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開店,如何打好“價格戰”?重視這兩點,才能真正精準、高效

絕多數生意,最直接、最有效的競爭方式就是“價格戰”。

在絕對實力---“價格戰”的衝擊下,談技巧、談價值、談資本,都顯得有些蒼白無力。尤其,在多年前的電商零售,更是如此。

記得我剛淘寶創業,所選品類“護膚品”,就深受其害。

那時,以廣州“嘉禾幫”為主的化妝品廠家,藉助平臺化妝品行業的“野蠻發展時期”風口,依靠自身渠道優勢,一路低價、一直賤賣。多少自主品牌、經銷商、微小團隊、個體等賣家,被迫轉行,苦不堪言。那幾年,線上各個類目“價格戰”打的昏天暗地,橫屍遍野。

有人說“早幾年淘寶好做好賺錢”,其實讓你真在那個年代,你也未必突圍。

在隨著時代進步、國家號召下,淘寶平臺開始逐漸規範,提倡“共同創建良好、健康的市場環境”,重點打擊“山寨”、“偽劣”、“假貨”、“惡意低價”等不符合平臺規範的店鋪,一批又一批依靠“價格戰”、“山寨”等優勢的賣家紛紛再尋出路。

看看拼多多的現狀、再瞧瞧抖音的差評,在沒有“平臺護航”的交易下,真正令顧客滿意的有多少?更多的是忍氣吞聲、哭訴無門!


淘寶開店,如何打好“價格戰”?重視這兩點,才能真正精準、高效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年,各個平臺的“流量”都已到天花板,用戶已很難再爆發式增長;所以,每個平臺也都在“憂心”思考:如何將有限的“流量”產生最大的價值?於是,平臺越來越完善,又是小而美、又是千人千面、又是直播賣貨等等,開始主張“個性化”。

以此論證,我們可以肯定“平臺絕不會浪費流量”。平臺運營方,絕不會將“高客單”的產品,推薦給“低消費力”的顧客群體;也不會將“低客單”產品,推薦給“高消費”的顧客群體。

所以,這裡有個共性出來了:市場價值。

不僅在淘寶,還是京東,甚至其他平臺,我相信整個電商的競爭已越來越良性、理性、專業、全面化,單純以“價格”作為主力側重搶奪市場,也只是整個市場的片面一角。我們要做的“價格戰”,也隨之升級——更加精準定價,切合某個消費群的“十個便宜九個愛”心理。


淘寶開店,如何打好“價格戰”?重視這兩點,才能真正精準、高效

那麼,各行各業的市場價格五花八門、競爭對手的價格也各花入個眼,作為廠家、賣家,我們想要快速切入市場,如何進行“商品定價”實現精準群體的高效打擊?

警示:常見新手定義“產品價格”時,在沒有任何的市場分析、數據參考下,不經大腦的隨意定價,這及其容易喪失“市場份額”及自身價格競爭力。

首先,我們需要市場調查。

在淘寶搜索框,搜索類目關鍵詞,如,我公司主營產品“小學生書包”,能看到各個“價格份額”。


淘寶開店,如何打好“價格戰”?重視這兩點,才能真正精準、高效

如上圖:50~137元為60%用戶喜歡的價位。

根據這個方式,我們可以得到不同“市場份額”的價格數值,從中參考,再根據店鋪不同產品的定位,切入不同市場人群。除銷售額穩定,並具備一定顧客積累等店鋪權重外的賣家。

我建議新店、新品的前期目的,無非追求求單品的“流量”最大化;而“流量”最大化,就得先從“市場份額”開始,摸索其中的價格,開始定義。

比如:50~137元為60%用戶喜歡的價位,而新品低於或超出這個價格體系,市場份額又將變動。

注:為達到“市場份額的價格數值”精準性的參考,請搜索多個相關產品核心詞,已這個方式,參考市場再從中評估,拿捏最穩定、適中的價格段。

當然,在《新店產品梯隊佈局,打造爆款群》,我也建議大家從這個思路去琢磨,不管在不同份額的市場空間分一筆羹、還是在後續流量的突破上,都有舉足輕重的考究。

然後,我們分析同行競品。

市場調查的數值,僅是一步步確定“精準性”範圍;而分析競品價格,是為了產品在“已確定的市場份額”中,佔到優勢。

通俗點講,就是產品參考競品價格時,適度降價,低於競品打“價格戰”。現如今,我們崇尚的價格戰不再是9.9包郵。而是更“小而美”的切入某個市場份額,精準打擊。

就像我的產品,如下圖:

淘寶開店,如何打好“價格戰”?重視這兩點,才能真正精準、高效

在50~137元的60%用戶喜歡的價位中,我的新店、新品可以依託“價格戰”惡意競爭,在現有的市場快速累積銷量。

警示:當產品定義在某個市場份額後,請多分析多個競品價格,從中找到“差異化競爭點”避免烏龍;可以用優惠券立減、也可以通過順豐包郵加持、更可以增加贈品誘惑等等營銷,提高單品前期的銷量累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