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認定為《富春山居圖》為贗品,結果卻令人捧腹

故事發生大清乾隆年間的,這一天,乾隆爺正在書房裡,饒有興致地欣賞著《富春山居圖·子明卷》,眾所周知,乾隆皇帝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彈幕大王”,高興之餘,當然不忘蓋上幾枚印章,發幾句感慨,《富春山居圖·子明卷》當然也難逃其手。

乾隆認定為《富春山居圖》為贗品,結果卻令人捧腹

突然,貼身太監急匆匆的衝了進來,膽怯的聲音說道:“乾~乾隆爺,富察大人派人送來一幅作品,說是《富春山居圖》。(對!你沒有猜錯,就是他,《延禧宮略》裡面的富察·傅恆)

乾隆心中一驚——怎麼可能,他這肯定是假的,管他的,我就打開看看吧!

畫卷展開之後,乾隆皇帝的內心有一萬匹泥馬在奔騰。這幅作品,無論是在筆意還是跋文上,都遠遠超過乾隆手中的子明卷。這下可如何是好呢?

原來,由於乾隆爺的鑑賞能力實在有限,他早已經在《富春山居圖》子明捲上蓋上了幾十方印章,並寫下文字判定其為真跡,但他意識到自己之前被忽悠了。

乾隆認定為《富春山居圖》為贗品,結果卻令人捧腹

慘不忍睹

但乾隆是誰啊,堂堂大清帝國的皇帝啊。怎麼能夠承認錯誤呢?世間最大莫過於面子。乾隆就說了:“你這個無用師卷啊,儘管筆意不錯,但我看來,還是與子明卷稍遜一等,差點火候。”



也正是因為乾隆的這次“錯誤”,真正的富春山居圖才得以保留其本來風貌。說到這裡,還真心感謝乾隆爺高抬貴手,放過了無用師卷,哈哈哈!

乾隆認定為《富春山居圖》為贗品,結果卻令人捧腹


我們知道,《富春山居圖》的真跡是被分成了兩截的,前半截叫做無用師卷,後半截叫做剩山圖。至於為什麼變成兩截,大部分觀點認為是火燒的,但也有專家跳出來說是故意剪裁的。那麼結果到底是什麼呢?

首先,廣為大家接受的說法是燒壞的,據說吳洪裕臨死之際,要燒《富春山居圖》和《千字文》,給自己殉葬。吳死後,家人先燒了《千字文》,次日再燒《富春山居圖》。就在國寶將要付之一炬的時候,吳洪裕的侄子吳靜庵忽然跳出來,把畫搶救出來了。

說故意剪裁的專家說:“吳哄裕的父親叫吳之據,他在每兩頁接縫處都留下了自己的私印,剛好無用師卷和剩山圖接起來,接縫處的印章就可以完整的拼接起來。”

話不多說,我們就來看看吧,明顯可以看出接縫處的印章確實可以拼接完美,但是問題來了哦!看我圈點的地方,山形拼接不完整,仔細放大看,樹的形狀也無法拼接完成。

乾隆認定為《富春山居圖》為贗品,結果卻令人捧腹

如果要說剪切,為什麼剩山圖那麼短,而無用師畫幅如此之長呢?

另外,古人作偽的技巧可不是一般的,我們熟知的張大千便是一位作偽高手,他作偽的畫至今仍有許多被當作真跡藏在各國的博物館裡,區區一枚印章,不過是小菜一碟。所以,結果也就不言而明瞭吧!

最後,我們還是擦亮眼睛,來欣賞一下,《富春山居圖》的真跡吧。

無用師卷

乾隆認定為《富春山居圖》為贗品,結果卻令人捧腹

乾隆認定為《富春山居圖》為贗品,結果卻令人捧腹

乾隆認定為《富春山居圖》為贗品,結果卻令人捧腹

剩山圖

乾隆認定為《富春山居圖》為贗品,結果卻令人捧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