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冷惊蜇,暖春分,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啥意思呢?

湘俚伢子


今日惊蛰,提醒大家要吃梨哦!科学的解释是梨能润肺解燥。民间的说法是梨谐音“离”,远离病毒疾病的意思。我们这里的农村人还将梨制作为“开天雷”,寓意“惊蛰一声惊雷响,蛇虫病害无处藏”!

"冷惊蜇,暖春风;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这两句都是关于惊蛰节气农村老话,意义却有很大不同。

01

“冷惊蜇,暖春风”,其中的“惊蛰”和“春分”都是24节之一。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惊蜇节气比较寒冷,特别是早晚和中午温差大。而再过十五天的春分节气就会很暖和了!早晚和中午温差也减少了许多。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规律形成的,一年又一年,循环往复。

02

“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这句老话与前面那句不同,说的是如果惊蛰节气这一天刮北风的,那么之后一段时间就暖和不起来,冷飕飕的好像又开始过冬天一样。从农业上讲就是可能会发生倒春寒,给开花的果树,给正在生长的小麦等农作物造成损害!

我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决定了刮北风就是吹冷风。而惊蛰这一节气本来就应该是万物复苏春耕生产要开始的时令,温度应该由冷转热。老祖宗们经过多年的总结发现,如果这一天天气刮北风异常冷,总不是好事!预示着倒春寒的灾害性天气会发生!

当然,这样的老话是有地域性的。古代多以中原为政治文化中心,所以这句话可能更适合于中原地区。

看了看我们这里的天气预报和今天的感受,西南风转西北风,应该还算正常吧!

03

这样的俗语老话于今天来讲,可能预测的意义并不是很大。气象科学和生产科技应对大自然的本领逐步提升。但是这些老话却依然提醒人们关注大自然的气候异常,及早应对。

近年来多有报道我们居住的地球南极北极温度陡升!最高竟然达到了20.7度!史无前例。冰雪融化导致北极熊,南极企鹅生存环境恶化,处境凄凉。

所有这些都提醒我们应当及时发现气候气温上的一些异常,及早应对,防患于未燃!


表里乡村


农村俗语:冷惊蛰,暖春分,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啥意思呢?

3月5日(农历二月十二日)是“惊蛰”节气。题干说的“冷惊蛰,暖春分,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其意思就是一般惊蛰节气时还是比较寒冷的日子,真正暖和是从春分启始,假设惊蛰节气当天,天气是比较寒冷的,一直持续的刮北风,相当于重新来了一个冬季!


“ 惊蛰” 节气后至“春分”还有十五天的时间,可以说惊蛰至春分期间的十五天里,北方多地依旧会普通冬季寒冷天气一样,气温也会市场下降至零℃左右,在恰当的温度以及日子里还容易有雨雪以及倒春寒的天气。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虽然惊蛰过后天气还持续一段时间的寒冷,但这属于冬季末尾的一段过渡期。考虑到雨水节气早已过,基层的农民朋友们便早早为农耕做准备,比如提前购进粮食种子、肥料肥料等农资产品。有的为了冬小麦、油菜进行追肥,有的是为了即将进行播种的花生、高粱、玉米等庄稼。


俗话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 ,足以说明春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春天属于播种的季节,也是农作物生长的季节,所以庄稼生长所需的水分、肥料以及其它各类养分必须提供充足,不然农作物不能进行营养供给,不能进行快速拔苗生长,秋收时不至于一无所获。

春雨惊春清谷天,这是二十四节气,其中的惊为“惊蛰”节气,与题干的说法正好对应起来。雨水节气后15天是惊蛰节气,过后30天是春分节气。这是来自民间的农人根据时间节气与农业活动用力的的经验,可以说在那个农业不太发达的时期,是有很大的农业帮助作用。


接下来就是俗称惊蛰又一个冬季,气温如冬季一样寒冷,你准备好了吗?


小希时间


题主的“惊蜇”打错了,应该是“惊蛰”,在今天的十点五十六分四十四秒,我们正式进入了二零二零年的惊蛰时节,而惊蛰之后便是春分。题主所说的这句俗语“冷惊蛰暖春分,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就是关于这两个节气的俗语,对于我们农民从事农业农事生产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其具体含义您且接着往下看。

俗语的意思

其实这句俗语还是很好理解的,其意思是:惊蛰天气冷,则春分时天气就会暖,惊蛰时如果刮北风,那么咱们农民就得另外过一次冬天。这不我们恩施今天就已经刮起了呼呼北风,早上还出着大太阳,我们家还在外面晒被子呢!下午就已经是阴天了,估计接下来几天的温度都不会太高的。

对这句俗语理解则不能单独理解,恩施地区还有后半句“暖惊蛰,冷春分”,将其连起来其实是说三月时节的温度是飘忽不定的,咱们农民得根据惊蛰时的温度来确定是否进行春耕。如果惊蛰时温度较低,那么接下来气温会回升,这个时候自然可以播种;反之惊蛰时温度较高,春分时温度就会很低,此时播种不利于种子发芽,咱们得适当推迟春耕时间。

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这后半句其实也很有道理,咱们都知道纬度是影响温度的主要因素,纬度越高则温度越低。这北风是从高纬度地区刮来的风,其温度自然比低纬度地区低得多,由此就会给人一种重新过多的假象。写道这里不得不佩服老农民智慧,他们虽然不懂科学道理,却能够总结出许多有用的经验。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现在还有不少农民依靠着二十四节气来从事农业农事生产,所以这句俗语还是有着不小的意义。当然现在农村农民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也不必完全依靠俗语而来,还是得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

如果您的身边也有不了解这句俗语的人,请将它分享出去,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民俗,谢谢您的转发!


爱茶者九号


“惊蛰不过九,春风不过冬”,今年的惊蛰就是大后天3月5日了,而我们这个地方由于天气原因最近一直都是低温状态,很多农户每天都会站在门口看着风的走向,有的老人说今年惊蛰一定是南风,有的老人摇摇头说,从这情况今年北风会比较多,那么老人说的这个话和这句俗语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后来我查阅了关于惊蛰的一些知识,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在南方过了惊蛰就是真正的春天了,但对于北方惊蛰还在九天里,根据老一辈的指示那就还是数九寒天里,但是气温骗不了我们,看了下后天的天气预报,晴天,气温在4℃,可见今年的惊蛰真的会冷。

那么为什么惊蛰当天刮北风,我们就要从头过一遍冬天呢,原来北风是从北方而来,而我们可以脑补下,这个北方有可能是寒冷的西伯利亚通过黑龙江一直南下,还有可能是从内蒙古漂游而来,但总归就是北风在惊蛰是一个不速之客,北风的到来可以降低当地的气温,而对于一些正在生长的农作物嫩芽来说,那就是毁灭性的打击了,嫩芽没有抗寒能力,一旦气温出现在零下那么就会出现冻害有可能全军覆没,所以才有了这句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的由来。

现在农村对于倒春寒的防滑措施都是非常到位,所以相对还是比较安全的,而这句俗语也是一句警示语,是咱们老祖宗用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有可能不适用于现代农业,但一定程度会提醒人们一定要注意气候的变化,防止突如其来的寒流对农作物产生冻害,因此我们还是要学习一些关于农村的俗语来补充我们对于大自然的认知的。


布衣小农人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节气,惊蛰节气的到来,不仅预示着天气越来越暖和,也意味着降雨会越来越多,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蛰伏在土壤中的昆虫也会慢慢开始活动,农民也要开始一年的耕作。在农村中关于惊蛰节气的俗语有很多,比如今天咱们要说到的俗语“冷惊蛰,暖春分,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那么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道理呢?

我们先来看这句俗语的前两句:“冷惊蛰,暖春分”,这句意思是如果在惊蛰节气还很冷的话,那么到了春分节气时,天气就会变得很暖和。虽然今天已经到了惊蛰节气,但是现在仍然在数九寒冬中,所以虽然白天的气温已经逐渐升高,但是在太阳下山后,还是能感觉到丝丝凉意,所以在惊蛰节气时,天气并不会像人们所想的那样会很暖和。但是在有些特殊的年份里,在惊蛰节气时气温已经升得很高,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在本应该很暖和的春分节气,却常常会出现倒春寒,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惊蛰时气温升高,并不代表此后并不会有冷空气来侵扰,而是因为目前冷空气暂时被暖空气所压制,但冷空气依然很活跃,在未来的15-20天中,在冷空气的影响下,会出现强对流天气,导致气温大降,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倒春寒”。

再来看“惊蛰刮北风,从头另到东”。这几天我们这里的大风一直就没停歇,今天的风力虽然比前两天小了很多,但是依然能感受到北风所带来的寒意。对我国天气影响最大的冷空气便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冷气流,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北方,如果在惊蛰节气刮北风的话,北风往往会带来寒冷,虽然并不一定会带来降雨降雪天气,但是在一早一晚还是会让人们感觉到冬天寒冷的感觉。

农村中关于节气的俗语都是老一辈的人们根据生活和劳作的经验总结出来的,由于以前并没有像现在这么先进预测未来天气的设备,人们只能从经验中来推测未来的天气变化,虽然现在老农们已经能从天气预报中知道未来几天的天气,但是老农们依然会根据节气俗语来安排农事。


悠悠乡村路


昨天还是狂风大作,现在停风了。明天是2020年的惊蛰节气,是春季第三个节气,


有关惊蛰节气的农谚不少:惊蛰不过九,春风不过冬。九九第三天了,最近几天气温明显下降了很多,完全应了九九杀一阵的老话,刚刚看了天气预报,最低温度在零下,明天会比今天还要冷,估计要冷上个三五日,然后等到出九时气温慢慢回升。

若说春天冷,那必定是春风带来的冷,这种冷和冬天不一样,冬天的冷是感觉冻皮肉,浑身的肉冷到打哆嗦,可春天的冷是冷到骨子里,那种刺骨寒冷,因此有些习惯性每年冬天生冻疮的人,他们可能冬天保护好了后不犯冻疮,但春天北风料峭时让他们防不胜防,最终还是有了冻疮。


昨天北风呼啸,狂风大作,温度直接从前天的零上摇身一变下降到了零下,看来风已经席卷了前几天的温暖,估计要冷几日了,也正好冷几日之后,就是九尽的日子。

冷惊蛰,暖春分,现在冷了那么下一个节气会是暖和的日子,我们根据农谚分析天气,今天最低温度零下,天气必然属于冷惊蛰中提到的冷,所以我们推断:最近几天会冷。后期将会气温逐渐回升,出九时天气不会这么冷了,等到了春分节气,天气会很暖和。

而昨天刮北风和今天刮北风完全是两个意义,昨天北风是把温度给拉了下来,于是惊蛰节气的今天是个比较冷的日子,假如明天不再刮北风的话,后面气温会一点点回升,但如果明天和昨天一样、继续刮北风的话,那就应了农谚: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听听都觉得让人恐惧,赤裸裸的倒春寒啊。

现在窗外听不到北风呼啸,此时是没有风,但此时没有风不代表明天一整天不刮风,再次看了看天气预报,今天最低温度是零下四度,明天比今天还要低两度,其实此时已经是比前阵子冷了很多。好在我们北方气温今年没有特别暖的时候,农作物尚未发芽,因此这样的低温不会造成农作物损害。

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的意思是:北风其实是寒流,本来已经春天了,可突然刮来的北风把寒冷再次从远方带回,那么我们这里要从头另过冬了,意思是还要冷些日子。


悠然见东山


问题题目的“冷惊蜇”的“蜇”错了,是“蛰”。

冷惊蛰,暖春分;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这是两句有关惊蛰天气的农谚。有关惊蛰的农谚不少,其意也易理解,俗语一般都浅显形家易懂不深奥。冷惊蛰,暖春分,其意就是:惊蛰时节寒冷,到了春分时节就暖和了。惊蛰接着春分,惊蛰是二月卯的节,春分是二月卯的中气,相差十五天。这句农谚还有后半句:暖惊蛰,冷春分。这是正好相反的,总的意思是:惊蛰时冷,春分时就暖;惊蛰时暖,春分时就冷。这是反映惊蛰春分时节的天气特点,乍冷乍暖,乍暖乍冷,冷暖反复无常。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这是一句有夸张成份的农谚俗语,目的在强调人们引起注意重视,忽略轻视不得。在我国,刮北风,西北风都是寒冷之风。惊蛰还在“九九”之内,是会冷的,刮了北风,说明会有好一陈冷,即有一段时日气温低下的,如重新过寒冷冬天一般。这是明显的乍暖还寒,倒春寒。

惊蛰后是春分,惊蛰春分是二十四节中的两个,排于第三第四位,分别代表仲春卯月的节和中气,公历时间一般在3月5是上下及2O号左右,太阳位置到达黄经345°及0°,惊蛰,九九艳阳天,春雷乍响,蛰虫惊而出走,气温回升,土壤解冻,雨水渐多,春耕开始。惊蛰要盼有雷雨,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惊蛰暖和和,蛤蟆唱山歌;惊蛰冷飕飕,过冬从头走。

春分秋分,日夜平分。春分时太阳在赤道上,然后越过赤道继续北移,草长莺飞,柳暗花明,多彩多姿。


树德汉硕


冷惊蜇,暖春分:是说到了惊蛰节气的时候如果仍有寒流,那么到了春分节气的时候气温往往会比较的暖和。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节气当天如果是刮北风为主,那么表示接下来几天的气温会比较低。而“从头另过冬”是指天气很冷,会像冬天一样寒冷,需要做好御寒的准备。所以如果遇到惊蛰这天刮北风,那后期还会冷上一段时间,但也不怎么冷了,毕竟春天到了,天气回暖了。

关于惊蛰节气的农谚还有很多,而这些也都是古人长期观察之后经验的总结,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其准确性还是比较高的。不过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农村所流传的这些农谚都是有一定地域性的,并不是全国适用的,所以还是要因地制宜。并且其也只能是起到参考作用,并不是100%就是准确的。


读书是福


今天是阳历的三月三号,后天是三月五号惊蛰节气,虽然前几天天气开始转暖,没想到今天穿着棉衣棉裤,却还是冻得有些发抖。心里暗自庆幸,幸亏没有过早的脱下棉衣,要不然时下正是防疫控疫的关键时刻,一个喷嚏,整条街道都是惊疑的目光,老百姓让这新冠病毒整的有点草木皆兵了。农村老人常说的 “春捂秋冻”,是有道理的。而我们当地农村也有“春冻骨头秋冻肉”的说法,你还别说,这春风刮得阵阵寒意,似乎渗透到骨头里似的。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记得小时候对这个节气的名字有些疑惑,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名字。母亲给我讲得非常详细:惊蛰的意思是冬天过去,天气开始转暖,天气开始由下雪转为下雨,随着春雨的丰沛,并且伴有春雷阵阵,沉睡了一冬的昆虫在春雷声中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纷纷醒来,开始钻出土层活动,山里的植物迸发生机。记得那时山里最常见的一种蚂蚱,在我们当地叫做老驴驮,最先出现在地面上蹦蹦哒哒,舒展着并不灵活的腿脚。农村老百姓重视惊蛰这个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那么农村俗语:冷惊蜇,暖春分,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啥意思呢?


冷惊蛰,暖春分。

冷惊蛰,暖春分。说的是正常的惊蛰天气应该是乍暖还寒的,如这几天的气温,虽然开始下雨,但这气温忽高怱低,让人摸不着头绪,总体来说还是寒冷的。暖春分说的是惊蛰过后半个月的节气就是春分,春分应该是气温回升快,杏花要绽放蓓蕾的时候。如果春分遇到寒冷低温,是有倒春寒发生,势必要影响到杏树桃树的开花和座果率。所以正常的春分节气是温暖如春的。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如果惊蛰节气这天刮起北风,说明天气会进入寒冷的冬天。其实这是个比喻说法,春夏秋冬四季轮回这是改变不了的自然规律,已经到了春季,春季过后应该是夏季,怎么可能因为惊蜇节气刮了北风,从春季再进入冬季呢。这只是形容惊蛰当天如果北风呼啸,预示着春季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寒冷的低温,这是在提醒老百姓天气异常,要合理安排春耕时间,掂对好地里的农活,避开低温期,为丰产丰收做准备。

总之,农村俗语:冷惊蜇,暖春分,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是过去在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农村老百姓根据以往的节气总结而来的经验之谈,作为当时指导农耕的依据,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也是凝聚老辈人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现在的科技如此发达,根据天上的卫星发回来的星云图,详细的天气预报也可以提早知道十天半个月的。比如说今天温度是零下四度到零上七度,而明天气温继续下降,是零下六度到零上3度,而到了后天的惊蛰天气,虽然气温有小幅上升,是零下1度到零上七度,而惊蜇节气后,却预报要下雨了,您看精准到每天的最低温和最低温,都能如此详细。



我是家在南乡,喜欢和您唠唠关于农村的点点滴滴,记得点赞、关注和转发,让我们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家在南乡


大后天就是“惊蛰”节气了,俗语的意思也很简单,意思就是说惊蛰当天天气气温下降了,那么一般会在下一个节气“春分”当天会有不错的天气,此为“冷惊蛰,暖春分”。至于,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典型的就是“冷惊蛰”了,至于倒春寒,这还要另说。

1、这惊蛰节气是很有意思的,在24节气里面算是最“独特”的一个,它是以动物的“态势”来命名的,而其他节气无非是水、汽、气温和风来命名,具有对称性和规律性。

那么在古代时候,特别是在农村里面人们一般“感受琢磨”这天气的变化, 总觉得这惊蛰与春分的气温是反面的,就是典型的“惊蛰暖,春分冷”了。那么现在似乎这天气有让人捉摸不透,不按照常理出牌了,也就有了题目当中所说的,“冷惊蛰,暖春分”了。

惊蛰气温低了后,到春分的路程上就会往上走,看似按照节气的发展来说是正常的,其实是一种冷空气的“顽皮”,让人捉摸不透,特别是在华北、西北地区,本来这春天的天气就让人捉摸不透,按照以前的老理,确实在有的阶段是不安常理出牌的。

2、那么“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就是建立在“冷惊蛰,暖春分”的基础之上,不过只是针对“惊蛰”节气有了这么一说。

注意,明天就是“九九”了,所谓“九九艳阳天”,但是紧接着惊蛰一冷,就不是艳阳天了,那么惊蛰节气的三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候挑花始盛开,二候黄鹂叫,三候蛤蟆老鹰唱山歌。

惊蛰冷是很短暂的,它就是“发脾气,打喷嚏”,那么真正可以唤醒万物的,真正可以进行劳作的还是日渐上升的温度,这是一切的使然。因为温暖是会开花,而雷霆是不会开花的。“从头另过冬”,只是一种象征化的类比,很显然是有一种比较夸张的手法在里面的。

其实人们更加希望这“惊蛰”的天气能够“温柔温和”一些,不要有明显短暂的降温,毕竟上周刚有降温了,按照今年的这个气温变化节奏来看,惊蛰节气大概率是“温柔”的。

最近正是“春耕”的开始,人们更加希望有春雨的润泽,只不过春雨在南方地区有明显,但是在华北、西北地区来说,还是会感觉到些许冬的气息,所以也就有了“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的说法,这是很有感触与道理的。

还有就是惊蛰节气的气温上升幅度是明显要比“雨水”节气高的,注意一般24节气关于气温的升降有一个规律,那就是“此消彼长”,所谓一个节气幅度小,紧接着下一个或者上一个变化幅度大,一般多在1℃至2℃稍微往上一些。所以大家要会感觉。

总结

相对于“冷惊蜇,暖春分,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我更加喜欢“暖惊蜇,冷春分”,因为这样一来北方地区就有了很明显的“春雨”这个对于春耕来说是很好很重要的,特别是在干旱少雨的地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