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禪讓的燕王噲

“禪讓”是我國古代政治權力更替的一種重要形式,堯舜“公天下”的無私歷來被後人所頌揚。所以,三代以來,“禪讓”之事史不絕書。

但是,無論是同姓帝王之間的“內禪”,還是讓位於外姓的“外禪”,大多是披上華美外衣的陰謀與作秀,內裡卻是數不盡的虛偽和醜惡。即便是親如父子,如李淵讓位給李世民,乾隆讓位給嘉慶等等,都有其不得已的原因,雙方都是各懷心事小心翼翼;至於王莽、曹丕、司馬炎、楊堅之類強權在手的人物,“禪讓”只是換了說法的攫取而已;甚至於堯舜的“禪讓”,也引起了許多後人的懷疑,“堯幽囚,舜野死”的說法古今不絕。

真心禪讓的燕王噲

堯舜禪讓


那麼,有沒有發自真心的“禪讓”呢?還真有。

讀《資治通鑑》,我發現,燕王噲讓位於國相子之雖然最終導致了燕國大亂,卻是古代歷史上少見的一次真心的“禪讓”。

燕王噲,姬姓,名噲,燕易王之子。公元前321年,燕易王去世,噲繼位為君。燕王噲重用國相子之推行改革,不久後就禪位於子之。《資治通鑑》記載:“王(燕王噲)因收印綬,自三百石吏已上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噲老,不聽政,顧為臣,國事皆決於子之。”

燕王噲做了幾年國王,就把王位讓給了國相子之,自己反而做了臣子,大臣的任命,國事的決斷都交給了子之。

這是一次誠心實意的“禪讓”,不是在對方逼迫之下的無奈之舉,也不是別有用心的傳位不放權的行為。

真心禪讓的燕王噲

燕王噲


燕王噲為什麼要這樣做,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燕王噲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是一個書生氣十足以致於有點迂腐呆滯的人。他“好賢”、“好仁”,韓非子曾說他:“燕君子噲,邵公之後也。地方數千裡,持戟數十萬,不安子女之樂,不聽鍾石之聲,內不湮汙池臺榭,外不揮戈田獵,又親操耒以修畎畝。子噲之苦身以憂民如此其甚也,雖古之所謂聖王明君者,其勤身而憂世不甚於此矣。”作為一位國王,他勵行節儉,反對奢侈,愛惜民力,甚至親自耕作勞動,他“勤身而憂世”的程度甚至超過了古代的“聖王明君”。

燕王噲想要施行“仁政”,和許多儒家學者一樣,他推崇“賢者治國”之道,他對歷史上堯舜禪讓的傳說非常仰慕,希望通過自己的實踐能夠建立一種君位任賢的制度。所以他才會主動讓出王位,想要用自己的行為給世人做一個表率。

於是,他這一天真的想法就被野心勃勃的子之所利用了。子之是一個玩弄權術的高手:在燕王噲面前,他迎合對方讓賢推能的心理,把自己偽裝成一個賢者;而在朝中,他培植親信,四處拉攏,為自己製造聲勢。

就有人接連不斷地在燕王噲面前為他說好話。比如,蘇代為齊國出使燕國時,燕王噲問他:“齊王這個人怎麼樣?”蘇代說:“必定不能稱霸。”燕王噲問:“為什麼?”蘇代就說:“因為他不信任大臣。”於是燕王噲就更加信任尊重子之了。其實,子之和蘇代是兒女親家,為此,他還以百金贈送蘇代。

真心禪讓的燕王噲

蘇代


還有一次,鹿毛壽對燕王噲說:“人們稱道堯是賢明君主,就是因為他能讓出天下。現在燕王您要是把國家讓給子之,就能與堯有同樣的名聲。”燕王噲於是就把國事全都託付給了子之,子之的權力更大了。

還有人勸燕王噲把王位禪讓給子之,他說:“夏禹舉把天下傳給伯益,後來夏啟奪回了天下。於是天下人說夏禹名義上將天下傳給伯益,實際上是讓夏啟自行奪取天下。現在大王說將國家託付給子之,而官吏全是太子的人,這就是名義上交付給子之,而實際上還是太子當權。”於是,燕王噲就削弱了太子的權力,把任命官吏的權力全交給了子之。

終於,公元前316年,子之面南稱王,燕王噲反而做了臣子。

可惜的是,燕王噲自以為的“推賢行仁”的“禪讓”行為,卻讓燕國和他自己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事實證明,被他看著的子之並不是賢者,更沒有治國的才能。在子之當國的三年裡,燕國政治混亂,百姓恐懼。

真心禪讓的燕王噲

子之


失去繼位機會的太子姬平心懷怨恨,聯合將軍市被髮動兵變,想要殺死子之奪回王位。雖然子之打敗並殺掉了太子和市被,但這次內亂達數月之久,燕國“死者數萬人,百姓恫恐”(《資治通鑑·周紀三》)。

燕國內亂,鄰居齊國和中山國都來趁火打劫。

公元前315年,齊宣王命令匡章帶領軍隊攻打燕國。燕國百姓痛恨子之,大開城門,並不抵抗,所以齊軍很快就攻下了燕國的國都。齊軍抓住了子之,把他剁成了肉醬,燕王噲也被殺死。齊軍十分殘暴,在燕國大肆屠殺搶掠。於是燕國百姓紛紛反抗,齊軍被迫退出了燕國。

同時,中山國也奪取了燕國的大片土地。據出土的中山王鼎銘文記載,在燕王噲讓國子之的時候,中山國的相邦司馬賙“率三軍之眾,以徵不宜(義)之邦”,為中山國“闢啟疆土,方數百里,列城數十,破敵大邦”。

此時的燕國,已經到了亡國的邊緣。幸而趙國一直想吞併中山國,不願燕國就此破滅。趙武靈王把流亡在韓國的公子姬職請到趙國,立為燕王,並派將軍樂池把他送回了燕國,他就是燕昭王 。

《淮南子·人間訓》裡說:“燕子噲行仁而亡。”真心“禪讓”燕王噲卻由於“禪讓”而搞得國家大亂,自己也丟了性命,確實讓後人感嘆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