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頓單于寫“情書”向呂后“求婚”,與匈奴的繼婚習俗有關?

史書記載,漢惠帝三年,日益強盛的匈奴冒頓單于派使節專門送了一封書信給呂后,呂后看後勃然大怒,召集了將相大臣,商議要斬殺使者,發兵攻打匈奴。

冒頓單于的信中寫的什麼內容,讓呂后如此生氣?在太史公的《史記》中並沒有記載,倒是《漢書》中記錄了書信的詳情。

孝惠、高後時,冒頓浸驕,乃為書,使使遺高後曰:“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漢書.匈奴列傳》

信中,冒頓先來了一段自我介紹:“我是一個孤獨的君主,出生在沼澤之中,長成於牛馬成群的曠野之上”。勾勒出濃濃的我從草原來的畫風。

冒頓單于寫“情書”向呂后“求婚”,與匈奴的繼婚習俗有關?

然後寫到:“多次來到漢匈邊境上,願意來中國遊歷”。透露出了挑釁和威脅的氣息。自從八年前劉邦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七天(史稱“白登之圍”)後,匈奴仍多次入侵漢朝北地邊境,成為漢朝的憂患。冒頓說到“願遊中國”,是在威脅漢朝可能會引馬南下,入侵中原腹地。

接著冒頓話題一轉,竟然對呂后講起了“情話”:“你我倆現在都失去了伴侶,都悶悶不樂,無法讓自己歡娛,不如我們互通有無,結成一對”。尤其最後一句“願以所有,易其所無”,充滿情色,簡直是赤裸裸的男女間挑逗了。

插句題外話,讀到這裡,我不禁聯想到施耐庵在《水滸傳》中,魯智深火燒瓦罐寺一回,寫飛天夜叉丘小乙調戲擄掠來婦女,唱的嘲歌:“你在東時我在西,你無男子我無妻。我無妻時猶閒可,你無夫時好孤悽”。千年以後的這首嘲歌, 簡直就是冒頓單于的這封“情書”的通俗翻版。

這擺明了是在挑釁和侮辱呂后。《漢書》中形容這封信“辭極褻嫚”——話語猥褻輕慢到了極點。無怪性格剛毅的呂后要大怒而準備斬使出兵了。

冒頓單于寫“情書”向呂后“求婚”,與匈奴的繼婚習俗有關?

但也有一種新的觀點認為:

冒頓是依照匈奴的“收繼婚”習俗,寫了一封求婚信給寡居的呂后,其實並沒有惡意。

這種觀點的依據是匈奴有著“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娶其妻妻之”的“收繼婚”習俗,這是在那個時代遊牧民族中廣泛存在的一種習俗。

鄭州大學教授高凱論述過“收繼婚”習俗產生的客觀原因:因為匈奴居住在高緯度、乾旱、乾燥的寒冷地帶,土壤中有效鋅含量低,而缺鋅會導致孕婦在妊娠時死亡率劇增,從而造成男女比例失調,為了確保健康的育齡婦女儘可能的去生育後代,保證種族繁衍,匈奴就產生了“收繼婚”這樣一種社會制度。

漢高祖劉邦在兵敗後,為了減少匈奴入侵,曾經與冒頓約為“兄弟之親”,並派出宗室公主和親。既然劉邦和冒頓約為了兄弟,那麼劉邦死後,按匈奴“收繼婚”習俗,冒頓就可以娶呂后為妻。這麼看來,冒頓的這封信,其實是一封飽含深情的“求婚信”,讓失去丈夫的呂后能有新的歸宿。

高帝乃使劉敬奉宗室女公主為單于閼氏,歲奉匈奴絮繒酒米食物各有數,約為昆弟以和親——《史記.匈奴列傳》

而中原地區早在先秦時期,“收繼婚”就被視為兄嫂亂倫,受到人們指責。尤其在儒家觀念中,這是禽獸的行為。所以由於漢人和匈奴的風俗不同,才導致了呂后對冒頓的行為產生了誤解,認為是在調戲侮辱她。

但作者並不完全認同這種看法,原因如下:

1. “收繼婚”習俗只在匈奴內部存在,而冒頓單于很可能是知道漢人並沒有“收繼婚”習俗的,他是故意在用漢匈不同的習俗觀念挑釁呂后。

2.當時距離劉邦駕崩已經三年,如果冒頓真的要“收繼婚”娶呂后,為何要等到三年以後,而不是呂后剛守寡就來求婚呢?

3.信中的“數至邊境,願遊中國”充滿挑釁和威脅的氣息,並不像求婚的口吻。

匈奴單于的這封信,很大程度上是想借著輕侮呂后,讓處於守勢的漢朝按捺不住,主動挑起戰爭事端。

呂后與大臣商討如何應對匈奴時。大臣季布直言:“高祖白登之圍的敗績在前,而漢帝國剛成立不久,貿然出兵會使天下動搖“,並勸導呂后:“匈奴就像禽獸一樣,得其善言不足喜,惡言不足怒”。

呂后為大局考慮,聽從了季布的意見。以極為謙卑的語氣回了單于一封信,說自己年老色衰,已經配不上單于,請單于放過她,並送上車馬為禮。最終漢朝獻上了公主,和單于約為和親。

令大謁者張澤報書曰:“單于不忘弊邑,賜之以書,弊邑恐懼。退而自圖,年老氣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不足以自汙。弊邑無罪,宜在見赦。竊有御車二乘,馬二駟,以奉常駕。”冒頓得書,復使使來謝曰:“未嘗聞中國禮義,陛下幸而赦之。”因獻馬,遂和親。——《漢書.匈奴列傳》

就這樣,呂后犧牲了自己的名譽,暫時保全了漢匈之間的和平,為漢帝國修養生息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可稱得上深明大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