有骨氣。

原本,柳如是可以繼續和丈夫安居祥雲樓吟詩唱和,過著詩情畫意的日子,但她卻寧可赴死,也不願偷生。

一個弱女子,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足以令多少男兒汗顏?

胸懷廣闊,誓死救夫

錢謙益北上後,做了清朝的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但並不被重視,心裡又惦念著柳如是,不到半年,錢謙益稱病請辭,告老還鄉。

此前雖對丈夫貪生怕死、又侍兩朝君主的行徑較為不恥,但柳如是畢竟是個曠達女子,見丈夫有所悔改,於是決定不計前嫌,坦然迎接丈夫歸來。

1647年,柳如是誕下了兩人唯一的女兒。然而亂世沒有歲月靜好,沒多久,錢謙益因黃毓祺反清案被捕入獄。

柳如是當時正產後靜養,聽聞此消息自是心急如焚,不顧女子不得拋頭露面的婦德,拖著恢復的身體,多方奔走,鼎力相救,誓願代死或從死。

在柳如是苦心營救下,錢謙益終於死裡逃生。

出獄後,錢謙益感慨萬千:“慟哭臨江無孝子,從行赴難有賢妻。”

柳如是的有情有義,不僅贏得了丈夫的寵愛,更贏得了丈夫的敬重。

此後,夫妻二人更加情深意篤,錢謙益的抗清復明之志也更堅定。在柳如是的影響下,夫妻二人開始暗中支持各方誌士的抗清事業。

當時,一心矢志反清復明的黃宗羲與錢謙益來往頻繁,多次住在錢家。

明朝滅亡後,黃宗羲回憶說,有一天晚上,錢謙益提著一盞燈,來到他的房間,拿出七塊金子給黃宗羲說,“此內人(指柳如是)意也。蓋恐餘之不來耳。”

柳如是知道黃宗羲為反清復明到處奔走,經濟窘迫,特意要錢謙益援助。錢謙益也從來慷慨應允。

不僅如此,柳如是還大力捐助家資捐給鄭成功、陳子龍等英勇志士,以支持他們反清復明。

雖為女流之輩,柳如是卻有著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政治抱負,堪稱女中豪傑,千百年遺世獨立的奇女子!

徐天嘯評價她:“其志操之高潔,其舉動之慷慨,其言辭委婉而激烈,非真愛國者不能。”

拒絕受辱,自盡而亡

1664年,錢謙益去世,族人謀奪錢家財產,柳如是被逼無奈,憤而自盡,並留下遺書讓女兒和女婿到衙門告狀。

看透世態炎涼的柳如是在遺書上寫道:“夫君新喪,族人群哄,爭分家產,迫死主母。” 46歲的柳如是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憑藉這份遺書,最終那些爭奪財產的族人一一伏法。

柳如是本為風塵之女,卻鐵骨錚錚,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誓死也要捍衛自己的尊嚴,絕不受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