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公司之痛:價格戰、人才流失嚴重……

導語:

這篇文章來源於一位長期從事醫療軟件工作的工程師,從乙方角度,吐槽了HIS廠商的難處。雖然文章已發佈多年,但如今的HIS廠商依然面臨同樣的問題,值得一看。當然,對於文末所說放棄一些不合格的客戶,小編私以為大多數企業都無法做到。觀點見仁見智,如有其它想法,也歡迎後臺留言。

HIS公司之痛:價格戰、人才流失嚴重……


我在這個行業也有快8年了,有不少的感觸,一直想把它寫出來供大家分享。但都因為時間關係沒有動筆,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促使我動筆。純粹個人感受,沒什麼條理,而且,我長期是在醫療軟件公司工作,所以更多站在乙方立場,所以作為甲方的醫療衛生機構的同仁就請多多包涵了。

英文有句話:The truths always hurt!真相總是很傷害人!就算是聽著難受,但始終要面對,做鴕鳥解決不了問題,所以我還是把它們寫出來,權當訴訴苦吧。也請各位看官支支招。


HIS行業已有快30年曆史了,經過漫長的30年發展,行業確實取得了不少成績,但作為行業重要組成部分的軟件開發商的處境卻沒有什麼改善,依然是天天過苦日子。基本上,大部分的項目都是虧本的,軟件公司都是靠接新項目來填舊項目的窟窿。因為虧本,軟件公司就很難為醫院提高良好的服務,導致醫院難受,公司也難受。我常常聽到醫院客戶抱怨:某某公司服務差,產品不行,要換掉系統等等,諸如此類的言語。似乎都是軟件公司的錯,千夫所指啊。

究其原因,真的是錯綜雜,和我們中國文化氛圍有很大關係,但化繁為簡,就是個“錢”的問題。醫院不認可開發軟件腦力勞動的價值,所以自然不願意付合理的價格給軟件公司,我經常聽到客戶說軟件都不值錢的,開發一個功能應該是如何如何簡單。這也難怪醫院客戶不認可腦力勞動和知識的價值,因為醫護人員本身的腦力勞動價值也沒有得到體現。

一個大專家的門診費也是少得可憐,甚至只有幾塊錢的專家門診費。醫護人員的腦力勞動價值長期得不到認可,又如何能認可別人的腦力勞動呢?


HIS公司之痛:價格戰、人才流失嚴重……


在國外,一套業務軟件系統少則使用10年,多則使用幾十年,舉個簡單的例子,世界航空公司的業務系統已經用了幾十年,按照現在醫院用戶的觀點,這種系統都老掉牙了,早該換掉了,但不好意思,這個老掉牙的系統依然在穩定運行,而且,將一直運行到現在很多醫院信息科的人退休,這套老系統還會繼續運行下去。

其實換個角度想,醫院與其換系統,不如繼續投入給現有的公司,不斷完善這個系統,不是更划算嗎?重新換個系統,投入成本又是何其大?除了購買系統的直接成本,醫護人員參與新系統上線的無形投入,又有沒有人算過?

換系統前,醫院要問一下:你付了足夠的費用給軟件公司了嗎?以一個800床的醫院來算,需要至少3個軟件公司的技術人員來維護和不斷響應新需求,按一個技術人員5000元/月工資算,一個月就要15,000元的人員工資,一年就要18萬的工資,還沒有算辦公費用、差旅費、軟件公司的合理利潤、資金使用費等等。醫院不付足夠的費用給軟件公司,你又如何能奢望軟件公司能給你服務好?不少醫院的客戶都總說你在我們這裡建立一個樣板,對你公司宣傳有好處,云云……大佬,飯都吃不飽,還管得著樣板不樣板嗎?現在房價多少錢?豬肉多少錢?軟件公司也是要吃飯的!


HIS公司之痛:價格戰、人才流失嚴重……

隨著新醫改的開展,國家投入加大,醫療信息化成了個香餑餑,現在很多大公司都把頭伸進來了。但醫療行業是最藐視品牌的。

誰能做好服務,就能做好項目

首先一般的三甲醫院每年的營收都有幾個億到幾十個億的收入,現在進入醫療衛生行業的所謂大公司,很多一年的營收都沒有一家醫院大,原來做ERP時面對中小企業的那種居高臨下,動不動就以諮詢專家身份教訓用戶的那種氣勢,到了醫院這裡,估計是要失靈了。

醫護人員都是和死神鬥爭的人,內心極為強大,自視甚高,想用品牌來唬住醫院用戶,這個算盤打不響,所以IDC做個一個調研,服務才是醫院採購時最大的考量,換句話說,誰能做好孫子,誰就能把項目做好。老早以前IBM就曾經進入醫院應用軟件領域,自己做應用軟件,項目在江蘇省某醫院,結果如何,大家應該都知道了。

一般的企業或政府機構,都有明晰的行政架構,從上到下有暢通的指令體系,所以信息化相對好推進。

但醫療界就好比一個武俠世界的江湖,除了掌門人、堂主、護法這些行政體系,對應的就是醫院院長、科主任,還有一個遊離在行政體系外的武林高手。就好比金庸小說《笑傲江湖》裡面的獨孤九劍風清揚,沒有任何職位,但武功蓋世,掌門人都怕他。在醫院裡面也有很多這是醫術高明的大專家,沒有任何職位,但他們的江湖地位,卻是院長都要敬讓三分,他們能影響這個項目的實施進程。

而且,醫護人員不但受過高等教育,智商很高,而且每天和形形色色的病人和家屬打交道,已經是久經考驗,情商甚高。所以,在醫院做信息化的工程師,那可是得要有三頭六臂的能耐才行。但很可憐,軟件公司的技術人員都是30歲不到的年輕人,怎麼可能搞得定這批智商和情商都這麼高的用戶?做一個醫院的信息化,

面對幾百到幾千個高端用戶,每個人都能提出形形色色的需求,不管合理不合理,軟件公司都得要響應,否則就落得一個服務差的惡名。

粗略算過,一個需求從調研、設計、開發、測試、培訓、上線,其成本是2000元,一個500床以上的醫院,少說也有1000多個需求,也就是說光針對單個項目的個性化成本就要200萬大元,還沒有算前期的研發成本,因為到每個醫院實施時,都是帶著一個成型的系統去的,而不是從零開始開發,所以前期研發成本也要分攤。如果有1000床的醫院,2000個需求都是正常的,那可是光個性化成本就要400萬,試問現在有多少個醫院肯花400萬去做一個HIS系統?

想要驗收,那更是不可能的任務,少說也要幾十個簽名,多的甚至上百個簽名,那可是比關帝爺過五關斬六將還要艱難,誰都不願意承擔責任。

如果遇到非醫療專業的信息科長,在醫院沒有江湖地位,那就更難做了。如果信息部門負責人是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醫療專家,協調能力又強的話,那軟件公司日子會好過點,至少各個科室用戶會給點面子信息科,要不然,連孫子都不如。醫療信息化需要做很多協調工作,協調不來的話,基本上項目就菜掉了,軟件公司趁早收拾包袱走人得了,否則虧得更慘。

軟件公司之痛:人才流失嚴重

醫院的客戶經常批評軟件公司人員流程頻繁,我可以負責任地說:不流動那是太陽從西邊出來。

諸位看官試想一下:工作辛苦,超負荷工作,待遇又低,誰願意在這個行業幹下去?很多離開公司的人,不是去了競爭對手,而是離開了這個行業,這才是悲哀的地方。去了競爭對手那裡,至少行業還積累了人才,離開了行業,那就是原來積累的知識徹底泡湯了。醫院的客戶常說提高待遇啊,待遇哪來啊?軟件公司不會印鈔票,得醫院給錢啊,但找醫院收錢,嘿嘿……看官自己想去吧。現在醫學院招不到醫學專業的學生,其實道理是一樣的,醫生這個職業:風險高、壓力大、待遇一般,誰願意投身這個職業?

醫療信息化的曙光在哪裡?

我想等到醫生看門診能收100元診金的時候,大概就是我們的春天了,因為只有當醫護人員的腦力勞動得到社會認可,軟件開發的腦力勞動才可能被認可,軟件工程師才可能得到合理的待遇,在這個行業待下去,形成良性循環。

或者衛生部出臺明確規定:按醫院規模,制定最低的軟件費用標準,達不到這個標準就當廢標。我們自己行業內的公司也要自律、自重、自愛,不要自己貶低自己的價值,打低價最終傷害了自己、傷害了整個行業。違反經濟規律的行為,都要受到經濟規律的懲罰的。燒錢可是很容易的,當你燒掉2-3個億的時候,你還敢燒下去嗎?

軟件公司出路在何方?

就目前現狀,我們也有應對之策。最關鍵一點:緊緊跟隨黨的思想,軟件公司首先要做強,然後才是考慮做大。先做大才考慮做強,顧著圈地,可能會砸了自己的腳。

如何做強?第一步要做的是發掘優質客戶,放棄劣質客戶,把那些唧唧歪歪的劣質客戶扔到一邊去。通過這個過程,逐步提高整個行業中軟件公司在項目過程的話語權,甲乙雙方處於相對平等的地位,行業才會進入理性發展的渠道。

據說某些醫院的專家搞了個對軟件公司的評價體系,以便醫院選擇公司的時候來評價一個公司的能力。由此得到啟發,軟件公司也需要建立一個評價體系,評價潛在客戶是否優質客戶,通過正確、客觀地評價潛在客戶的價值,從而發掘優質客戶,摒棄劣質客戶。粗略看,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評價一個項目:

一、醫院的年門診量、住院人數、臨床病區數、醫生人數、護士人數等,由此判斷這個項目的業務需求的複雜度和數量;

二、醫院年業務收入,這可以初步判斷醫院支付能力;

三、如果信息部門負責人是副高或以上的醫療專家,項目有60%的機會成功,如果信息部門負責人是專業搞計算機的技術人員,項目有60%的機會失敗,就算不失敗,過程也會很痛苦。假如信息部門同時具有質控、財 務、經營核算、醫政等職責,項目過程會順利些;

四、醫院決策層對信息化的認知程度,決定了是否願意掏腰包搞信息化,也決定了是否能強制推動系統上線。因為從某種角度上說,信息化是降低個人自由發揮空間的,統一不同個體的工作習慣,規範業務流程,也就是說會削弱某些人的利益,所以系統上線會遇到各種阻力。而且,不少時候用戶不敢直接反對信息化項目,而會找出一堆理由來指責信息系統的缺點,從而延緩系統上線進程,甚至最終把系統停下來,這就需要決策層能夠深入參與信息化,分清是非,強制推動;

五、充分了解這個醫院內部的政治格局,山頭多,自然項目就難做;

六、根據上面的資料,分析項目工作量和風險,就可以基本確定我們的項目成本,一定不能打價格戰,如果某個項目要打價格戰,或者客戶不願意掏錢,那就堅決放棄這個項目,放棄更需要勇氣!

一直覺得我們這個行業的老闆們都是智商很高,但情商就一般,醫療信息化是最不適合打價格戰的領域,但卻不斷出現低價亂市的現象。低價,最終甲乙雙方都受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