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老兵巡邏,發現一物上蹦下跳,果斷擊斃後,日本舉國為之悲痛

在二戰中,中國戰場成為了至關重要的一環,無數的軍民作出了巨大的犧牲,這才趕跑了日本的侵略者,在艱苦的十四年抗戰當中,倒也不缺乏一些黑色的幽默。

日本國內盛行的軍國主義,自然離不開日本政府的操縱和宣傳,因此自從抗日戰爭爆發開始後,日本國內會時不時的派出大量日本的記者,到前線去採訪拍攝一些“感人事蹟”,來刺激後方的年輕人。

抗日老兵巡邏,發現一物上蹦下跳,果斷擊斃後,日本舉國為之悲痛

在抗戰期間,數部叫做“軍神飯冢聯隊長”的戰地錄影可謂是特別受到日本民眾的歡迎,錄像上一個面目猙獰的日本人,正在赤裸著上身,用軍刀奮力的劈砍,看上去似乎特別的勇猛。

飯冢國五郎出生於日本一戶農民家中,在1910年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22期,到了77事變爆發之後,飯冢國五郎已經成為了101師團101聯隊長。成為了日軍當中重要的一名中層士官。

抗日老兵巡邏,發現一物上蹦下跳,果斷擊斃後,日本舉國為之悲痛

當時的日本高階軍官,並不像影視劇中那樣,親自拿著軍刀在前線衝鋒,而是在後方部署,因此中高層日均軍官在前線出現的機會並不多,然而飯冢國五郎卻是一個例外,他的表現慾望特別強烈,動不動就要去前線,舞刀弄槍一回,這剛好和日軍的宣傳科一拍即合,因此飯冢國五郎憑藉自己拍攝的一系列宣傳片,很快成為了日本國內的紅人。

抗日老兵巡邏,發現一物上蹦下跳,果斷擊斃後,日本舉國為之悲痛

1938年9月,武漢會戰前夕,日本著名的戰地記者小悞行男來到了前線,受命要拍攝一組照片回去,他第一時間自然找到了正在廬山前線作戰的飯冢聯隊長,此時中國軍隊正在奮勇抵抗日軍的入侵,利用廬山道路險峻的地形巧妙周旋,飯冢面對的中國軍隊是陸軍160步兵師,雙方在東孤嶺浴血奮戰,飯冢連續發動了15次進攻,依然無法越過中國軍隊的防線。

這也讓飯冢氣得抓耳撓腮,等到小悞行男見到飯冢的面,他眼前所謂的“軍神”飯冢,被太陽曬得和個煤炭球一樣,長時間沒休息導致雙目赤紅,頭髮凌亂,鬍子也是多日沒刮,和之前的風範差了可不是一點,然而小悞行男憑藉多年的經驗判斷,飯冢隊長那疲憊而堅毅的目光,不正好是宣傳日軍在前線奮力作戰的大好機會嗎?因此他極力要求飯冢前往戰壕,去擺拍幾張相片,好給國內的日本老鄉們看看。

抗日老兵巡邏,發現一物上蹦下跳,果斷擊斃後,日本舉國為之悲痛

聽到又有記者要宣傳自己,飯冢立馬變得精神了,此外,其他的幾個戰地軍事記者乘機為了過來,飯冢自然不能錯過表現自己的大好機會,他連上衣都沒穿,就和幾個記者來到了前線,最終,飯冢將秀峰寺西方高地定位了自己的“外景地”。這裡視線開闊,採光充足,然而同樣也進入了中國軍隊的視線。因此,幾名下屬苦勸飯冢,希望他不要幹這種危險的事情,飯冢哪裡聽得進去?他還滿足了記者的一個要求,帶上了鋼盔,似乎更加的兇悍了。他哪裡知道,就是這一頂鋼盔要了自己的性命。

抗日老兵巡邏,發現一物上蹦下跳,果斷擊斃後,日本舉國為之悲痛

飯冢抽出自己的軍刀,又是對著空氣一陣瞎比劃,烈日炎炎,他的汗水在奮力的揮灑,記者則不停地按下快門,然而飯冢等人不知道的是,對面數百米外的山頭,剛好是160師的一個哨所,飯冢也就被中國士兵發現了。

坦率來說,對面目標實在是太多,按照道理中國士兵也不太會發現飯冢的蹤影,然而他那個頭盔實在是太耀眼了。原來日軍鋼盔的塗漆技術並不好,再加上廬山一帶天氣不定,時而晴空萬里,時而傾盆大雨,許多鋼盔也紛紛掉漆。在太陽的反射下,鋼盔的亮點成為了中國哨所士兵眼中一道別樣的風景。

抗日老兵巡邏,發現一物上蹦下跳,果斷擊斃後,日本舉國為之悲痛

哨兵們拿著巡邏的望遠鏡一瞧,原來是一個沒穿衣服的日本鬼子正在上躥下跳哪!大夥看了又好氣又好笑,他們很快就叫來了巡邏的老兵,老兵手上是繳獲來的三八大蓋步槍,射程要比中正式步槍更遠,射程也能達到500米,老兵果斷的瞄準了飯冢,扣動了扳機。

只聽見“砰”的一聲,表演完心滿意足的飯冢正在和記者挨個道別呢!槍聲一響,他也隨之倒下,這個距離的子彈,殺傷力並不強,然而或許是天註定,子彈剛好打在了飯冢的心臟處,因此他也就悲壯犧牲了。

抗日老兵巡邏,發現一物上蹦下跳,果斷擊斃後,日本舉國為之悲痛

消息很快被幾個日本記者帶回了國內,日本舉國悲痛,他們自發的哀悼這位聯隊長兼影星的犧牲,日本政府還特意追封飯冢為陸軍少將,有了這一次的教訓,後來的日本鋼盔,基本上都塗了煤焦油防止反光,而他們的日本軍官,也沒有再輕易的上前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