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戰疫日記|麥嵐:在這裡,每個人都是真正的戰士

抵達武漢已經兩天了,一切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開展。我曾經參加過“禽流感”患者的搶救及診治工作,2015年加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南院急診科大家庭。因為我有著多年危重症搶救工作經驗,在急診中也是主要負責危重症的工作任務。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後,整個過年期間我都在急診上班工作,幾乎沒有休假。


逸仙戰疫日記|麥嵐:在這裡,每個人都是真正的戰士

麥嵐主治醫師(右一)和同事們為進入病區做準備

2月6日晚上,我在急診值班時,看見醫院發通知需要緊急召集醫療隊趕赴武漢支援,我當時馬上就發信息給我們餘濤副主任,詢問我是否達到支援的條件。因為我執業證書也是“重症醫學專業”,我覺得憑藉我所學和既往經歷,我可以為武漢、為國家盡一份綿薄之力。不過,我是一個單親媽媽,當時有一個念頭閃過:“我去武漢了,我的兒子怎麼辦?我如果很長時間不能回來怎麼辦?他如果開學了,誰可以照顧他生活和學習?”很多很多問題湧進我的腦海裡。但是當餘主任說我可以去的時候,我還是決定要申請去武漢支援。於是我馬上打電話給家人,告知他們我的想法。我的家人們都壓抑著難過、不捨的情緒,對我說:“我們會支持你!孩子交給我們吧,放心!”當時我的眼淚就流下來了。

逸仙戰疫日記|麥嵐:在這裡,每個人都是真正的戰士

出發前,麥嵐主治醫師(第一排右三)與同事們合影

兒子在電話裡也有捨不得我的聲音,但是他還是叫我放心,他會等我回來,他還一直叮囑我不要感冒,不要被病人傳染了。當晚連夜就收拾行李,天未亮我就帶著需要交給我爸爸的東西去告別,看著爸爸忍住不哭的樣子,我都不敢多看一眼,怕自己會哭出來。我真的很謝謝我的家人,能接受我“自私”的決定,要隻身趕往武漢支援,放棄小家、完成大家。特別是我兒子,他才8歲多,就比同齡孩子要更懂事,特別體諒媽媽。

逸仙戰疫日記|麥嵐:在這裡,每個人都是真正的戰士

來到武漢,我其實知道工作壓力及強度肯定是很大的。我多年在ICU、急診一線工作,平時經常參加馬拉松比賽,也是為了能有更好的身體和體能保證完成高強度的臨床工作。在武漢這邊,我們醫療隊支援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專門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因此比收治輕症患者的醫院要求更高,上崗前反覆培訓防護工作要求,並充分了解這邊疫情的嚴重性。

今天是我們第一天入病區,我知道上班時間在醫院裡不能進食,而且一旦穿上防護服不能隨意脫換,因此我一早起床都不敢喝水,吃了早餐後就準備進病區的事情。今天的一天裡,工作時間6小時之餘,加上交接班時間、通勤時間各2小時,下了班還要經歷全身嚴格的消毒工作才能進食,一共十幾個小時滴水未進、沒有進食,也不能去洗手間,加上忙碌的工作,確實非常挑戰人的身體極限。

經歷了第一天的工作,雖然身體疲憊,心裡卻充滿幹勁。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是真真正正戰場上的戰士,大家都非常了不起!只要戰疫一天沒有結束,我們就會堅守在戰場上,利用自己的所學所長和病毒戰鬥到底。莫問來路艱辛,因為前路依然光明。


(通訊員:劉文琴 張陽 林偉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