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作为三面环海的城市,为什么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西瓜体育小咖


威海是山东一座独特的城市,三面环海,自然风光优美,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慕名而来。威海不像山东很多城市那样以重工业为主,它的产业重心主要放在旅游服务业、对外贸易、海洋产业等方面,所以自然环境保持的比较好。如今山东很多重工业开始面临着产能过剩、结构老化等问题,急需淘汰转型,因此近年来山东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而威海由于不以重化工业为产业支柱,受到的影响没那么大,经济平稳发展。



威海发展的相当不错,不知道提问者为什么说威海一直没有发展起来?难道要发展成为像北上广深或者其它新一线城市才算发展起来?那样的话,全国没有几个城市称得上已经“发展起来”了。威海只是一座人口不到300万的城市,不能要求它比肩北上广深吧!

威海经济规模在省内虽然不出众,但它算得上是一座经济强市了。2018年威海GDP为3641.48亿元,位居全省第10,但人均GDP却达到12.89万元,仅次于东营及青岛,位居全省第三,即使放眼全国,也是位居前列。



其实全国也有不少类似威海这样的城市,比如珠海、中山、厦门等,虽然经济规模不大,但它们却拥有大城市的繁荣,人均GDP、人均收入位居全国前列,它们的人口只有两三百万,却能够做到很多五六百人口城市的经济规模,此等实力已经非同小可。


锦绣中源


我是在威海干了近20年媒体工作的新闻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论人均GDP,威海排名全国前列,数值甚至高于上海。如果论城市发展水平,那威海基本可以与一些发达国家中排名相对靠后的城市媲美。

但我想作者的提问应该是指经济总量和城市地位,因为相较同样三面环海的辽东半岛末端大连,长江末端上海,珠江末端香港,杭州湾末端宁波等城市来说,威海的经济体量和城市地位的确不算太亮眼。但这个问题是有很多原因的。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威海的军事价值。而其他几个原因也都直接或间接与这条相关。威海一词始于明代,是徐达的儿子徐辉祖建立的海滨卫所威海卫。后来随靖难之役后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地位的确立,环渤海拱卫北京的四大卫所——威海卫,大连卫,烟台卫,天津卫军事地位空前高涨。相较于地处与附庸国朝鲜半岛内湾的大连,相对靠内的烟台和天津,威海卫作为敌人从海上来要面对的第一关,军事重要性不言而喻。事实上,清政府的北洋水师总部也设计于此。

这种情况下,威海的军事重要性要远高于经济重要性。试问,在拥有足够战略纵深和替代城市的情况下,哪个执政者会把最先面对外敌炮火的军事要地建成经济重心和举国财税要地?

其次,威海作为租借地的历史。近代以来,欧美列强在中国沿海建立起一个个租借地。虽然这些租借地建立的目的是为了从中国庞大的肌体上吸血,但毋庸讳言,这几个租借地作为商贸集中的区域,经济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日占大连,德占青岛,英租香港和威海卫,葡占澳门,以及拥有众多租界的上海和天津,而这几个租界各有不同。

首先与其说澳门是被强占,不如说是葡萄牙商人死皮赖脸连蒙带骗占下来的。早在明朝,葡萄牙商人就借口晾晒货物要求在广东某小岛滩涂上长住。考据这滩涂一不产粮二还很偏僻,为了和葡萄牙人更好地做生意,明政府就答应了。事实上,就算中国最衰弱的时候,对付一个葡萄牙,拿回澳门也是很容易的。也正是基于其太不重要,所以明清和民国政府并没有想收回,而本朝则因为其和香港毗邻,所以解决香港问题后才好顺便解决澳门问题。

而天津和上海则是众多国家的租界,二者一面向首都北京,二面向中国经济的膏腴之地江南,拥有强大的通商价值。这种情况下各国当然会好好发展两地经济。另外,拥有公共租界的厦门和广州其实也是这种情况。

再来说大连和青岛。大连是九一八前日本在华唯一的据点,青岛同样是德国一战前在华唯一,在远东地区也最重要的据点,对两国来讲拥有及其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只有这么一块宝地,当然要好好发展不是吗?

最后说回威海。甲午海战后,已经保不住这块战略要地的清政府顺水推舟把威海租给了英国,还打着利用英国对抗日本的主意。但由于威海战略位置太重要,所以清政府坚决不肯按香港岛那样把威海长租出去,只答应租30年,而且还要求保留威海卫城。也就是说,英国强租的只是古威海卫城周边区域以及刘公岛,对威海卫城行使政治管辖的,还是清政府。

这种情况下,英国当然会努力发展法理上完全归自己做主的香港,而把威海放在次一等的位置上。此外,英租威海前后两任总督骆克哈特和庄士敦均与清廷来往密切,庄士敦还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家庭教师,因此从倾向性上来讲,租期届满后归还威海卫基本是大势所趋,这种情况下让英国人砸大钱给威海修铁路建基础设施?你当他傻?

第三点就是现代地缘政治需要了。众所周知,二战后美国在日本韩国建立了军事基地,因此近几十年来威海的军事地位更加凸显。但北海舰队之所以设在青岛却没有选择威海,一是青岛所在的胶州湾是天然深水港,二则是上面所说的,如果有战争,威海将是第一个面对敌人炮火的地方,因此舰队大本营后撤一些相对更安全。

经济方面,威海作为对韩贸易桥头堡本可以发挥更重要作用。事实上,90年代初中韩刚建交,就有一种说法称国家有意建第六个经济特区——威海,专司对韩贸易。可惜后来经过高层取舍,最终这个特区也没能建立。也正基于此,当初新加坡的李光耀曾前后几次访问威海进行考察,可当设计特区的事情无果而终后,新加坡工业园最终落户在了苏州,成就了苏州这个中国最牛逼的普通地级市。

而事实上从全国角度来看,当初中央的决策不可谓不英明。相较对其他国家的贸易,东北亚外贸本身就受地缘政治,朝鲜半岛局势等影响巨大。远的不说,就近两年萨德的事一出,威海经济就受了巨大影响,人均GDP从四年前全国前十跌倒了去年的全国三十几。这种情况下,只能说威海要发展成全国主要的经济贸易中心,还不是时候。

但现在不是时候,不代表以后不是。相信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地缘政治势力版图的改变,威海未来有望从军事前沿城市降格为二线甚至三线。那时坐拥对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多条贸易航线的威海,将会迎来巨大的变化!











银川往事


我在威海学习生活了7年,简单说两句粗浅的看法。首先,威海的好处就是干净,文明,环境宜居,空气良好,宽敞干净的马路上,还能在滨海公园散步,如果我是有钱的中产或富二代会选择在这里定居,买个海景房,无忧无虑好环境,很让人心动。第二,威海的坏处是高消费,高物价,低工资,最重要的是房价与工资比例失衡,很多年轻人,或是喜欢安逸小城,或是喜欢这座干净美丽的城而选择在这里生活,买房子压力很大。第三,威海人总习惯于当前,大家都知道工资低,但是都习惯于目前的环境,对普通人而言,好的方面就是大家都一样,没比较就没伤害,坏的方面就是,想变得更好很难。

总得来说,我喜欢城市的整洁干净,讨厌工资无法满足更高需求的愿望,就我个人来说,我期待未来,威海可以有长足的发展,让每个想在美丽环境下定居的外来人,尤其是青年人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有更高的满意度。


风一样的男子le


威海发展得相当不错了,那些说威海没有发展起来的,要不你就是搞错参照城市了,要么就是睁眼说瞎话了。


威海,一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海滨地级市,1987年才脱离烟台建地级市,建地级市的时间并不长。不过这么一个并没有太雄厚基础的新兴地级市,今天已经建成相当规模的城区,并且风光旖旎、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一个普通的地级市,能取得这个成就已经非常不容易。

威海市仅仅以区区两百多万的人口,实现近3500亿的GDP,人均GDP、收入都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威海只是一座出身草根县城的地级市,不是14座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不是经济特区之一,更不是省会、计划单列市。而今天威海却发展得比位列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秦皇岛、烟台、连云港、湛江、北海还有位列经济特区的汕头,还有特区省海南都要好! 今天,并没有什么特殊政策的威海,却率先建立起了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湛江、汕头高新区也仅仅是省级高新区!

威海除了是有名的商口、重要的军港,更还构建起海陆空的高效交通体系,高铁、机场、轮渡、邮轮母港等等设施齐备,威海大连轮渡、威海仁川国际轮渡富特色和独特的竞争力。

今天的威海,已经领跑山东,更远胜很多类似的沿海地级市,比如莆田、漳州、汕尾、连云港、营口、葫芦岛等等,更是中国中小城市的振兴崛起的典范。


武大东湖


发现大家有个误会,认为只要是沿海城市,经济就一定会超越内陆城市,发展不会差,好像不排进个全国前二十就浪费了沿海优势一样。实际上是,这过于夸大了沿海城市海洋优势。

沿海,仅仅是这个城市的部分优势,说明海洋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渔业,如果还是优良的港口,又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但是,就目前来看,也仅仅是如此而已。

首先过于夸大了沿海的对外贸易优势。为什么靠海的城市比较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是因为海运吞吐量大,成本低,但是也有缺点,就是时间太长,要是发往欧美地区,往往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二是海港之间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比如威海,周边的烟台港,青岛港,远一点的日照港,连云港,都是它的竞争对手,在强者环立的局势下,威海港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三是经济不景气的前提下,加上贸易战,海外贸易的发展并不是那么如意。自从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贸易一直处于萎靡的状态,近来贸易保护主义又抬头,更加剧了这种局面,所以很多海港城市的发展跟着放慢了脚步。这些年,中国发展的最大动力是靠扩内需,居民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从热衷存款到热衷消费贷款,这是中国发展最大的动力。

四是高铁的崛起,陆权时代来临。2010年之后,中国高铁大发展时代来临,全国各地开始兴修高铁,高铁将铁路速度一下带入300公里以上的时速,大大突破了陆运速度的限制,在这个背景下,不光大大加速了货运之间的流通效率,人才之间的流动同样大大加快,几十年前靠铁路发展起来的城市,如今又迎来了第二春。陆权城市的崛起同样削弱了沿海城市的发展速度。

威海,作为一个沿海城市,港口地理位置尴尬,又远离内陆,发展慢些也就不可避免了。但是,威海作为百年来的一个军事港口,渔业资源又非常丰富,其实发展的已经很不错了,虽然GDP的总量不高,但人均GDP一直排在前三的位置,2018年,威海人均GDP排行第二。

威海城建不错,小城干净卫生,空气质量高,不光吸引了众多北方人过去定居,还有很多韩国人在此定居,这也从侧面显示了威海小城的魅力。


山东味儿


我作为一个威海人,我觉得威海这些年没有发展起来,有很多因素,首先威海作为地级市是从烟台划分出来的,体量跟烟台没法比,看看烟台这些年的发展就知道了,都说威海是中韩桥头堡,可那些年韩国在威海投资都是老动密集型企业,随着老动力成本上升,和经济危机,大批韩国企业撤处威海,在就是2008威海开始大规模搞房地产,挣快钱,而那时刚好是产业升级换代得时候好多钱都投入房地产,没投入实业,造成今天威海变成了旅游房地产城市,而实业没发展起来


臭皮囊4


威海绝对是一座让人流连忘返的城市。中国只有这座城市让我去了一次还想再去。我自己是土生的上海人,移民美国30年,我体验和观光了太多城市,只有这座城市感觉适宜居住,联合国把她列为“最适宜居住城市”,不无道理。当你去过,融入其中,你才会发觉她的美在中国绝无仅有,就像她厚重的历史和人文在中国绝无仅有一样。不了解她的人,就做一次深度游再来发表评论吧……


瑞蒙Raymond


个人认为威海发展不起来 原因1987年从烟台分离出来威海自己发展从时间来看想对比其他沿海城市晚了点。再从城市规划来看威海市里位置选错地方了 在环翠区那边的不利于威海对未来的城市规划,现在威海市里只能往西烟台方向和往南。最开始如果把威海市里定在文登就好了。以文登为中心向四周发展这样发比较快容易发展,离乳山威海荣城都近。现在威海市里发展饱和了只能沿着海边缓慢发展。


韩国返点


威海人,热爱家乡,也希望它更好。但:

1.交通优势不明显。无论是飞机、高铁线路都少,很多人坐飞机,都去青岛,或者蓬莱。自我定位途游城市,但游客在青岛、蓬莱下了飞机,很难有理由说服他们非来绕道来看看威海的海吧。

2.旅游景点特色不突出。经典建设又红又专,有刘公岛、郭永怀纪念馆、环翠楼等等。虽然有海景资源,但周围有青岛、烟台、日照等,哪个没有海滩。

3.旅游服务管理跟不上。虽然南海有游乐场,但设备维护实在跟不上,外面的锈迹会让你以为,这设备摇摇欲坠。

4.房地产当道,实体发展不足。自从领导来视察,房价一番接一番,但工资不涨,物价照涨,生存压力与日俱增。

但我们的生活环境真的不错,气候适宜。



思睿明理


威海将来发展远景也不強。这是因为:1、地理位置不利。虽处半岛顶端,离韩日近,但南有青岛,北有烟台,两市都强势威海,一般置业投资去此两市,威海受南北夾挤;2、是人流物流缺少。威海地处海边境,偏远边缘,缺少人物流动;3:、资源匮乏。海产枯竭,又无其它资源;4、交通不发达。客运虽有高铁,但货运只有桃威地方铁路,运力有限:5、人群观念僵化,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求进心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