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国企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线总人员150人而办公室文员加管理层有300人,合理吗?

赵着说


需要就是合理。如果自动化程度高,产品利润高,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办公室三百人不算多。如产品开发技术人员,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律师顾问团队,产品销往语言种类有英语、法语、德语、日语、俄语、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语等十几种主要语国家,还要驻国外办事处加维护服务人员等,大的国家还要设总部、分部,全世界时差关系,在国内总部还要分三套班子上班等。


费君华


在国企,合理!曾亲身经历,一家小国企非垄断行业,600人,管理人员占一半,中层以上人员占管理人员一半,部长以上人员又占中层一半,销售没有业绩考核,也基本没有基层销售开发人员,没有业绩考核的销售人员基本全是中层以上领导,什么部长、副部长、部长助理、科长副科长一堆一堆,销售内勤有科长,开发票也是科长,没有业绩考核的销售部门是公司提拔中层领导最多的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就两人,一个部长,管劳资和少量招聘,一个科长,科长就管算工资,关键工资还是各部门有工资核算员算好了,他只是汇总一下,公司工资标准基本只有领导级别区分,所有科员一样,所有科长一样,所有部长一样,没有任何考核,公司门卫都和技术人员工资差不多,技术人员招来一批又一批,混不上中层,也没有工资增长,全跑了。行业形势好,少亏点;行业形势不好,亏得一塌糊涂。


地图小学家


如果一个国企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线总人员150人而办公室文员加管理层有300人,合理吗?

对这个问题,我觉得绝大部分人的回答太片面了,150人有可能是车间人员,办公室人员也可以包含技术和研发全球市场销售开拓。所以也有可能这是一家高科技公司勒。

具体点说,如果是一家高科技研发生产销售公司。

车间人员150人,包括机器人或者大型自动化设备的底层操作人员(试样和小规模试产工人)和的清理整顿人员。

剩余300人之,150~200人左右的技术研发,生产转化研发。50~120人左右的国际销售及服务团队。30~50人左右的管理团队,包括法律财务投融资兼并购等等啥的。

完全就是一个超级厉害的现代高科技公司。

再打个比方,我觉得如果华为自己不批量生产,苹果一样全部外包。那比例就应该跟这个差不多,甚至比例更悬殊!




我是老付


可以,而且这就是我理想中的现代化工厂组成,99%的生产、检测、物流都由机械自动完成,工人是用来维护机械和处理特殊情况的,其余都是管理人员。

这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解决我国劳动力不足的真正途径(而不是搞什么引进外国人法),将过去劳动密集化生产所浪费的有限劳动力,提升为高级技术工人和高端管理人员(普及高等教育),换句话说叫把每一个中国人都变成瓷器,不再是过去傻大笨粗的瓦罐。

这是提升人均GDP的唯一办法,因为过去劳动密集型企业,一个工人再熟练,工作量再大,也很难让全国人均达到6万美元/年(美国的平均值)。

我们举一个例子,生产A设备的厂子,原先在生产环节是半机械化,需要700名工人动手组装;检测环节是全手工化,需要100个厂妹检测;物流装卸、仓储环节是半机械化,需要50个叉车师傅,50个装卸工人;再加上100名管理人员,一个月生产设备2万台,净收入2000万元,则该厂人均GDP是2万元,平均每个人可能只能领到5000工资(接近中国现在的平均工资)。

现在经过自动化改造,且不说机械化增加的生产效率,就算还是2万台产量,但是人工变为50名工人(只需要维护和特殊情况处理的技术工人)和150名管理人员(增加3倍),则人均GDP达到10万元,平均每人工资能达到2万以上(接近美国的平均工资)。

那被裁掉的那些工人怎么办?放心,这个工业革命的过程是一个漫长持续的过程,会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等完成改造的时候,基本大多数国人都完成了高等教育或专业化再教育,那时候第二产业人人都是高级技工(如现在的民航飞机检修工)和工程师、管理人员,每个人的收入都提升几倍。同样数量的1000个人,原先只能支持一个产量2万台的厂子,现在可以支持4个。

这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整体过程的缩照,AI、物联网在全自动化生产中的应用,谁开展的早,谁完成的早,谁就能领先别人一个纬度,对别人造成降为打击。





江帅875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好吗!一线生产设备具有极高的自动化水平就有可能啊!比如说:生产口罩的,原料都是成卷的,挂好了一直到最后封装都是全自动的,一条生产线也就两三个人巡查一下,没有料了就去领料补充一下。十条线,一条生产线就算一天十万付口罩,十条就是一百万,严格执行公休假日,一年也有200个工作日,这就是两亿付口罩的产量。实际上一线人员也就四十个,这还是考虑有什么年假事假病假的倒替。维修人员最多五到六人,库房管理三到四人,加上叉车司机什么的,这些加起来也就三十人。直接参与生产的也就不到七十个。疫情之前全国口罩的年生产能力也就四五十亿。反之,同样的生产能力,但是自动化水平不够,口罩片出来了要人工整理收集,转运到下一工序人工焊接挂绳,再有人整理后进行封装、装袋,装箱打包,别说七十个人,七百个也不一定够用的。感觉提问者不是想问关于员工和管理构架的问题,这是准备突出国企两个字吧。在一些第三方的文章中就提到宝钢集团一线人员比例占70%,文章认为管理构架匮乏研发部门极度匮乏,后续的持续发展乏力且一旦现有产品受到冲击将有可能无法存活。所以说这种构架比例的问题要具体到某个企业来具体分析,简简单单的一句生产企业是无法评价的。


大虾仁1


这种应该存在,而且不少,但不能简单的认为就是国企部门臃肿。举个例子吧,兵器工业,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下属一般分几个十个院,除了总部全是办公室人员外,各院一级的工人也少得很,工厂都是院下级的单位了。我理解的办公室人员应该还包括技术人员,也就是设计,工艺人员,调度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人力资源人员,财务人员,车队人员,后勤人员,等等在你的描述里边。拿我们举例,总人员可能接近2000多,现场工人应该只有一千左右人,很多工作做不完就外包,因为工厂多。外包队也多,其余的全是办公室人员,包括技术,我们研究+研发人员总共三百多吧,工艺人员一百左右,其他除了工人应该有接近一千。所以跟工人人数差不多,工人随时都可以找,但一个有经验的研发人员要很久才能培养出来,所以,有时候工人人数不足1000,但技术啊,工艺啊等其他部门人员都还有一千左右。所以看情况吧。如果一家制造型企业工人只有那么多人,而且相关业务部门也不多,全是些跟生产不相关的行政部门的话,那肯定是不合理的。


携风飘凌


这东西看情况,有些企业自动化程度很高,在生产过程中只需要部分的控制员,也有企业是实行的手工活比如纬创和富士康,江苏泰州有个全国有名的制药厂,他的生产员工只有一千人,但是他的研发技术人员和其他技术人员就有三千人,再加上遍布全国的销售员二千人,再加管理和后勤物流大几百,这合理吗?哈哈😄


a天毅


合理,这事儿在国企太正常了,不干活的还看不起干活的,谁能坐着拿工资成了地位的象征


锋160847691


问一下有28个部门的足协他们肯定会说管理人员太少了!



英哥厌武


完全有可能!现在很多企业的生产部分是找外协的,自己的工人只负责打样、生产少部分产品或者核心产品。设计、采购、财务、跟单、销售这些都是坐办公室的吧?其实作为国企这样的发展模式更能产生社会效益-设计开发产品是需要很大的技术和资金实力的,把简单的生产环节外发给中小民营企业,是非常合理的资源配置。那些简单的说国营企业人浮于事的都是带着偏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